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突刺 >

第96章

突刺-第96章

小说: 突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身上也有,别光说曲哥。我说你们两个是不是……?”王缙眨巴着眼镜神秘的问。

“滚你的……”崔泽一脚就踹了过来。

一屋子老六班的人兜笑了起来。

十四中队的所有学员们就这么一起渡过了一周的美好时光,学员队也开了全力保障他们。按照队长闫卫东的话说,这几天要把学员队的结余全部吃干抹净。于是乎,早晨牛奶、鸡蛋、牛肉,中午四菜一汤变六菜一汤,其中必定有鸡鱼之类的三道大菜。晚上同样丰盛。甚至每人一瓶啤酒。

二十五日,毕业典礼准时召开。院长、政委、训练部长、政治处主任等石门陆院的几大巨头们兜分别热情洋溢的祝贺和祝福了毕业的学员。

回到队里面,队长宣布了分配命令,又高兴的,也有唉声叹气的。王缙他们部队倒是又分配过去几个人,其中包括了李东宽,让王缙高兴的不行,他总算有伴了。不过曲明俊他们所在的突刺大队,没有在这届毕业学员中要一个人,曲明俊他们三个,快成了唯一一次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例外了。

这时候,所有人的行李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请托运的火车站也专门过来上门办理了托运手续拉走了,平素整齐的屋子里面一时之间显得有些杂乱和空荡,说话似乎都开始有了些回声。这让大家一时有些发呆起来,气氛变得有些凝重了。

今天的这顿午饭,也就是九六届十四中队的散伙饭,好菜摆了一满桌,八凉八热完全是按照大席的规格准备的,一捆捆啤酒就放到了所有的饭桌旁边。

十四中队的学员们在饭堂前集合,唱了他们在石门陆院的最后一首歌,然后非常严格的按照列队沉默的踏入了饭堂笔直的坐好,可以说似乎十四中队这四年来进入饭堂后的秩序就没像今天一样这么好过。

“来,举起杯子。”队长闫卫东端起酒杯,站在巨大的饭堂中央招呼着大家。

大家都把酒倒到了自己的饭碗里面,端着站了起来。

“今天就是我们十四中队告别的时刻了,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有着共同的回忆,也有着共同的荣耀和骄傲。可以说,我和教导员以及十四中队的全体干部战士,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努力!”队长闫卫东有些动了感情,“接下来的路,恐怕跟你们在军校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也有十二名兄弟已经经历了这个历程,他们也在聊天中述说了其中的艰辛和磨难,但是他们都成功了,成功的在他们部队站住了脚,冒出了头,他们的部队生涯将会越走越顺。这让我相信,我们十四中队出去的人没有一个孬种,走到哪里都会续写我们十四中队的辉煌。”

闫卫东的声音激昂起来,“现在让我们举杯,共同祝愿自己和兄弟们在部队续写辉煌!干杯!!!”

“干——”大家嘶吼着,发出了一阵可以掀翻屋顶的声音。碰杯的时候,好多人的眼圈都红了,酒水伴着泪水咽了下去。喝到最后,很多人醉了,很多人哭了,闫卫东甚至都开始掉起了眼泪。曲明俊本来早就提醒自己不要哭,可是到了最后也忍不住了,边掉泪边骂自己又软弱了。

下午开始,学员们就陆陆续续地开始离开了他们生活学习了四年的学院。

望着一个个一步三回头的背影,曲明俊感慨良多。兄弟,分别不代表永别,惟愿一路走好,万事如意!

第111章 … 爱尔纳·突击

“什么?回石门陆院?”刚回到突刺大队的曲明俊兄弟三人把档案和命令交到大队机关的,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就看见早已养好伤出院的江安杰跑来了,还带来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消息。

“对,这次咱们大队每个营都要选拔出两个小队,到石门陆院参加集训。咱们营从你们一连选一个小队,从二连选一个。你们连长周瑞推荐的就是你们这个小队。”江安杰左手里面拿着一个像是从某个柚木牙拆下来的零件一直把玩着。

“早知道我们还跑回来干啥?”崔泽抱怨,“还不如在石门陆院等着呢。”

“就你懒。”曲明俊白了他一眼,现在屋子里面除了曲明俊三兄弟,还有司马青和高梓桉也在座,他们五个人,就是特战一连这次选拔出来的参加集训的小队了。

“这次集训因为什么?”冯绍军问出了几个兄弟最关心的问题。

“爱尔纳。”江安杰看了看几个人的表情,曲明俊、冯绍军和高梓桉看样子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崔泽和司马青就有些摸不到头脑了,于是简单解释了起来。

“爱尔纳的全称是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其实爱尔纳源于英文单词‘渗透侦查’的译音。这项竞赛始于1992年,它是由爱尔纳协会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爱尔纳保卫战而举办的世界性军事竞赛活动,第一届比赛于1994年在爱沙尼亚正式举办。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每年由爱沙尼亚国防军负责组织,邀请各国特种部队参加,是一种侦察小分队在假设敌的战区内进行地长距离、多课题侦察渗透、武装作战的对抗性演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旨在检验参赛队员在复杂地形和体力超常消耗的情况下,熟练使用手中装备以及协同作战的能力,是各国侦察兵意志、体能、力量、战术、谋略的综合较量。这是一场除了不致人死命、其余完全等同于实战的对抗。也是一场展示各国特种部队的体质、意志、智慧等综合战斗力的实兵实装较量。”

江安杰暂停了一下,让曲明俊他们五个人消化了一下刚才听到的东西,才继续说了下去,“1997年,我国驻芬兰武官接到了爱沙尼亚军方的邀请函,邀请我们组队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这也是第一个欧洲之外接到地邀请函的国家。在我们的一个五人观察小组现地考察了设在距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约70多公里的乌特拉的比赛总部后,我们由泉城军区组队参赛,于1998年参加了第五届爱尔纳突击。99年,我们是金城军区组队参加了第六届爱尔纳突击。今年是南海军区组队参赛,我们现在集训,为的是明年将要举办的第八届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

出国参加竞赛?我们行么?曲明俊他们五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眼色中蕴含着一丝兴奋,一丝沉重、还有一丝怀疑。

“怎么?没信心?”江安杰看兄弟五个都不说话了,笑着问了一句。

“扯淡!”崔泽第一个蹦了起来。“中国地军爷啥时候怕过外国鬼子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死屌朝天,不死万万年。老子就不信邪了,不就是老外么。管他什么空勤团、海豹、阿尔法的,老子们是突刺。谁怕谁啊。到时候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

曲明俊哑然失笑。“当着营长的面,你屌来屌去地干什么呢?没素质啊,现在不是怕不怕地问题,而是我们必须要争取荣誉,为国增光。你死倒容易了,可咱们中国特种兵的脸面呢?威风呢?难道让人家老外回头这么表扬你一句,勇气可嘉?”

“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崔泽摸摸后脑勺坐下了。冯绍军、司马青都开始嘲笑他。

江安杰笑了一下,“小曲说的没错,俗话说外交无小事,咱们虽然只是参加竞赛,但只要出国,我们代表地就是中国军人的形象,代表的就是中国军队的水平。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我们国家的军人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一直是比较神秘的形象,这几届咱们参赛,估计感兴趣的国家肯定不会少。能不能打响中国军人的名气,能不能让外军对中国军人产生敬畏之心,全在于此了。”

“营长。”冯绍军开了口,“咱们连老兵不少,好些人军事技能比我们可要强的多了而且他们的默契配合也不是我们这个算是比较新的小组可以比得上的。”

“很简单。”江安杰看了看都集中了注意力看向自己的五个人,双手摊开,“你们这个小组虽然军事技能不是最好,配合不是最默契,但是你们这个小组的学历最高。”

“学历最高?”司马青纳闷了,插嘴道,“我说营长,难道这个爱尔纳突击竞赛还要看参赛队员的学历的?”

“猪脑子,找学历高的肯定是有智力性的考核科目呗,肯定是这样的。”崔泽大大咧咧地说,还不忘损司马青一把。

“既然是侦查渗透,那肯定涉及到接受任务和结果报告。”曲明俊边想斟酌用词,“这么说的话既然是许多国家的部队一起参赛,那肯定要有一个通用的语言,一个通用的标准。也就是说,这次竞赛,应该是以英文为主。对吧,营长?”

“对,你说的没错。不仅仅是这个,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目,例如战场救护等,这些都是要根据爱沙尼亚军方规定的标准来做。这也是历次爱尔纳突击大赛的冠军国家最后都是爱沙尼亚的原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例如英文水平,参赛根本无从谈起。在咱们营,你们小组的学历是最高地,你们三个都是本科。高梓桉也自修了大专学历,司马青也是本科。而且据我所知,小曲的英文成绩相当的不错。”江安杰意味深长地看了曲明俊一眼。

“没错,没错。”崔泽和冯绍军都点头称是,其实曲明俊自小就接受了有关外语方面的教育,再加上也曾出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大学本科的英语水平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就是特战一连选择你们小组的原因,你们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你们肯定是最合适的。”江安杰看了看刚刚走进屋的周瑞。做了最后的结论。

“你们五个小子好好干,别丢了咱们连的人,更别丢了咱们中国军人的脸。等你们凯旋回来,我带着咱们全连给你们接风。”周瑞笑着说。

“周瑞!”江安杰叫道。

“到!”周瑞立正。

“别以为你就闲着了。这次去石门陆院集训,你是领队。”江安杰看着周瑞说。

“我?不是说你带队过去么?”周瑞显得有些吃惊。

江安杰看了看窗外,那边正是突刺大队的队部大楼,楼顶的正中央,镶着那块以军刺为主题徽标,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这次我不去了。有一些装备需要我去接一下。我向大队推荐了你。”江安杰收回目光。凝神看着周瑞。

“是!坚决完成任务!”周瑞一向干脆利落,立刻没有任何怨言地接下了这个类似于保姆和联络员地角色任命。

就这样,突刺大队总共派出了六个小组,带着特别调拨的装备,来到了石门陆院。回到石门陆院后,曲明俊倒是颇生了几许感慨之心。原本在毕业离开后自己还曾感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空回到这里,只希望将来年纪大了能够有机会回来追忆流年。可没成想,这还走了不到一个礼拜,又打着背包跑了回来。

石门陆院,中国西点,还真是跟自己有缘啊。

六个小组三十个人连同领队周瑞和大队机关的一个干部共三十二人住进了石门陆院的干部轮训大队。刚一进屋,除了曲明俊、崔泽和冯绍军,其他二十九人都被屋内设施地豪华给震撼了一把,司马青不用说了,嘴巴张得足可以塞下几个鸡蛋,而一向冷酷对人、面无异色的高梓桉,也忍不住变了表情。

屋内的摆设跟以前一样,依然是单人床、写字台、大衣柜、空调和全天候供应热水地卫生间,唯一不同的是,为了给他们小组创造培养默契的环境,屋内已经不是两张单人床了,而是改成了五张床,床头柜什么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床之间的距离显得有些小了,不过还是足够宽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