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侦探电子书 > 大清风水师 >

第104章

大清风水师-第104章

小说: 大清风水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宝山扭头看了看马伯通,指着石头道:“你们来看看这里,好像这里先前有水,你们看这石头下半部分似乎是有水泡过的痕迹。”

他这么一说,大伙全都蹲了下来,把火凑近后仔细看了看,果然像魏宝山说的,石台距池底一尺多高的范围内显得有些潮湿,因为这里没有光线,所以要不是仔细看,并不明显。

“水?真要是有水,怎么干了?”侯俊挠了挠脑袋,有些想不通。

魏宝山站起身往石鼎里看了看,用匕首挑出一块黑乎乎的东西看了看,也没看出是什么东西来。

杜拉尔·果果在旁边咦了一声,接过魏宝山手上的匕首也挑了几下,轻轻地刮了刮,露出了灰白色的底面,杜拉尔·果果皱了皱眉,又挑出几块看了看,有些拿不准地冲魏宝山说:“我怎么看着像是虎骨呢?”

“虎骨?”

“嗯,你们看这块,表面有明显的棱角,颜色发黄,有点发灰白色,质地也很坚实。这断面的空管里似乎就是骨髓。把这几块拼在一起,好像是一根前肢骨。我小时候在山里住时,对虎骨也有些了解,这节骨头靠近骨环处有个扁长孔,俗称为‘凤眼’,应该不会看错。”

魏宝山听完后,大吃一惊,盯着杜拉尔·果果问道:“果果,你确认没有看错?”

杜拉尔·果果点了点头:“我有九成把握,怎么了?很重要吗?”

魏宝山站起身,环视了一圈四周,点了点头,开口道:“如果真的是虎骨,我就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了。这个池子里面应该注过水银,称为‘聚阴池’。水银与虎骨五行均属金,此地正是温养龙脉的‘金龙坑’。”

“龙脉?你是说这里也与大金龙脉有关?”

“嗯!”魏宝山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有些想不明白,我们最初在巨鳌身下发现的金鲤,还有你们后来在辘轳岭土地庙地穴内发现的河蚌,都与龙脉有关,一条龙脉到底有多少龙穴呢?”杜拉尔·果果皱着眉头,说出了她的疑惑。

不只是她,马伯通和侯俊对此也一直疑惑。按他们的想法,所谓龙脉就是一条山脉,而龙穴就是一处穴口,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龙穴呢?

魏宝山笑着解释道:“风水术中是借用龙的概念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神龙善变,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而山势也像龙一样变化多端,这才用‘龙’来称呼。一条龙脉上会有多处龙穴,就像人体内有多处穴位一样,只不过这些龙穴,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不能一概相比。”

书中代言,龙脉之上的龙穴少多达百十余处,想要在这些龙穴中寻得真正的帝王龙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别说是帝王龙穴了,就算是普通的龙穴,想要点中,少则一二年,多则十几年,这里面的玄机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魏宝山拍了拍石台,继续说道:“当年三国曹孟德建有七十二处疑冢,为的就是混淆真龙穴。而行地七公为了护住大金龙脉的真龙穴,用的方法也差不多如此。这里风水已经被破了,显然是国师府的人来过了。那些人也知道想要一步找到大金龙穴可以说是难比登天,所以这才用了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逢龙必斩,逢穴必破,不惜时间,毁掉辽东境内所有的龙穴,直到找到大金龙穴为止。”

魏宝山滔滔不绝,说了许多。大伙听得一知半解,不过大致意思也都听明白了。

马伯通就问:“宝山,这么下去也不行,咱们也太被动了,追着人家屁股后面走,万一对方抢先找到真龙穴,咱们不是干瞪眼吗?”

魏宝山也点了点头:“师叔说得没错,咱们确实太被动了。完全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只能跟着对方一路尾随,这样下去,的确不是办法。”

杜拉尔·果果幽幽地叹了口气:“唉!这些人神出鬼没,几路同时进行,咱们人少,顾头难顾尾。城东山上的金鲤池,城北辘轳岭上的地穴,还有这城西的聚阴池、金龙坑,这么大的范围,方圆百十里,就凭我们两条腿,无论如何也是追不上的。”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宝山听着杜拉尔·果果一阵念叨,猛然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似乎想明白了许多。也不管别人,自己闭上眼睛仔细地想了想,猛然把眼睁开,兴奋地拍了一把大腿:“唉哟!我知道了!”

这一嗓子很突然,石厅内本来就笼音,把其他人吓了一跳。马伯通咧了咧嘴,埋怨道:“宝山,能不能别突然一嗓子,吓人捣怪的,师叔岁数大了,可经不起这个!”

杜拉尔·果果和侯俊憋不住想笑,魏宝山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呃……师叔,对不住了,我是一时太兴奋了。”

马伯通摆了摆手:“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想到什么了。”

魏宝山咽了口唾沫,开口道:“刚才果果这么一说,我突然想明白了。你们看,城东的金鲤池居于东方,是青龙位,五行属木,鲤鱼五行属木;城北辘轳岭的地穴居于城北,是玄武位,五行属水,河沣五行属水;这里居于城西,是白虎位,五行属金,虎骨五行也属金。这三处无论是方位还是精气所生之物均合五行易理,这可绝对不是偶然。”

“这又怎么样?”

“呵呵,还记得我们在地穴里发现的那块羊皮纸上写的是什么吗?”

“羊皮纸?噢,记得,好像是说,五行精妙处,龙化中兴主。出口生辉光,海上仙桃树。”

“对,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说是五行相生相合,占得天时地利即为真龙天子,可以入主中原。你们把这首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看看是什么。”

“第一个字?五……龙……出……海?”

魏宝山兴奋地点了点头:“对!就是五龙出海!”

第八十九章 木奇镇偶遇怪事 九运木树枯根烂

上回书说到魏宝山终于想明白了那道诗的真正含义,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五龙出海”。

别人对这个或许不太注意,但是做为风水师的魏宝山,对这四个字可是太熟悉不过了。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龙兴之脉,而龙兴之脉都会有其兴之局。龙气流行,龙脉也会不断地生长变化,为使龙穴为已所用,必然要用一些手段固定住真龙,让它不能乱动,这样才可以保证龙穴不变,荫佑百年。帝王千古事,纵观中国几千年王霸更迭的历史,帝王之事无不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堪此大业者,才、智、气、势也绝非凡人能比,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

从秦嬴政据崤山之固,函谷之险,内修外举,百万之师,席卷天下,横扫六合,到汉刘邦拥秦岭巴山之屏障,聚蜀中之仓粮,明修暗渡,力挽狂澜,得成大汉不世之基业。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兴亡更迭,造就了中国几千年的龙脉帝国。

关于各朝各代的龙脉所在,无论是哪个朝代,在当时都是绝密之中的绝密,只有皇族之中少数的几个人知晓。无论是夏朝的定鼎九州,还是商朝的玄鸟生商,亦或是周朝的吉地周原,以后秦朝的凤鸟后裔,蜀汉的势起荆益,隋朝的龙兴华阴,唐朝的陇西世族,宋朝的涿郡沃土,明朝的凤阳丑龙,每一条龙脉都是得天独厚,受过高人的指点,拨观现影。

魏宝山直到现在才知道,大金龙脉的风水局竟然是五龙出海!

所谓五龙出海之局,即为四龙闹天,正龙居贤,正是万龙朝宗之格。四龙飞向四方,震慑万灵,正龙居中,坐拥天下。此种格局需要龙脉之山四脚俱全,分别在每只龙脚的脚窝处点穴固龙,风水上称为“锁龙柱”,直白一些来讲,就是锁住真龙,不让其移动,这样就可以永为己用。至于锁龙的方法,多种多样,数不胜数。

眼下来看,除了目前已知的正东、正西和正北方这几种龙穴,在正南方的龙脚处,肯定还会有锁龙柱固穴稳气。只是如今这个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五龙出海之局,其目的是借四脚之龙气,温养中宫之正龙,连接周围这几处的龙脚之穴,并不难找出其真正的帝王龙穴所在。

魏宝山当即从地上拾起几块石子,撑起八卦金刚伞,定好方位,把石子一一排好,然后按照天星飞泊之数开始推算起来。其他人围在四周,也不敢打扰,都眼睁睁地盯着魏宝山,看着魏宝山不停地移动着地上的石子。

足足等了一刻钟,魏宝山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取出地图,在上面比划了几下,最后点着地图上的一处位置冲着大伙说:“这里就是南方朱雀位的龙穴所在,也是四条护龙的最后一条,如果所料不错,国师府的那些人肯定也会赶到那里。想要斩断龙脉,前提就要先斩护龙,否则,真龙受惊,会潜行移位,前功尽弃。国师府的那些人肯定已经知道了大金龙脉的秘密所在,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巧,接二连三地找对地方,所以,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这里,咱们得提前设好埋伏,来个瓮中捉鳖!”

杜拉尔·果果低头看了看魏宝山手指的地方,距离抚顺木奇镇不远,心里算了算,也就是一天左右的路程,倒也来得及,于是点了点头,就问魏宝山有没有想好计划。

魏宝山苦笑道:“一切都只能见机行事了,让军兵们在山下埋伏好,千万不能让对方察觉。咱们到了那里看看情况再说吧。”

大伙一边议论着一边往外走,到了山下,把领队的兵头叫过来,吩咐他们这里留些人继续蹲守,其他人都火速赶往木奇镇。

交待完这些事后,谁也顾不上休息,赶紧骑快马,连夜直奔木奇镇。

书中代言,木奇镇在哪儿呢?这个镇子地理十分重要,东与永陵镇接壤,西与上夹河镇毗邻,南与苇子峪镇相连,交通便利,十分发达,历来都是古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早在唐代时,就在该处设为木底州,后因苏子河流过此处弯曲像“牛鞅”,翻译成满语就是“木奇”,因此得名“木奇镇”。

一路颠簸,等到四人赶到木奇镇时已经是次日傍晚了。差不多两天一宿没有睡觉了,人困马乏,马伯通看了看魏宝山,就商量着说:“宝山,大伙都两天没怎么合眼了,现在这精神头可都不行了,万一要是碰到什么麻烦,我看咱们不用人家伸手,自己就得先躺下了,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饱饱地吃一顿,打个盹,半夜时再上山,你看怎么样?”

魏宝山心急火燎,哪有心情吃饭啊,不过看了看这几个人,自己也是摇头苦笑,一身灰、一身土不说,个个无精打采,灰头土脸的,坐在马上都能睡着,的确像马伯通说的,现在这个状态,就算是强撑着上山,也是意义不大。于是点了点头,让马伯通找个地方。

一抬头,路北刚好有一家饭馆,外面挑着幌子。

马伯通领着大伙步就往里走,拉了把椅子,刚一坐,就见伙计拿个竹竿出来,到外面把幌子挑下来,转回头跟马伯通他们说:“几位客爷,对不起,买卖关了,您高升一步,到别人家去吧。”

马伯通一听,倒霉不倒霉,我们不来他不关门,我们刚到这儿,他关门了,心里十分不悦。马伯通嘴不饶人,把眼眉一挑:“我说伙计,你看我们别扭是怎么的,难道我们花不起饭钱吗?”

“大爷,您别误解我的意思,咱们是买卖,讲买就卖,您来了,是财神爷,咱们敢往外推吗?实不相瞒,我们东家出了事了。刚才派人给送来的信儿,叫我们赶紧关门。偏赶这时候,大爷您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