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477章

明末疯狂-第477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对于颜继祖自以为分量很重的条件,吴世恭却根本没放在眼里。不过顺手帮颜继祖和刘泽清一个忙,吴世恭倒也不会煞风景。所以在宴会中,吴世恭就答应了颜继祖的交换。

不过在宴会后,吴世恭在与张之恒、周俊吾商议以后,觉得颜继祖和刘泽清的想法基本上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此次失藩的罪名太大了,颜继祖很可能自身难保。而刘泽清则把升官的希望寄托在颜继祖这条快要沉没的船上,这事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可靠。不过这也与吴世恭没关系了,他也不会去乌鸦嘴,去唤醒颜继祖和刘泽清的美梦的。

而之后留在德州也没什么事了,吴世恭就准备早日回家。可没想到,吴世恭刚与颜继祖和刘泽清道别,出城拔营启程,在城中的刘泽清就追赶了上来,这让吴世恭暗自感到很奇怪。

“长敬老弟!别取笑了,事情有变!”刘泽清苦笑道。

“什么事?”吴世恭皱起了眉问道。

“巡抚大人从朝廷打听来消息,缇骑将要带着圣旨来抓捕巡抚大人了。”看着四周都是俩人的亲信,刘泽清低声对吴世恭说道。

颜继祖一直以为:自己与杨嗣昌是一个派系的,而且自己驻防德州也是遵循兵部,也就是杨嗣昌的命令,所以自己与杨嗣昌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杨嗣昌怎么样也会为自己脱罪一二的。没想到杨嗣昌这么干脆绝情,李代桃僵地让颜继祖完全把罪名给顶上,这下子让颜继祖完全是乱了方寸了。

而刘泽清在朝廷大员中并无什么关系,好不容易搭上了颜继祖这条线,没想到颜继祖非但不可能再帮忙,而且他还自身难保,所以也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寻找吴世恭了。

“那就让颜巡抚快些派人到朝中疏通,小弟帮不上什么忙啊?”听了刘泽清的话,吴世恭就更加奇怪了。

“正是为了疏通!”刘泽清连忙解释道,“除了巡抚大人自己寻托关系以外,他还希望我俩帮忙,为其脱罪增添一份助力。”

“哦?那鹤洲兄说说?”

接着,刘泽清就为吴世恭介绍起颜继祖想出的方法。不要说,颜继祖到底是官场老手,在这死局中,竟然还能想出一线生机来。不过这方法就需要用到吴世恭和刘泽清了。颜继祖要吴世恭和刘泽清与其联名上奏,为其请功脱罪。就是想增加一些分量,让朝廷放过他。

说到底,就是仰仗着吴世恭和刘泽清的大军,向朝廷逼宫。就是要让朝廷感觉到:如果不放过颜继祖,那么吴世恭和刘泽清就要闹了。

当然,颜继祖的这个方法是需要吴世恭和刘泽清配合的。刘泽清那里绝对没有问题,现在的他已经是官迷心窍了,可分量更重的吴世恭那里,就需要刘泽清来说服了。

可吴世恭一听之后,立刻是断然拒绝:“鹤洲兄!此次勤王,你已有战功,朝廷多少都有封赏,何必去趟这滩浑水呢?”

吴世恭认为刘泽清鬼迷心窍了。要知道,杨嗣昌已经用出了致人死地的这一招,必定已经与颜继祖成为了死敌,不死不休。而一个是崇祯皇帝的宠臣,入阁的大学士;另一个是地方的巡抚,快要获罪的大臣,这选择难道还要考虑吗?

再说,让军功和联名上奏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只是让军功,那可以说是顾及同僚之谊,事后也很好解释。而联名上奏,则证明了吴世恭、刘泽清和颜继祖是站在同一战线的,立刻会成为了杨嗣昌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是说,吴世恭也与杨嗣昌成为了死敌。那颜继祖与吴世恭有这么大的交情吗?

于是吴世恭再次拱手行礼,与刘泽清告辞。而刘泽清也只能够万般无奈了。可就在此时,颜继祖也飞马赶到,他终于放下了巡抚的架子来相求吴世恭了。

之后,汝宁军再次停留,而吴世恭也与颜继祖、刘泽清密议了整整一天,之后颜继祖得尝心愿,吴世恭独自上奏为颜继祖说情。而颜继祖也立刻派出亲信,带着吴世恭、刘泽清和他自己自辩的奏章 ,还有大量的钱财至京城活动。这活动是如此有力,竟然使得抓捕颜继祖的朝廷命令神奇般的取消了。

第690章 钱、钱、钱(上)

虽然颜继祖逃过了这一劫,可是其他的官员就没有这样的好命了。兵部和刑部真正做到了从速从快,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认真”审核,确定将:蓟镇总监太监邓希诏、分监太监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倪宠、蓟镇总兵官吴国俊和陈国威、援剿总兵官祖宽、李重镇,以及副将以下直至州县官员共三十五人一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首席大学士刘宇亮以下等上百名大小官员被遣戍、削籍、罢官、降级。

其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祖宽,虽然他是因为高起潜的瞎指挥,造成了其所属全军覆没而获罪,应该说也是罪有应得。可是此军的主帅高起潜安然无恙,他却遇上了鬼头刀,获罪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当时建议去救援卢象升。怎么说呢?坏就坏在了那张嘴上了。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仍然受到了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没有受到处分。而且更是让他主持战后定罪论功,这怎么称得上公平呢?

而这次规模宏大的集体死刑是在夏天执行的,几十个人同时被处斩,又多是高官,所以吸引了大批观众。而在明朝的规矩中,官员被皇帝斩首,照例要在临刑前都应该向着皇宫方面望阙谢恩。但这一次,有几个被杀的人在刑前竟然破口大骂起来,而且骂的就是当今的天子。由于语涉忌讳,文献里面没有记录他们都骂了些什么,但这一事实本身在那个时代已经足以骇人听闻了。

战场上的连连失利已经让人丧气,连战后的治罪论功都做不到公平,所以崇祯皇帝本人的威信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低谷期。

至于吴世恭,朝廷已经是难以决择,不知道该如何封赏或者处置他。不过很快的,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就寻找到了一个安排吴世恭的地方。具体是什么?先在这里卖个关子。

总算是恭送着清军出关,京畿地区又恢复了平静。但崇祯皇帝不敢有丝毫松懈,他首要就是同大臣们商讨有关善后事宜。其中最要紧的,是如何整顿加强从山海关到甘肃的所谓九边长城防线。

因为清军已经随随便便地从各长城要塞进出过四次了,而且给京畿附近地区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再亡羊补牢,建立一道坚实的防线,说不定哪一天清军再进来的时候就会残破神京,那种后果简直就是不堪设想。

于是崇祯皇帝与心腹之臣杨嗣昌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杨嗣昌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在九边各处要塞增练新兵,用强大的兵力来抵御清军。也就是说,再造一条长城防线,抵御不论从哪个方向突然进犯的任何清军。

因此,杨嗣昌大体上开列了一个单子:宣大总督所辖三镇共需练兵十七万多,陕西三边总督所辖边防五镇共需练兵十五万多,蓟辽总督所辖五镇共需练兵二十四万余,保定总督所辖四镇共需练兵十五万多,总计要训练边兵七十三万有奇。

真是老天爷啊!

但不管这单子是否实际,如果真有了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又训练有素的边军,也许确实能够抵挡住清军的再次进犯。但要凑足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就需要大批招募新兵。而增兵就要增饷,训练和改善装备也需要大量金钱,于是欲增兵而无饷这个老问题又摆在崇祯皇帝和朝廷面前了。

接着,杨嗣昌再次测算,要完成这个增兵练兵计划,至少每年要拿出四百多万两白银的经费。这对于国库极度空虚,财政濒于崩溃的崇祯朝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了。

只能够再次呼唤老天爷了。

这时候的大明朝,兵力不足和粮饷缺乏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难题已经使得崇祯皇帝和众位大臣们伤透了脑筋。而在想尽百般招法之后,最后又总是回到向百姓加派这条老路上来。而这时候的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样做是饮鸩止渴了。于是他决定别开蹊径,辟出一条新的财路。那就是从百姓身上直接榨取改为从勋贵、百官身上榨取,名曰捐助。

说实话,这时候的崇祯皇帝真的是无法可想了。他自己的内库也都基本上都充作了军饷,连库藏的朝鲜进贡人参都拿出去发卖。崇祯皇帝自己也是生活简朴,只有几件龙袍替换,饮食也十分节省,这皇帝都做到了这副模样,也确实是相当寒酸了。

可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就是自己的宫中,照样是奢侈依旧。不提皇宫中包括他的家人以及宫女、太监在内的几万人的开支仍然大的惊人。这也是做皇帝的体面,不能苛求崇祯皇帝什么事都DIY吧!

光看看内监们的层层刻剥吧!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进入宫廷之后价格都会暴涨。

有一次袁贵妃添置了一个紫檀木纱橱,管事太监报价七百两,大约涨价几十倍。但那太监却说:本来需要一千两的,我想方设法,为娘娘省了三百两,所以请不要对皇上实说,怕是皇上再让我用七百两银子制作就做不出来了。

可崇祯皇帝后来见了纱橱,果然问到价格。袁贵妃回答用了一千两。没想到崇祯皇帝仔细观察了一番后,才说:“很值!前些天皇后也用一千两做了一个纱橱,质量还不如这个呢。”

所以说,崇祯皇帝久居深宫,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所以才会闹出这样的大笑话。但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依然以为自己是自三皇五帝以来最为节省俭朴的君主之一。

而他自己身为九五之尊还处处节俭,官僚贵戚们却那样奢侈,他因此认为:从官僚贵戚身上榨取钱财以充实国库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从他即位初年起就曾屡屡降旨要求臣僚自愿捐献,臣僚们却一次次搪塞敷衍,从来没有收到过什么实效。这一次,他准备采取严厉手段,一定要把钱弄到手。为此,他同接替刘宇亮出任首辅的薛国观进行了密商。

薛国观也是没作过翰林,由外僚进入内阁的,在朝士中口碑不佳。他为人阴险强悍,成为首辅后就一心同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朝臣们作对。崇祯皇帝要搜括臣僚,他觉得也不失为煞一煞朝臣锐气的好机会,因而极表赞同,并积极为皇帝出谋划策。

薛国观认为:朝臣贫富不一,总起来说油水不太大,重点应该是那些家资巨万的皇亲国戚们。而且一旦贵戚带头捐助,朝臣们也就不敢再顽强抵制。但对于那些贵戚,内阁是不好动手的,所以他对崇祯帝说:“在外群僚,臣等负责催捐;在内戚畹,则非皇上亲自独断不可。”

其实说到这里,崇祯皇帝明显的挑选错了执行者。干这种事最合适、最有效的无疑是太监。以毒攻毒是也,崇祯皇帝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了。那是《葵花宝典》一出,谁与争锋?崇祯皇帝把这把最锐利的刀收藏了起来了。

反正先不提这事了。崇祯皇帝接受了薛国观的这个建议后,决定要先从贵戚下手。不过他深知贵戚们的吝啬,每个人都不好说话。于是崇祯皇帝就决定先抓一个典型,由点突破,再扩展到全面。几经斟酌,他就选定了武清侯李国瑞家。

李国瑞算是崇祯皇帝半远不近的一个堂表叔,祖上靠着万历太后的势力,聚敛了不少钱财,在京中贵戚中也算得上是一个大户。而之前,李国瑞同他的庶出哥哥李国臣为了财产上的事曾经闹得不可开交,李国臣以为没有分到应得的遗产,为了泄愤上告到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