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你有几个灵魂 >

第39章

你有几个灵魂-第39章

小说: 你有几个灵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应对巫和神秘动物呢?

应对巫和神秘动物的方式,不是消除或减弱他,也不是压抑他,否则你就损害了宝贵的直觉功能。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神秘人格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要用其他的认知功能,主要是思维功能,来补充他。我们应该熟悉并坚持“心理现实性”的观点。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直觉,但是我们需要在现实中检验,如果不检验,直觉完全可能把我们带到错误的道路上去。我们也可以用思维去验证那些从神秘的直觉中获得的启发。实际上,许多科学大师的创造过程都是这样的,先在直觉中得到启发,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验证解释。比如,发明硫化橡胶的过程就是得到了直觉的神秘启发。当时研究者想找到一种改进橡胶弹性的方法却屡遭挫折。后来,他梦见魔鬼用地狱的硫磺火在练橡胶,醒来用硫磺一试,果然得到了成功。这样,这些神秘的人或动物不仅无害,反而对人极为有益。

说到底,没有哪一个子人格是有害无益的,即使是表面上最可怕的“魔鬼”,死亡的象征,也可以保护我们远离死亡。因为他可怕,因为我们恐惧他,我们可以把他画在毒药瓶子上——骷髅头和两根交叉的骨头。这个图像很吓人,但是正因为他吓人,才可以明确的提醒我们这瓶子中装的是毒药,减少和避免了我们误食的危险。我们心中的各个子人格还可以看做是地球上的各种矿物,在不知道的人面前它就是石头,也许美丽,也许丑陋。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秘密,我们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用物理、化学或核物理的技术,从这些矿物中得到我们需要的宝贵的东西了。对巫和神秘动物尤其是这样。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研究过的心理炼金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有比荣格的方法更简单、有效、全面的心理炼金术了,这就是人格意象分解技术。

第二十二章 全新人格观——人格意象分解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心灵进化论——人格意象分解的文化观

一、动物如何进化为人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分析出的子人格中,动物的形象是很多的。而且,动物意象的出现大都是在人格化的意象之后出现。

对这个现象,我有一个特别的假设,不妨说一说,虽然这个假设比较奇异。

我假设人从猿到人不仅仅是在生物学上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人在心理上也有一个进化过程,而心理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把动物性的子人格整合而形成人性的过程。

在宏观上看动物,可以说每种动物,实际上都代表着对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的选择。牛羊选择了吃草,虎狼选择了吃肉,这是大方向上的不同选择。同是肉食动物,虎选择独自狩猎,狼选择团队合作。同样是草食动物,兔子的生存策略不同于野牛,而体形硕大的河马也用不着像羚羊一样学习快速奔跑。不同的选择必然使它们的行为模式在各个不同的方面都有所不同,在我们看来,也就是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

在我们人的心目中,老虎勇敢和威严,光明正大,这是因为它没有天敌。老虎也不用像羚羊一样时时刻刻敏感地竖起耳朵,因此虎就没有羚羊那样“敏感”的性格。野牛有力量,当然也不必要像兔子一样狡猾。

当然,我们心目中这些动物所有的性格和动物的实际情况未必完全一样。比如狼是—种很团结的动物,在团体内是非常友好的,而在人的心目中它有时是一种残暴的动物。不过,我们对动物的“印象”不会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狼虽然是很团结的动物,但是在和我们遭遇的时候,我们人的印象只是它们会死死跟着你,让你觉得非常恐怖,所以我们的心中也自然认为它是很残暴的了。

人也是一种动物,但是又明显地不同于其他动物,高于其他动物。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是按照本能活动的,而人是可以超出本能的。动物选择的生存方式各异,但是每一种动物都只有一种生存的方式,而人是可以有不同的生存方式做选择的。人可以选择让自己像虎一样勇敢,也可以选择像牛一样勤劳,小偷选择了像老鼠一样机敏,女人也可以选择像锦鸡一样美丽……

在心理的角度看,人性就是整合了各种动物的特性,整合了各种动物的生存方式。正因为人性中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特性,所以人有了一个动物没有的特性——灵活性和选择性。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猿进化为人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猿,是它进化为了人?

除了各个学者说的种种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猿猴有一个“模仿”的本能特性。

因为模仿,猿人可以学习其他动物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模仿虎的攻击行为,让自己也去吃肉;它也可以模仿狼的行为,利用团体的力量把野兽驱赶到悬崖,让这些野兽无路可逃;它也可以模仿蛇隐蔽起来一动不动,模仿羚羊见危险就逃跑……

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像孩子对父母、对榜样的内化,是把其他动物的行为模式内化到了猿人心中,使他有了新的行为选择。久而久之,这些不同的方法成为了猿人自己的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于是,一种质的变化出现了,猿人进化为人。

当然,这个过程只是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我们没有这个过程的历史文献,也不可能从化石中分析猿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如果有研究者批驳我的这个观点,我是没有办法为自己辩护的。

但是,我还是有一些间接的证据。那就是在人进化为人之后,类似的过程也还在继续进行。这就是原始民族的动物图腾崇拜。弗洛伊德早就发现了图腾和父亲形象的类似性,也看到了在图腾崇拜的过程中男孩子是在内化父亲的性格,我们还可看出图腾崇拜实际上和现代青年人的偶像崇拜活动很类似。原始人崇拜图腾动物,认为这个动物的祖先或者神灵,然后他们就会和现代青少年一样迷恋这些形象,他们模仿这些动物,在自己身上纹上这些动物的图像或花纹,正如现代青少年穿上有明星偶像画像的服装一样。

图腾崇拜使人在情感上亲近了图腾动物,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模仿内化这些动物。于是这些动物在原始人心中有了一个“拓本”,通过这个拓本,动物的行为方式和“性格”进入了人的心理结构之中。

图腾崇拜活动是人不断进化的关键,靠着它,人把不同动物的行为方式整合于自己一身,从而大大丰富了人格,使人的特质获得了跃迁——人开始脱离了动物界。

这是心理上的进化过程。

二、不同民族的性格差异

不同民族的性格的差异,或许就可以由此而得到解释。

每—个民族都是由许多小的氏族逐步构成的,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在人类长期历史中,不同的氏族结合融合而形成更大的部落,不同的部落结合形成一种民族,一种文化。因而在每个文化中,都融合了多种图腾。

假设,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征服了以鸟为图腾的部落,构成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图腾也许是蛇,但是鸟这个意象也不会消失,相反它会扩散到这个民族中。或者,这个民族有了一个“有羽毛的蛇”这样一个新的图腾。

从大的视角看,每个氏族崇拜一种单纯的图腾的过程,是分工的过程,是这个氏族为整个人类学习这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而通过各个氏族的结合和融合,通过各个不同的氏族的交流,整个人类互相学习,把大家的经验整合为了一个整体。每一个动物的图腾,形成一种动物的原型,潜伏于这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而在某一个人身上,一旦被激活并被经验充实,就成为了一个以动物形象出现的子人格。

不同民族的主导图腾不同,包含的图腾动物的数量或者各种图腾动物的“比例”不同,因而表现出来的性格也就不同,这就是民族性产生的一个原因。

直到今天,图腾也并没有在所谓的文明社会中消亡,在君主制国家的贵族的徽章中,不是也有各种动物图案吗,那就是图腾;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国花,这也是图腾;各个民族有这个民族代表性的动物,这还是图腾。

美国人以金鹰为图腾,中国人以龙为图腾。

我们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总结发现一个民族具有哪些图腾。比如,我发现在俄罗斯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常用鹰来赞扬—个人,“俄罗斯的鹰”指的是那些勇敢而骄傲的男子。我相信俄罗斯以鹰为其图腾之一。

马,显然是蒙古人的一个图腾。

我们可以从各个民族主导的、常用的图腾动物形象来发现这个民族的性格特点。不过因条件所限,这个工作我还没有做。

不过我在为来访者做人格意象分解时,发现中国人有一个特别的动物子人格似乎是我在西方人的文献中很少见到的,那就是“蝴蝶”。具有这个子人格的人,性格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喜欢自由和美,而对世俗生活不是很在乎。他是更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出世的人。在中国的文献中这个形象也是常常被提到的,从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到梁山伯、祝英台死后变蝴蝶。

我想这或许是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一个特质,中国人有超然出世的一面,而西方人是更为人世的。

第二节 人格意象分解的历史根源

人格意象分解的方法是我和孙新兰博士所独创的方法。不过,任何一个方法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追溯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历史上的一些研究和思想构筑了人格意象分解的基础。

一、耶勒、普林斯的思想

美国人普林斯并没有弗洛伊德或荣格的名气大,不过,在我回溯过去的研究时,我发现他有非常好的创见。虽然我们一开始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没有参考他的研究,但是后来见到对他的介绍时,发现他的思想刚好是我采用的方法的基础。

普林斯继承了法国巴黎派耶勒等人的观点,解释潜意识的方式是用“分裂作用”。这与目前广为人知的弗洛伊德派的“压抑作用”的观点是不同的。

耶勒认为,心理是由无数的心理经验组成的。以他的看法,“意识的经验纷纭错杂,起伏无常,其所以形成完整人格者,实赖有综合作用。所谓综合作用就是拿自我做枢纽,将凌乱的心理事实,贯串于一气。比如说,‘我觉寒’这个意识经验就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觉寒’是一件事,而‘我觉寒’又另是一件事。‘觉寒’二字所代表的是一件新发生的、很细微的心理事实,‘我’字所代表的则为完整人格,其中内容极繁复,举凡我之思想情感习惯及过去经验等无不包罗在内。在言‘我觉寒’时,其意即谓完整人格吸收此新发生的一件细微的心理事实以扩大其内容。……综合作用失败,分裂作用乃因之而起。……有综合作用乃有完整健全的人格,无综合作用,人格乃分裂为二重或多重。”

普林斯继承了分裂作用的说法,并且指出:“在高级神经中枢中,不同的观念或心理经验可以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联想,在低级神经中枢也有,心理经验可以联结为‘系统’或‘情结’。”他认为“分联络系统为三种,而每种都可因分裂作用而脱离第一意识。一、我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我对于每项所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