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砖 >

第1001章

唐砖-第1001章

小说: 唐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起,你打算把闺女嫁给他?不管怎么说,香儿和露儿你给我孩儿留着,至于你家小闺女随你的便。”

“你到我家来分猪肉来了是不是?欣儿,徽儿都是好孩子,但是徽儿和你一点都不像,瞳孔发蓝,我家的孩子不嫁给异族。”

“滚蛋,你老婆那日暮就是纯种?你看看小暮的样子,高鼻梁,大眼睛,哪一点像你了,希帕蒂亚生的孩子要是没有点异族风情,我岂不是白忙活了。”

云烨大大的张着嘴打了一个哈欠说:“不管,云家的家规就这样,见不得异族人。”

“你家什么时候有的这条家规?”

“刚刚,你想让我闺女嫁给你蓝眼睛的儿子的时候我才制定的。”

“哦,那就是放屁……”

两个人一人端了碗面条坐在花池的矮墙上吃饭,嚼了一口新蒜,辣的李泰眼泪都出来了,抽了两下鼻子问云烨:“你打算怎么对付我舅舅?”

“好好吃饭,活的年纪长长的,最后生生的熬死他,比寿数我占优势,以前的时候颜老先生就给我讲过一个道理,其实没必要和他争一时之长短,只要活得比他长就行。

杀掉你舅舅你心里不舒服吧?陛下心里也不舒服吧?皇后娘娘会和我拼命,我这辈子就为了这么几个人,为了一口气把所有人都得罪光,我干什么啊,所以啊,还是这个法子最好,看着你舅舅不要犯错就行,多给他点政务,多给他点让人头疼的政务,估计三五年后我就会取得胜利,到时候我还能去吊唁,混一顿宴席吃,皆大欢喜。”

李泰舒坦的一口气把面条吃光翘着手指说:“高,真高!我舅舅寿终正寝我就没什么怨念了,这样一来我父王也舒坦,母后也高兴,天下人能看到一个和睦的皇家,对谁都好。

说实在的你吧门下省弄给我舅舅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吧?”

“许敬宗是什么人,你舅舅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有他在门下省,你舅舅绝对闲不下来,哪怕是简单的政务,老许也有把他弄得非常复杂,这种本事是老许与生俱来的,是绝对的高手,你大哥不知道从谁那里听到了建议,把李义府先也弄进了门下省,估计你舅舅的日子会非常的难过,你知不知道诸葛孔明是怎么死的?累死的!”

李泰摇着头说:“只要是寿终正寝,我管他怎么死,小治的事情让我伤透了心,昨天我去皇宫,他还问我要糖吃,要的我眼泪都下来了,我现在要的就是不伤心,只要这个目的达到,怎么样都成。”

吃了亏伤了心才知道情义的重要性,驴子都不在同一个地方崴两次脚,更何况人,现在没人敢再做伤感情的事情,虽然说李治是自取灭亡,但是这里面如果少了长孙无忌若即若离的推动和支持,李治的胆子不会这么大,到了最后,死了一地的人,伤了一片的心,这几乎就是李二能容忍的极限。

或许是再一次遭到了打击,李二的雄心似乎已经不再,朝纲在有条不紊的运转,云烨和长孙无忌还是那样的不对付,太子规规矩矩的在中书省治国,十六王老老实实地在西北沙漠里吃沙子,一切都完美无瑕,身为帝王只需要控制好节奏,不让出格的事情发生,就成了,有时候平平淡淡反而是施政的高明之处,朝令夕改绝对不是治国之道。

皇帝不折腾,皇子不折腾,大臣不折腾,老百姓就不会折腾,家家户户都忙着过自己家的小日子,这世上有赚不完的铜子,谁有时间浪费精神去管是不是有一个大家族快要完蛋了。

长安市上的人流已经散光,一百零八声钟鼓也已经早就敲过了,大街上布满了鬣狗一样的武侯,他们或者将一个醉鬼扔到阴沟里醒酒,或者拦住那些没有标示的马车勒索一番,如果遇到单身的女子,他们就会高兴一整个晚上。

门下省依旧灯火通明,许敬宗好不容易处理完了手头的公文,喝了一口参汤,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猛猛的扭了两下腰肢,抱起桌上的文书,就出了自己的公事房,脚步刚刚踏出房门,整个人就显得疲惫无比,有气无力的通禀了长孙无忌之后,就慢慢的走进大堂,将自己的文书放在长孙无忌的桌案上说:“仆射,您要的文书卑职已经整理好了,只是有几处颇有些蹊跷,卑职不敢擅自决断,已经在上面做了标注,请仆射处置。”

长孙无忌呵呵笑道:“延族乃是精于此道的行家里手,怎么也会有疑惑不成?”

许敬宗苦笑着说:“仆射莫要拿下官说笑,有些主意下官能拿,有些主意不该是下官触碰的那就一定不能触碰,只是这样一来仆射就过于辛苦了,如果需要下官代劳,请尽管名言,下官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倒不必,职责所在不敢轻慢,延族可以回去休憩了。”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说。

许敬宗拱手施礼之后就退出了大堂,脚步轻快的准备回家……

“请你代劳,如果不是看在你还多少知道一些规矩,你岂能在门下省过的如此逍遥。”长孙无忌眼看着许敬宗远去,低身说了两句,然后继续埋首于案牍之中,唉!天下之事纷纷扰扰,从来就没有一个停歇的时候,上到军国大事,下到坊间流言,都是门下省的职责,如果不是还有褚遂良帮着分担一些,自己实在是处理不过来。

等到长孙无忌处理完公事,已是三更天了,伸了一个懒腰,推开大堂的门,闻到了一阵香甜的米粥气息,腹中觉得有些饥饿,就闻着米粥的味道来到了后院,一个小小的炉子上架着一个砂锅,米粥的香味就是从砂锅里传出来的,正要问,却看见自家的老仆拎着食盒走了过来,夫人倒也贴心,长孙无忌舍弃了面前的砂锅,回到大堂,准备用一点饭食,就回去休憩,明日是休沐日,这些天累坏了,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李义府从公事房出来,摸了一下砂锅,很烫,不由得把手指放到耳朵上降温,垫了一块干净麻布这才将粥锅端起来,放到自己的案几上,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喝起来,长孙无忌不喝多可惜啊,粥里面还放了提神的淫羊藿。

长孙家的马车在家将的护卫下缓缓地行驶在帝国的朱雀大街上,街道尽头的雕像底座已经完成,被红绸包裹的雕像静静地躺在方木制作的平台上,能依稀分辨出那里是战马,那里是人像。

长孙无忌已经甜甜的睡着了,打着轻微的呼噜,就在马车经过李二雕像的时候,风吹起了马车的帘子,他却猛地睁开了眼睛,长孙无忌的睡眠很糟糕,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而且醒来之后就很难入眠,这样的状况已经维持很久了,他对谁都没有说过。

第6节 李二的军事改革

因为大旱,所以闲散的劳力很多,既然地里的庄稼没希望救了,那就不要救了,有挑水救庄稼的力气不如去大城市里做工,赚到的铜钱远比地里的几颗庄稼值钱。

官府救济的粮食留给老弱,足够他们吃到来年,强壮的男人则背上褡裢,或者步行,或者坐着牛车,去了最近的城里找饭吃。

长安城里涌来的劳力最多,李二趁势开始整修芙蓉园,这是一座占地一千余亩,足有十七里长的皇家园林,以前是赏赐给李泰的,结果李泰嫌烦不要,主要是找不到足够的劳力来休整,前隋留下来的一个破破烂烂的园子,想要修整好,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到的。

现在有了劳力,李二又愿意加大投入,所以芙蓉园现在人山人海,公输家族负责全面的设计和营造,公输甲现在是将作的大匠,这些年指挥过无数的营造,从驼城到桥梁都有,现在不过是一个山水园子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芙蓉园算不得大事,但是马上要立起来的李二造像才是大问题,这座造像的高度超过了四十尺,重量达到了骇人的五十万斤,要把这样的定西竖起来,而且还要丝毫不差,这需要的精确的计算和精妙的配合。

巨大无朋的天车已经搭好了,这个世界上就找不到能提起这尊雕像的机械,卷扬,天车,加上杠杆,还有一座巨大的门,才是主力。

李二站在万民宫的平台上就能看到施工的现场,他发现有无数的马车正在往城里运河沙,不断地把河沙堆在基座的周围,明明河沙已经非常的多了,那些民夫似乎没有停止的打算,还在不断地运河沙。

“象儿,你知道他们为何要在基座上堆黄沙吗?”

“回禀皇爷爷,孙儿知道,整座雕像的重量太大,根据书院的计算,不少于五十万斤,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能提起雕像,最后安放到基座上的工具,于是,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堆沙法,先是把沙子堆在基座周围,然后把雕像拖到沙子堆上,最后一点点的用卷扬,天车之类的吊具调整位置,然后把雕像底下的沙子慢慢清理,让雕像认在基座上,最后只需要用卷扬,天车将雕像扶正,这样雕像就安稳的立在基座上了,最后的工作就是将周围的沙子全部清理掉运走,整个工程就算是完工了。”

李二听了李象的解释很满意,这些年李象的进步很大,不像早年间那样毛毛躁躁的了。李二不认为工程会像李象说的那样简单,但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事情的大概面目也是一种本事,这也是他将李象留在身边充当秘书的原因。

大灾的年份就大兴土木,给百姓创造谋生的活计这在大唐已经是一种共识,所以大兴土木的不光是长安城,洛阳,晋阳都是这样,各地的县令也带着百姓们开始趁着枯水时节整修河道,修缮水利设施,关中的驰道也开始铺设水泥路面,与之相关的烧窑以及钢铁业全面开动,此时的关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李二回到万民宫让李象取过一张巨大的卷轴,打开之后,仔细的拿手指测量地图上的距离,虽然火器作坊已经完全恢复,而且在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成,李二还是很不满意,帝国军队的武器更换速度,还是大大的滞后了。

他非常的希望各地的军队全部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换装,多余的武器就能销毁掉,从而加强朝廷对军队的完全控制。

火药作坊和火器作坊只允许长安城有,和铸造钱币的作坊一样,不允许外地的有任何的分支机构,这已经被写入大唐的律法之中,严令不许任何人更改,包括后世的皇帝。

没了火药的军队,战力至少会削减一半,李二相信只要控制了火药,精炼的火油,自己只要拥有战力强悍的十六卫,就丝毫不用顾忌外藩的叛乱。

地方的部队只能担负守卫之责,至于作战那是十六卫和东海水师,南海水师,以及玄甲军的职责,十六支军队会轮换着守卫帝国最需要防守的要塞,以保持十六卫强悍的战斗力。

“去问问云烨,还能不能加大火器的生产,地方军队已经训练完毕,现在就等着他的火器供应呢,他不是已经建立起来了三座作坊吗?为什么就不能全部开动,非要轮换着来,总要让一家作坊空置?”

李二拿手点点地图,向李象做了安排。

“皇爷爷,主要是硝石,还有硫磺跟不上,东海舰队从硫磺岛上运输这些原料供应不上,云侯这里有专门的折子向您解释为何要轮流生产的原因,他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建造六座火器作坊,封存一半,使用一半,半年时间一轮换,这样就能在最大限度减少出现事故的可能。”李象说着就从旁边的大柜子里找出来云烨的奏折拿给皇帝看。

这封折子李二还是有印象的,接过来重新看了一遍,沉思了良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