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汉龙腾 >

第13章

兴汉龙腾-第13章

小说: 兴汉龙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何进被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可谓权倾朝野。

十常侍在得到何后的庇佑之后也暂时的免了性命之忧。但是他们的野心还是不死,汉灵帝之母董太后不甘心何后一人专权下去,于是两帮人一拍即合。董太后召见张让等人入宫商议,董太后道:“何进之妹本是我推荐她给皇帝,她才有今天,现在她儿子已经贵为大汉天子,内外大臣都是她的心腹,权倾朝野,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张让这只老狐狸对这些宫廷内斗之事非常的熟悉,立刻上奏道:“太后娘娘可亲自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封国舅董重,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董太后听了非常的高兴,决定按照张让的主意办。次日早朝,董太后就下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旨意一下,立刻激起了何后强烈的反感。何后怕董太后的势力高过于她,于是她在宫中设一鸿门宴,邀请董太后,打算预先警告于她。

董太后还不知道这是何后的计策,还真的亲自赴宴。酒至半酣,何后道:“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垂听焉。”

董太后闻言大怒,道:“你当初心怀嫉妒,鸩死王美人。现在又仗着你儿子贵为天子,你兄弟何进权势滔天,就开始在这里胡言乱语,我让骠骑将军董重杀你的兄弟易如反掌啊。”

何后也愤怒道:“我以好言相劝,你竟然还恼怒我。”

董太后又怒道:“你们家事世代杀猪,对朝廷大事又有什么见识。”

这句话直插何后的软肋,何后也越发的愤怒,于是两人就开始大吵起来,张让等人在一边看热闹,看够了也就回宫去了。

何后连夜召见何进进宫商议把与董后的这些话告诉何进。何进听了怒上心头,随即出宫去召集三公共同商议大事。

来日早朝,何进带头上奏道:“陛下,董太后原本就是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应该送回河间安置。”其它的大臣也纷纷附和。

现在这个汉少帝什么事都是听她老妈和舅舅的,听完之后在何后的提醒下道出两个字“准奏。”

自此董太后彻底的失去了在皇宫中的地位。何进一面派人送董太后,一面派人封锁骠骑将军府,追索印绶。董重知大势已去,就在自家的后院自缢了,手下一众士兵也都归顺了何进。

十常侍见董太后一党覆灭了,马上就用金银珠宝去收买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他的母亲舞阳君,又经常在何后那里溜须拍马,又幸存下来了。

送走董太后之后,何进并不甘心,暗中派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把灵柩抬回京师,葬于文陵。何进得手之后,也有点感到害怕,就假装托病不出。这时,已经是司隶校尉的袁绍唯恐天下不乱,向何进进言道:“张让、段珪等在外传言,都是是您鸩杀董后,欲谋大事。我们如果不乘此时诛杀阉宦,后必为大祸。昔窦武欲诛内竖,机谋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

何进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本想就此答应袁绍,但这个时候何进的弟弟何苗收了十常侍的好处。何苗进言道:“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

何进听自己弟弟这样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先采纳了何苗的建议进宫找何后商议。何进进宫问何后,道:“我欲诛杀宦官一党,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何后道:“中官宦党掌握禁宫防卫和朝廷大部分的官职,现在先帝新丧,如果我们就杀旧臣恐遭天下之人非议啊。”

这个何进本就是没什么主见的人,见何后都这么说了也就答应下来,出宫而去。袁绍见何进出来急忙上前问道:“将军,太后什么意思啊,是否要诛杀宦官。”

何进泄气的道:“太后不答应啊,我们该怎么办。”

袁绍心里在想,要是让你们和宦官勾结在一起,那我们袁家岂不是没机会上台了嘛,一定要想个办法让他们两伙人火拼起来,这样袁家做为士族之首机会就要来了。于是袁绍上奏了一个导致东汉王朝彻底混乱的建议,袁绍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

偏偏何进也是个笨蛋,听了居然大喜,道:“此计甚妙。”于是何进就下令广发檄文至各地诸侯,召赴京师。

何进一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各大臣的强烈反对。陈琳上谏道:“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邀大臣,临犯京阙,诸侯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何进讥笑道:“尔等腐儒之见也。”

这时的曹操还是很忠于汉室的,曹操上谏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败露。吾料其必败也。”

何进出身贫贱,本就没什么好气量,在袁绍这些士族面前还给三分面子的,但现在见到连太监的孙子都敢来教训自己,怒气就不打一处来,讽刺曹操道:“孟德此言是否含有私情啊。”

曹操听何进这么说大怒,直接拂袖而去,道:“乱天下者,必进也。”何进见曹操这等不给自己面子,本欲直接诛杀曹操,但见众大臣都在,才作罢。接下来,大臣们也都不敢发表言论了,于是何进就正式下令传召各地诸侯进京勤王。

自此,这个乱世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第二十一章 董卓进京(上)

朝廷召集各地诸侯进京勤王的召令顷刻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反应不一,其中,以西凉刺史董卓的反应最为强烈。

西凉刺史董卓,为人骄横跋扈,统领西凉大军二十多万,其中有将近十万是骑兵,因此常有不臣之心,得召之后大喜,点起二十万大军,使其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董卓的另一个女婿李儒上谏道:“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董卓听从了李儒之计,上表道:“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进得表大喜,传阅与百官,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何进不纳其言,反道:“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何进还是不听,于是郑泰,卢植二人弃官而去。朝中大臣,去者大半。何进派人人迎接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

同时,何进的传召到达了青州萧言处,徐庶进言道:“主公,今董卓带领二十万大军进京勤王分明有不臣之心,天下必乱,我等应坐山观虎斗,等董卓搅乱大汉朝廷我们再出正义之师,则天下大乱可定也。”

萧言称是,但他心里知道,这天下之豺狼何止董卓一人,这董卓只是心比较急而已,其余如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坚等,皆为豺狼。

郭嘉亦进言道:“主公,我等应先先按兵不动,继续发展青州,天下诸侯多有不臣之心,可静观其变,等待目标明确之后方可各个击破,匡复汉室有望。”

萧言采纳了二人的建议,按兵不动,不去蹚这浑水,继续在青州等待机会。

……

——————————

这时,张让等人已经知道何进召四方英雄之士进京,是为了铲除他们。于是,十常侍聚在一起商议,张让道:“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

商议之后,张让等人决定先发制人,就命人召集五十刀斧手埋伏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张让觐见何后悲泣道:“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

太后曰:“汝等可至大将军府谢罪。”

张让以死相逼道:“若到相府,骨肉齑粉矣。望太后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

于是何后就下诏召见何进。何进得到何后的传召之后不疑有他就准备进宫。

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袁绍、曹操也都同意陈琳的看法,但是何进就是不听,以为自己的妹妹传召自己能有什么事,何进壮言道:“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袁绍、曹操见劝阻何进不成,袁绍道:“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这样何进也就答应了。于是袁绍、曹操、袁术各领精兵五百,引兵布列青琐门外。袁绍与曹操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张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何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曹操、袁绍见何进久进不出,大声喊道:“请将军上车回府。”

张让命人将何进的首级抛与门外道:“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

袁绍这时也显示出了一个门阀家族应有的气魄来,厉声大叫道:“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何进的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卢植大呼道:“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卢植急救得免。

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吴匡大呼道:“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道:“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张让、段珪劫持少帝与陈留王冒火逃亡北邙山,大概二更时分,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带领本部人马赶到北邙山寻找少帝下落。突见张让、段珪,闵贡大呼道:“逆贼休走,留下少帝与陈留王。”张让见大势已去投河自尽了,段珪也逃逸而去。少帝与陈留王不知虚实,埋伏与河边乱草之中,不敢出声。四更时分少帝与陈留王都觉得饥饿难耐,但是又怕人知道他们葬身于此。陈留王道:“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另寻活路。”

陈留王刘协还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而这个汉少帝确实是个昏君,听陈留王这么说也急忙的点头答应。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