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血肉长城 >

第112章

血肉长城-第112章

小说: 血肉长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山炮、臼炮、迫击炮统统开火,炮声此起彼伏,响彻雪峰山。整个湘西战场,揭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日军平原大队的阵地受到强大的攻击,已经招架不住。而日军未永大队正面,有约一个团的中国军队逼近,其中一部已迂回到右侧背,开始全面攻击。空、地协同作战,火力极为猛烈。

日军缺乏弹药,只能白刃格斗,伤亡惨重。

日军第一○九联队长泷寺保眼看形势严峻,拖到黄昏再后撤会更加被动,便当机立断,下令撤退。李天霞军第六十三师和第十九师分别从青山界、椒岭方向追踪而来,抓住机会猛打,一路上消灭日军好几百人。泷寺保的驮马部队进至望乡山时,又被中国军队截住,分割成几段,日本军马纷纷从崖上滚落,嘶声震撼山谷。

雪峰山见证日军投降白旗(6)

当饭岛率领大队人马抵达马胫骨时,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这里的地形实在是太危险了。

“今天要死在这里了!”饭岛心里突然一阵阵发凉。自从侵华以来,饭岛经历过无数阵仗,从没像今天这样绝望。

中国军队开始突击,迫击炮弹雨点般砸来,饭岛看着前面几个士兵被炮弹掀落崖下,凄厉的哀嚎撕心裂肺。一发炮弹沿着岩坡的斜面,成抛物状落到饭岛前面不远处爆炸,弹片从小腹部穿进,剖开腹部,嵌进了饭岛的内脏。

一天下午,饭岛躺在担架上,指挥部队冲上一个山头,几番冲到了守军阵地前,最后还是被美式冲锋枪给压了回来。

饭岛下令停止进攻,把队伍收拢到一个长满山刺梨的坡地上,让人把他绑在担架上竖着倾斜起来。他举起望远镜了望,突然,眼前出现一支黑洞洞的枪管。他迅疾放下望远镜,企图侧身躲避,然而身体被固定在担架上,不能动弹。他下意识地叫了一声,便感觉胸口受到重重一击。至于他听没听到对面的枪声,已无人可知了。

抬担架的日本兵分明听出了捷克式机枪的声音,可他也来不及挽救大队长的生命了。

被围在雪峰山区的日军,这些日子吃够了飞机扫射的苦头,决定设法利用夜间突围。但是他们没来得及行动,陈纳德就发动了毁灭性的空中轰击。

5月23日正午,雪峰山全线战斗接近尾声,被分割开来的日军,纷纷树起白旗,投降缴械。

从第二天开始,中国军队忙于收缴武器,遣送俘虏,清理战场。

湘西会战,历时两月,终以日军溃退邵阳而告终。这次战役共击毙日军一万二千四百九十八人,击伤二万三千三百零七人。

中国军队七千七百三十七人牺牲,一万二千四百八十三人负伤。

湘西会战结束后不到三个月,冈村宁次就走到了他军人生涯的尽头,他的代表,将以战败者身份进入芷江。

湘西雪峰山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的最后一仗,尽管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仍不失其辉煌与容光,作为中华民族百年来反侵略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载入史册。

正义之师大反攻中取得伟大胜利(1)

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师在大反攻中取得伟大的胜利。

历史进入1945年,和芷江会战同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胜利在望。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于4月23日至6月20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主持大会,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党的任务是要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会上,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他指出,唯有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统一战线的民主联合政府,才是目前时局的真正出路。

刘少奇在会上提出,今后中国共产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系统而明确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它向中国人民展现了革命的前景和中国人民应走的道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和中国人民的行动指针。《论联合政府》的主张,赢得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拥护,被誉为“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中国的历史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正在开“七大”的时候,国民党于5月5日至21日在重庆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最大的两个政党召开全会,是即将公开较量的两种政治力量的大检阅。

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提出了大会的三项任务:一是加强战斗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二是确定实施宪政,完成革命建国大业;三是增进人民生活,贯彻革命终极目标。

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断然拒绝中共提出的“联合政府”的建国方案,认为这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自然,大会讨论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中共。潘公展在特别报告里说:“与中共的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对中共斗争之体系,即创造斗争的优势与环境。”蒋介石在大会期间叫嚷:“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国民党有鉴于抗战还未最终取胜,国内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也为国民党自身建设考虑,大会也通过了一些“民主”的决议和宣言,提出了增加战时生产,制定战时经济建设规划,“保障人民言论、信仰、出版等自由”。

国民党六大的召开,注定了它将挑起一场反人民的战争。

这一年的世界形势,一开始就令人鼓舞。1月中旬,苏联红军从维斯拉河一线向奥得河一线发动强大攻势。从2月下旬起,美军和英军以渡过莱茵河为目标开始新的攻势。德军的灭亡指日可待。

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及其外长在苏联的克里木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决定对德作战直至其无条件投降,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参加对日作战。苏联的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口作海军基地,等等。会议讨论了有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问题,却没有中国政府的代表参加,为这次会议抹了灰色的一笔。

2月19日早晨,美军在硫磺岛登陆。第一天登陆的三万名美军就有两千五百名在战斗中阵亡和负伤。美军苦战一个多月,以阵亡七千人、负伤一万九千人的代价,夺取了这个岛屿。

3月9日,美军柯蒂斯·李梅将军鉴于过去的二十二次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中,只击中不到一半的目标,而美机却伤亡很大,决定放弃精确轰炸,改为大火袭击。这天下午5点34分,第一批四引擎B…29轰炸机向东京飞去,机上只带有燃烧弹。午夜12点,一批接一批的美军轰炸机,倾泻下数以吨计的燃烧弹,把人口密集的东京下町地区变成一堆巨大的篝火。半个小时后,大火蔓延已得不到控制。这次大火,估计烧死了十万人,东京城有十六平方公里被毁。轰炸延续了三个多小时,美军又在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等地投下了燃烧弹,复仇的火焰在日本大地燃烧。

4月1日深夜,日本巨轮“阿波丸”号装载着日军从东南亚掠夺的九千八百多吨黄金、白金、工业金刚石等贵重财富,通过台湾海峡福建平漂岛附近的航线,以每小时十八海里的超常速度向日本本土撤退,被美军第十七海上机动部队的“皇后鱼”号潜水艇发射的四枚鱼雷击中,带着两千零八人和全部珍宝下沉,给后世寻宝人留下一个至今无法解破的“阿波丸”之谜。

在盟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开创者之一罗斯福,没有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就因脑溢血在4月12日与世长辞。

罗斯福在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在世界经济大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临危受命,制定并实施了带有强烈国家干预色彩的新政,使美国从严重的危机中走出,赢得美国民众的拥护,因而在1937年再度当选总统。

正义之师大反攻中取得伟大胜利(2)

罗斯福主持下的美国政府,坚决反对法西斯战争,支持英法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改敌视苏联的做法,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支援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的《大西洋宪章》。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力主对日宣战,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正式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罗斯福曾先后与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多次会晤,一起研究和领导反法西斯战争,规划战后和平蓝图。

1942年2月,美国在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下,通过援华贷款五亿美元,支援中国的抗战。由于罗斯福对美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44年,他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

罗斯福的突然逝世,使即将迎来和平的人们十分惋惜。丘吉尔对他的逝世更为感慨:“如果在我们经历的极端危险的时刻,没有他下定决心援助我们,那么,人类的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他还在致哈佛大学的信中说:“就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言,富·罗斯福无疑在美国居于首位。”

罗斯福逝世后,世界形势依然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欧洲战场上的苏美英等同盟国军队继续从东西两条战线上加速向德国逼近。4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死刑,曝尸米兰。30日下午3点半,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苏军完全占领柏林。8日,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代表德国政府向苏美英法四国无条件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欧洲战争结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尾声,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节节胜利,五个师的美军在“日本门户”冲绳岛登陆后,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战胜了岛上由牛岛满中将指挥的大约十万名日军。盟军已经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反攻。

盟军摧毁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以后,7月17日,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开到一半,丘吉尔在国内选举中下台,继任工党领袖艾德礼接替了他。

24日,杜鲁门故意装做漫不经心地对斯大林的翻译说:“请你告诉大元帅,我们已经完善地制造出了威力很大的爆炸物,准备用来打日本,我们认为它会使战争结束。”斯大林含糊地回答道:“希望总统阁下会很好地利用它来对付日本。”

在26日的会议中,苏美英三国首脑商定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的问题,并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这是对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苏联当时尚未对日宣战,所以没有签字。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美英苏三国事前征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接受《开罗宣言》的条件,日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