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汉龙腾 >

第31章

兴汉龙腾-第31章

小说: 兴汉龙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气极败坏,立刻传令大军攻城。顿时,城上箭矢如暴雨般落下,城下刘备军死伤一片,惨叫声连绵起伏。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声不断想起,一时间杀生震天,无数曹军士兵从四面八方杀来。原来曹操早就在城外设下伏兵,准备一举歼灭刘备。

刘备见状惊惶失措,忙下令全军突围。奈何大军一路赶回东平不曾休息,人人疲惫,又见曹军设下伏兵,顿时士气低落,阵脚大乱,四散溃逃起来。

关羽、张飞见状,忙守在刘备身边,道:“大哥,我二人护你突围。”

刘备此时也毫无选择,只得同意。二人一左一右,护送刘备冲向围上来的曹军士兵。

只见关羽、张飞二人一刀一矛,刀如青龙出海,矛如疾风暴雨,砍瓜切菜般杀入曹军士兵群中,挡之必死,碰之必伤。二人很快便杀出一条血路,匆匆护送刘备离去。

城上曹操见这二人凶猛无比,无人可挡,问道:“此二将何人?如此骁勇,不逊色于青州军赵子龙也。”

戏志才道:“主公,此二人乃刘备义结金兰之兄弟。赤脸的是关羽,关云长;黑脸的是张飞,张翼德。皆世之猛将,忠义两全,虽未必可比吕布、赵云,亦不下于仲康将军。”

许褚在边上听到戏志才如此评价自己,脸上并无出现丝毫不满的表情,毕竟吕、赵二将乃天下武将之翘首,自己也没狂妄到觉得自己能在武艺上超过二将。

曹操听闻关张二将武勇不下于许褚,也是吃了一惊,叹道:“这刘大耳也是好命,能得此二人之助,他日必成吾心头大患亦。”

……

刘备兵败东平,携残余人马投奔荆州刘表,表见刘备即是自己同宗,又素有仁义之名,遂不防之,待之甚厚。

曹操胜利后,得濮阳、黎阳、东平、朝歌四郡,势力大增,逐渐成为中原地带最大的军事势力之一。

  第四十九章 负荆献城

萧言得知后方无忧后,即刻命张辽、荀彧领三万青州军自济南出发,跨河攻击魏郡,邺城两地,北上信都。

张辽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多时便连下魏郡、邺城、赵国三地,一路马不停蹄,挥军北上信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信都,与萧言军东西夹击南皮袁绍。

——————————

韩馥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自从联军伐董一役中大将潘凤阵亡后,便声势大衰。回到冀州后,又受袁绍威胁,不得已将冀州拱手让出,现在虽说掌管这信都一城,但实际上手底下也没多少兵将可用。

前些日子,韩馥接到青州萧言来信,信中言语强硬,逼自己献出城池,投靠于他。

当时,韩馥看完信中内容,一心认为袁绍势大,麾下大军五十万余,猛将谋士众多,攻克青州指日可待,虽说自己现在的日子确实过得有些窝囊,但好歹也是一郡之主,若是投靠萧言,被袁绍得知,必定第一时间挥军讨伐自己,自己手下兵微将寡,如何抵挡,必死于城下,如今只需小心从事,料想袁绍得胜后也不会来为难自己。

韩馥生性胆小怕事,想完之后,便随手将来信撕掉了。

何曾料想,战况的发展完全出乎韩馥意料之外。战事刚起,袁军便遭逢乐安大败,被萧言率青州大军围困于南皮,至今已三个月;期间,青州大将赵云在界桥一役一举击溃从幽州赶来的十万援军,吕旷、吕翔兄弟当场阵亡,大将颜良、文丑被逼投靠萧言,彻底断了援军的希望;据说数日前萧言帐下军师徐庶领大军进攻渤海,目前形成围攻之势,虽渤海在袁军名将麴义的防守下,一时无碍,但这又能守多久呢。韩馥是越想越后怕,整天担心青州军不知道哪天就从天而降,打到信都来。

果然,没过多久,韩馥便听说青州军大将张辽自济南起兵,连下魏郡、邺城、赵国,直奔自己信都而来。

这时的韩馥已不知作何感想了,心中既是后悔又是害怕,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痛快答应萧言,献城于他;害怕则是,如今张辽大军转眼将至,自己或许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随即每日苦思冥想,整个人精神恍惚,茶饭不思。

但总算还是给韩馥想到了办法——负荆请罪。

——————————

不多时,张辽大军便来到了信都城外十里,张辽下令全军扎营整休,准备次日对信都发起攻击。

当晚,张辽、荀彧二人帐中议事。

张辽问道:“文若先生,看来不用多久,我们便可与主公会合。”

荀彧微笑道:“文远所言甚是,这信都韩馥乃胆小怕事之人,我等只需佯装猛攻数日,其必逃之。”随即二人开始轻松地闲聊起来。

忽闻士兵来报:“营外有一人自称信都使者,来此求见两位大人。”

张辽听闻是信都来人,脸色略显惊讶,看到边上荀彧一脸惊喜状,不由好奇,问道:“文若先生,何事如此欣喜?”

荀彧见张辽有些疑惑,微笑着回答道:“文远,可曾记得主公在出征前曾经手书一封给那韩馥吗?看来最终还是起到作用了。”

张辽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喜道:“原来如此,我却几乎忘记此事了。”说完便命令士兵将来人带进帐中。

顷刻,一年逾五十的老者自缚双手走了进来,只见其须发肮脏,衣衫破烂,张辽不仅皱了下眉头,心想这韩馥派来之人怎地如此寒酸模样,莫不是路上碰到劫道的了?也不会呀,自己大军扎营在此,怎么还会有山贼敢这附近打劫。

正在张辽胡思乱想之际,只见此老者突然伏地磕头,道:“罪人韩馥,叩见两位大人。”

张辽、荀彧顿时大吃一惊,这乞丐模样的老者竟然是之前的冀州刺史韩馥。荀彧赶忙上前扶起韩馥,道:“刺史大人,快快请起,为何这般模样?”

韩馥缓缓站起身来,苦着脸道:“我哪里还是什么刺史,早就给那袁绍夺走了,如今我只是一惶惶度日之人而已。”

说道这里,韩馥似乎万分感慨,停顿了片刻,继续道:“韩馥此前不明事理,对萧将军信中所言毫不理会,才遭至如今大祸临头,此馥之错也,特当负荆请罪,献上城池,希望为时未晚也。”

张辽、荀彧二人总算明白了,原来这韩馥胆小,见己方大军杀至,唯恐城破人亡,亲自前来献城投降的。

二人心中暗暗好笑,献城便献城吧,你韩馥也没必要打扮成如此不堪,虽说增加不少凄苦成分,但也太显夸张了,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这身行头,肯定不是他那韩府之中的,不过人家既然献城投降了,我们自然也得客气一些。

想罢,荀彧微笑地扶着韩馥,说起客气话来:“韩大人,想当初大人与我主公联军同伐董贼时,大人是何等雄姿,如今落到这般田地,必定是这袁绍所为。此次我青州大军只为讨伐袁绍,匡复汉室,不求其它,等他日得胜,韩大人即可重掌冀州一地。”

韩馥不是傻子,知道这只是荀彧的客气话而已,若自己当真的话,很可能小命顷刻不保,连忙道:“馥已老迈,早无进取之心,如今只愿做个太平富家翁,望二位大人成全。”

说罢韩馥又想跪下,一旁荀彧见状忙将之扶住,心想这韩馥果然知情识趣,以他如此胆小怕事的性格,也不可能得到主公赏识,在家安度余生是最佳选择,当下也不客气了,道:“既然韩大人有此意愿,彧当禀明主公,在北海准备一富庶之地,赠予韩大人安享天年。”虽然韩馥胆小无能,但荀彧还是认为把他安置在主公眼皮底下比较合适。

此刻韩馥大喜过望,哪还介意搬到哪里,在他心中,只要能得到荀彧承诺,自己能够富裕地安度余生,便很满足了,当下又跪下道:“多谢二位大人成全。”

张辽问韩馥,道:“若是献城,城中其余官员无异议?”

韩馥说:“若是以往自然不行,但此次那袁绍已将大部分士兵及亲信将领调至身边,此刻信都内外皆忠心随我多年的属下,献城毫无困难。”

张辽、荀彧二人闻之大喜。

随后便是三人之间一堆毫无营养的废话了。当夜,韩馥返回信都,准备献城的准备。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鸟语低鸣,丝丝柔和的微风使人觉得舒适,果然是个好日子。

张辽率大军来到信都城下,只见城门打开,韩馥及一众信都官员早就等候在此,欢天喜地地将大军迎接进城。

就这样,张辽大军在接连攻下魏郡、邺城及韩馥献上信都后,顺利地完成了萧言交代的任务,控制了整个冀州将近一半的土地。

同一时间,正在进攻渤海的太史慈、徐庶却碰到了不小的困难。

 

  第五十章 计取渤海

渤海城,守将麴义,乃袁绍军中大将,武艺高强,擅长防守,深得袁绍喜爱,此次袁绍发兵青州,便命这躹义留守渤海城。

此刻,太史慈、徐庶二人领五万大军已来到了这渤海城。

进攻前,军师徐庶特意嘱咐太史慈,每日猛攻一次,每次带兵不得过万,不得伤亡过重,却不言明原由,太史慈深信徐庶之智,应命从之。

不期渤海城池坚厚,兵粮足备,躹义又是善守之将,猛攻了一个月,都被躹义顽强地防守下来了,相持不下的局面让身为主将的太史慈很是头痛。

这日,太史慈又领着青州军兵临渤海城,交战这半个月来,太史慈不得不佩服躹义的能力,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相当的有才华,虽然太史慈凭借青州军兵士骁勇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攻上渤海城上,但在躹义顽强抵抗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归。

期间,太史慈曾多次设计欲诱躹义出城,再设埋伏杀之,但是躹义就是不上当,只要打退你的进攻即可,从不冒然出击,气得太史慈只得每日在城下大骂躹义卑鄙下流无耻之类的话语,但是躹义的祖宗十八代都被太史慈骂完了,还是没任何效果。只要你不攻城他就不理你,任你在城下乱骂。太史慈无可奈何,就这样,渤海城令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当夜,青州军帐中,太史慈怒气冲冲,对麾下众将领道:“我大军已至渤海月余。在这期间,子龙界桥大捷;广元泰山妙计破关羽;忠德北海大败徐州军;文元更是于济南强势逼退刘备,兵发冀州西南,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信都了。只余我等尚为这渤海一城所困,岂不令各方皆笑我等无能,如何对得起主公之重托!”

众将闻得主帅发怒,皆不敢言,太史慈每次攻城失败后皆如此发泄一番,众将都习惯了。只有徐庶面不改色,如往常慢不发一言,却仿佛胸有成竹一般。

太史慈虽然火气甚大,但也不敢对徐庶这位青州军首席军师发怒,对徐庶讪然一笑,问道:“先生素来智深似海,为何此次攻打渤海许久,却不曾指点我等?”

徐庶笑道:“子义将军莫急,月余来庶一言未发,乃破城时机未到亦,如今时机已到。”

太史慈闻之大喜,道:“先生必定已有妙计,请速速道来。”

徐庶依旧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渤海乃袁绍之根本,民心甚厚,躹义又以防守见长,城中兵粮皆足,我等若全军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此时我青州大军各路皆传捷报,正是时机已到。”

徐庶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太史慈心急,忙问:“既然时机已到,我等该如何为之?”

徐庶轻笑一下,继续道:“将军可命人流言两军之中,只道袁军兵败,袁绍困守南皮,不日即将城破,渤海城中得知,必然大乱;随后可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