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护花郎(下) >

第17章

护花郎(下)-第17章

小说: 护花郎(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女不敢冒犯圣颜。”吕祝晶跪伏在地上,态度沉着、冷静。

“慧安公主说妳能读蛮邦文书,是真的吗?”明皇又问。

“民女不敢保证能译出蛮邦国书,但求一试。”

“倘若妳译不出来呢?”这可是关系到大唐天可汗颜面的事,不能轻忽啊。

“那么但请圣上责罚。”吕祝晶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父皇,试试无妨。”慧安公主在一旁又为祝晶请求道。

“好吧。”明皇做下决定,对身边的侍从道:“高力士,去集贤院取那份蛮邦国书来。”回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吕祝晶,又道:“倘若妳真能译出蛮邦国书,朕必重重有赏。”

吕祝晶没有答话,因为自知她也可能译不出来,马上就要掉了脑袋。

等待高力士将国书取来的短暂时间里,她已经开始回想着自己的前半生。

爹若知道她擅自跑到宫里来做这件事,想必会担忧得白了头吧。

“启禀陛下,蛮邦国书取来了。”

高力士的声音让祝晶猛地回过神来。

下一刻,那以上好绢帛所写成的国书已经送到她的面前。

祝晶跪在地上,展开卷轴,那有着特殊符文的文字跃然纸上。

眯起眼,她松了一口气。

这是西亚的索利都斯文,与拂菻、怛罗斯等国同出一个系统。

“如何?能译吗?”李静来到吕祝晶身边,悄声询问。

祝晶抬起头,微笑道:“能。”

早朝时,官员分列文武,站在紫宸殿中。

王端坐玉座之上,玉阶左侧,命人临时设立一座帷幕。

当蛮邦使者以生硬的汉语,在朝臣及帝王面前请求针对该国的国书内容响应时,众朝臣鸦雀无声,唯有明皇表情泰然。

帝王身旁的通事舍人在明皇示意下,上前宣读刚刚拟好的敕书道:“大唐皇帝敕日:我天朝王化昭昭,四海之国,莫不来归。今西域蕃国索利都斯遣使来唐,朝见我天可汗,请以公主和婚,缔交友好,然态度傲慢,实非弟邦之礼,故不许。至于西亚贸易站设立事宜,在两国友好的原则上,则准之。唯蕃国索利都斯需每年遣使朝贡,以弟邦奉我大唐帝国天可汗为兄,世世代代,永结盟誓。并赐《礼经》一轶,以宣教化。”

蕃使因识华语不多,不完全明白敕书的意思,因此明皇又令那站在帷幕后的译官,将帝王的敕书以流利的索利都斯语朗声宣读一遍。

蕃使听罢,大为惊异,求见译官。

明皇非常得意,笑诺。

通事舍人随即宣旨:“传我大唐译官出见蕃使。”

不仅是蕃使想见这名通晓西域语言的译官,甚至连唐朝廷的官员们也纷纷惊叹,想一睹此人面貌。西域小国如此之多,要能通晓偏远地方部落的语言,实是难事。

只见帷幕后,隐隐传来窸窣声响。一会儿,竟走出一名身穿宫廷服饰的年轻女子。

在这只有男人及宦官的会议场合上,女子的出现带来极大的震撼。

吕祝晶走到帝王面前,先行跪拜礼,然后才起身走到帝王座阶旁。

明皇得意笑道:“此人即是译官。如诸位所见,她是我儿慧安公主身边的侍从。我大唐人才济济,区区小国文书,小小宫女即能通晓,不需劳驾群臣费心。”完全不提及前一晚的人仰马翻。

吕祝晶站在帝王阶下,面无表情地任来使及群臣观看着。

穿上宫服是李静的主意,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封一名女子为官,只好先暂时安排给她内侍的身分。

朝堂上,阿倍仲麻吕以从八品的等级,本来不能入于内廷,但左拾遗掌劝谏,可以直接面圣,因此得以站在这群高级文官行列里。

他看望着祝晶,一方面敬佩不已,一方面又暗暗觉得好笑。他这个陛下,爱面子的程度实在已经无人可比了。

倘若恭彦也能看到祝晶在朝堂大出锋头,必定也会为这名姑娘感到骄傲不已。可惜“待诏”虽然常侍帝王左右,却仅是闲职,不需入朝。等会儿退朝后,他一定要赶紧去告诉恭彦这件事。

察觉他调侃的视线,祝晶微微转过脸来,向阿倍仲麻吕微微一笑。

阿倍想,祝晶应该能得到很丰厚的赏赐吧。

他错了。

虽然明皇确实要赏赐金银珍宝给吕祝晶,但祝晶婉拒了。

家中虽然清贫,但生活一向不虞匮乏,她不需要这种世俗的赏赐。

但因为她做了太大的面子给了当今天子,因此明皇龙心大悦,提议要升吕颂宝的官。祝晶为难起来,连忙再度婉拒。

金银珠宝、升官加爵,吕祝晶都不需要。

明皇不由得蹙起眉,有一点不高兴起来。

慧安公主赶紧道:“父皇,儿臣以为,世俗的东西,吕祝晶既然都不需要,那么不如就赏赐她一个心愿吧,等她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您再为她实现,岂不更好?”

祝晶笑开,感激地看着李静。

李静对她眨了眨眼。要当个受宠的公主可不容易。

明皇这才松开眉头。“好吧,吕祝晶,朕赐妳一个愿望,他日若有任何心愿,只要不离谱,无关于国家大事,朕都答允妳。”

祝晶赶紧识相地谢恩道:“民女万谢陛下的赏赐。”

李静站在明皇身边,表情突然灵动起来。她娇笑地向明皇道:“父皇,既然您都赐吕祝晶一个心愿了,那么,找她来宫里解围的儿臣,是不是也可以得到父皇的赏赐呢?”

明皇哈哈一笑。“妳说吧,朕也允妳便是了。”心情好的帝王,此时什么都好说。

李静微笑。“那么,儿臣也想向父皇讨一个愿,他日若儿臣想要许什么愿,还请父皇君无戏言哪。”

祝晶笑看着公主,怀疑自己可能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但愿公主的愿,君王真能无戏言。

吕祝晶译出蛮邦国书,挽救大唐颜面的事情很快地便在朝廷中传扬开来。

然而多数人都不知道慧安公主身边的这名侍女到底是什么人,仅有几个熟知内情的人知悉此事。

阿倍仲麻吕特地来到翰林院告知此事,井上恭彦脸上果然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自从祝晶病愈以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开怀地笑过了。

但此时,他笑着对阿倍道:“她总是这样,虽然有点莽撞,但无论做什么,她都会做到最好……”

想当年在海上初相遇时,不过相处短短十几天,她便已掌握了日本语的要领。她学什么都很快,西域蛮邦文书当然也难不倒她。倘若生为男子,能入朝为官,她必定会是大唐朝廷里,最明亮的一颗明珠。

察觉恭彦话中的思念,阿倍颇为同情地看着恭彦。“不后悔吗?也许我们在长安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

入唐十余年了,他们虽然都不确定自己的本国何时会新遣使者来接回已经学成的他们。但料想,归乡之日,应该不远了。

恭彦沉默了好半晌,才说:“我当然想见她。”更想要将祝晶拥进怀里,坦承自己的情感。

然而他也预感着,归乡的时刻近了。

入唐这么多年,他连故乡亲人的样貌都快不记得了。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曾几何时,长安已经不再是他乡?

当年他怀着梦想来到长安,亲自将梦捕捉在手里。

下雪了。恭彦探手出窗,捧住一缕鹅毛般的雪花,熟悉着那冰冷的滋味。

故乡、他乡,他乡、故乡……二者间的界线模糊得有如手中的融雪。

脑海中最常出现的脸孔,已经不再是自己故乡的家人,而是长安城里的好朋友们。

“回到日本后,我们会有多想念长安呢?”他不自觉问出心底的疑惑。

阿倍没有回答恭彦的问题。他站在恭彦身边,看着窗外纷飞的白雪。

两人的心底一样清楚,因为有很多朋友的关系,他乡如今已是故乡了呀。

此刻有多想念故乡,往后就会有多想念长安吧!

“我等会儿想去找祝晶,她说要烧菜请我吃。恭彦,你……要不要一起去?”阿倍提议。“都一年多了,难道你们一辈子都不见面了吗?。”

恭彦想念祝晶烧的菜,特别是那道红椒肉,辣得过瘾。

他羡慕地看着阿倍道:“你自己去吧。”

不管祝晶认不认他,他都不应该打扰她。更何况,他还没有原谅自己曾经那么冷酷地拒绝她。出事那一天,她向他求亲的事,他仍旧藏在心里,没有让任何人知道。他知道他会一辈子为此内疚。

“其实我不大相信什么咒术。你瞧,祝晶现在不是好端端的吗?哪有可能活不过二十五?也许只是巧合罢了。”

恭彦摇头道:“不管是不是巧合,我都不能冒险。”

“即使,思念到极致?”他侧过身看着恭彦。

“那也值得。”正是因为思念到了极致呀。

是夜,阿倍仲麻吕坐在吕家的饭桌前,苦着一张脸道:“我以为妳要请我吃饭。”

祝晶端菜上桌,不解地道:“我是啊。不然做哈请你来?”

看着满桌菜色,有菜有汤有肉,十分丰盛,确实是用来款待客人的。

可唯一一点不好的地方,便是……他不能吃辣,一吃就……呃。可满桌菜色,有红椒肉、辣子鸡、胡椒豆、麻婆豆腐……没有一样是不辣的。

不知道吕家平时是不是都吃得这么重口味,还是吕祝晶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来,请用,不用客气。”吕祝晶在阿倍身边入座,小春与吕校书坐在另一侧,都和善地请他赶快下箸,以客为先。

阿倍勉强夹了一点豆腐,扒着白饭吃。

很想问祝晶,她到底知不知道他不能吃辣?以及,她到底知不知道,这满桌的菜色都是恭彦那家伙最喜欢吃的?

他真的很怀疑……

“怎么了,阿倍,菜色不合胃口吗?”祝晶发现客人几乎都没动筷,脸上不禁露出失望的表情。

“啊,不-”他赶紧又夹了一点菜。

祝晶这才恢复笑容。她一边帮他布菜,一边看着他吃饭。

整个晚上,阿倍一直都觉得,祝晶像是透过他,看着另一个人。

那个爱吃红椒肉的人。

他不确定恭彦知不知道,祝晶也许根本没有忘记他?

他知道。

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不相见,然而他也曾经发现,有几次,她在他走得远远之际,站在身后悄悄地看着他。

那使他无法回头。

得很努力,才能尊重她的决定,不回头,不让自己喊出她的名。

她是如此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心。

倘若与咒无关,仅是情感的选择,他又怎么能漠视她的决定?

他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她能够快乐。

阿倍仲麻吕泻了一晚的肚子,早朝前,才稍稍恢复。

他步履蹒跚地走进内廷里等候今晓的议事。

才刚走进紫宸殿里,几名同僚便走过来向他打招呼道:“朝衡大人,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他揉着肚子询问。看同僚的眼神,好像是很要紧的事。怎么,又有蛮邦来献国书了吗?

“原来你还没听说啊。”那同僚拍拍他的肩膀道:“扬州郡守昨日送来一份加急的公文,说扬州城在半个月前接待了四艘来自东海倭国的使船呢。”

阿倍瞪大双眼。“是真的吗?”

“是真的啊。听说皇上已经准许使者入京,一同参加来年正月的朝拜大典呢!从扬州到长安,快一点的话,大概两个半月的路程,应该来得及在岁末前抵达京兆。朝衡大人,想必你一定很期待看见同乡的使者吧?当年你入唐时……”

阿倍接下来仅能以点头与摇头来回答同僚的问题,他的心思已被新来遣唐使的消息给占据了。

退朝后,他急忙到翰林院告知井上恭彦此事。随后,暂时没有要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