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读史巧经商 >

第2章

读史巧经商-第2章

小说: 读史巧经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独有偶,国外有一家地毯厂也正是利用这种方法,使他的地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原来,在阿拉伯国家,虔诚的穆斯林教徒祈祷时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并且面向麦加城。根据这一特点,这家厂巧妙地将指南针嵌入专供祈祷用的地毯上。但这种指南针指的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始终指向麦加城。这样,伊斯兰教徒们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这种地毯并把它往地上一铺,便可以准确地找到麦加城的方向。这种地毯在阿拉伯国家一上市,立刻成了抢手货。

变一用为多用,是开发新产品、拓宽产品销路的一条捷径,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生存竞争是生物过剩的繁殖力和资源的有限性对立的必然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发现而被公认的颠扑不破的规则。商场如战场,企业间的竞争也是这样。

对于商业经营来说,所谓的“适者”也就是制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企业,但是随着现代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仅仅作为“适者”是不够的,还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两个案例,同样是手帕,同样是地毯,但却被经营者赋予了更多的作用,所以商品十分走俏。

竞争中不能盲目轻敌

在中国历史上,有鬼谷子那样的大师,有苏秦、张仪“合纵连横”这样唱双簧戏的游士,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这样的传世名著,这些无不是教我们如何应对残酷的斗争。况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伟业也不是谦谦君子所能办到的。

按照道德的要求,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名利于我如浮云,并把这当作一种美德。认为只要精神生活充实丰富,一切物质利益便可随之而来,礼义甚至到了可以取代一切的程度。其实,经商应该义利兼顾,有利要有义,有义自然产生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认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成为一个永恒的戒条。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一个能让所有人坦诚相见的时代,太多的虚伪欺骗,把我们生活的空间变成一个个“阴谋剧潮。

王跃文在《国画》一书后记中说:“我原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逐渐让我明白,理想主义是最容易滑向颓废主义的。理想似乎永远孔子像是在彼岸,而此岸充斥着虚伪、不公、欺骗、暴虐、痛苦等等。”

第4节:良贾深藏若虚

第4节:良贾深藏若虚

这确实让人扼腕痛心。但扼腕归扼腕,痛心归痛心,我们不能自抹脖子了事,得面对现实:淘汰的标准不只是道德,更多的是实力,因而生存下来的不只是那些集中了人类最优秀品质、最高尚的人,而更多的是最早突破道德的束缚,从而具备了强大竞争优势的人。

战国后期,即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秦将王率军攻上党。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决取胜,于是开始就发动猛攻。廉颇初战失利,分析形势便决定固守不战。秦军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就秘密派人持重金入赵离间,扬言廉颇不足为虑,并且可能投降敌人,秦军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另外,又以各种手段打淌齐、楚等国救赵的决心。赵王本来就不满意廉颇失利不战,再听信传言让赵括代廉颇为将,而此时秦国也秘密调换主将——以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

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且骄傲轻敌的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急于求胜,一到长平,即更换部将,改变部署,与秦军决战。白起利用赵括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步卒切断赵括退路,把赵军一分为二;又以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防止营垒赵军出援。赵括四面被围,攻不破秦军营垒,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只好筑垒待援。

秦昭王听到赵括的大军被围,于是亲自带兵赴河内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赵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赵军饥饿46日,以至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突围未成。遂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赵国40多万士兵全部投降,被白起尽数坑杀于长平谷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一战,赵国实力大损。白起在决战中示弱诱敌,迂回包抄,围而不攻,待其困惫而歼之的作战指导,反映了战国时期野战指挥艺术发展的新水平。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了后人;不管是军事还是商业活动,都决不能盲目轻敌,否则失败的是自己。

作为创业者,你应该知道的是: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在商业竞争中决不能盲目轻敌,否则,最终被击垮的就会是你自己。

良贾深藏若虚

孙子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凭一时一己的主观臆想进行经营决策,这往往是创业者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不仅是在商场上,即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感情用事,也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刑事案例,当事人往往是一时冲动,做出杀人、伤人的事,当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后悔莫及,这都是“怒而兴师”的恶果。

事业的成功来自于自我控制,一个人必须具有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是最难的,但却是最必要的,如果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别人征服。创业者要控制市场,首先要先控制住自己。

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机密、约束着自己的言行,无论受到什么刺激,他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而不冲动,在必要时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情绪。

真正的智者是大智若愚的,即使才华出众但如果喜欢自我炫耀,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良贾深藏若虚的道理在于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内心很充实。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收到老百姓所献上的狐、豹皮时,也曾经有这样的感慨:“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就是说:狐狸长大了也不犯法,豹子毛长得漂亮,也不犯法,动物有什么罪呢?可是这两个家伙,硬是被人打杀了,只是因为它们的皮毛长得太过漂亮,所以才免不了祸害的降临!

纣王见西伯侯周文王势力越来越大,便差人把他抓来投进监狱。周文王被拘留在商朝的时候,纣王为了试探他,让人杀了他儿子,并煮成肉汤送给他。

他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汤,却强忍悲哀,把汤喝下去,终于得到了纣王的信任。

第5节:掌握经商的规律

第5节:掌握经商的规律

与此同时,文王的臣下大量地把珍宝和美女送给纣王,并不断游说。纣王爱财,更喜渔猎女色,见这么多美女,便把文王从监狱里放回了老家。

文王回家后,励精图治,积养实力。后来起兵反纣,终于打败商纣而建立周朝。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品德高尚的君子,表面上也往往表现得很普通。

一个人如果心直口快,缺乏心机,就极易被人利用。而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具有大肚量和城府很深的人,即使心理有什么不痛快,他们也不表露出来,即使对某人如何不满意,也决不流露出来。相反,再狂的大话和再软的小话都能说得出口,再大胆的事情和再卑微的举动都能做得出来的人,往往最终一事无成。

除了张良给人拾鞋的故事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出一大把具有博大胸襟的成功人物的故事:韩信在人胯下钻过,这是肚量;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自己和妻子到吴宫内去做奴仆,这是肚量。

良贾深藏若虚表现的是肚量,也是一种智慧,它是创业者成就事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本”。甚至有人说:人的脸皮有多厚,肚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良贾深藏若虚,这是经商的至理名言!

掌握经商的规律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故事流传千古,没有遭皇帝迫害又有美女相伴,他就是陶朱公——范蠡。后人在记住他灭吴的计谋功业,还有和西施浪漫爱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商业天才。在秦汉时代,人们把那些巨富们称为“陶朱公”,由此可见,范蠡的名字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重建霸业,功成而后退身。他的智慧胜人一筹,因而既保全了性命,又发了财。范蠡在19年之间三掷千金,他乐善好施,接济贫贱,被后人传为佳话。

范蠡很有经商的头脑。他的主要经济思想之一是“极而复反”的规律。

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是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范蠡提出一套“积贮之理”,就是说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量抛出。

那么价格涨落的原因在哪里呢?

范蠡生活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产品是市场上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气候不同,产量也就不同,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所以满足农业需要、为农业服务,就成为他经商的主要方向。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范蠡引用了我国早已有的一条关于气候变化的规律性的古语,作为预知农业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6岁穰、6岁旱,12年1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1个旱年,每12年有个大旱年,也有1个水年。

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就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范蠡确实是一代商业奇才。据史书记载,在他从商的19年中,他曾经“三掷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就是放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古人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说法,但范蠡能算得上既富且仁了。[小说下载网…wWw。QiSuu。cOm]

第6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第6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司马迁曾评论他是“富好行德”。作为生意人,这也是对我们的告诫,经商赚钱,但也不能忘了做人的本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