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130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30章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田康哉也不正面回答:“因为该所学校是军校,敝人无法直接决断,恐怕需向国内询问后才能答复您!”

孙元起心中了然:什么“需向国内询问后才能答复”,无非是想让自己先表态嘛。于是便点点头,说道:“我觉得,只要你们达成一致,我们可以接受第一种方案。”

一一七、为谁辛苦为谁忙

得了孙元起的肯定回答,内田康哉、田中馆爱橘、长冈半太郎三人皆喜不自禁。又小坐一会儿,内田康哉托言有事,先行告辞,只留下田中馆、长冈二人与孙元起交流学术。田中馆爱橘虽然不懂汉语,可是英文说得不错,而且长冈半太郎也是个不错的翻译,交流起来全然无碍。

作为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大学之一的东京帝国大学,被公认为是日本的最高学府,而田中馆、长冈两人都是东大的物理学教授,可以这样说,他们俩的水平就代表了眼下日本物理学的发展水平。

通过交谈,孙元起大致了解了日本现今的科学发展水平。

虽然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比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早21年,比孙元起所创立的经世大学更是早了24年,可悠久的历史并没有体现在其科学发展水平,除了东大医学部发现血清疗法的北里柴三郎先生可圈可点之外,其他几乎乏善可陈。

至于物理学,那就更加不堪入目,大学教育和教授研究方向基本还是集中在经典物理学上。虽然有些物理学研究人员,比如面前的长冈教授,已经注意到原子核物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重大发展,可是一方面水平有限,根本看不懂最新的论文,也不知道发展方向是什么,只能矮子看戏,随人道好;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大笔的资金来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无法进行相应的实际研究。

要知道,在任何时候,实验科学研究都是资金和人力的积累。比如研究原子核结构,就得购买光谱仪、质谱仪、加速器、云室、计数器等仪器,仪器好坏、全面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的效果。至于放射性元素,比如镭、钋等,价格更是比黄金还昂贵。关键这些元素还一直在衰变,必须要不停地购买替换。日本现在正和沙俄血战,资金自然是投向军火炮弹、枪械舰船,谁会关注这些鸡肋的科研呢?即便投向科研,也主要是实用方向的,谁会想到无用的原子核物理?

他们所面临的窘境,其实也是经世大学所面临的。比如回旋粒子加速器,陈骥德、潘咸等数名学生在耶鲁大学观摩了研发过程,对于架构了如指掌,可回国之后想搭建一台加速器,却完全无法付诸实践。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各种零件,至于粒子源就更不用说了。好在孙元起和美国几所大学关系比较密切,每次出国都能带回几套学校急需的科学仪器,勉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当然,尽管孙元起对日本物理学的落后报以同情,但还没有好心到主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份儿。谈论了一会儿,孙元起转换话题,开始积极向他们推销自己去年年底在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的重大发现:反粒子与反物质。

自从去年平安夜英国实验室观测到正电子的踪迹后,几乎英国乃至欧洲的所有科学家都迅速把目光瞄准了反物质,甚至他们比孙元起还笃信:宇宙中真的存在反物质!观测宇宙射线迅速成为1905年科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项目,各种科学报刊上也连篇累牍地介绍“本世纪最重大发现”反物质。

为了让这把火烧得更旺盛些,孙元起已经着手炮制一篇重要论文,题目已经拟好,就叫《大爆炸宇宙理论》。文中写道,数百亿年前,宇宙的所有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产生相同数量的物质与反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即便是眼下,宇宙仍在膨胀。

这么惊世骇俗的理论,应该能够吸引世界上所有科学家的眼球吧?或许你不信,没关系,因为文中提到了有力的佐证:宇宙学红移。只要有精密的天文望远镜,就会发现观测到的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线存在红移现象。这是由于宇宙空间在膨胀,使天体发出的光波被拉长,谱线因此“变红”。

这篇文章,孙元起打算在科学家寻找反物质失去耐心的时候抛出来。

因为天文学家肯定能观测到红移,这样大家就会想:哦,绝大多数星系都来离我们远去,看来大爆炸理论确实可能是正确的。而大爆炸之后,应该会产生相同数量的物质与反物质,如果找不到反物质,也就意味着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大爆炸理论可能是正确的,而且宇宙射线中确实有反粒子,那么肯定应该存在反物质,只是我们没找到。要不,我们再仔细找找?

放心,他们绝对找不着。你想啊,到了2012世界末日的时候,人类都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反物质,更何况一百多年前呢?他们找啊找,还没找到,一准儿又会回过头来怀疑:是不是用红移来解释宇宙膨胀不对啊?是不是大爆炸理论根本就是错误的啊?

没关系,这时候孙元起和爱因斯坦、米列娃应该把广义相对论给鼓捣出来了,再用引力场方程推导,就可以证明宇宙确实是在膨胀的。好吧,宇宙既然在膨胀,那么之前就应该有爆炸;既然有爆炸,那么就应该有反物质。科学家这时候肯定又会想:既然理论都正确,观测也相符合,难道是我们的寻找方法有问题?那么,我们再想想有什么别的招儿?

孙元起估计,这一番折腾,至少未来十多年科学家会为反物质抓狂,无心旁顾;以后一百年间的科学家也有事儿做了。

至于科学家会不会听自己忽悠,孙元起有这个信心:因为自己之前推出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别人肯定下意识地认为这一次也是正确的;即便有怀疑的,他们也找不出证据来,相反,证明孙元起大爆炸理论正确的现象倒有几个,足以使反驳者哑口无言。

到最后,大家肯定这样想:为什么我们没找到呢?很简单,就是最初提出量子力学的时候,大家不也都不理解、不认可么?事实证明人家孙元起说得都对。所以这个理论也是对的,只是我们水平太凹,能力所限,不能证明罢了!

不说别的,单说眼前的田中馆、长冈,便被孙元起所说的反物质深深吸引,一再恳请孙元起给日本学生也讲讲反物质,让他们以后能投身到反物质的研究中去。

看,被忽悠瘸了吧?

送走这两位物理学家后,罗振玉已经把十五个日本留学生安排好了住处,前来和孙元起汇报住宿情况。孙元起顾不上别的,急忙拉着罗振玉,一同去找张元济、王先谦和孙诒让。见面之后,给他们提出了一个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加强留学生的文化教育,使得这些留学生以后能长期保持亲华态度?

这是孙元起在和日本公使谈话之时忽然想到的:既然经过日本的教育,中国留学生极度亲日,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留学生就不能亲华呢?演员都能当美国总统,医生都可以推翻清王朝,图书管理员都能建立新中国,谁规定科研工作者不能荣登大宝!

老师们都能体会到孙元起的用意,开始凝神思考,这才发觉此事确实不好办:以前大家给学生上课,都是有课本的,只要教会课本上的知识,基本上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这次却不同以往,培养一种态度成为主要工作,课本知识反倒退居次位。面对的不再是炎黄子孙,而是一群可能连汉语都听不懂的外国人,如何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亲华呢?

此事并非孙元起所擅长,提了几个具体要求,比如双语教学、注意饮食习惯之类的,便把处置权交给罗振玉,自己做了撒手掌柜,继续编译教材去了。

过了几天,日本公使又来学校一回,递给孙元起几页纸的协议。瞟了一眼,原来短短数日,这小鬼子便已经把事情办利索,硬是从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手中生生刮来6个名额。或许是这些国家确实没几个人能通过中文能力等级测试吧!不过能这么干净利落办完事情,孙元起完全有理由相信,这老小子绝对是早有预谋!

内田康哉很诚恳地说道:“这些名额,是敝人好不容易从其他国家调拨过来,在此恳请孙校长把他们放到理学院和工学院,敝人感激不尽!”

孙元起点点头:“公使大人,我想把这6个名额,分2个到物理系,2个到电子系,1个中文,1个历史,你看如何?”

其实心中早已有了计较:你不是想学物理么,那就学量子力学吧,到时候你学不会可不能怪别人!至于电子学,研究家用电器也不错啊,比如电动洗衣机——直到1910年,美国费希尔才在芝加哥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这也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内田康哉非常满意:“谢谢孙校长的照顾!对了,孙校长,您上次说,想推荐几个学生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我问了一下国内,恐怕有些麻烦……”

一一八、少年十五二十时

“嗯?”

孙元起立马面色一变:素来知道小日本是白眼狼,可也不能这么负恩忘义吧?丫吃干抹净,人还没离桌,就翻脸不认账啦?

见孙元起面色不怿,内田康哉赶紧起身赔罪,然后满脸尴尬地解释道:“自本年起,中国留日士官生需要单独编队。具体操作办法,需要该校拿出方案后,敝人才能给您准确答复。”

令日本公使尴尬的原因,是在本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七期毕业时候,中国的蒋百里获得了步兵科的第一名,这让外表高傲内心自卑的日本人感到莫大的耻辱。为了避免以后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伤害大和民族脆弱的玻璃心,日本政府决定:以后中国留学生单独编队。

据一些不正规的传闻,当日的情形是这样的: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即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

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

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准。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向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于是张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两个日本人是谁呢?一个名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

此外,这一期里面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名字: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皆惨败于蒋百里、蔡锷之手。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以上传闻,当然是以讹传讹了。实际情形是,蒋百里1904年入学,应该是17期;而蔡锷是1904年毕业回国,应该是16期,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