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人学 >

第22章

我的人学-第22章

小说: 我的人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圣经》的〃约翰福音〃的开头有这样有名的一句:

〃太初有言,言与神同在,言就是神。〃可以说这是《圣经》中极其重要的一句话。

在《浮士德》开头,有一个场面描写浮士德正在将拉丁语的《圣经》这一部分译为德文。虽然这段引文稍长,还是请允许我引用如下:

这样写着:〃太初有言〃我停滞在这里。最好请人帮助去译,我不能这样高地评价言语。

我不得不另想译法我的心如果受灵光的照射,或许想出好译法我这样写下:〃太初有意〃正像不该草率下笔一样这第一行必须慎重创造万物,使万物具有生机之意吗?

倒是应这样写:〃太初有力〃但在纸上写着写着,总觉得它不够全面。

感谢神灵的护祐!我突然灵机一动,我安心写下了这一行:〃太初有行。〃

(悲剧第一部·书斋)

既非语言,也非意志,也不是力量,而是行,是行为——

这一改变,可以说是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的作业。我不由得感到这里边有着可说是与东方演绎性相似的、诗人天才的直观。

这点,首先从切近的观点来说,可以说它向我们教示了言语真正意味的〃实践〃的重要性。浮士德,也就是歌德,是位真正的实践主义者。浮士德之所以不满足于闭锁在象牙之塔的学究生活,和恶魔订立下危险的契约,显然是因为浮士德是个实践主义者。话虽如此,但他绝不是那种凡是一切理论均一律加以轻视的行动派。他不能不追求所谓人是什么、爱是什么、宇宙又是什么……这些人生的意义。他是比任何人都更强烈的意识家。正因为如此,浮士德所取向的,是言语真正意味的〃行为〃,是言语真正意味的〃实践〃。

其次,如果将浮士德的这种伟大作业,从思想的观点、宇宙的观点加以考察的话,那么可以说这种取向,是从西方的着想向东方的着想大胆而彻底的转变。

〃太初有言〃所说的〃言〃据说是希腊语的〃logos〃①。

而且这种西方的着想,无论是根据希腊式的传统也好,还是根据犹太式的传统也好,都是由〃logos中心主义〃为基调构筑起来的。也就是说,将永远不变的超越性的实在=logos,定位于生生流转的现象世界的背后,将它作为万物的根源。例如,最初存在着语言(logos)=神这种固定的、超越的实体,将它作为创造主,产生出一切。——这就是西方的思考方式、着想方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logos——希腊语的语义中,含有〃言语〃〃意义〃〃理性〃几种意思。也可以推衍为存在于万物变化之中的、一定的调和、统一的〃理性的法则〃之意。

浮士德对这点提出异议,而把〃行为〃放在前边。上文提出了〃实践〃这一说法,我想如果使用抽象度更高的说法,〃实践〃也可以说成〃动〃。最初并没有神或logos这样固定性的实体,而是存在着生生流转毫不停息的〃动〃,即宇宙的流动性。

所有的东西组成一个整体,

每一个都彼此活着,起着作用,

(中略)

它从天上到下界,

在磅礴的宇宙万物之中,奏出和谐的妙音。

(悲剧第一部·夜)

浮士德的这种泛神论式的宇宙观,肯定是着眼于万物流转的宇宙的流动性。我在前边将歌德的这一伟大作业,称之为〃可说是与东方演绎性相似的诗人的天才直观〃,这种宇宙观与东方的着想是非常接近的。

这里,不是详细论述关于东方的着想的地方,如果只需要指出一点的话,那就是,就东方思想的传统而言,不管是logos也好,什么也好,总之它是十分警惕不要用〃言语〃把〃动〃加以固定化,所谓对言语的不信,是一贯起着很有力的作用的。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东方式的着想,排斥一切妄念与固定观念,能够远远地迫近事象的真相。

 关于演说和辩论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古代希腊哲学家库拉裘洛斯,由于他对语言不信加剧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概不使用语言,而是用身体或手势来代替。这可以说是从反面证明使用语言是人的天然自然。在各种人际关系当中,表示自己的意见或主义、主张,然后取得认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浮士德也讲过演说与辩论的重要性。这是他的弟子们问及成功的辩论术时,他回答的话:

成功必须是完美的,不要做那种鸣钟击鼓的傻瓜,只要有正常悟性和完美的意见,缺乏技术也照样能够演说。

只要你想认真地说明某件事,根本毋需为搜索词句而着忙。

世上雄辩家无论怎样使用美辞丽句,那只是用折叠起来的人生的碎纸片模造出来的人造花。

所以,它就像夜里潮湿的风吹响秋天的枯叶,不可能给人些微的感兴。

(悲剧第一部·夜)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认真二字,是真诚二字。目的为了装饰自己的技巧,或想取媚于人的低层次的手段,都是不必要的。缺少灵魂的形式上的雄辩,丝毫不会打动人的心,只能是在人们的脑细胞上一滑而过。

直诚的倾诉,不需要任何粉饰。曾经在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金牌的具志坚选手说:〃我不知道自己的得分多少,我只是发挥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技术水平。〃辩论虽和体操不同,但他的话,是不是可以认为和歌德所说:〃只要你想真实地讲某件事……〃,有一脉相通之处呢?

浮士德在回答〃为了使用辩论来打动人,应该如何做〃这一质问时,他说了如下的话:

那首先应是你自己的实际感受,是由肺腑自然迸发出来之言,用深沉的力量、津津的兴味,去捉住所有听众的心。

(同前书)

为了打动人,首先自己要有实际感受——我认为的确是如此。比如有一篇讲演稿,它不表现自己的真实,只是形式地宣读一过,当然不会有动人的力量。

我曾经在《教育所感》这篇文章中说过,世人将苏格拉底的极大感化力量,评为宛如〃电鱼〃一般具有给人以电击的力量。对此,我解释说,苏格拉底的那种〃电鱼〃般的力量,那是因为他自己先具有遭受电击般的感受,所以才能使别人产生宛如受电击般的感觉。苏格拉底或浮士德所说的话,和那些关注自己的声望、追名逐利的政治家的演说,层次完全不同,它启发我们去看待什么样的演说才是真诚的言论。只有从实感这种土壤中才能产生〃发自肺腑之言〃。我的恩师户田先生常说:〃无信之言如烟。〃恩师这种基于坚毅信念和以行动为基础的言论,和浮士德所说〃由肺腑迸出来之言〃是相对应的。如果缺少这点,那么纵然费尽万语千言,结果只不过是〃如烟〃一般云消雾散而已。

浮士德还说:

用羊皮纸写的古文书,你认为是神圣之泉吗?

你是说只要饮上一口就能永远滋润你的喉咙吗?

真正能唤起你身心清爽的,只能从自己的灵魂的清泉中掬取。

(同前书)

在这段里,浮士德在第二件事上,稍稍变换了某些不同于演说或辩论的角度,谈论了对读书、考据应持的态度。

〃羊皮纸写的古文书〃也就是古典,它本身并不产生价值。

如果读的人缺乏应有的正确态度,那不过是仅仅增加一点知识而已。这种态度显然是不正确的,所谓阅读古典,比增加知识远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更新自己。如果不是以这种态度对待,那么只是脑袋加大,丝毫不会给你带来人的成长。

关于这点,浮士德告诫说:〃只能从自己灵魂的清泉中掬取。〃

扩充自我的〃活动〃

浮士德在和魔鬼靡非斯特订立契约之际,曾吐露了他即将走上新的苦难之旅的心情。

我将全人类给予我的一切,用内部的我来全部加以体尝。

我用我的精神把握更高更深的东西。

我要在我的胸中堆积上一切幸福和一切悲叹。

这样,我将把我的自我扩展到人类的自我,最后让我和整个人类一齐灭亡吧。

(悲剧第一部·书斋)

这段话是人所共知的、典型地揭示了不断追求自我扩充的所谓〃浮士德精神〃。同时,这种将自我扩充到与宇宙同大的普遍化的欲求,作为〃宇宙即我〃〃我即宇宙〃的视角,也可以说是,和主张mikrokosmos①和makrokosmos②融合为一的佛教的生命观、宇宙观相通的。

①mikrokosmos——源出德语,小宇宙。实即指〃人〃。②makrokosmos——源出德语,大宇宙。

上边已经提到,浮士德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观念论者,而是精力旺盛的现实主义者、实践者。浮士德通过实践,追求将本人的自我扩充到人类规模的这一壮大抱负,使他不但不愿蜷伏在象牙之塔里,也不愿安享私人幸福的小天地里,而是挺身到政治这种〃公共〃的天地里去。他的这一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说,是必然。因为巨大的工作、巨大的活动,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自我扩充。

浮士德开始走上的道路,无疑是蕴藏着事业欲或权力欲必然伴随而来的危险性。但是,歌德对魔鬼靡非斯特提出的是否可以诱惑浮士德时,他让神做了如下的回答:

品质好的人不管如何为黑暗冲动所驱策,绝不会忘记正路。

(天上序曲)

果然如此,浮士德经过了漫长的遍历之后(歌德说那时浮士德年龄,已达百岁)他所到达的境界,不是贯彻权力意志,而是〃人的幸福只存在于为他人尽力当中。〃

这可以说是,和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或〃自行化他〃精神相通的一种广大的心境。因为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心中燃放着光明〃。

失明的浮士德开始筹划〃最后的事业、最大的事业〃的海岸一带的巨大开拓事业。

于是,他的最后的独白:

我为数百万的人们,建造新的土地,虽不太坚牢,只要劳动就能自由地居住的土地。

(中略)

人的睿智的最终的话,是这样的:

〃凡是想争取自由与生命的人,必须每天重新为此而战斗。〃

因此,在这里,孩子、大人和老人,都各自和危险进行着搏斗,健壮地度日。

我望着这样的人的美好的共同社会,我渴望和自由的人民一起住在自由的土地上。

我面对着这样的瞬间,我要呼唤:〃请等等,你真美!〃

我留给这个世上的印痕,早已是——

历经永劫也不会死灭。

预感着这样高度的幸福,我在饱享着这最高的瞬间。

(悲剧第二部第五幕·宫殿前广阔庭院)

不勇敢地投身到民众的海洋中去,就不可能有伟大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法华经》上有〃三界如火宅〃的法理。据说美苏两大国核武器的拥有量已经是造成那次大惨剧的广岛型原子弹的一百五十万倍。真可以说是〃如火宅〃了。为了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幸福的梦,应该像勇敢的浮士德那样,绝对不应逃避这种火宅般的〃尘寰〃的现实。

浮士德的最后独白一结束,他便向后倒下而死。他自以为他在创造理想的国土,他并不知道这个国土其实是根据魔鬼靡非斯特的奸计所安排的浮士德自身的坟墓。……

魔鬼想从坟墓盗走浮士德的灵魂,结果未能如愿;天使从天上降临,保护了浮士德的灵魂,升天而去。〃救济〃的手伸出来了。

诗剧《浮士德》也许可以认为是悲剧,但是,正像所有的优秀的悲剧一样,其中具有给人们以一种强大的灵魂Katharsis(净化)作用的力量。在浮士德波澜起伏的历程当中,围绕着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近代人的〃自律〃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