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青木川 >

第24章

青木川-第24章

小说: 青木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矶嗤獾馗锩褐谧糯笃蛋仙缴嫠秸舛唇邮芙逃棵靠吹降乩危嚼涎刍杌ǖ奈焊幻髡驹诘乩慰诘目厮撸薏患ざ煤翱诤牛虻雇练硕癜晕焊惶茫慕薏准段幕蟾锩械降住N焊幻魍獗砝涎刍杌ㄐ睦锶床焕涎刍杌ǎ谝槐橐槐椴欢现馗矗欢贤晟疲欢霞庸ぃ欢暇实目厮咧校用惶峁痪湮焊惶霉匮核脑颍锩斓夹∽榈娜艘膊蝗盟嵩颉D茄焕矗邮芙逃男Ч岽蟠蛘劭郏褐诰筒换岷翱诤帕耍筒换峤薏准段幕蟾锩械降琢恕N思岫ㄎ焊幻鞯男残判模斓冀逃担焊惶霉亓四忝挥校亓耍饩褪鞘率担焊惶梦裁茨芄啬悖蛭焊惶檬嵌癜裕俏颐堑牡腥耍衷谖裁疵蝗四芄啬悖蛭闶枪业闹魅恕焊幻飨耄梦焊惶霉匮旱氖碌娜访挥型担托陌怖淼茫碇逼车亟步饬恕D鞘焙蛭焊幻髅拷哟徊Σ喂壅撸簿褪撬邓驹诘乩吻懊靠厮咭淮危侨止ぃ桓鲎忱土γ刻斓谋ǔ晔鞘郑焊幻鞯慕哟渴直ヂ醯迷侗惹嘧承』锒啵焊惶檬斓墓匮海刮焊幻魇芤娣饲场

很快,谢静仪的学校越办越有声色,方圆十里八乡都知道青木川有了好老师,好学校,四川、甘肃的家长也把孩子送了来。学生越来越多,文昌宫容纳不下了,谢校长就撺掇魏富堂盖学校。魏富堂也不含糊,拿出当年大烟收成的七成,让校长使用,资金雄厚,学校就盖得很有气魄,加之女校长的眼力、见识,愣在深山老林里弄出了一片不同凡响的建筑,让谁见了都不能忘却。学校落成后谢校长立刻从魏家大院搬了过来,在这座带游廊的木头小楼上,为自己辟出一个精致套间,精心布置,有种寻到归宿的满足和舒展。

穿着少校军服的许忠德跟校长说了不少话,他将重要的留在了最后,他提到了在凤凰山遇到的女子。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作为同样山外来的校长,应该知情。可是谢校长对这件事情表现淡漠,许忠德在谈及那个女子用英文骂人的时候,校长只是淡淡地说了个“是吗”,再没有接续下去的意思。许忠德强调说,凤凰山袭击解放军,肯定与山上女人有关,不知是哪里来的,该不会给青木川带来麻烦吧?

谢校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许久,自言自语地说,藤萝花谢了,明年不知还能不能开。

许忠德揣摩不透校长在想什么,总觉得校长的话说得怪。

炉子上的药锅潽了,许忠德赶忙蹲下去抢救,军装妨碍了他的举动,将一锅药汤洒了许多。校长说,这个衣裳不适合你,你还是穿长衫好看。

打那以后,许忠德再也没穿过那套军服,魏司令跟他发了几回脾气,也还是不穿。有时候实在抗不过了,打出谢校长的旗号,魏富堂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那身衣裳一直塞在箱子里,让虫子打了眼儿,在有布票的年代变了形式给儿子们改了,那双蹩脚的靴子“文革”的时候主动交了出去,换了一场批斗会,几顿暴打,半年牛棚。造反派还追问德国撸子的下落,他说跟魏富堂的枪械在1950年一块儿交了。造反派不信,派了十几个人来抄家,将屋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连墙缝都拿通条探过了,什么没找着,算是桩疑案挂着,将许忠德定为土匪残渣余孽,属于坏分子系列。

当然,命是保住了。

3

根据李天河镇长的安排,许忠德领着冯小羽仔细游走了青木川。关于1949年回乡的事情,是在冯小羽不断的追问下,许忠德极不情愿地说出的。冯小羽问许忠德回到青木川后不后悔。许忠德说,后悔啥子哟,人一辈子许多事是悔不起的!谢校长那样的学问到山里都没有悔,我一个山里娃子有啥悔的。

冯小羽说,当年若不回来就不回来了,回来了就成了“运动员”,和土匪恶霸相提并论,运动来了,回回都要被运动一番。

许忠德说,被运动是以前,现在我是政协委员呢,也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政府尊重我,该知足了。唯一遗憾的是对唐朝逃亡皇帝的研究,只能留待下辈子了。

说着话,他们走进了青木川中学,冯小羽看到了那块“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石碑立在礼堂的前面。石碑很残旧了,边缘被敲打得很不齐整,只是字迹还清晰。许忠德说石碑“文革”时候先是被砸,后来拉去垫了茅房,去年才从厕所挖出来。让它重新立在这儿,是现任校长的主意。

青木川中学在大兴土木,这里那里堆着沙土砖头,泥水满地,卷扬机、推土机轰轰地轰鸣。一片嘈杂中,许忠德饶有兴致地指着碑旁边的树说是谢校长亲自栽的,冯小羽问是什么树,许忠德说是桂树,桂是吉木,校长盼的是青木川的学生们能攀云折桂,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冯小羽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大的桂树,许忠德说是谢校长让魏富堂从汉中留坝的紫柏山移过来的大树。紫柏山有张良庙,冯玉祥、蒋介石都题过字,那里名贵树很多,本不让动一棵,魏富堂是花了大价钱的。谢校长要什么,魏富堂就给弄什么,就是要天上星星,也要想法子给摘下来。

青木川中学现在的校长姓邱,很年轻,听说作家来了,赶紧到礼堂门口来接,将冯小羽让到办公室,又是倒茶又是拿资料,一通忙活。邱校长很热情地介绍学校的基建情况和规划设计,诉说着跑资金的艰难,说虽然钱少,房屋的修缮仍旧要依着当年谢校长的设计风格,不破坏原本的风貌,体现出青木川中学独特的文化内涵……

教师办公楼是当年学校重要的一部分,现在还在使用,邱校长的办公室也是当年谢校长的办公室,是整座楼房位置最好最大的。许忠德很仔细地给冯小羽介绍,这里是谢校长放小桌子的地方,那里是书案的位置;这面墙上挂着北平北海白塔的油画,那边几把木椅,是学生们常坐的……冯小羽问谢校长的卧室在哪里,许忠德说在隔壁,原先是套间,现在封了,隔成了两间。冯小羽看墙,果然有门的痕迹,现在的校长办公室中部用书柜隔成里外间,里间有床有桌,是卧室兼办公,外间有沙发茶几,是会议和接待,紧凑而有条不紊。老旧与残破就在这有条不紊中显露了出来,木头的窗棂已经变形,一看便知道那些窗扇根本不可能关严;玻璃污得看不出外面的景色,有光射入,说不清阳光还是月光;墙壁潮湿掉皮,一块块水渍地图一样在上面洇开来,图形地域的变化取决于当年雨水的多少;木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脚步稍稍重一点儿整个楼房似乎都在摇晃……

冯小羽说,这房不行了。

邱校长说,是不行了,早晚要拆,一切都是凑合,关键是资金没着落,那点儿有限的钱先紧着教室和学生宿舍,老师们的事往后搁搁再说。

冯小羽说,房子老了,构造还是很洋气,就是现在,城里有些学校的办公楼也未必赶得上这个时髦,特别是这间南北有窗的房子,宽大得能当会议室用。

邱校长说,从青木川学校盖成那天起,这间屋一直就是各届校长的办公室,从谢静仪往下数,他是第十九任校长,就是说这间屋子待过十九个不同禀性、不同经历、不同心情、不同结局的教育界人士。

说话间,墙洞里钻出只老鼠,老鼠不畏人,如入无人之境般顺着墙溜达。见冯小羽关注那鼠,邱校长说,老鼠是这里的大爷,晚上常常成群结队在楼道里游行,开运动会,比赛谁跑得快。

冯小羽说这房是该拆了,一座危楼,不知什么时候就倒了。

邱校长说,方案提出许多,在镇政协会上就通不过,委员们说了,青木川中学别的房都可以拆,只有礼堂和校长办公楼不能动,当年是请上海人来盖的,巴洛克式的浮雕。

不用问冯小羽也知道邱校长说的“委员们”就是魏家大院门口坐着的许忠德、三老汉、魏漱孝这些人,许忠德在跟前,不便直说就是了。果然许忠德不满地说,哪里拦得住,眼瞅着青木川在旧貌换新颜呢,老房子一座一座地拆,贴着瓷片的小楼一幢接一幢地盖,家家弄得跟澡堂子似的,住在里头不觉得寒碜,还挺臭美,整天在澡堂子里晃来晃去,美什么呀!那座风雨桥,说是低了,要往高里整,上半年设计部门拿来了图纸,我一看,桥板是水泥的,柱子是水泥的,台阶是水泥的,连歇脚的凳子都是水泥的,风雨桥成了水泥桥,大礼堂、办公楼再成水泥的,青木川就不是青木川了,就彻底完了!

冯小羽说,抵制啊,政协就是干这号事儿的。

许忠德说,怎能不抵制,几个人写了个意见交上去了,上头说改,怎么改,水泥桥上假模假式地加了个棚子,把个桥弄得猴儿顶灯似的,说白了还是水泥!现在的人,除了水泥什么也不会使,所以,这礼堂和办公楼干脆就不要乱动,免得嫁接得谁也不认识了。

冯小羽知道,许忠德们护着办公楼和大礼堂不让拆,也是对女校长的怀念,在这个破烂的关不严的旧窗前,曾经坐过一个不俗的女人,那女人改变了青木川一帮穷苦农家子弟的命运,开拓了深山老林土豹子们的视野。女人将她的教养、文化,将她的优雅、从容展示给了山里人,而后无声无息地走了。女人走了,她的信息却留在了这里,准确地说是留在了这间办公室里,立刻冯小羽嗅到了一股微苦的草药气息……

邱校长说他确是在煮中药,神经衰弱,睡眠不好。校长说,住在这间屋里的人无一例外都睡眠不好,半夜里常常突然地醒来,莫名其妙的极其清醒,总想找谁说点儿什么,从被窝里爬出来干点儿什么。

许忠德说,这是校长们住的屋,校长们心里头装的事情多,晚上自然睡不好。

冯小羽走到窗前往下看,没有藤萝架,只有从窗口丢弃的生活垃圾,破塑料拖鞋、没了底的搪瓷盆、葱叶子菜帮子外加一地炉灰,熬剩下的药渣子也面目不清地层层堆积,看得出校长是病得久了。这一切,让她怎么也无法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和小点心,和铺着桌布的小桌,和灿烂的早晨的阳光联系起来。

校长办公室旁边,即当年与办公室相通的卧室锁着,锁上长了锈,看来是许久没有开启过了,从发乌的玻璃往里看,什么也看不见。邱校长看冯小羽对这间破堆房有兴趣,让人拿来钥匙开了门。随着门的吱呀推开,一股灰尘扑面而来,呛得人有些招架不住。满是灰尘的房里堆着许多巨大匾额,邱校长说是学校早先留下的,被老师们弄去当了床板,去年他把这些匾收集了,将来作为校史展览用得着。冯小羽看那些横七竖八的匾,有“培育英才”,有“厦庇群英”,有“提高文化”等等,大部分是民国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年中附近绅士们送给校长谢静仪的,以魏富堂本人送的居多。而楼下的操场旁边,伫立着学校新立的现代水泥标语,上面用红漆写着“普及教育、振兴中华”。楼上堆房内的和楼下操场边的话语相隔了六十年,内容却是一脉相承的近似。土匪恶霸的理想与今日的教育方针有着不谋而合的沿袭,共同的内涵大概就是那个“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了。

冯小羽想知道女校长的卧室是如何布置的,回身寻找许忠德,发现老向导此时正在楼下靠着大石头缸抽烟,他早早地躲了,根本没有进入这个房间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