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秘密战 >

第32章

中国秘密战-第32章

小说: 中国秘密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张图,谁就掌握情报斗争的主动权。不过,尽管这图被渲染得神而又神,读者和观众却都没有真正见到这张图,也许这图本来就是虚构之物?

不承想,国民党中统局长徐恩曾的文章中却真的出现一张“联络图”——中共在重庆进行上层统战工作的图示。

顾虑到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联盟关系,国民党虽然发动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却不敢完全撕破脸皮。于是,还在陪都重庆给共产党留下一个“八办”。这就给周恩来留下活动空间。徐恩曾将重庆八办的联络图,绘制为同心的三个层次,每层都从中心辐射而出,每层又有几个小圆,各圆之间又有连线……

如此复杂的联络图,还是尽量使用徐恩曾的语言来描述吧。“共产党在重庆担任上层统战工作的核心人物,只有周恩来一个人,他是以中共首席代表的身份留在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贵宾’。”看来,徐恩曾对周恩来在中共统战、情报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相当了解。

徐恩曾这样描绘环绕周恩来的几个核心人物:“还有几个不经常在渝的助手,如秦邦宪、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吴玉章、叶剑英等,这些人都被认为中共的代表人物,可以名正言顺的和各方面保持接触。”这些人,不但具有国民党承认的代表身份,而且同国民党有久远的关系,有的还是国民党的老党员,活动起来当然方便。正像徐恩曾所说:“我们如果把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比作精神的原子爆炸,那末,这就是爆炸的核心。”

“精神的原子爆炸”?原来,如此比喻政治工作的威力,并非中共的专利。可是,以政治工作获得如此美誉,却好像惟独中共一家。

徐恩曾又描绘中共精神原子爆炸的辐射情形:“以周恩来为中心的核心组织,所接触的范围不广,但其辐射线却四通八达,当时重庆总能影响政局的几个目标,它都照射到了。”“透过冯玉祥、邵力子去影响国民党上层”。“利用章伯钧、罗隆基去影响其他党派”。“透过郭沫若、田汉去拉拢文化教育界”。“利用渗透在蒋夫人领导的‘战时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中的刘清扬、曹孟君去做妇女工作”。“还有宋庆龄和她的两个秘书,一个是共产党重庆办事处重要干部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也就是国民党先烈廖仲恺的女儿,一个是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交际主任王炳南的妻子——王安娜。后者是德籍犹太人,精通英、法、俄、德、西、波六国语言。宋庆龄在重庆主持一个国际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世界反侵略运动委员会中国分会’,一面和外国记者在渝的友邦人士保持接触,一面则和国民党上层联络,他的两个女秘书则专做外国记者在渝友邦人士的联络工作”。“其中特别可以看到,共产党对于美国驻在重庆的机关,所搭的线特别多”。

徐恩曾感叹中共的情报部署周密:“这样一分配,周恩来可以安安稳稳地躺在曾家岩五十号的大沙发里,勿须走出大门,就可以兴风作浪,搅得你寝食不安。”①徐恩曾描绘的这张联络图,虽然不够完全,却也抓住要点。只是,周恩来并没有因为部署周全就躺在沙发上睡大觉。尽管曾家岩的重庆八办被国民党特务重重监视,周恩来却依然频繁进出。中国民主同盟,是国民党、共产党之外中国政坛的第三大党。中间派人士在筹建这个组织之前,就与周恩来多次商讨,民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甚至由周恩来出面帮助调解矛盾。

周恩来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国民党民主派频繁交往,又捎话给李济深,希望李济深与何香凝等组织政治团体,促进民主。后来,李济深、何香凝等创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任主席。

周恩来还结交四川地方实力派。不带随从,深夜潜出曾家岩,和刘文辉在秘密地点见面。朱德还送给云南省主席龙云一个密码本,建立无线电联络。

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的身份是中共首席代表,党内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中共南方局书记。

周恩来在重庆领导着南方各省地下党组织。富于秘密工作经验的周恩来,为新形势下的秘密工作制定一套具体规定: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严格分开,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严格分开。具有公开身份的八办干部,一般不同地下党员发生联系。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一般也不到八办来。还要求地下党员“三勤”、“三化”——“勤业、勤学、勤交友”、“社会化、职业化、合法化”。西南五千地下党员奉命隐蔽,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在重庆税务局谋得差事,掩护地下活动五年,国民党特务连其名字都搞不准。

徐恩曾的回忆文章颇有自知之明:“这些还是可以看得见的辐射线索,还有我们看不到的而事实上一定有的线索。”

这倒是实话。周恩来在重庆八办指导秘密情报人员的活动,哪里能让徐恩曾知道。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电视中出现一个从未公开露面的中共情报人员——沈安娜。从1938年秋到1949年春,沈安娜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当机要速记,得以参加国民党历届中央全体会议、中央常委会议、国防委员会会议等高级军政会议,并将情报转送延安。国民党在国共合作期间发动两次反共高潮的重要情报,都由沈安娜抄报延安。

徐恩曾去世太早,不然,看到本书的时候,又可认证一些情报掌故了。

第五章 深入虎穴闲棋冷子(1)

围棋高手,有时会下个把闲棋冷子。这个孤立的棋子初看似无作用,待到一定时机,居然能够扭转大局!

周恩来也是个下闲棋冷子的高手。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将领,统率精锐的“天下第一军”。

曾在黄埔军校当过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认为,此人内心爱国,倾向抗日,是个可以争取的人物。听说胡宗南打算通过战地青年服务团延揽知识青年,就指示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为胡宗南选择一个人,周恩来还设计了具体条件。蒋南翔推荐熊向晖。

熊向晖于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共产党,在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任清华分队负责人,其父是武汉高等法院庭长,正好符合周恩来提出的要求。熊向晖本想到延安学习,却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投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胸怀政治大志的胡宗南,正需要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年轻助手,先派熊向晖进军校学习,加入黄埔嫡系,又把熊向晖调到身边,担任侍从副官、机要秘书。于是,共产党员熊向晖,就成了国民党大将胡宗南的亲信,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起草讲话稿。

年轻学生熊向晖,一夜间变成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情工人员?董必武亲自谈话:不要急于找党,要甘于作闲棋冷子;隐蔽身份,不发展党员,相机推动胡宗南抗日,如果胡宗南反共,要在表面上同他一致,白皮红心;要适应环境,同流而不合污,对人可以略骄,处事绝不可骄。周恩来与董必武共同赠送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董必武的一席话就是熊向晖的情报训练班。熊向晖尽力掌握胡宗南心理,谨慎交友。在老朽的国民党阵营中,胡宗南算得上一位有见识的将领,他需要以开明色彩赢得青年。熊向晖熟悉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还懂得共产党的理论,正合胡宗南所用,两人还一起秘密学习唯物论辩证法!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越来越受信任,负责掌握机要文件,受委起草作战计划。中情部又围绕熊向晖成立一个由陈忠经任组长、申健参加的三人情报小组。这个小组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中作出杰出情报贡献,被中共情报界誉为“后三杰”,与中央特科的“龙潭三杰”交相辉映。

这是一个极其成功的高级情工案例。周恩来的选人设计,董必武的潜伏策略,熊向晖的应对方法,均可作为标准的情报工作示范课程。①国民党桂系大将白崇禧精于作战,军中艳称“小诸葛”。蒋介石一向排挤桂系,到了抗战用人之际,不得不请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周恩来又在白崇禧身边安插两个人物:中校秘书谢和赓,高级参议刘仲容。

谢和赓于30年代初在北平入党,被中共北方局派回广西老家工作,抗战时期任白崇禧的机要秘书。1938年5月,谢和赓奉命为白崇禧起草在师以上军官训练团的讲话。谢和赓埋头苦写三天三夜,成稿一万四千字,送李克农审阅。交回谢和赓手中的稿件,删去两千多字,还有大量修改。原来,周恩来亲自修改谢和赓的稿子,去掉与共产党政治工作语言相似的部分。白崇禧对于这个讲话稿大为欣赏,从此更加重用谢和赓。

刘仲容早年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国共两党的学员都有良好关系。刘仲容的父亲刘承烈曾任桂系驻天津代表,善于交往的刘仲容也受到桂系重用。李宗仁派刘仲容为代表,到西安、延安联系共产党、东北军、西北军。按照周恩来的部署,刘仲容从李宗仁处转到白崇禧身边,任桂林行营参议。后来,刘仲容一直得到桂系的高度信任,第三次国内战争的关键时期,曾受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委派,作为秘密代表到解放区与中共谈判。

谢和赓是派进去的,刘仲容是拉出来的,这个情工小组搭配得相当高明。

学下闲棋冷子的还有中共的地方情报部门。

中共西北局社会部(边保),安排阎又文投入国民党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后来,阎又文又寻机转入晋军傅作义部队。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万荣同乡,逐步取得信任,升任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按照上级指示,阎又文打入傅作义身边,长期不与组织发生联系。整个抗日战争过去,阎又文这个高级内线一直没有被启用。直到第三次国内战争爆发前夕,中央情报部才重新与阎又文接上关系,于是,有了傅作义痛斥毛泽东的文稿先经周恩来审阅修改;有了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代表也是秘密共产党员。

这个案例,是中共秘密情报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①晋冀鲁豫军区和中共西北局社会部,曾先后安排吕出打入国民党通讯部门。在国民党部队中,吕出暗自努力,发展秘密组织,控制胡宗南司令部的通讯电台。第三次国内战争开始,吕出这个情报组立即启用,凡是胡宗南、裴昌会司令部的军事动向和作战命令,电稿脱手之时,也就是延安电台接收之时。这个小组在西北战场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是中共情工成功的又一案例。

国民党军队有三大实力集团——胡宗南、傅作义、白崇禧。周恩来对这三大集团进行全面的工作部署,派遣情工人员只是其中一环。这种长期埋伏、关键时刻启用的做法,标志中共的情报工作,已经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机智灵活的战术方法。

第五章 深入虎穴闲棋冷子(2)

毛泽东有时也亲自指导。

国民党左派人士华克之,十分痛恨蒋介石背叛革命,秘密策划行刺。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以记者身份掩护的孙凤鸣进入会场,蒋介石恰巧不在,孙凤鸣冒死击伤汪精卫。国民党在全国通缉刺客,华克之无处容身,逃到延安。

1937年5月4日,毛泽东亲自接谈华克之。共产党不赞成暗杀的做法。毛泽东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