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新二战风云 >

第22章

新二战风云-第22章

小说: 新二战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如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且不说出身军旅的伏罗希洛夫同志早已对他这个秘密警察头子早已心怀顾虑,即便是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同志,也对他心怀怨愤。现在,贝利亚之所以能够在上面安坐如山,就是因为他还拥有斯大林同志的信任,如果这份被他视作护身符的信任,也最终消失的话,那恐怕不用我们动手,他自己就将会彻底被四周扑上来的狼群撕个粉身碎骨。”

“这一点我何尝不知道,”克留奇科夫摇摇头说道,“这一段时间以来,我除了接受过处理格林涅夫的案子之外,还奉命在暗中搜集一切可能会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同志不利的情报。从这方面,我就能看出来,贝利亚在高层中的人缘一定不怎么样。不过正如你所说的,他深得斯大林同志的信任,只要斯大林同志在位一天,就没有人能动得了他,而且……而且……”

克留奇科夫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犹豫,他踯躅了片刻,才说道:“而且斯大林同志秉性多疑,对他身边的人也一向是戒备有加,像贝利亚这种处处不得人心,人缘奇差的家伙,自然是最能得到斯大林同志的信任。正因为如此,我才对扳倒他没有丝毫的信心。”

“克留奇科夫同志,在一般情况下,斯大林同志对贝利亚的信任自然不会有什么偏差,”楚思南微微一笑,在克留奇科夫的肩膀上轻轻拍动着说道,“不过现在情况显然有些不同了,一个人的出现将一切都打乱了。”

“谁?谁将一切都打乱了?!”克留奇科夫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这个人就是我。”楚思南指了指自己挺直的鼻梁,笑眯眯的说道。

“你?!”克留奇科夫的脸上浮现出困惑的神色。

“不错,就是我,”楚思南道,“亲爱的朋友,你说如果当一个人知道你的一项秘密,而这个秘密你却恰恰不希望任何人知道的时候,你最想做的将会是什么?”

“那还用说,我当然会想尽千方百计来除掉那个家……”克留奇科夫不假思索地说道。不过就在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便猛然停住了。他瞪着那双淡蓝色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楚思南的笑脸,只是片刻时间之后,一抹惊喜地表情就浮现在了他的脸上。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克留奇科夫突然大声喊道。

“嘘!”楚思南吓了一跳,慌不迭的制止了他,这里可不是一个欢呼的好地方。

克留奇科夫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从沙发里跳起来,动作迅捷的跑到窗口的位置,小心翼翼的朝外面张望了一会儿,然后才走回来,心有余悸的说道:“还好,没有惊动卫兵,差点误了大事。”

如今克留奇科夫的情绪显然好了很多,他快步走回沙发前坐下,随手将手中燃了半根的烟卷狠狠掐灭,然后挫着手掌说道:“不错,楚思南同志,你说得对,你的出现的确让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斯大林同志对你关于你的一切情况,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那些对你有所了解的人,他都秘密安排贝利亚去负责监视了,就像目前正在前线的索科洛夫、阿赫罗梅耶夫一样。我原本还在奇怪,贝利亚那个家伙怎么会忽然对他们那种无足轻重的人重视起来了,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个缘故。哈哈,可笑贝利亚那家伙还如此卖力的去折腾,他难道就没有想过,当他把所有知情者都清除掉之后,斯大林同志又怎么会留下他这个唯一的知情人呢?”

“你说什么?!贝利亚要对阿赫罗梅耶夫和索科洛夫动手?!”楚思南心神大震,他忽然发现自己低估了斯大林的冷酷,原来这个家伙不仅仅顾忌贝利亚一个人,他还要把所有同自己接触过的人,统统清除掉。

想到这里,楚思南猛地出了一身冷汗,吉尔尼洛娃,吉尔尼洛娃也是和自己相处过很长时间的人,斯大林没有可能会放过她的。可是这个老狐狸居然把她调来莫斯科,而且还让她同自己结婚,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隐藏了什么样的阴谋?!

“你怎么啦?出了什么问题?”克留奇科夫感觉到了楚思南的异常,他问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些别的事情。”楚思南摇摇头,掩饰道。他现在不能让克留奇科夫感觉到危险的临近,否则,这个还显得年轻的家伙,说不定就会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抛诸一旁。

“不,朋友,你在骗我,我感觉到你有心事。”克留奇科夫面色严肃的说道,“你告诉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没有,真的没有,你多虑了克留奇科夫同志,别忘了我们现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有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你的。”楚思南摇摇头,违心的说道。

克留奇科夫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的眼睛,似乎想从那里得到些什么,不过看样子楚思南隐藏的很好,他一无所得。

“那好吧,我相信你了,”沉默一会儿之后,克留奇科夫讪讪道,“正如你所说的,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你说吧,我今后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

“我亲爱的朋友,你这么想就对了,”楚思南暂时将心中的牵挂抛开,欣然而笑道,“现在你所要做的事情可是很多呢,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替我保护好那些处在监禁中的老帅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未来已经和他们的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就在这临时的居所中,楚思南面授机宜,将一套完整而细致的计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克留奇科夫,虽则详细,但是其中自然也不乏保留的部分。至此,一个庞大而又复杂且危机四伏的计划,就要按部就班的展开了,无论它成功与否,正处在德军进攻中的苏联,都是必要掀起一场暴风骤雨。

第三卷 暴风骤雨 第十章 黎明前风暴来袭 (上)

楚思南坐在斯莫尔尼宫行政大厅的后排座椅上,双目微合,作出一幅事不关己、神游物外的姿态。在他的前面,愤怒的斯大林脸色铁青,那一头刚直的头发根根树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个词——“怒发冲冠”。不过此时斯大林的愤怒,似乎远远不能用一个“怒发冲冠”来涵盖,他已经是出离愤怒了。

在他的面前,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干人员围坐四周,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尤其是避坐在角落里的贝利亚,此时更是战战兢兢,面色如土。十月中的秋凉天气似乎并没有降临到这头老狐狸的身上,他额头上涔涔留下的汗水,足以显示他现在是如何的炎热。而作为他的对头,像伏罗西洛夫、莫洛托夫一干人,虽然也是面容变色,但是在眼神中,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斯大林为何会发怒?贝利亚又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刚刚出版的《真理报》。

这份在全苏联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天,也就是10月12号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大致内容是:持续近一个月的布良斯克战役已于今天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完全结束,在此次战役中,我军共歼灭德军部队二十三万,其中俘虏十六万余人,缴获德军坦克六百四十余辆,装甲作战车辆五百余辆,各式火炮七百三十余门。此次战役,是我军自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上所取得最大的一次胜利,它不仅有效的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给予了德军中央集群以沉重打击,同时,也挫败了德国法西斯、大独裁者、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嚣张气焰。布良斯克战役意义重大,它向全世界证明了一点,德国法西斯所进行的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是不得人心的,是……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数万字,整整占去了这一期《真理报》的一个半版面,除了头半部分是对整个战役具体阶段的战况报道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分析、评论。笔者的措辞很华丽,将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最高统帅部的英明神武夸赞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后,更是把直接指定此次作战计划的斯大林同志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原本像这样一篇报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来斯大林的愤怒的,而且的确,斯大林的愤怒也不是来自于这篇报道。

掀过头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则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危机四伏中的列宁格勒”。报道的大致内容,就是说就在苏军在中路地区展开布良斯克战役的同时,北路德军已经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西北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的抵抗,直接进抵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城下。与此同时,芬兰军团也击溃了负责抵御的苏军防线,从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宁格勒城下。截至到10月10日,两路德军已经构成了对整个列宁格勒的合围,如今,被围困在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和民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饥饿、弹药缺乏,将会使他们的抵抗斗争难上加难。

这一则消息的公布,让斯大林多少有些不快,以往,像这一类可能会影响到国民斗志的新闻消息,都是不被允许发放的,可是这次《真理报》犯禁了。

更离谱的是第四版历史问题讨论版的一则报道,题目叫“从法西斯的闪电战看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念”。这篇报道通过对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法西斯闪电战战术策略和战场推进方式的详实分析作为开篇,然后通过这些分析,一一去比照图哈切夫斯基曾经提出、并致力实施的军事新科技改革。同时,报道还详细阐述了早在近十年前,图哈切夫斯基就曾经提到过的一个未来战争理念——“未来的战争,将会也必然会是摩托化、机械化、空战、化学战相结合的快速战争,新科技、新的军事技术,将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年,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项理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出身骑兵的布琼尼将军甚至在法庭上专门指控图哈切夫斯基,说他“以牺牲骑兵数量和骑兵支出为代价,迅速组建坦克军团,”是一个典型的破坏活动。如今,战争已经爆发了数个月,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当初图哈切夫斯基的战争理论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具有先导性。

这篇文章是由一个署名为“21世纪先导”的不知名作者投递的,文章的词锋虽然不算犀利,甚至言词都不怎么优美,但是作者显然很具备战争的全局观念,而且对战事的发展观察入微。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似乎对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一切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详细,他在文中甚至能够一一列出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参加革命的具体时间、曾经主持过的每一场战斗、提议过的每一项军事改革内容等等。

这篇极具针对性地文章,毫无疑问是旨在褒扬已经被定性为“间谍”、“国家叛徒”的图哈切夫斯基正名,至少,也是在有意的宣扬他的军事理念。

这篇文章的出现,令斯大林大为震怒,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莫洛托夫狠狠地批了一顿,毕竟这个家伙现在是《真理报》的主编,在他主管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他必须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莫洛托夫也有自己的理由,这篇报道是后来才加上去的,那是在定版之后才从克里姆林宫转过来急发的稿子,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稿子的来源地是克里姆林宫,所以他都来不及审查,就定版刊发了。

莫洛托夫的言辞,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克里姆林宫是什么地方?那是他的权力中心,这样的地方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