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草头王 >

第223章

乱世草头王-第223章

小说: 乱世草头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反击的鬼子,在嘶叫声中就地将他们碾入泥土,而一辆辆跟进的坦克则将这些丑陋身体彻底碾成碎末,变成一堆野草极易吸收的有机肥料。

等青木成一明白遇到装甲集群突袭时,李玄武部已经势如破竹般的突入到136旅团中部,可惜,此时即令他喊破嗓子,这个“绵长”的旅团已经无法组成任何有效防御阵型。10多公里,300辆坦克几乎未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李玄武率部沿德、宁公路一路狂野的喷洒弹药,仅用3分钟就将136旅团这10公里的部队从头剖道尾。

随后,在回师扫荡的过程中,旅团长青木成一少将在一处村庄收集溃兵进行顽抗,被装甲部队集火击毙,这个旅团最后一点有组织的抵抗就此结束,111旅团山地亘少将瞪着眼睛渴望的救星,就这样没有掀起一丝波浪的消失在救援途中。

在这场突袭过程中,李玄武部付出的仅仅是6辆装甲因机器故障需要修理,四辆装甲在日军“肉弹”攻击下负伤,而一辆装甲在推开日军“废铁”时,被四散的弹片击中发动机彻底报废的代价,不仅取得快速击溃敌军一个旅团,缓解德州局势之战果,还缴获敌军20辆汽车,三十多门来不及发射的火炮,还有机枪、步枪近4000多支以及来不及销毁的密码本。可惜的是,这个旅团仅有的10坦克全部变成废铁团,让李玄武不能为损失的坦克进行补充,颇为有些懊恼。

不过,吴克没有让李玄武懊恼多久,在其上报战果后,立刻命令他以半小时为限,快速清扫战场,清肃周边残余鬼子,然后赶回德州。

以吴克“奸商”般的思维,从敌我巨大的战损对比中,快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州失陷的情报鬼子还不知情,电子战已经发挥作用,而此时德州就向一块吸铁石般,正在吸引日军远程后方部队快速增援。而这些增援日军此时都与136旅团类似,经过一个昼夜的长途急行军,均都疲惫不堪。

而且因增援距离和速度的不一致,导致日军这些增援部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协作平衡,同时日军几乎没有应对装甲集群突袭的经验,在遭遇装甲集群冲锋时表现的战术非常低劣。德州也好、日军111旅团也好,此时都成了调动敌军的有利条件,因此吴克决定在进行下一步“大纵深”长途突袭之前,继续实行电子压制,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多消灭一些日军有生力量。

根据情报,此时敌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大部队已经到达沧州,与106师团师团本部汇合,其先头部队正沿津浦路向南皮进发。同时,敌十四师团、第22师团先头增援部队也踏着地雷,狼狈万分的越过深县,到达津浦路以西40多公里的武强县境内。

这些部队的行程都超过一百公里,而且是在游击队、特战部队使用大量地雷骚扰的情况下前进,其疲惫程度可想而知。观察员在在最近的一次电报里面描述,敌军所有士兵在天色将暮时分,都已陷入极端困境,不仅队伍拖拉绵长,队列不整,其随行汽车在来回输送途中,每次上车之鬼子士兵也无法在车上保持警戒,均在登车后立刻进入睡眠状态。

第四卷 大战 第182章 “绝境”

吴克分析,这与日军在半夜集合军队进行紧急增援有关,说起来这些鬼子是一昼夜的强行军,其实就等于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体力、精力均已消磨殆尽,绝对是疲惫之师,正可进行大举偷袭。

不过,当李玄武明白了吴克的意思后,立刻请求在吴桥就地休息补充,因为从吴桥自敌111旅团阵地后翼斜插津浦线连镇,可以节省至少50公里的路程。虽然吴桥至连镇没有土石公路,但这段不到5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没有什么河流阻挡,且河北的沙壤平原地貌给装甲战车提供了很大机动便利。

李玄武的建议,可以让攻击距离节约超过一半,使得也已经疲惫不堪的装甲兵们得到2个小时的宝贵休息时间。疲敌之军不能把自己也给疲惫了,吴克检讨了一下自己,随即同意了李玄武的建议,让他就地修整队伍,等待命令。

106师团两个旅团忽然相继失去消息,不仅在沧县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冷汗向外直冒,连寺内寿一都感觉到真的有些不对了。116师团、106师团两个师团共计约5万人,德州地区就算对方突入了百万军队,也不可能一举摧毁这两个师团所部的所有无线通讯系统,更不可能让这两个师团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师团竟然无法与自己进行联系,寺内寿一百思不得其解。

骄傲的寺内寿一对这样诡秘地战局已经有了一丝恐惧。虽然当初的北平战事以及后来的南京战事,在寺内寿一眼中,都是中了这个被狐狸还要狡猾的吴克诡计,但那么多精锐军队被快速消灭。这是事实。兵战,诡道也,对中国地孙子兵法,寺内寿一也非常熟悉。吴克这狡猾的狐狸。战术正充满了诡异,不仅让他无法捉摸,而且还对自己的部队失去了控制。

寺内寿一在迷惑、恐惧之下,不禁想起一向以冷静著称的松井石根,拿自己作比较,寺内寿一并不觉得自己比松井石根能高明多少。此刻,他对能否取得胜利,已经相当怀疑。

在日军近代史上,与吴克开战以前,即使偶尔有师团被围地情况出现。。(小说下载网。)。也绝没有一个完整师团被消灭的记录。日本军部上下都以俄国军队为假想敌,根本不曾将武器装备、以及战术训练都非常低下的中国军队放在眼中。

可惜香月清首先在北平栽了一个大更头,让日本陆军丢尽脸面。再接着,松井石根一把将20万精锐军队全部葬送在华东。给日本朝野的震动比起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日本朝野文武百官眼中,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次极为“羞辱”的失败。还让所有正在关注中日战局的军事强国震惊。这些军事强国不认为近代史上屡战屡败的中国军队已经提升,反而认为日本陆军在这20年中,已经成为了“垃圾”。自诩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日本,在在世界军事强国眼中,地位一下子下降到历史最低点,近卫内阁和日本军部甚至差点因此倒台。

裕仁也实在无法面对这样地窘迫现状,急需要日本军部以一次辉煌的胜利来洗刷大和民族的耻辱。因此,在叫嚣着要以支那人地鲜血来洗刷陆军耻辱的寺内寿一恳求下,从裕仁到日军军部在怀疑能否战胜地同时,却都一致支持以关东军为后方基地,扩大华北战事。

为此裕仁直接命令彬山元对国内预备队进行扩编,并指示海军对寺内寿一进行支持,同时还让陆军参谋本部策划了一场集中两个方面军,对山东进行南北夹击的战役方案,以图一举将这个屡次带给大和民族耻辱的吴克彻底撕碎。

然而,当日本军部以及寺内寿一都认为战争已经到达最关键地时刻,却突然发生“加贺”号航母事件,善于猜忌的日本朝野根据已有情报,立刻将目标锁定在俄国身上。

帝国头号强敌直接介入华北战局,战局立刻变得对日本政府相当不利,同时,边界不断的小摩擦显示,俄国远东军区正在虎视眈眈准备南下,关东军基地直接面临威胁,这让日本大本营在震惊之余,做出了极为疯狂的决定。

满洲是日本南下、北上称霸亚洲的基地,承载着日本世世代代走出岛国的希望,不容有丝毫失误。此刻面临极度威胁,为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裕仁“迫不得已”之下同意军部立刻调整战略步骤,将战略目标转向以满洲安全为主,趁俄国国内正在对军队进行“大肃反”运动之时,集中所有力量,提前向俄国远东地区发起攻击,以清除这个巨大的威胁。

裕仁和军部的这一转变,不仅表现的有点孤注一掷,也将正在被吴克快速削弱的华北方面军逼入了绝境。自吴克展开偷袭开始,寺内寿一就知道,战场上自德州向南,现在已经是敌我层次交叠、犬牙交错相互胶着,即使是大本营准许其撤兵,深入吴克部队腹地的几个师团不经过恶战也很难撤出。

为今之计,只有一战到底,要么以绝对的胜利,彻底击溃吴克部,完成对山东的进攻告终,要么以损兵折将大举惨败结束。寺内寿一在已经对山东取得合围的优势吸引下,虽对德州战局不明,最终还是拒绝河边正三让他撤兵的善意提醒,决定孤注一掷。

虽然寺内寿一宁愿相信自己的孤注一掷是因大本营的决策逼迫出来的,但对对阵的这个中国将领,他也不能不非常佩服,毕竟自己的困境有一大半也是这个吴克制造的,松井石根也许输的并不冤。

为此,他一方面要求方面军电台转换频率不断对这两个师团进行呼叫,一面命令独立第4旅团、土肥原师团以及第22师团各部多派侦骑进行探查。可怜,寺内寿一一向以火力装备、航空支援、通讯快捷、机动迅速而自傲的帝国皇军,此时竟然被吴克逼迫的,不得不采取古老的探马骑兵来对战场情报进行搜集。

在寺内寿一命令使用探马搜集情报的同时,天色将暮时分,吴克却在忙碌之中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来自南京,一封来自第五战区司令部。

第五战区司令部的电报比南京方面早到一步,吴克一看署名竟然是李宗R,立刻亲自查看。谁知道,李宗R的这封电报竟然语焉不详,既不是战事通告和命令,也不是什么拉家常的私事。只是在电报中简简单单的写着:

“闻贵部将士对敌后方辎重目标进袭,甚喜!而今暴虐当前,希弟以战事为重,再度重创顽敌,勿为庸事所扰,特此告勉!”

自己突破旧黄河袭击日军辎重,在敌后方搞出这么大动静,虽然未曾公布,但身为战区司令,李宗R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知一二,也可以理解,但后面那句话不明不白,显得非常突兀,让吴克看的云山雾罩,一时之间竟不能理解究竟是何意。

而随后南京方面让吴克出任山东省主席的电报到来,两相比较,吃过老蒋不少亏的吴克,终于明白是李宗R是什么意思了。

很显然,李宗R已经提前得到了这个消息,不过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不好明示,竟模模糊糊的似乎在劝诫自己不要接任。

老蒋对自己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心,安徽方面,周参谋长已经电传,自韩部北上后,蒋系势力立刻向皖地江南运动,同时还以各种借口向地方派遣官员,并以大量宣传人员明目张胆的进入皖地,明着进行所谓的“抗日宣传”,暗里在各地进行扩大组建GMD党部,建立情报网的行动。

幸好和吴克混久了,周参谋长也学的比较奸猾。在发现老蒋的这一系列比较阴险的手腕后,周参谋长毫不客气,立刻指示各地以预备役士兵、民兵为主体,迅速组建守备队,随后又将这些守备队在短时间内划分编制,成立第三集团军。

虽然这个集团军兵不满员,短时间内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很多预备军官被迅速分派下去,使这些预备队也很快成为了一个整体,最终以小冲突将那些企图渗入的势力死硬的排斥在外。至于那些南京方面派遣的那些官员,进入皖地后,不是在进入途中被地方上的地雷误炸,就是在拼死进入后,被“束之高阁”高高挂起。

而那些宣传人员,过的更为凄惨,所到之处虽然也有很多听众,但在马怀仁派出几支小队专门暗中“伺候”之后,这些人吃饭会跑肚拉稀,睡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