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名门公子 >

第104章

三国之名门公子-第104章

小说: 三国之名门公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夜谭了,但曹丕一点也不介意,即便到现在郭嬛依旧没有任何子嗣……有小道消息说,那是因为郭嬛在铜鞮侯家时曾怀孕过,却被主母强行令其流产,以后便再也无所出了,没有子嗣,是郭嬛一生的痛。

因此,司马倩的想法也不算出格,不就是和她崇拜的荀小郎亲密接触嘛,只要你情我愿,那就是天赋人权!等到以后成了别人的正妻,若是夫君不给力的话,她依旧可以仗着娘家势大,随意与男子偷情,这便是世家贵女的特权。

这世上有司马倩这样观念极其开放的女郎,当然也有无比保守端庄,谨守儒家那三纲五常的女子,比如说,甄洛。

甄洛从来没有过爱情,她在情窦初开之时就被家族的长辈告知,要嫁给袁绍之子袁熙,她那原本怀揣着的少女情怀迅速消失,经过家族苛刻的礼教熏陶的她,自嫁给袁熙之后就一直恪守着一个正妻的本分,直到袁绍兵败,而她也被曹丕强行娶为正妻,对于曹丕休了原配,将她立为正妻的举动,她曾一度认为这就是爱情,所以她更加本分的做一个孝顺有礼,爱戴夫君的好妻子,但曹丕在有了新欢,消失了热情之后,她便被彻底遗忘了一般。

她的心底总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她觉得“爱情”不应该是这样脆弱的,直到那一日荀粲那戳破她幻想的话语在她耳边如惊雷一般响起,她才明白,所谓的爱情,不过就是一时的热情或激情罢了……

甄洛自荀粲离去之后,便无心在此浪费时间了,她那性感魅惑的脸上依旧是端庄高贵的模样,但她的心里没有表面上那样平静,荀粲那洒然如仙的风姿在她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再回想起那日令自己脸红心跳的景象,她有些惊恐又有些刺激的发现,她那在少女时代就死去的心,又一次波动了,她又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甄洛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只见长廊叠阁,画栋雕梁,碧瓦琉璃,映天耀日。她绕过回廊,进了垂花门,便到了杂草丛生的庭院。不过此时的她却觉得亭中绿树浓荫,鸟声聒噪。庭前开满了花,映衬着檐上垂下来的藤花,绚烂到极致。

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那种雀跃的心情了,她有些慵懒的坐在亭中,倚着画栋,脑中却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年少英俊的荀粲,想起了那食髓知味的诱惑……

或许有人会认为她太饥渴了,但事实却正是如此,甄洛的年龄也不过三十多,正是女人如狼似虎的年纪,曹丕自从有了郭嬛之后,就对她日渐冷落,甄洛自然不知道曹丕身上已经有了隐疾,就算要宠幸她,怕是也有心无力了,所以曹丕对郭嬛的倚重,已经不仅仅是因为美色了,更因为她能为他谋划,而这可不是甄洛擅长的事情,甄洛仅仅是一个可以相夫教子,偶尔吟两句诗词的端庄皇妃、完美妻子,但却不是女中谋士。

自渎永远也无法令女人填补某处的空虚,比起身体上的饥渴,她那枯竭的内心,太需要一个懂得浪漫情趣的风流名士来抚慰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道观

在嵩山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名叫轘辕山的大山,在这山中有一处道观,这便是荀粲对外宣称修道炼丹的地方,实则这个地方却是荀粲种田攀科技树的地方,类似火药、肥皂、玻璃等穿越者必备的发明都在这里完成,这处隐秘之地也唯有荀粲与荀顗两人知道而已,因此,虽然这座三清道观建得古朴大气,华丽无比,但香火几乎没有,荀粲只是将这道观当作别墅一样居住而已。

荀粲只是负责提供技术与理论的指导,并享受着超时代科技带来的福利,比如说在马车上拿高脚玻璃杯饮酒,而自己马车的车轮更是用引进的橡胶防震之类,而在商业上对这些高科技的推广却是由荀顗一手拍板决定的,他是从上层开始往下层慢慢推广,往往新出来的产品都会遭到顶尖世家的疯狂追捧,肥皂现在基本上已经算是普及权贵阶层,如今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普通人家可以购买的存在。

荀顗认为像肥皂这类低技术含量的玩意只要圈一笔权贵阶层的钱就行了,实则应当造福整个汉族子民,然后他直接将肥皂的制造方法散布了出去,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简单的工艺迟早会曝光。于是,制造肥皂的商家顿时涌现,多为家有余资的中产阶级,于是这玩意成了几乎家家必备的清洁的工具,比昔日世家子弟专用的皂角之类更加普及,而类似于肥皂这类低技术含量的小物品还有很多,比如牙刷、折扇、各种美食佐料之类……

而对于玻璃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华丽,实则制造成本也很低的物品,那就无可避免的成了荀家敛财的工具了,完全走真正的高端路线,如今的各大世家可是常常以拥有一件玻璃制品为荣,而这玻璃的出现却只是推说是极西之地的经过万里才运到魏国的产品,所以价格高的离谱也不奇怪。

至于那与玻璃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镜子,那就更加是天价了,连魏帝曹丕也只拥有一块那种一人高的镜子,这却是荀顗献上去的,这当然是推说荀家商队从万里之外淘来的宝贝,价值连城,曹丕见这镜子比那铜镜清晰太多,不由龙颜大悦,他当然知道荀家如今渐渐将重心转向商业方面,但此时的他仍脱离不了那种“大地主阶级”的思维,只觉得这商业还是太空中楼阁了,远不如土地的收益来的稳来的踏实,所以也不在意荀家在商业上巨大的影响力。

而一些与荀家交好的顶尖世家门阀自然也从荀顗的手上收获了一些看似华贵,实则制造起来却比较容易的超时代科技产品,这些东西极大的满足了他们那种好似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却不知荀顗在暗笑他们傻逼没见识,然后心中就更加觉得自己的弟弟当真是神通广大,创造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不过,荀顗身为高官,对这些“科技”倒也不是很热衷,尤其是武器方面的,他也不太明白弟弟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什么钢刀、火药、枪支、大炮之类,毕竟此时的武风在三国之中还是比较盛行的,一身好的武功,比那什么火药靠谱多了,他对于钟秀那次威胁他的性命可是耿耿于怀,原本对所谓武夫有些看轻的他一改之前的态度,并开始暗中习武,现在谁都不知道表面上阴柔文弱的荀顗深藏不露。

荀顗虽然不热衷这些荀粲口中的“科技”,但对于荀粲所说的那些适合北地的农作物却有极大的热忱,他虽出身世家,但对民间的疾苦可是比荀粲这个安于享乐、喜欢装逼踩人泡妞的公子哥了解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上层阶级的强大,其根本还在于底层民众,如今基本统一北方的魏国也算安稳下来了,那种卖儿鬻女的景象渐渐消失,但温饱问题却一直是国家的大问题。

荀粲对荀顗偶然提到的农作物例如土豆、玉米之类易成长、产量大的农作物很上心,但他又怕这比不上原本农民种的产物,引进之后十分谨慎的找地方试种,先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好的话再推广,对于一切能够给底层民众带来利益的奇思妙想,他一向十分热心的去实施,要不然他觉得自己白当了这么大的官。因此,荀顗的名声在寒门与底层百姓中向来不错,基本上符合那句话——有荀令君遗风。

荀粲当然不管他哥哥如何利用这些科技,反正他只是负责往上攀科技树,他巴不得荀家的势力越大越好,前世的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也没有那种胸怀天下的节操,他难得幸运的出身高贵,还有各种金手指,自然免不了有些“小人得志”,而小人一旦得志,比起那些真正出身高贵的人来说,免不了格局较小,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暗中巡视了一下发展良好的研发基地之后,荀粲坐在这颇为古朴大气的道观之中,穿着一身道袍,梳着道髻,手拿《南华经》,还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他知道最近几日风头太盛,再去颍川书院的话,怕是要被围堵,所以只能来这里避一避,不过他的脑中却在想着那张绝世尤物的脸……

第二百一十六章 风云人物

颍川书院的荷花池边的古亭中传来一阵高谈阔论的声音:

“话说当日嵩山山林间的盛宴,那夏侯女郎首先弹出一首上品琴曲《白雪》,令所有人无不赞叹不已,原本我们可都以为夏侯女郎赢定了……”

“喂喂喂,别吊胃口啊,快说然后呢?”

“嗤,似你们这些没去参加这场盛宴的人都亏大了,荀大家言这《白雪》不过开胃小菜,我们当时就震惊了,然后他直接拿出了天下四大古琴之一的‘号钟’,并向蔡大家挑战!”

“嘶……这荀粲居然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向蔡大家挑战?”

“哼,真是孤陋寡闻!还敢直言荀大家的名字,真够无礼的,当时蔡大家用名琴‘焦尾’奏出的神品琴曲《胡笳十八拍》,让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她琴技的超凡脱俗……”

“就说嘛,荀粲怎么可能比得上蔡大家!”

“滚!你在敢说荀大家的风凉话,别怪我与你绝交!若说蔡大家的琴技是超凡脱俗的话,那荀大家就是超凡入圣!那一曲广陵散,真正的是从此丝弦绝!可惜没有结尾……”

“什么?!超凡入圣?却没有结尾?来啊,快给我仔细讲讲荀大家的事迹吧……”

荀粲现在在颍川书院的可谓是彻底扬名了,成了风云人物,原本许多人认为荀粲不过是一个清谈名士而已,而且他的名声还有很大的水分,一些嫉妒荀粲的人认为他不过是有个好家世,但荀粲这一次用货真价实的琴技击溃了某些人的幻想,连蔡大家都亲口承认自己技不如人,那荀粲魏国第一古琴大师的身份还有疑问吗?

因此,荀粲虽然不属于颍川书院的学生,但颍川书院几个懂得宣传的高层还是不遗余力的宣传荀粲的事迹,并模棱两可的指出荀粲就是在颍川书院求学的,当然,由于古代传播消息还是比较慢的,荀粲琴技高于蔡琰的消息还没彻底传遍魏国,可以想象,一旦他那古琴大师的名声传遍魏国,将会有多少古琴爱好者来这颍川书院拜访……

琴棋书画在士子之中可谓必备的技能,奈何要在其中之一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却是极难的,那需要名师的教导、极高的资质和刻苦的努力,一旦在某个领域达到大师的水准,那走到哪里都会受人重视,而这在文风极浓的南楚更加如此,这颇有些“学好琴棋书画,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意思。

此时整个颍川书院都在传播着那“一曲广陵散,从此丝弦绝”的事迹,在交谈时,若是不清楚荀粲那经典的无尾《广陵散》的话,那可是要被人嘲笑孤陋寡闻的,以前可从来没有人这么推崇这样一首残缺的琴曲,不少认为夏侯徽必胜而未去听琴的学子都懊悔不迭。

而破坏荀粲那首原本完美无缺的《广陵散》的诸葛诞便成了颍川书院很不欢迎的存在,反正颍川荀氏的门第不比琅琊诸葛氏差,抱荀粲的大腿看起来也比诸葛诞有前途,谁让荀粲他哥是荀顗呢,于是悲催的诸葛诞这几日也没去颍川书院,大约也想避过这阵子人人喊打的时候。

颍川书院的那些就喜欢附庸风雅,吟些歪诗的少女们,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崇拜琴技居然比蔡院长还高的少年名士,除了一些真正的顶尖名门世家的贵女如夏侯徽、司马倩等,是真心仰慕荀粲的才华外,其余那些出自二流世家,乃至商贾之家的少女则最看中的是荀粲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