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见礼之后,孙元起首先慰劳道:“畅卿不畏艰险只身来到海上,与预备立宪公会诸位同仁商议毁党造党事宜,并筹备成立新中国党成立,实在是辛苦了!不知此行有没有遇到棘手的事情?说来你我共同参选一下,看到底该如何解决。”
杨永泰躬身答道:“托大人的福,一切都很顺利。尤其啬翁(张謇)、蛰翁(汤寿潜)两位副会长在大人号召之下鼎力相助,一力促成原预备立宪公会大部分会员改弦更张,更是功不唐捐!现在新中国党成立在即,在下是过来先大人请示大会议程的。”
孙元起摆了摆手:“畅卿办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把会议日程告诉我,到时候我准时出席便是!”
“大人还是看一看为宜,”说着杨永泰从随身皮包里掏出几份文件递给孙元起,“我党成立大会预定于明天上午九时于哈同花园涵虚楼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各地的党员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会议,议程包括审定党纲、推举党首、发表演说等。会后还有记者招待会,请大人做好准备!”
孙元起大致瞄了几眼,便点头道:“就依畅卿所拟!其实成立大会不过是个仪式,走个过场而已,真正的折冲樽俎还是在私底下。你和啬翁、蛰翁两位副会长及其他会员沟通过程中,他们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或建议?”
杨永泰答道:“原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不是官宦就是名士,眼看立宪不成、共和在即,大多数都只想抱棵大树好做个安稳的富家翁,其他的诉求倒没有多少。至于两位副会长,啬翁他耗尽心血在南通大兴实业,纺织、面粉、榨油、垦牧、教育、蚕桑等措并举,如今颇有成效,此时所想无非是谋求地方自治,好让自己的南通张氏实业王国千秋万代。
“而蛰翁算是坦荡君子,现在又在南京民国政府任职,于己身并无所求。只是他与陶焕卿关系匪浅,如今他就职中央,无暇顾及浙省,很希望能够推举陶焕卿为浙都。无奈光复会与同盟会仇隙颇深,现在章太炎又积极鼓动同盟会分裂,惹得孙大总统颇不高兴。陶焕卿作为光复会干将之一,民国政府自然不希望他出任浙督。毕竟同盟会的都督也就那么两三个,像山西都督阎百川已经岌岌可危、上海都督陈英士所辖不过一道之地。如果陶焕卿就任浙督,光复会就有了与同盟会对抗的根本!”
孙元起这才明白为什么在来上海的火车上汤寿潜、张謇会谈起和光复会合作之事,便马上问道:“前些日子你发电报说,光复会有意与我们合作,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我们新中国党是不是该和光复会合作,把陶焕卿扶上位?”
杨永泰答道:“现在同盟会在南方一党独大,其实它在去年各省独立中作用有限。像武汉首义,是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在湖北搞的,湖南也是共进会在搞;像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则是立宪派在帮忙;而山西、陕西、四川,是我们经世系一手促成。孙中山不过是在海外名气大些,回来便被拥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实湖北等地对此是很不满的。
“光复会以浙江人士为主,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可谓历史悠久,又是同盟会主要部分,在革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章太炎、陶焕卿、蔡鹤卿、李铁仙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在推翻满清的过程中,光复会便和孙中山的兴中会矛盾不断。现在革命成功,更是处处受同盟会压制,心中难免有些火气,想要和孙中山别别苗头。
“我们新中国党成立未久,势单力薄,如果现在同盟会独霸议会,必然会压制我们成长。既然如此,倒不如与光复会合作一回,把陶焕卿推上浙督之位,让同盟会与光复会火拼,我们好坐收渔翁之利,顺便也可以让蛰翁对我们党派心存感激。”
孙元起点点头:“肇造民国,光复会居功厥伟,浙省希望陶焕卿担任都督也是合情合理。如果有付出而无回报,定然会伤害天下革命志士之心。我遇到孙中山、袁慰亭,会向他们建议陶焕卿这个人选的。至于成与不成,那就没多大把握了。”
杨永泰笑道:“孙中山未必同意,但袁慰亭肯定乐意给同盟会添点儿堵,顺便卖给大人一个人情。当然,即便事情不成,我们也足以通过此举向光复会示好了!”
孙元起突然问道:“畅卿,我对沪军都督陈英士好感缺缺,而上海又是远东第一城市,影响甚大,不可不顾;我在此处又有些产业,关系到川陕甘的未来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有何办法,能让陈英士另谋高就?”
杨永泰一怔:我怎么不知道陈其美和大人有过节?片刻之后他便醒过神来,低声说道:“那要看大人是不是想把沪军都督换成自己人!”
孙元起想了想:“只要新都督不给我添乱,我倒不介意他是不是自己人。”
杨永泰道:“如果大人不介意是不是自己人,那倒好办些。大人不是希望孙中山和袁慰亭和谈,交出大总统一职么?既然是和谈,袁慰亭必然会在内阁中让出几个位置以安慰同盟会。大人此次北上,不妨向袁慰亭建议,让陈英士这个同盟会铁杆干将出任农林总长、工商总长之类的闲职,不就轻松地把他调开了么?”
“如果我又不想在内阁中见到他呢?”看来孙元起对这个瘪三确实兴趣乏乏。
杨永泰抿了抿嘴唇:“要不我雇几个杀手,直接把他暗杀掉?反正他经常在烟花柳巷出没,杀他倒也不难!”
孙元起摇摇头:“这也不好!如果一旦不慎让人查出是我们做的,那我们就声名狼藉,得不偿失了!有没有别的法子?”历史上的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就是前车之鉴。——当然,具体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派人下手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了。
杨永泰眼睛一转:“那就要看光复会的手段了!”
二九七、杀人如草不闻声(上)
“哦?”孙元起眉毛一挑,有些惊奇地问道,“为什么我们要看光复会的手段?”
杨永泰不答反问道:“大人可知同盟会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沪军推举之中的款曲?”
孙元起点点头:“我从报纸上略知一二,但却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总觉得隔了一层。其中细节曲折还请畅卿详尽说说,我想知道上海易督与光复会究竟有什么关系。”
“要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李铁仙‘一人入三会’说起!”杨永泰喝了一口茶水之后,才接着说道:“李燮和,字柱中,号铁仙,生于湖南安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曾入县学为生员,二十岁后才矢志投身反清运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长沙读书时参加黄克强(黄兴)组建的华兴会,蓄谋在湖南发动起义,事泄后亡命上海。
“在上海,他结识了陶焕卿(陶成章),两人一见如故引为至交。在陶焕卿的介绍下,他又加入了光复会。随后他逃到日本,进入警官学校学习。此时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已经合并为同盟会,他又在黄克强介绍下加入同盟会。”
孙元起插话道:“在推翻清廷过程中,各地热血青年先后组建无数党派,但由于组织松散、纪律松弛、纲领不明、保密不强等因素,旋起旋灭、旋分旋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新中国党要汲取他们的教训,积极加强组织、纪律、保密等工作,以确保我们这个政党的纯洁与稳定。尤其是党员资格审查,更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李铁仙这种‘一人入三会’的现象。”
杨永泰点点头,接着说道:“虽说李铁仙一人入三会,但由于他与陶焕卿的关系,心中对光复会还是最为认同。所以宣统元年(1909)光复会与同盟会分道扬镳并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部后,李铁仙也离开同盟会加入光复会,并担任南部执行员,主要负责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一跃成为光复会中仅次于章炳麟、陶焕卿的第三号人物。”
“去年七月,陶焕卿、李铁仙等人回到上海,在法租界组建锐进学社,发行《锐进学报》,鼓吹反清革命。待各项事情进入正轨,李铁仙秘密潜回湖南安化老家省亲。刚回家不久,武汉起义爆发,他闻听消息急忙赶赴武昌,面见鄂督黎宋卿、司令黄克强,力陈上海起义的重要性,认为上海是东南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只要上海光复,那么长江以南可以传檄而定。
“刚才在下说过,李铁仙曾加入过黄克强的华兴会,又在黄克强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加之两人又都是湖南老乡,关系匪浅,所以黄克强对他非常支持。于是黎宋卿便委派李燮和为长江下游招讨使,在敢死队员的护送下来到上海,准备发动起义。”
孙元起心中想道:果然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关系”二字!李燮和没有黄兴、陶成章的鼎力相助,就不可能左右逢源一人入三会,也不可能一跃成为光复会第三号人物,更不可能忽悠几句就变成长江下游招讨使。所以无论到哪里,关系都是第一生产力。
杨永泰继续说道:“近代以来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加上江南制造局又是曾文正公亲手创设,所以上海沪军营、制造局、炮台营、巡警厅等士兵军官很多都是湖南人。李铁仙抵达上海后,便以同乡关系四处游说,积极策动军警反正。此时武昌起义的消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上海又开埠较早,思想开放,听到李铁仙的劝说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革命,并约定于九月十五日起事。李铁仙担心自己势单力孤功败垂成,加上还念及与同盟会的香火之情,便在计议已定之后,把准备起义的实情告诉了同盟会在上海的负责人陈英士。
“其实那个时候陈英士也在准备起义,但他发动起义的主力只有同盟会辖下的中国敢死团以及青帮会党分子,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而上海军警有近万人,大部分都被李铁仙掌握在自己手中。两者力量对比悬殊,让陈其美觉得自己和同盟会的地位收到挑战,只要李铁仙先动手,便再无翻盘的机会。于是他就秘密召集手下亲信,决定率先发动起义,以便拔得头筹。”
孙元起笑道:“没想到陈英士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自己被抓个正着?”
杨永泰也笑道:“不错,正是如此!陈英士听说李铁仙已和江南制造局官兵商量好共同举义的事情,便想投机取巧,以李铁仙的名义先拿下贮藏大量军火的江南制造局,以扩军应对以后的上海局面。可制造局的官兵只认识李铁仙,不认识什么陈英士,看到有人发起进攻,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当场打死打伤多人,陈英士也被生俘。幸好他说他认识李铁仙,才没有被当场枪决。
“陈英士残部见攻不下墙高弹密的制造局,领导者又被人生俘,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李铁仙帮忙。李铁仙倒也仗义,很快率兵来援救,攻下制造局,陈英士才幸免于难。攻占制造局之后,李燮和被各路义军推为临时总司令,驻制造局办事。”
孙元起奇道:“李铁仙手握兵权,为何最后让上海都督一职旁落呢?”
杨永泰道:“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首先是李铁仙不同意设立沪军都督。他认为上海是江苏一部分,又不是省会所在地,按照之前各省独立的惯例,省会之外光复的府道州县一般称‘军政分府’,不应该设立都督以分裂江苏统治之权。而且他受湖南曾文正公、左文襄公影响,对兵权看得较重,上海光复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