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侦探电子书 > 盗墓笔记续9 >

第316章

盗墓笔记续9-第316章

小说: 盗墓笔记续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热合曼细细琢磨,觉得这事儿还有更大的商机,因为有玉出的地方,基本都连着整条的玉脉,它不像一些其它宝石,可以这里分布一点,那里分布一点,玉石的形成,跟大型的地质运动有密切关联,因此不可能单独冒出几块原石。

热哈曼也是由此判断,再他当初找出原石的附近,肯定有大型的玉脉。

他说我,我问道:“这里离你所说的地方,走过去要多久?”

他道:“两天左右。”

我忍不住笑了,道:“花两天的时间,无意间走入雪山深处,您说谎之前,是不是该好好打个草稿?”热哈曼顿时愣住了,维吾尔族人连忙出来打圆场,干笑道:“老板,没想到您耳力这么犀利,实不相瞒,我表哥是有隐情的,关于他去雪山的目的,实在是不能说。”

我打量了他们两眼,越发觉得这二人不可信,做生意最是复杂,一步走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虽然我做生意不算有什么大本事,但最浅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他们所说的这条玉脉,就如同一大块肉,固然想吃,但能不能咽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再加上这两人遮遮掩掩,实在犯不着,我说着便道:“既然不便说,那就谢谢二位的款待,花生米挺不错,我能带路上吃么?”

维吾尔族人愣愣的将一碟子花生米递过来,道:“可以、可以……”紧接着,他像是反应过来,连忙拽住我的胳膊,一脸快哭得表情,叫道:“老板,别啊,咱们可以慢慢谈嘛,生意不都是谈出来的嘛。”

我觉得这人极其靠不住,便道:“我如果不想跟你谈生意,就不会坐你的车来这儿,是你们自己不愿意谈,我有什么办法。”

维吾尔族人和热哈曼对望一眼,最后像是下了什么决心,热哈曼道:“老板,您说的对,这做生意讲究个诚信,既然如此,我也就是话跟您说了,发现这条玉脉,还是两前的事情……

紧接着,热哈曼跟我讲起了他的经历,然而,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段经历,居然会跟我想要寻找的人有莫大的关联。

2010年11月,格尔木陷入了一片冰天雪地,将近年关,所有的生意都淡下来,不管是旅游的还是跑玉石的,全都回家准备过年,一直以来喧嚣的格尔木,在冰雪下安静了。

这里位于中国的西部,依着昆仑山,左靠西藏,右靠甘肃,前临巴蜀,后靠新疆,一如冬,便是大学肆虐的天气。热哈曼是本地居民,平日里主要靠给游客卖特产瓜果为生,当然,偶尔也倒腾原石,但大多都是一些被判定为劣质的原石,在背地里捣鼓,日子也算平顺。

但仅仅只能算是平顺而已,来格尔木的,很多都是宝石界的富豪,那有钱的气派,让人羡慕不已。

谁不想有钱?热哈曼也想,但他就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仅能想想而已,想完了,还得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热哈曼记得很清楚,时间是11月得14号,那天已经是下大雪的第三天,路面都冻了一层冰渣子,冰渣子上面覆盖了厚厚的继续,马路上没有车辆,行人也少的可怜,家家都是关门闭户,躲在家里烤火炉。

但偏偏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神经搭错线的游客,就喜欢来看雪,一门心思要看冬季的昆仑山脉,昆仑山绵延无际,入山的地方有很大,但格尔木算是比较官方的登山地,因此即便到了淡季,依然会有一些游客,只不过僧多粥少,本地做生意得,大多都歇业,唯一正常营业的,恐怕只有热哈曼这种,将钱看的很紧的人。

即便是快要过年,即便已经白雪皑皑,他还是想抓住今年的最后一拨游客捞一笔。

让热哈曼印象深刻的是当天他接待了很多游客,比往年这个时候都要多,并且还成交了两门地下生意,当天快要收摊的时候,他接待了最后一位游客。

那是一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热哈曼说道这儿,指了指我,道:“比您要年轻一些,但都长得挺好看。”

那个年轻人身体似乎很好,不像其他游客一样,将自己裹成一个胖乎乎的包子,热哈曼想:这没准儿是练过功夫的人,否则怎么会这么耐寒?

由于是冬季,热哈曼储备的瓜果不多,当天生意出乎他所预料,所以当年轻人走到他的摊前时,他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起,已经卖光了。”

年轻人双手都揣在裤兜里,他看了看热哈曼空荡荡的摊位,道:“附近的旅馆都关门了。”

热哈曼愣了愣,反应过来,道:“是,就一家旅馆开着,今年生意比往年好,你来这么晚,肯定是住不上了。”他明白了年轻人的处境,大概是一个人来旅游,没有找到住得地方。

热哈曼有时候很不理解大城市的人,为什么都要跑到这地方来折腾,这里除了雪山便是戈壁,唯一的城镇也总是被沙尘侵袭,如果自己有钱的话,肯定不会呆在这个地方。

热哈曼当然不放过这个赚钱又能做好人的机会,他对年轻人说:“可以去我家住,按旅馆的正常价格收费。”年轻人话不多,点点头就同意了,然后住进了热哈曼家。

热哈曼的要价是两百,事实上,当地的旅馆一晚只需要一百二,但年轻人根本没有还价,淡淡的点了点头,也不挑食,吃了碗面条就休息了。

热哈曼喜不自胜,这么好招待的主顾,可是头一次遇上。

我当时听到这儿的时候,是没有将这件事与闷油瓶做任何联系的,比较这种巧合的几率太小了,但当热哈曼说到后面时,我却开始心跳加速,隐约觉得,这个年轻人,或许就是我要寻找的人。

热哈曼说,年轻人在他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起床时,风雪肆虐的更加厉害,他看见那个年轻人望着远处的雪山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热哈曼以为这是个想攀雪山的旅游者,被风雪阻隔了,所以心情沮丧,他知道这是头肥羊,自然不愿意放过,于是对年轻人说:“到明天大雪就会缓下去,年年都是这样,这里的天气我熟的很,如果你想攀雪山,我可以给你当向导。”说着,又报了一个很宰人的价格,一边报价,一边看年轻人的脸色。

这人看起来还像个大学生,对于他钱多不多,社会阅历丰不丰富,热哈曼真有些拿不准,他想,如果年轻人要还价,只要不亏本,那么都在接受范围内,(W//RS/HU)谁知年轻人却很爽快的点头了。

热哈曼脑子一热,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大肥羊。

年轻人身后背了很大的装备包,攀雪山的工具一应俱全,但热哈曼自己没有准备,他当天下午就去置办了一些简单的装备,第二天便准备带年轻人爬雪山。

他问年轻人目的地在哪里,根据路程不同,收费上可能还要加。

但年轻人却指了一个和所有游客截然相反的方向,他的手,指向了雪山深处,那片被浓重雪雾所笼罩着的无人之地。

后传 圣雪寻踪 第四章 入山

热哈曼顺着年轻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得见高云、远山、以及雾茫茫的雪气,其余的,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他愣了一下,随即准备劝解。

来这里的游人,总有那么几个富有冒险精神,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向往刺激和神秘,越是严峻的无人区,越是能抓住他们的好奇心。

这样的游客,热哈曼不是没有遇到过,于是他开始劝阻年轻人,并且详细介绍了雪山深处的情况。

那一边地带,在当地人中,被称为‘刚查勒’,沿昆仑山支脉而上,尽头处共有两条路,这是昆仑山脉里一条贯穿东西的褶皱带,向东直蔓延入甘肃境内,但由于人气比较旺,因此是大多数游人都会走的旅游路线。

而往西,也就是年轻人所选的那个位置,便是绵延入昆仑山主脉,昆仑是条大脉,关于它的传说描述数不甚数,甚至在昆仑深处,有很多深褶皱带,是连卫星都难以监测到的,里面有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从卫星地图上观看,可以看到在青、川、藏、陇一带,可以看见大部分褶皱形白色山脉,这便是古来被誉为:绵延三千里,纵横八百万的昆仑山脉,如果说中国至今还有哪些地方是人类从未涉足的,那么昆仑深处,绝对可以算在内。

偶尔也会有游客不顾导游反对,执意往西边深处寻求刺激,只要肯加钱,也会有导游同意。事实上在这种时候,导游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是带路了,因为往西开头一部分路他们熟悉,但深了,便无人知道,他们说是导游,也不过是观察地形天气,预防危险罢了。

往往,后来往西的游人,走不太深就会退出来,原因是里面的环境太恶劣了。

首先是冷。

一般的严寒,阻挡不了年轻人探险的热情,他们会坚持前进,但如果冷到发烧酸软、呼吸空难、浑身布满紫色冻疮的时候,估计没有哪个年轻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探险欲而丢掉性命。

其次是险。

一般的困难,对于去探险的游客来说,是一种兴趣,有很多人都享受挑战困难的过程,但如果转过一个弯,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万丈悬崖,恐怕就没多少人敢继续前进了。

最后是自然灾害。

即便真有一批不怕寒不怕险的年轻人走到了深处,他们大多也很难再出来,深处是积聚了千万年的冰雪,那里没有生物、没有植物,如果沙漠的荒芜是太阳一样的黄色,那么昆仑的荒芜,就是送葬一样的白色。

哪怕稍微一点声音,都有可能出现雪崩,终昼不息的风雪刮过,眼泪都会被冻成冰渣子。

热哈曼给年轻人说了其中的厉害,便道:“我也曾带人去过,但里面的环境太恶劣,走了一天,就顶不住,全撤回来了,你可以考虑一下,如果要去我也可以带路,但说好,要加钱。”

那年轻人凝视了那片白茫茫的地区,看了很久,最后他问道:“那里面真的没有人吗?”他的声音透着一种茫然,听的热哈曼很不是滋味,仿佛他如果回答没人,年轻人就会痛苦的死去一样。

但热哈曼还是说了实话,从小长在汉人堆里,他已经被汉文化洗礼了,所以他说道:“青鸟难渡,我可以向你保证,里面没有人。”

说完,他有些小心的去看年轻人的脸色,他当时不明白自己这种举动是为什么,后来反应过来,他才明白过来,那是一种潜意识的畏惧。

年轻人听完他的回答,并没有想象中露出难过的感觉,他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却黑的如同一团浓墨,他什么也没说,但去西边的决心很明显。

热哈曼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话不多,看起来非常沉稳,但到底还年轻,富有冒险精神。

他不相信年轻人能走多久,所以没说什么,准备第二天带年轻人入山。

之所以爬雪山需要向导,是因为雪山上大多是没路的。

鲁迅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有了。

而唯一打破这两个规则的,只有雪山和沙漠。它们很广袤,你从远处看时,会觉得,只要我认定一个方向,就绝对不会迷失,但等你真正走近里面,才知道什么叫一叶障目,因为到那时,你已经无法辨别方向了。

狂沙和风雪,每天都在改变着沙漠和雪山的地貌,即便今天被人趟出了一条路,明天就又消失了,什么也不会留下。

除了最初进雪山的地方有沿途的补给站可以判断路径,到了山腰,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次行程一共就两个人,热哈曼和年轻人,他曾经问过年轻人的姓名,年轻人话不多,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