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影视场 >

第8章

影视场-第8章

小说: 影视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是有些听不懂她的话。他知道什么是作家,就是那些写书写文章的人,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作家和眼前的石丹联系在一起。

他就问:你是作家?

她说:你看着不像是吧?叫自由撰稿人也行,反正我们就是靠卖字吃饭的。

这回他有些懂了。

他又试探着问:你不上班?

她说:上什么班,写作就是我的工作,我是卖字的个体户,这回你懂了吧?

他真的懂了,他是头一回听说有卖字的个体户。接着,两人就沉默了。她发现他不是自己人后似乎有些失望。

他想:我该走了。

他还没有站起身,她又问:你有接收单位了吗?

他说:古都影视公司的刘总经理要我。

她听他说出古都影视公司的时候,眼睛亮了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说:就是前些日子和演员朱青签约的古都影视公司?

他说:好像是。

他记起了那天在一群影迷中把朱青救出来的情景。他肯定地点点头。

她马上兴高采烈地说:古都影视公司可是大手笔,我正在写一部电视剧,很想给古都影视公司看一看,正愁找不到熟人呢!

他好奇地问:你还能写电视剧?

她小声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写电视,能不能成功还不知道呢。

他说:过几天我去上班,你就去找我吧。

行,那就一言为定。她从床上跳下来,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模样。

她说:咱们吃拉面去,我请客。

他说:不能让你请,还是我来吧。

她说:那不行。他说:怎么不行?

两人还没吃饭,先为了谁请客的问题争执起来。

她说:干脆咱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输谁请。

他想了想说:行。

结果,她赢了。她急不可待地拉着他就往外跑去。

15

李明没想到,刘公达会单独宴请他。

刘公达亲自驾车把李明接到老马酒楼,要了一个包间。酒菜上来之后,刘公达说:前两天太忙,没能和你好好聊聊。

李明有些拘束,眼前坐着的毕竟是以后工作的顶头上司,况且他和刘公达也不熟,只是偶然相识。刘公达三言两语就改变了他人生命运,他心里对刘公达怀着一种疏远和敬畏。

刘公达看出了李明的拘束,几杯酒下肚之后,便说:咱们说起来,还算是战友呢。

这个话头一提,李明果然放松了许多,惊奇地问:刘总,你以前也当过兵?

刘公达遗憾地说:那个年代,我们做梦都想当兵,可惜我当的是兵团战士。

说到这他有些自嘲地说:就算半军半民吧,不管怎么说,兵团战士也沾个兵字,沾兵的就是战友。

李明的情绪活跃起来,端着杯子说:我敬战友,不,敬刘总一杯。

刘公达端起杯子,很义气地对李明说:既然咱们是战友,以后就别刘总刘总地叫了,你叫我老刘或刘公达都行。

李明喝了几杯酒精神放松了,又听刘公达这么说,浑身的血液差不多快沸腾了,他又一口气连干了两杯。刘公达说:李明你行,我老刘没看错你,以后在古都影视公司,有我老刘喝干的,就不能让你喝稀的。

刘公达几句很江湖的话,彻底打动了李明。酒劲中,李明似乎又回到了部队,面对自己的战友,掏心挖肺地说着心里话。战友的感情是无私的,也是最纯洁的,李明离开部队后,最怀念的是战友间那种亲如兄弟的情谊。他面对着刘公达,仿佛又找到了昔日的战友情。李明红头胀脸地说:刘总……不,老刘,你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李明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眉头都不皱一下。

刘公达觉得自己真的没有看错人,他就希望李明是这种人,他需要李明这种人。

他有老头子做靠山,在古都影视公司什么都不缺。原来还有苏群这个对手,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公司上下,差不多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少的就是李明这样的左膀右臂。

他看中李明还因为李明刚离开部队。当兵的人,对社会上的事不熟悉,看问题比较简单,这是他最可利用的一点。从那天李明解救朱青时的身手,刘公达还想到了下一步棋。刘公达知道自己缺乏的不是智慧和权力,而是力量和阴谋,李明恰恰能够补充他所缺乏的。

刘公达得到李明也是天意,如果李明转业后已经有了一份可心的工作,或者那天没有那么多人围着朱青签名,就什么都不会发生。那天见到李明,他脑子里马上想到了大师的话:一切都在不经意间。这句话是前不久大师在酒桌上耳语着冲他说的,当时他想问个究竟,这句话说得太模糊了。可大师却一直笑而不答,最后只说了一句:过一阵子你就会明白了。

他见到了李明,跟他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时,才彻底醒悟了大师说过的话。他越发佩服大师的远见了。

其实他早就在寻找李明这样的人,他离不开这样那样的“棋子”,正是这些“棋子”一步步把他送到今天这个位置。四十七岁的刘公达今天坐在老马酒楼面对他又一个棋子李明时,回想他这么多年所走过的路,有几分成功者的骄傲,同时也感到不满足,古都影视公司不是他永久的歇息之地。古都影视公司的建制是副厅级,他来公司前是正处级干部,他是为副厅这个职务来的,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可他又看到前方还有好多位子等着他去坐,厅长、部长……那些位子是他的希望和奋斗目标。刘公达冷静时也琢磨过人生问题,他认为,人一辈子其实就活在一个梦里,说光明一些就是理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刘公达的志向就是混个一官半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努力奋斗。

他知道,影视公司会成为他的过去,什么朱青、苏群、大师、李明等等,都将成为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已经有一茬又一茬这样的人成为过去了,就像演过的电影,只在他的脑海里残存着模糊的片断。眼前的古都影视公司,只不过是正在放映的另一部电影而已。电影迟早会结束,然后,就是下一部的开始。前特种部队少尉排长李明自然无法看清眼前的刘公达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青春单纯的血液里涌动着报答

刘公达的知遇之恩的念头。

刘公达已为李明想好了他在公司的身份,那就是总经理助理。这是一个很虚的职位,说不清级别,也说不清地位,这个位置是刘公达专门设计的。当刘公达说出这一决定时,李明半天没有回过味来。他愣愣地看了刘公达十几秒钟才说:刘总……刘哥…我怕干不了吧,在部队,我才是个少尉。

刘公达看着李明,觉得李明单纯得有些可笑,当然也有些可爱。他自然不能把话说破,只是拍着李明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你是特种部队的排长,今天到我刘公达这里了,我不能委屈你。

李明觉得自己真的遇到了知音,那一刻他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他在心里海啸雷鸣地发誓:不干出点名堂来,对不住刘哥!

第四章

16

古都影视公司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是政府行为产生的结果。影视作为新兴产业走进了市场,但又不完全是商品,有它特殊的属性。上上下下对影视都很重视,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名目的评奖。这不仅是评比影视作品的好坏,也是评比一个地方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各级领导就不能不重视。在古城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宣传部长,都把这一工作很当回事。古都影视公司办好了,每年在全国拿几个奖,从上到下脸上都会很有光彩,如果无声无息,年终总结的时候,关于宣传工作这一块就会显得很苍白,没有什么说服力,各级领导脸上都挂不住。

刘公达原来在一家工厂工会工作,写写画画,出个黑板报什么的。刘公达在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他是师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标兵,经常有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体会文章在兵团报上发表。后来他被推荐到古城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之后便被分到这家工厂。

是发表文章让刘公达改变了命运。当年一起去兵团的战友,有的至今仍留在内蒙,就是已经返城的战友,大都也很不幸,刚开始是找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又为住房发愁,房于还没解决,企业又面临着改革,他们大部分人要学历没学历,要特长没特长,有的只是一腔曾经燃烧过的热血,于是,不少人已经下岗了。

而刘公达并没有就此止步,仍努力刻苦地学习,那时学习毛泽东思想已经不时兴了,而是提倡改革开放。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从报纸到刊物铺天盖地,刘公达在这铺天盖地的声浪中日夜兴奋着。他在工厂机关工作,在别人眼里混得已经不错了,可他并不满足,他眼里盯着市里、省里,他知道小小的工厂并不是他的舞台。既然写文章能改变他的生活轨迹,他不会轻易放弃的。三年中文系的基础,帮了刘公达许多忙,他文字基础得到了加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课程使他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社会的能力。他写了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文章《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关于马列主义的运用》,在《古城日报》发表后,被老头子看中,他被调进了宣传部。从那时起他便成了老头子的左膀右臂。经常是老头子出思想,刘公达执笔,有老头子做后盾,刘公达如鱼得水,一篇接一篇理论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不长时间,刘公达在古城政治圈内就小有名气了,老头子曾在宣传部的一次例会上称刘公达为古城的一支笔。那时的苏群也在政治理论方面崭露头角。两个人同属宣传部门,被人称为大刘和小苏。

不久,老头子当上了宣传部长,刘公达成了他的秘书,职务也由原来的正科升为副处。从那以后,老头子的大小讲话都由刘公达起草,同时也没忘记写大块的理论文章。以前他发表文章都是署老头子和他两个人的名字,自从成为老头子的秘书,再发表的文章便只剩下老头子一个人的名字了。有几次,署有老头子名字的文章还在《红旗》杂志上露了脸,老头子很高兴,他说:小刘哇,这样不好嘛!文章是你写的,我只是出了个思想嘛!

刘公达就谦逊地说:文章自然是您的,我只是代笔而已,这是我的工作呀。

老头子就很慈祥地笑,笑过了就说:这个小刘哇。

老头子当上宣传部长后,就是古城常委的人了,样子也越来越常委了,说话时总喜欢“哇、呀”什么的,脸上也常常挂着慈祥。刘公达那时就意识到,老头子未来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已深得老头子喜爱和信任,也就是说,他是老头子的人,他登上了老头子的船,老头子的命运就是他的命运。

他知道,文章署不署自己的名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写文章的人算什么?说你是个人物你就是,说你不是你就什么也不是。他已经通过文章达到了改变命运的初衷,剩下的就要看老头子了。

凭着他在机关混了这些年的经验,他知道老头子还能升,他踏实地辅佐着老头子。果然,三年以后,老头子成了古城的副书记,他也成了副书记的秘书,职务由原来的副处升为正处。因此,他更明白了一个道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群一直是他的竞争对手,所不同的是,苏群一直工作在政治理论研究室,他是正儿八经大学毕业分配来的。苏群的文章也经常发表,有的还被“内参”转载,他深得陈书记的喜爱。苏群不是陈书记的秘书,陈书记若重用苏群别人也说不出什么,陈书记还能落下个爱才的好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