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 >

第32章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第32章

小说: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在台湾,在电视台里正工作着。我从屏幕中收取卫星传送回来的画面,当这段画面出现,我身后,不只政治组的同事,几十个人一片哗然大笑。这两句话,后来也在网络上被热烈议论,双方各执一词,一方认为太过于形式,另一方认为无可厚非。

我没笑,是因为在大陆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后,我深深理解,跨越形式的本身,这群小朋友,首先必定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再者他们肯定是经过辛苦的排练。也就是无论形式是否为台湾人所普遍接受,但心意与辛苦却是值得感动的。而我也能理解我的同事们,乃至现场的许多人之所以会哄然大笑,那并非是讪笑,主要是这样的场景与朗诵,真的好久没见过了。

这就好比每回我看到大陆的电视台播出的晚会,那些艺术歌曲唱腔、主持人近似朗诵的串场,我是无法感受到“好看的感觉”,而许多台商也是如此。这也就像是我许多大陆朋友跟我说他们实在无法喜欢周杰伦口含卤蛋式的模糊唱腔,这完全是生活经验值的不同所造成的审美标准差异,无所谓高低好坏。只要彼此双方能够跨越形式感受彼此的诚意,那么其他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锦上添花。

通过一场新闻策划以及在大陆的工作、生活经验,我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叫做交流?交流绝对不是让自己舒服。如果因为对方说了或做了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而破口大骂甚或喊打喊杀,这不叫交流,叫做“发泄”。因为交流之所以有必要就在于了解原本不了解的,如果只挑令自己舒服的话来听,那么永远都不可能了解自己原本不了解之处。不舒服之后,才有可能求同存异。我认为随着两岸交流日渐频繁,当接触越来越多,自然也就习惯成自然。就好像台湾的珍珠奶茶,现在已经普遍为大陆朋友所知,而大陆的社会样态,也通过各个渠道被台湾人所渐渐了解。我想只要彼此的心态够弹性,吃亏占便宜都不计较,多些礼貌多些谨慎,即便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思想,政治归政治,我们小老百姓过小老百姓的生活,我相信,所有人有一天在彼此相识时,至少可以做到一件事,不因对方是台湾人/大陆人,而有一种惊讶意外的感觉,那就至少做到了真正的民间交流与融合。

Chapter8 千山万水处处情

引言

走过大陆神州的许多山山水水,我承载的不只是我自己的情感。每走一步都是我最深刻且单纯的诚意。如果说一个台湾女子在这中间想要创造什么「意义」?我想,我以身作则地试图跨越时间、空间、思想与追求的藩篱,在这干山万水中、在这芸芸众生中,我自己就是一个实验品。我走过,所以我知道、我感受着中国的山水壮阔、面积广大,而兼容并蓄应是两岸之间彼此融合、交流最关键的心胸!

// 红色标语前左手敬礼的莞尔

1 胡同台妹的红色之旅

红色旅游,想当然耳,台湾没有这种概念。而我刚到大陆的那几年刚好是红色旅游最为蓬勃发展的时候。

当时我觉得,大陆这个地方怎么什么都是“红色”的,连个旅游都要与红色有关。不过后来我才知道,红色旅游指的是跟共产党有关的地点,并非所有的旅游都是红色的。

其实按照心理学来说,图形比文字更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颜色属于图形,所以在台湾各党派阵营也是用颜色区分,比如,蓝色、绿色、黄色、橘色都是各政党的代表色,所以对台湾人而言,共产党就是红色的。

然而,对于红色旅游景点我大概唯一知道的就是延安了,因为历史课本里提过毛泽东先生曾在这里徐图再起。其他什么遵义、韶山乃至井冈山我都没听过,当然这也跟我不大注意国共时期的历史有关。在我心里总觉得那段时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于对错恐怕都已经不是很有意义。因为我觉得亲近如我的父母,乃至他们的同僚友人,无论孰是孰非,都是亲身经历且用了大半生的生命去承受,甚至老成凋零。无论真相为何,对他们而言,都已换不回逝去的生命与岁月,因此,我不大喜欢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这可能是我的心情使然。

因缘际会,第一次到湖南就去了韶山,那是2009年的夏末,天气异常炎热。对于湖南我的印象就是,马英九与宋楚瑜两位先生是湖南人,还有我老爸爱吃湖南腊肉,再就是湖南湘军,以及刚到大陆来常看的湖南卫视。

到了韶山,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这是一个很干净、很宁静的小城市,非常淳朴。因为到达时已经接近黄昏,毛泽东先生的故居已经关闭,从外面看起来仍是非常古朴的农宅。四面八方涌来的是许多背着孩子的女性,她们兜售着价格仅仅十块人民币的纪念商品。而据她们说,印象中不曾有过台湾人到访。

接着我们一行人去了毛先生的铜像前,有许多的花束花圈堆放,我看到了一个让我颇为吃惊的场景。我一直以为,崇拜毛先生的应该大多为中年以上的人,就如同台湾的年轻人对蒋介石已经不了解不关心,但我看到的场景是,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几个年轻男女,双手合十,甚至有个女孩是跪在地上,仰望铜像,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着。

在台湾,这种景象只存在于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是有些老兵或是1949年到台湾的那些遗老才会有的举动!

韶山,根据统计数字,每年有五百万人次到访,但因为不收门票,而且距离湘潭很近,旅行团到此大多只是让团员们向铜像致意后,就带往湘潭,在此创造的消费非常少。我因为正从事文创,想要把台湾一些好的人才与经验引进大陆,因此,就请我的合伙人唐圣瀚先生就毛先生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旅游文创商品的设计。

在台湾,这几十年的社会制度与环境变迁,两蒋已经不像过去那般受到尊崇。全台各地纷纷撤除蒋介石先生的铜像,甚至为有铜像该送往何处而烦恼,当时全部的铜像都送到了桃园慈湖的陵寝所在地,形成了一个铜像公园。而且,两蒋陵寝、中正纪念堂越来越式微。

不过,当两蒋的文创商品开始兴起,竟然又开始吸引年轻人甚至是家庭游客的关注。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种以Q版蒋介石为外包装的棉花糖,一面市就销售一空,而慈湖甚至还销售一对蒋先生与毛先生握手的Q版玩偶,颇受观光客的喜爱。也就是说,当脱下威权的外衣,因着设计师们的创意赋予了两蒋另一种形象,而创造了新的价值。我大胆地想,这样的创意在大陆是否也可以创造一股文创潮流?

而且我还提出了一个“将红色进行到底”时尚大秀的创意,地点就在韶山的铜像广场。

我的想法是,让中国的新锐设计师设计以红色为元素的服装,配合大屏幕播放中国过去的一些影像,配合的是以交响乐团伴奏的走秀乐曲,中间穿插一些红色歌曲的变奏。我甚至想过,这场大秀应该找具有国际经验的优秀华人执导,展示中国走入国际社会的愿望。

脱去政治意涵,红色对于两岸的人而言,代表着“喜庆”,而赤色中国对于国际上而言,隐含着负面意义,因此,在喜庆层面,两岸是有共同点的。选择以时尚大秀的方式呈现,是因为中国红在近几年来,在世界时尚圈蔚为风潮,在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点,以喜庆红色结合两岸的文化与创意人才,以中国红的全新风貌面对世界,在一个元素不同表述的状态下,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棒的创意。

不过,毕竟是台湾人思维,我的创意一直送到了湖南省,但一直没人点头,因此这份创意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成为遗憾,而其实从我在大陆开始自己创业以来,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的“遗憾”。当然那批旅游纪念商品的创意,也一样,至今还是数十张图纸。

在创意的过程中,唐大哥也感受到毛先生的“威力”。有段时间唐大哥想要在旧图像里玩出“新”意,因此请了一位合作许多年的大陆画家重画毛先生的像,这中间只是画风的改变,并没有在造型上有任何改变。对方在三天后拒绝了唐大哥,他说:“这三天我问了许多亲朋好友,他们都反对我接这个案子,所以我想还是算了。”而先前我也曾发表博客,将唐大哥曾经提出的“烤土司面包模具”做成毛先生的形象,测试大家的反应,结果也遭到网友一片骂声,“伟人怎么可以把他吃到肚子里去”。而同样的创意在国外是圣母玛利亚,理由是,吃了玛利亚的造型烤土司,犹如神助,一天都是好元气。因此,看来大陆对于毛先生的感情,是外人很难理解的,我也必须不断地询问各方意见才能慢慢找出创意的方向。这对于我或是唐大哥而言,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虽然这份策划如今仍待字闺中,但我想这对于我而言,也从中获取了不少经验。

另外一个跟红色有关的景点,大概就是天安门广场了,除了前面所说,我曾经在两会期间目睹升旗,也曾经在第一次北京驻点的最后一晚脚踏广场的地,那意味着自己到过广场。其实我对天安门广场的想象,更多是历史方面的,我会想象古代皇帝走过广场是怎样的盛大场面,而这片广场大地又曾经有多少人走过、驻留过?

而第二次驻点,我又到了天安门广场,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大。大得让人感觉渺小、茫然,也大得让人恐惧。这让我想起我听说过的一个真实故事。两岸刚开放旅游时,一位台湾阿嬷在天安门玩,忽然想上厕所却找不到,于是问了问在广场上站岗的解放军:“请问‘共匪’同志,厕所在哪里?”可能许多大陆朋友听到这笑话会愤怒。不过,我相信这位阿嬷并不知道‘共匪’二字所指为何,从小被这么教育,并未想过这两个字是骂人的,而我想到这个故事,也是因为我在广场上连出入口都找不到,更别说厕所了。

此外,我发现大陆各城市似乎都有广场,不是叫人民,就是叫解放,台湾除了“凯达格兰大道”在集会游行时必须禁止行车而成为广场以外,印象中没有广场。我想这也跟两岸的社会制度不同有极大的关系。

台湾观光客到了大陆对于所谓红色景点,恐怕都不会有太大兴趣,这与政治意识无关,一个地点之于人有无意义在于生活经验值,未曾经历过,也未曾体会过,就不可能产生情感。而这种“人为”的景点相较而言,我感觉大陆观光客对于慈湖、中正纪念堂可能兴趣更高,这也是彼此之间对对方期待有所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我初中读的是台北市立中正国中,就在中正纪念堂旁边,对我而言那里更多是演唱会、台北灯会或是集会游行的聚集场所,我经常忘记那里是个纪念堂,而蓝顶白墙象征的是“灵堂”,是庄严肃穆的,但我似乎很少用庄严肃穆的心情前往。这不代表我蔑视那段历史,只是生活的追求与认知不同,眼中所看到的自然就不同了。

记得有回领着大陆朋友去,他们爬上阶梯到了大殿,而我是在下面等着,没什么原因,只因为八十九级台阶大热天爬了很累(蒋介石先生享年八十九岁)。当我从网络上看到许多大陆网友对蒋先生比我还熟,甚至曾有个大陆网友为了我不认为蒋经国先生是伟人这件事,跟我吵了有半小时,这令我有种错乱感,我们彼此的认知似乎不该如此。但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尊敬蒋经国先生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