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

第54章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54章

小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留下了许多创举。此次“温州炒房团”现象再次给人们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温州人在房地产市场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没有采取任何不健康不道德的手段从事房地产,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看待他们。”珠海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梁绍辉说,“温州人捕捉商机的本领值得人们学习”。

许多研究者认为,温州人在大规模购房行动中,的确利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链条中的一些缝隙。“但这些缝隙不是温州人挖出来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可以运用“无形的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没有理由以行政手段打压温州人的市场行为;而且,聪明的政府应该是不断制造投资机会,以吸引资金的到来。

2001年

● 3月6日,我国第一部通过正式立法的土地有形市场交易的地方性规章——《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颁布实施。

● 3月12日,北京天鸿宝业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600372)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长达八年之久的房地产公司上市禁令解冻。一个月后,金地集团(600383)上市,从而揭开了新一轮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序幕。

● 4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经营性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进行出让。

● 6月1日,建设部颁布《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规定对未取得四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且企业自有资金不能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

● 6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基本制度,包括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等。

2002冬春之争惊动总理

住进了沉睡的房子我和我的妻儿

酝酿着一个个计划

太阳每一天都照着生活

公鸡仍旧未打鸣

苹果树也没有开花

——陈广建《沉睡的房子》

2002年,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繁荣景象。中国经济又度过了活力四射的一年。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制造”浪潮终在2002年呈现出四射活力,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终于在全世界发威,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 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商品,回到家里后扯了商标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背后,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豪。

2002年圣诞节,一个网名为“今天是个好日子”的网民选择了一个西方人的节日,在互联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 今天我们可以享受太平,可以继续享受爱情,可以继续享受我们简单而愉悦的生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庆幸,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促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在调控中发展,在震荡中前行,成为2002年房地产业发展的主题。

但是,依然有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示出莫大忧虑。

2002年元旦的前一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发表了题为《2002,房地产的冬天》的访谈讲话。魏杰教授通篇讲话的核心是: 目前房地产已经产生了超过1993年的泡沫;2002年将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冬天。基本调子是对一片叫好声的房地产形势持否定态度。魏杰教授说:“研究中国经济,当然要关注房地产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前沿问题。1993年以来,积压了一大批房子,尽管消化了一部分,但积压率还是超过50%,过几年会炸掉一批。2001年的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泡沫的第二次高潮。”

提到魏杰教授,房地产圈内无人不晓。他曾经是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当年风头远超现在房地产圈活跃的徐滇庆、易宪容等人。因为魏杰教授成名很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已经是国内中青年经济学家代表之一,当时位列“京城四少”。所谓“京城四少”,借指当时风头正劲的四位青年经济学家,称谓来源于当时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除了魏杰之外,“京城四少”中的另两位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樊纲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还有一位叫钟朋荣,其在做研究生时的论文曾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赏识。

魏杰教授高论一出,不啻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影响全国,尤其在房地产业界产生巨大反响。鉴于魏教授发表的“冬天论”、“泡沫论”,是在整体上否定房地产业的大好形势,且影响范围大,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广大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对此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2002年1月26日,《中国建设报》头版“权威预测”专栏率先刊登了题为《2002年不是房地产业的冬天》的长篇署名文章,旗帜鲜明地对魏教授的观点公开进行“辨析”。

文章作者是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学会副会长包宗华先生。包先生无疑是房地产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之一。他以有力的数据和分析,对魏教授的观点逐一进行“辨析”。包会长认为,魏杰的讲话在使用了一些远离我国房地产实际的数据基础上,作出了2002年我国将充分显示出房地产冬天的走势预测,为“一家之言”。“不知道魏杰教授用什么基数和方法计算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50%的积压率。”包宗华分析说: 由于2001年没有出现“泡沫高潮”,2002年也就不会出现房地产的冬天。国家仍然要求以住房为主体和房地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继续在带动国民经济、扩大内需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而新一年的深化房改,也将进一步激活住房需求和扩大住房供应。魏杰教授预测2002年我国房地产的走势是“房地产的冬天”,预示着要“防冷”。而我们最担心的是有可能出现房地产进一步升温,主要应该“防热”。由于我们会努力去取得防热的成功,因而可以作出如下预测: 2002年我国房地产仍将持续发展,但涨幅将低于2001年,以保持从今年至2010年连年持续发展的“后劲”。

《2002年不是房地产业的冬天》一文发表后,全国许多报刊、国际互联网站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像旗帜和号角,号召人们开始了对“冬天论”、“泡沫论”的“讨伐大战”。

在2002年1月9日在扬州召开的“中城房网董事长联席会议暨两周年年会”上,一些知名房地产商也对这一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华新国际总裁卢铿认为2002年是房地产行业的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他反对“严冬”的说法,但他认为目前还有一丝寒意,因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处在调整期。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会增长,资金会增长,但结构调整也会继续,“对部分开发商来说,也可能是冬天,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应该是春天”。

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则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做品牌的企业来说永远是春天,但对于炒家和那些浑水摸鱼者,则永远是冬天”。

关于冬春之争,万科董事长王石没有正面回答,不过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2002年以来万科接到最多的投诉是,你们的房子怎么卖得这么快,一不留神就买不到。买万科的房子有时候像捡大白菜,五分钟不作决定,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万科今年新开楼盘基本上都会在开盘的前三天售罄,而在成都东郊一年就开发三个项目。“如果是冬天,谁会这样做?”

2002年,就是在这样一场“冬天”与“春天”的大辩论中度过的。

不可否认,魏杰教授在发表《2002,房地产的冬天》的中央电视台访谈讲话时,基本出发点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关心和忧虑,是出于一片好意。他在对房地产业的一片叫好声中,唱了反调。可能由于对房地产业的生疏和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魏杰教授得出的观点显然带有偏颇,甚至是绝对化,否定一切,触犯了众怒,成了众矢之的;但应该说在行业良性运转,理性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魏杰的言论对业界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其出发点和敢于直言的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

同样,在讨伐“泡沫论”、“冬天论”的大论战中,虽然主流观点呈一边倒,但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对方批得一无是处,更没有出现过去那种对人身的诬蔑和攻击;而是心平气和地、平等地进行学术讨论,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在指出对方问题症结的同时,也注意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分清存在问题的性质、程度、范围,探讨解决办法,提出预防其恶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包宗华在《2002年不是房地产的冬天》一文的结尾就提出要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必须兴利除弊的六条措施;中国人民大学谢经荣教授在《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的课题报告中,也有针对性地提出四条防范措施。国家和不少地方政府也都在采取政策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房地产泡沫。这无疑是成熟的表现。

纵观一场围绕“冬天”还是“春天”,有无“泡沫”的世纪大论战,可喜的不仅是论战的主题得以破解,人们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房地产业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样可喜的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在房地产业的这场世纪大论战中得到实际生动的体现。这是中国房地产业界历史性的重大进步,是对传统论争模式的历史性跨越。

一个教授,为了提醒人们正视泡沫,发动了这场世纪大论战;为了不沾染泡沫,一个行业的人参与了这场世纪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房地产要时刻警惕泡沫。

魏杰的“冬天论”不会不引起朱镕基总理的关注,他亲自打电话给建设部部长俞正声,要求建设部加强市场分析,将分析结果向国务院汇报。

那段时间,建设部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保持了高度警惕,接二连三组织全国性的市场调研活动,召开各种类型的市场形势分析会、座谈会。最早一次调研是在2002年元旦后,由有关部委负责人带队并邀请业内专家及主流媒体记者参加的调研组,分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1月21日,建设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副总理对这份报告作出批示: 发展住宅与房地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所提建议,请建设部分别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法制办研究。有三个问题应予重视: 一是坚持发展城乡居民适用住房为主,坚决刹住一些地方盲目兴建高档住宅以及大剧院、大广场之风;二是大力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改善物业管理,提高建筑质量和水平;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过高的地价,防止房地产业的“泡沫”。

朱镕基总理的批示意味深长: 防止房地产过热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商品房销售中的很多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