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梁祝同人)梁祝同人之芳香已盈路 >

第2章

(梁祝同人)梁祝同人之芳香已盈路-第2章

小说: (梁祝同人)梁祝同人之芳香已盈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着几本只能偶尔看到一小条横线的书,孟芳夏还不能不感叹一句,幸好这时的纸张也算稍稍普及了,不然的话…想着这些书变成一迭迭厚厚的竹简时,她忍不住恶寒地抖抖身体,脑海中同时浮现出娇小的小秋妹子背着大竹篓的样子,还好小秋十六了,她不算虐待童工,所以说呢,那个大竹篓绝对不是纯摆设的。
孟芳夏还知道她们主仆这一趟出门前,孟父孟母就为她们准备不少盘缠,是以就算她那时在客栈已经担搁好些天了,两人也没有因此发生手头拮据的情况,而孟芳夏虽说身为几乎不出门的闺阁女子,却是心细如丝,知道些避祸之道,带出门的银两并未集中放在自己或小秋的身上,而是两人各贴身藏了一部份,只留下一部份放在手边显眼处使用,就算旁人即使不小心看到,也只当是两个中下等人家出身的主仆,起不了什么旁门左道的心思。
为了能够及时赶上书院报名的时间,孟芳夏也不好再矫情拖延,两人早早就往余杭前去,一边走向目的地一边打探着此处的地缘关系,没几天终算明白当日她来到这里的那个地方就是山阴县,听说还出不少名人?而敷文书院所在之处正是未来名声响亮的杭州市境内那个风景优美的西湖附近。
鄞县往南的官道上,两匹骏马一前一后地向前奔驰,见其穿着似为主仆,年纪圴不过二十上下,两人一路上只有入夜之时才不得不停歇下来,让马匹休息整顿。
若说到这两个人的身份,只怕孟芳夏要是知道的话,真会哭笑不得了,因为这主仆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来世梁祝故事中那个令不少人恨得牙痒痒的马文才和他的小厮马山。
这日已经两人从鄞县出发的第三天,凑巧的也是停留在山阴县,于某间客栈下榻住宿,马文才主仆两人匆匆用过饭后立刻就进房里休息,准备隔日一早还要上路。
“少爷,我们这一路就算走的再快,恐怕也是要等到书院那里才能赶得上孟小娘子她们吧?”虽然骑了一天的马,马山的脸上未见有多少疲乏之色,不过看着自家主子明显阴沈的脸色,才忍不住开口劝解一句。
“要真是能顺利走到书院倒也罢,就怕路上又有个万一,这雁南只要提到跟他妹妹有关的事也是胡涂的,他爹娘溺爱女儿就算了,他做人家哥哥的干什么跟着凑上一脚,幸亏还记得先写信去给恩师打招呼,不然的话,即便到了书院那里,恩师也未必肯让她留下来。”马文才不掩满心的担忧和焦躁不安,只恨不得能此刻就插翅直飞目的地,
“可是小秋都说她家小娘子已经没事,那应该是肯定没事吧?孟少爷不常说小秋是个聪明的丫头,要不也不会让她陪孟小娘子出这趟远门。”马山无措地挠挠头发,继续想着怎么安抚主子的情绪。
“小秋再怎么聪明也总是个女子,你还指望她那点小聪明能办得上什么大事?”马文才没好气地瞪了马山一眼,分明是在说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唉…。”马山想想似乎也是如此,不过这一路跋山涉水的总还得好几天才能到余杭,便只能无力地低头叹气,转身又走出房门。
马文才一个人坐在房里,却是怎么也不能入睡,他心里一直想不明白那个原本只知道安份待在屋里读书的小女人,几时竟然会有这样的胆量,敢只带着一个丫鬟就去了余杭那么远的地方,再说鄞县毕竟也是大县,哪里没有好的夫子可以教导?难道是因为不愿意接受这门亲事吗?
而孟芳夏在重新研读原主留下的手书之余,也没忘记继续琢磨原主决定外出求学的真正理由,偏偏她想了半天都没有想不出原因何在,即使不经意地套问过小秋几回,小秋也只说她是因为羡慕哥哥曾经外出求学三年的经历,才苦苦求来这个机会,然而…真是这样吗?那原主留在她脑海中的那个模糊身影是谁?还有心底那股奇怪的情绪又是因何而起?
孟芳夏从一开始从小秋的话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知道原主是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自然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有名的梁祝传说,只是前世的她虽然羡慕过梁祝两人之间那种情深不悔、刻骨铭心,以致死后化蝶成双的恋爱故事,但若真叫她有一日变成祝英台那个女子,她明白自己是绝对做不到为无望的爱情而随梁山伯死去,也许是因为她并不能明白那种印到骨髓内的胶漆之情是如何深刻吧,也或许等到哪日遇见了对的那个人时,她会有几分理解,不过还得等到真有那一日才行。
此时孟芳夏还不知道她的确来到梁祝的世界,更不知道原主之所以想要出外求学的原因竟是得知父母已经为她订下马家的亲事,又听到有心人的误导,才会一时赌气决定这件事,而原主与马文才的婚事也使得梁祝的故事有了意外变化。
毕竟后世之人都知道这梁祝传说的最大特色便是梁、祝、马三人之间的姻缘纠葛,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真心相爱,若没有马府与马文才的逼亲,也不会有梁山伯的英年早逝和祝英台的为爱殉情?却不知道等将来等孟芳夏知晓这一切后,她是会选择让梁祝双双化成蝴蝶呢?还是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话说这孟芳夏主仆继续走了好几天的路之后,总算让她们看到敷文书院那道高高的牌坊,只是望着牌坊后头那条长长的山路,孟芳夏又觉得有些腿软了。
“小秋,我想…我们明天再上山吧,我走不动了。”孟芳夏有些可怜兮兮地向小秋说道。
“公子,这会儿还不到午时呢,而且明日就是最后一日的入学报名,万一妳又偷懒不起,岂不是错过这次机会?走吧,小的扶着妳就是了。”小秋没想到出一趟远门而已,自家小姐倒是越来越晓得偷懒,这样还怎么能进书院求学?那些夫子可不是吃素的,偏偏劝她回去时,她又百般不愿,最后只好自己当起管家婆,担负起叮嘱小姐勤奋上进的责任。
“哦…。”孟芳夏只能不情不愿地被小秋抱住手臂,缓缓地爬上了山路…。
在仰圣门前摆了一张小木桌,旁人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摆放的,不过是因为每年四月乃书院招生之期,虽然说有时几日都未必能见到一人上门,却也不能叫人随便就踏进学院打扰他人学习,山长夫人才特地设下此处来专门负责新入院学子的事宜。
孟芳夏走到半路之后,简直是被小秋用拖着才上的山,当她踏上最后一个阶梯时,满心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快要离她而去,内心感动地想着总算让她爬上来了,又站在那里休息许久才好不容易找回一点感觉,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大门前,有几个人正围着一张小木桌和木桌前的人,似乎正在办报名手续。
“公子,走吧,赶紧办好了手续,才能回客栈安稳休息呢。”小秋在客栈那时早就打听好了这书院的一些规矩,知道报名之后不是马上就能住进书院的,便有些着急地催着孟芳夏。
“哦!”孟芳夏也知道小秋的意思,便连忙打起精神向门前走去。
桌前的两名少年公子已经办好了入学手续,此时正转身准备下山,两人在与孟芳夏擦身而过时,孟芳夏不经意地听到那两人的对话隐隐约约飘进耳内,她立刻定在原地,有一股想要立刻下山的冲动…。
“喂!你是不是要报名?快点过来把这些数据填一填,然后交上束修就可以回去了。”木桌后的人看到孟芳夏傻傻地站在原地,有些不耐烦地喊了她一声。
“公子呀~你是又怎么了?”小秋叹气地拍了拍额头,赶紧上前来拉着孟芳夏过去。
“没、没事,对不起!这位夫子,学生马上把资料填好。”孟芳夏立刻回过神,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白纸,小心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户籍数据,然后又恭敬地递回去,一旁的小秋也赶忙地翻出银两,随后交给对方。
“你叫孟方是吧?倒是个好名字,‘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这意思?”被称为夫子的男人果真像书院的一份子,连一个普通名字都能说出些名堂来。
“正是,家父希望学生能够凡事端正规矩,故而以此字为名。”孟芳夏连忙恭谨地拱手回道。
“嗯,记得后天早些过来,随身的行李可以直接带上山,那天书院就会安排你们的住处,顺便说一些书院里的规矩。”对方见孟芳夏的态度不错,甚为满意地点点头后,又好心叮咛一句。
不待孟芳夏再次拱手行礼,那人却是已经抱起桌上的那迭纸,转身走进门内,孟芳夏自然也带着小秋先下山回客栈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章

敷文书院的山长名孔慕,为奉圣亭侯孔氏旁支子孙,自幼浸溺于孔家历世累代所承袭之儒家学术,又有些自己的思想风格,多年前,正值清谈风气初起之时,他便带着妻子萧氏落居此地开设书院讲学,尔后更有各地名士亦常至此与其畅谈玄学治世之道。
此时已是日落山边之时,山长书房内除了孔慕,还有一个少年立于书桌旁,却是赶了几日路程前来此处的马文才,不过他也是刚刚才到而已。
“山长,今年来书院读书的新生不多,仅有十来个而已,他们的资料都放在这里了,你先过目一下,待明早再请山长夫人安排住室。”一名男子推门而入,将怀里的竹简放到书桌上,说道。
“这几日真是劳烦季轩费心了,不知那些新进学生之中可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孔慕点点头后,又笑问一句。
“出色的人物倒未曾见着,不过其中有两个…恐怕得特意关照些。”原来这位男子名为陈季轩,亦是书院的讲师之一,他识人的眼光颇为精明,显然已经看出什么名堂来,故而别有它意地多提了一句。
“哦?不知道是哪两位?居然让季轩想到要特别关照?”孔慕饶富兴味地瞥了一旁的马文才一眼,问道。
“一位叫祝英台,一位叫孟方,他们两个…怕是不宜和其他学生同室共宿,若能两人一处学习倒也适当,不过祝英台又似是与另一个叫梁山伯的人一道上山的,这…。”陈季轩缓缓地说着话,还露出一副颇为两难的神色。
“恩师,文才想留下来再多读个两年的书本,因为先前钻研的那些学问,回去之后才发现还有不少地方感觉艰涩难解,不若在恩师跟前,也好随时请教。”马文才看着孔慕的目光,不免略显尴尬,但还是不忘提出这一路上想好的来意。
“说的倒好听,我已经一把老骨头了,身边又有夫人和女儿女婿陪着,哪里用得上你来伺候,再说如今天下乱世并非以儒学为主,更是看不上我那几本破书,说来说去不就为了孟家小娘子?你当我真是老眼昏花,什么都不知道吗?”孔慕斜睨马文才一眼,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原来她和文才早有故旧吗?我刚还觉得不解,听说吏部年前才发下任令,要授任你为秘书郎,怎地有空来这里见恩师,原是为了佳人而来?”陈季轩一脸恍然,看着马文才的眼神含着些许笑意。
“文才没打算出任那个官职,只是大伯以为就算占个散官职也好,总是将来想入仕时能有个更好的出路,所以吏部又另封了振威校尉的闲职予文才,至于孟家小娘子与文才的关系…想必恩师也没瞒着你才是?”马文才脸不红气不喘地把自己和孟芳夏的关系挑明了。
“确实如此,雁南给我的书信里已经提过马孟两家结亲的事,只没说你会跟来,怕是他也不晓得你会急成这样吧。”孔慕竟是一点也不讶异马文才的作法,语气里还充满了等着看好戏的意味。
“恩师,您刚才不是说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