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河南人惹谁了 >

第24章

河南人惹谁了-第24章

小说: 河南人惹谁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古代的贵族不同于西方的贵族。中国早在西汉王朝就废除了分封制度,贵族只是一种封号而已,没有领地,也不能干涉地方行政事务。说白了,也就相当与一个大财主而已。尤其是中国历代实行爵位递减制度。如果本人是侯爵,儿子只能是伯爵,孙子就只是子爵。请记住,巴尔扎克告诉我们:“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在中国,等一个家族形成贵族文化,这个家族已经不属于贵族了。况且中国贵族数量极少,满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只封为侯爵,李鸿章和左宗棠只封为伯爵,曾。左、李以下多数功臣根本没有爵位。所以,在中国,永远不要再做贵族梦了。当然,我们还是承认北京人和上海人还是有一种不同于外地的雍容气度,毕竟与某些暴发户是不同的,他们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从容和自然。

本来,河南同这两个城市的关系并不密切,北京、上海存在的地域歧视问题与河南人也没有什么密切关系。北京的地域歧视者看不起所有的外地人,原也没有专门对着河南人。上海人主要是看不起苏北人,至于河南,那太遥远了,阿拉上海人不晓得。不过,这几年河南人开始漂流四方,与北京人和上海人发生了直接的接触,餐馆里,菜市场上,民工队伍里,到处都是河南人身影,少数北京人和上海人就把对外地人的歧视一古脑地发泄到河南人身上。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北京人和上海人把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城市环境的脏、乱、差归罪于打工的河南人。但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河南人为这个城市承担了多少辛苦、劳累甚至危险,他们做着当地人不愿做的工作。

歧视一旦存在,就会将一切恶行都归于河南人。同样的事别人可以做,河南人却不可以做。北京的几个著名的商品批发市场,笔者不敢说里面全是冒牌货,只能说找一件非冒牌的商品实在是困难。这么说,某些北京人讲“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虽然不好说是“贼喊捉贼”,但至少是“只许北京骗你,不许你骗北京”吧!

对此该怎么解释呢?我们只能说,某些北京人没有把河南人当成自己的同类。自己是高等公民,而河南人是贱民;自己是天上的星辰,而河南人是地上的灰尘!

歧视河南人,本质上是歧视外地人,歧视乡下人,歧视农民。且不说在世界范围内歧视乡下人有没有“道理”,在中国谁都没有资格歧视农民。因为,每一个中国的城市人都欠着中国农民一笔债务,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务。

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靠农民数十年的贡献才建立起来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末,中国农民为城市工业化奉献了数千亿元。每一座城市都是靠民工一滴汗水一滴汗水地建立起来的。这一点,不知北京人和上海人是不知道,还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工业基础是建立在农民的无偿奉献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中国农民几十年的无私奉献,中国的工业化无从谈起。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的人民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洋气”和傲气,中国的农民不会像现在这样穷,勤劳、朴实的河南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穷、这么土,为了中国的工业化,中国农民付出的代价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难道换来的却是某些大城市人的嘲笑和戏弄?

我想,在社会上,如果一个人用着别人的,拿着别人的,还在骂着别人,那么世人应该怎么看他?一定觉得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但一个城市呢?一个城市的公民呢?我们中国人曾经举国一致地骂某个国家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可是我们自己又是在怎么做的呢?

不是说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建设靠的全是河南人,也不是说这些大城市的繁荣靠的全是中国农民。我只是说,中国农民为你们作出了重大贡献,河南人也为你们作出了巨大贡献。歧视河南人,实际上就是歧视全体的农民。要知道,在他们默默地作出这些奉献的时候,他们的碗里只有红薯糊糊,他们的身上穿着褴缕的破衣。

所以,我真是想劝劝某些北京人和上海人,虽然你们见多识广,虽然你们已经习惯了看不起所有的同胞,但希望你们能够多想一想那些曾经为你们城市的繁华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农民吧,这样你们的骄傲也许会减少一点。你们的骄傲应该少一点。实际上,无论你有多少骄傲的资本,当你嘲笑一个不应该被你嘲笑的人的时候,显示给别人看的都只是你的浅薄。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那些上海人尽管看不起外地人,但不包括山东人在内。他们对山东人印象相对较好。上海女孩嫁给山东籍男人的事屡见不鲜。我曾经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却百思不得其解——山东人有什么好,不是和河南人一样土里土气吗?不过是一个爱吃葱,一个爱吃蒜而已,竟能使骄傲得像天鹅一样的上海人刮目相看?后来请教了一个博士毕业留在上海工作的“新移民”,才得要领: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海的领导人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干部,而三野的干部多是山东人。山东人沾了子弟兵的光,在上海有一定的地位。——原来那些上海人的骄傲也不是无条件对任何人的。世间的事真是让你捉摸不透,你只好摇摇头,叹口气说:“人啊!”

“我是贵族了!”——某些暴发户的心态

有些省份的人本来是不存在歧视河南人的问题的。本来他们的经济状况跟河南人也差不多。但特殊的历史机遇使他们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而且使他们适时地遇见了河南人——在他们刚刚成为大小业主的时候,河南人开始形成了打工潮。于是他们的刚刚生长起来的优越感便找到适时的渲泄出口。每当听到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的人们用那种调侃中带着轻蔑的口气嘲笑河南人的时候,笔者总是想到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人一阔,脸就变”。我由衷地佩服鲁迅先生,先生把人性看得太透了。

一个出身微贱的人,当他突然发迹时,总想否定自己贫寒的过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其中一个可爱的人物是关羽。这位不可一世的大英雄原来的出身并不高,但他成了大将以后就不得了了,看不起出身寒微的黄忠,甚至闹到不接受“五虎上将”头衔的地步,直到诸葛亮亲自写信安慰,才算给丞相一个面子。后来更是骄傲得丧失了理智。孙权派人来求亲,关老爷子竟然轻蔑地说:“虎女焉得嫁犬子?”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导致了关羽最后走麦城的结局,更导致了吴蜀之间的全面战争,蜀国在彝陵之战中惨遭失败,国力大损,一统中国的理想化作一场春梦。

其实关羽自己不过是粮贩子出身,也没有什么高贵的。不过当了大将以后觉得自己已经是贵族了,就得有点贵族的派头,高人一等。关公一代英杰,可是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同小人得志没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残杀穷哥们的事是又一个“人一阔,脸就变”的形象诠释。朱元璋当时还没有当皇帝,但已经是吴王了,当年和他一起放牛、一起偷吃财主的牛肉的伙伴们相约去投奔他。对于他们的到来,朱元漳内心并不欢迎,这些人太了解他的底细,而朱元璋的事业正需要他神化自己。不过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内心当然希望这些人不要乱说乱动。这些穷哥也有点烧包,到处讲他们和吴王的交情,讲朱元璋少年的各种轶事,弄得朱元津大为光火。剩下故事很简单。当风言风语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时,朱元璋恼羞成怒,立即下令把这几个穷朋友给杀了。笔者丝毫不怀疑朱元璋当初与穷哥们之间的情谊,穷哥们初来的时候,他对那些朋友还是很好的。但突如其来的成功使他那强烈的虚荣心极度膨胀起来。他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就绝对不能容忍这些穷朋友来瞎八道。

朱元津杀穷老乡的事见诸野史,而他登基后的那些神经过敏的做法则—一见诸正史。他对臣下们的谈话言词奏章文字反复揣摩,注意其中是否有讽刺挖苦他的地方。他早年当过和尚又是起自红巾军,这在封建社会可谓是卑微的出身,因而他不许人家提到他的这些出身经历,对于臣下的言辞文字也特别留神是否犯了这方面的禁忌。甚至吹毛求疵,总把一些成语典故往坏处想。教谕许元为作万寿贺表,其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二句,被疑为讽刺、挖苦而砍头。因为“法坤”与“发髡”同音,“藻饰太平”与“早失太平”同音。徐一资在贺表里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漳读了大怒:“这个腐儒竟敢这样侮辱我!‘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者秃也,说我是个秃子,‘则’字音近于贼,骂我做过贼。”下令将其斩首。

关羽,朱元璋,一个是千古名将,一个是一代开国君王,尚且如此,那些等而下之的人更不用说了。许多暴发户都有过人的才识和胆略,或者说有值得骄傲的资本,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浅薄。如果说北京、上海某些人对河南的歧视上还有一点点文化歧视味道的话,那么这些暴发户对河南人的歧视则纯粹是金钱上的歧视,甚至找不出一点可以遮掩的东西。当然,他们想当贵族的心理使他们对河南人的歧视加倍了。

李,是一个在河南长大的款哥。他出生于广东,四岁的时候回到河南老家。在河南上的大学。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从来没有见他说过河南有什么不好。但他1995年离开河南回到广州,经营医疗器材,奇书网并且发了财,大概有个1000万元的资产。不知为什么,当着别人的面,他总是用很恶毒的语言嘲笑他生长近30年的河南,贬低河南人,似乎所有的河南人都对不起他。当我比较认真地问他河南究竟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他答不上来,只好含含糊糊地说,河南人素质太低,河南人文明程度太低。我请他举几个例子,他却无言以对。

后来经常听他谈自己很羡慕英国贵族的风度,很想到英国去。联系到他平日的言行,我终于明白,他对河南的一切诅咒,都不过是想声明自己是新贵族,是与河南老乡不同的人类。但这种隐秘的心理是不方便告诉别人的,于是就转化成为对河南的恶意的诅咒。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房产业以豪华、贵族气派来招徐生意,而且很有效果。正是由于他们满足了这些想当贵族的暴发户的心理。

谁都知道,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广东、浙江、福建、山东,等等,在不久前也和河南一样的穷困,也和河南人一样遭到某些大城市居民的歧视,但今天他们急不可待地把曾经受过的待遇转加到河南人身上,从对河南人的歧视中体会到人上人的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对他们一点都不发生作用。我们可以想见,如果这些同胞今后更加发达,他们歧视的对象就不会是河南人了。到那个时候,河南人已经不在他们眼中,连被歧视的资格也将失去。下一个轮到谁呢?

其实,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身份,更能衬托出自己的聪明才干。出身低微,说明你的起点比别人低,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不是更了不起吗?对于比自己穷的人表现得宽容一点,厚道一点,更能显出自己的器量,更能得到别人由衷的尊敬。越是急不可待地歧视曾经和自己处于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