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国殇 >

第15章

国殇-第15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争生存的信念!阵地上时时有初级指挥官力竭声嘶地大喊:
“弟兄们,记住我们的口号:
“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
“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
“以最后一滴血,为个人争人格!”
每次呐喊,总能使疲惫的士兵们激起一腔腔腾腾热血,多少
驱赶些连日苦战的劳累和紧张,日军的伤亡在不断增加。
3日上午10时,随着密集的炮群轰鸣和飞机尖厉刺耳的俯冲
轰炸声,日军再次发起了全面攻击。爆炸燃烧的大火浓烟,遮云
蔽日;穿云裂石的枪炮声,使山海关这个本来不大的小城像是开
了锅一般。南北城墙及附近商宅民房,炸毁尽净,守军在这猛烈
的炮火中伤亡剧增,而一拨拨日军像蝗虫般拥向城垣,攀城炸墙,
企图突入城内。团长石世安见情况危急,急率预备队投入反击,将
占领南门及东门城角的日军压出城外,战况再次稳定下来。
态势虽暂时恢复,但守军已是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2个营伤

血祭雄关(3)

亡过半不说,手中预备队也已投入战场,再无力量可供机动了。日
军虽然再次失败,但似乎看到了中国守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遂
略加调整增兵,又向山海关发起了猛烈攻击。应该承认,这时的
日军,不仅武器装备先进,士兵训练有素、而且作战思想也确实
比中国军队高出一筹,与这样一支军队交手,626团能死守2昼
夜,杀伤敌数百名,虽败犹荣。
午后2时,敌军再次增兵,强攻南门和东南城角。东南城角
虽然屡破屡堵,但随着一阵密集野炮和坦克炮的猛轰,一个巨大
的口子被掀开来,日军坦克掩护步兵蜂涌而入,北门东门很快失
陷,战火燃向了城里,双方展开了激烈巷战。中国守军第1营死
战不退,与敌坦克、步兵殊死拼杀。日军坦克轰鸣着向顽强无畏
的中国士兵冲去,殷红的鲜血四处飞溅,冰冷的钢制履带沾着中
国士兵的血肉向前滚去,反坦克武器的匮乏和现代技术的落后使
满腔民族热血的中国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这是东北军,也是中
国军队落后的代价,也是一个民族应该得到的血的教训:落后就
要挨打,就要付出比实际高出数倍、数十倍的代价。
战至下午,1营营长安德馨及2连长刘窦晨、3连长关景泉、
4连长王宏元、5连长谢镇藩全部战死,1连长赵壁连也身负重伤,
排长以下官兵伤亡难以计数。团长石世安见山海关四门已破,大
势已去,不得已率10多人由北门撤出,山海关黯然陷落。
此役,626团安德馨营全部阵亡在山海关长城下,实现了用血
肉之躯再筑长城的豪迈誓言。日军破城后,又屠杀了未及撤出的
妇女、学生及市民百姓3000多人,这时日军的残酷暴行,就已显
示出日军暴唳残忍的端倪。
山海关陷落,举国震惊,民众哗然。全国各地报刊等新闻媒
体大加评论,抗议日军的侵略行径,谴责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
政策。
《新北平报》“老百姓谈话栏”连续几日载文评论山海关失陷,
文中讥讽道:“中央知道榆关(山海关)失陷吗?……中央政府至
今对于整个抗日大计,仍在那里犹豫不决,还是那一套旧文章,电
令日内瓦我代表报告国联。华北是华北,中央是中央,仿佛抗日
的分工责任分不到中央肩上似的,忍心害理,看华北大地,一块
一块像东三省那样丢掉。报告国联,1年零3个月了。去年日本攻
击锦州,各国使馆均派员视察,至今效果如何?明知不行,还要
绕这个弯子,不是欺骗国民是什么?……”
1月7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
决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炮轰和占领山海关,开始了帝国主
义残杀中国民众及瓜分中国的新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
进攻华北,国民党的继续不抵抗的政策及其民族武断家传的破产,
将促进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反日反帝斗争的更加高涨。在这方面党
的正确领导将是决定这个高涨的程度和速度的主要因素。”
同日,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苏炳文、张殿
九、谢珂等通电国民政府,希望中央“幡然定计,拼命争存,一
切军政计划悉以抗日救国为目标”,并要求政府援助归国,统军杀
敌。
正在江西布置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的蒋介石,面
对国内千头万绪的复杂形势,又在心里细细地盘算起来。四次剿
共的失败,使他深感震惊。如此优势的国军屡战而无法得胜,这
不能不使他对中共和红军另眼相看,也更使他意识到如果不乘中
共红军羽翼未丰之际彻底根除,那么将来他的大业必定亡于中共。
但他又不能不为国内的形势所忧虑,日本人图谋华北已成事实,国
际、国内形势对他愈益不利,如果再不对日本人加以抵抗,向国
人有所表示,恐怕等不到剿灭中共他就将淹没在中国民众的怒涛
之中,可眼下两广虽口头上服从南京中央,实际上同床异梦,处
于半独立状态,一个兵都不会派出,中央军又要“剿共”,从哪儿
调兵呢?思来想去,他的眼光只能重又回到两广。
1月21日,国民党内政部长黄绍奉蒋介石之命,率训练副
监徐景唐亲赴广州,游说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由于黄绍门
出两广,与陈济棠、李宗仁等有十几年交情,又一向被蒋视为颇
有人缘,所以关键时刻要平定两广、“围剿”中共,蒋介石自然不
会忘记这颗颇有些份量的棋子。此前,两广驻沪代表杨德昭曾表
示过,如果中央决心抗日,则广东愿负江西“剿共”之责。蒋闻
讯,立刻产生了一个一箭三雕的妙计。派黄绍游说两广,出兵

血祭雄关(4)

剿共,中央军名义上北上抗日。如两广答应,则中央军抛出点儿
兵北上敷衍张学良和全国舆论,主力则置于两广军侧后,督其
“剿共”,无论两广军与红军谁家胜了,都替他蒋介石除去一块心
病。如果两败惧伤,则中央军乘虚而入,剿灭红军,吞并两广部
队。此为上上策。如果两广军队拒绝行动,则正好替他分担不抵
抗的罪名。蒋介石就像个狡诈的商人,时时都在算计着利害得
失。
广州方面也不是吃闲饭的,当闻讯黄绍前来广州时,他们
就已意识到了蒋的险恶用心。黄绍抵达广州后,除了受到热情
的接待和一些空空好话外,什么诺言也得不到。在几乎云集了两
广高级将领和高级党政人员的军事会上,黄绍和徐景唐几乎磨
破了嘴皮,可对方不是推说械弹不足,就是军费不够,就是不答
应派兵去江西。次日,陈济棠把黄绍请到家中。几句寒喧过后,
陈济棠突然直盯盯地看着黄绍,颇意外地说道:“季宽(黄绍
字),我们是十几年的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今天你要说真心话,老
蒋要我出兵江西,是不是想利用共产党把我们钳着,好抽他的军
队来搞我们呀?”
这一将点得黄绍颇感惊讶,一愣神间,陈济棠笑着说道:
“我想一定是的,蒋的抗战是假的。你看是不是呢?”
眼看陈济棠已看穿了一切,黄绍只得无言地苦笑着,表示
默认。
蒋介石见陈济棠死活不肯出兵,虽然气愤,却也无奈,只得
一面广造舆论,诋毁两广军队,一面调来参加“剿共”的中央军
黄杰第2师、关麟征第25师和刘勘第83师北上,敷衍张学良和
全国舆论。张学良却不知道蒋的心思,还着实激动过一阵子。
山海关之战,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日军夺占山海关后,曾
向石门寨等何柱国主阵地作试验性进攻,但被击退。见中国守军
防守严密,而千里之外的日内瓦国联对中日冲突的裁决又到了最
后阶段,日军便暂停在山海关一线。

政坛诡谲,少帅泪洒保定宣布下野(1)

1932年初的日内瓦国联总部,中日代表唇枪舌剑也进入了白
热化。此时,中小国家站在同情中国的立场上,主张制裁日本,但
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日本退出国联的威胁颇为担心。
为使日本打消退出国联的念头,一些大国准备绥靖日本,牺
牲中国。为此,国联秘书长杜拉蒙和副秘书长、日本人松村制定
了一个妥协案,准备回避迫使日本取消承认伪满洲国而国联回避
不承认伪满洲国等问题。作为回报,日本也要为国联保留些面子,
默许国联笼统地对伪满洲国表示反对。国联围绕此问题的争执一
时僵持不下,中日争端的解决一时陷入一片混沌。
这时,中国方面获悉这一阴谋,中国代表施肇基代表中国立
即就此问题向国联提出抗议。19国委员会中非难杜拉豪的呼声也
越来越高。1933年1月15日,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向各国发表通
告:美国不承认伪满洲国。这样,美国在大国中首先向日本表示
了强硬态度,使以大国为中心的妥协案宣告流产,中、日国联之
争有利的天平开始倒向中国一方。此后,国联对日本的态度开始
强硬起来。
2月14日,国联修改了李顿报告书,通过了要求日军撤退到
满铁附属地以内和确认中国对东北三省统治权的最新报告,日本
被逼入外交绝境。这时他们所面临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执行
国联决议,从东北撤军;要么与国联彻底翻脸,退出国联,不承
担国联义务。对于图谋中国已久的日本来说,第一条路是断不能
考虑的。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退出国联,承认外交失败这唯一
一条路了。
2月17日,日本内阁针对国联情势,召开紧急会议,反对国
联的撤兵报告案。在看到外交势力彻底失败后,索性撕掉伪装,迅
速进攻热河。
仅仅3天后,日军便开始大举进攻热河,这也更刺激了国联,
加速了日本外交的全面崩溃。24日,国联以42比1(反对1票为
日本,弃权1票为泰国)通过了最后报告,谴责日本为侵略者,要
求日本迅速从中国东北撤兵。国联日本代表团长杉冈不待会议结
束,便铁青着脸发表了简短的声明。他表情沉重地说道:“日本政
府不得不认为日本就中日纠纷而与国联合作之努力已达终点。”
说完,就率日本代表团步出大厅离去了。大厅里,一时被一
种紧张、沉闷的气氛笼罩着,除中国代表面露喜色外,各代表团
似乎都沉浸在一种不可理解的思索中。1个月后,日本便完全退出
了国联,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外交上的失败,使日本人更疯狂地投入到战争中,战火很快
燃遍热河,逼向长城各口。南京国民政府并未从国联捞到任何实
际便宜,相反却又被疯狂的日本人紧紧地缠住,开始了新的一轮
军事、政治较量。
2月23日,日军倾尽关东军主力,以第6、第8师团,第10
师团一部,混成第14旅团,骑兵第4旅团,关东军直属队及张海
鹏伪军等共约10万人,兵分四路,向热河大举进攻。
当时担任热河防务的中国守军为张学良的东北军。“九·一
八”事变后,年轻气盛、身居要职的张学良背着个“不抵抗将
军”的骂名,又无处申辩,委屈、苦闷可想而知。一年多来,他
越发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死心塌地执行老蒋的“不抵抗”命令。
那怕当初能给部下一个灵活的应对之策,东北三省也不致丢得那
么快,东北军也不致受到这么大削弱,他本人也不致在国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