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强人治国:普京传 >

第8章

强人治国:普京传-第8章

小说: 强人治国:普京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会后4小时,普京打电话给美国总统,通知他作出的决定。普京回忆说:“这是一次涉及实质性内容的交谈,我们就马上采取的具体步骤以及长远步骤达成了一致。”普京表示,如果美国飞行员在阿富汗北部上空被击落,俄罗斯愿意提供后勤支持、情报及搜寻救援,甚至出于人道主义目的,给予美国军用飞机飞越俄罗斯领空的权利。他告诉布什,更重要的是,“我准备通知与我们保持友好关系的中亚各国政府的领导人,我们不反对美国在中亚发挥的作用,只要它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而且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16'最后一句话至关重要。10年以后(尽管2009年俄罗斯人试图让美军离开中亚),美军仍在使用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空军基地。'17'2005年,美军被赶出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地。
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主要采取了空中打击的形式。与此同时,阿富汗人自己(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将参加地面战斗。赖斯说,她和谢尔盖·伊万诺夫受命负责向北方联盟提供军火、为作战作好准备。就在普京在索契与布什通话的同时,俄罗斯的总参谋长阿纳托利·克瓦什宁将军正在塔吉克斯坦与一位北方联盟的领导人举行会谈。
俄罗斯现在似乎在反恐战争中完全与美国结成同盟。谢尔盖·伊万诺夫称,阿富汗战争打响后不久,塔利班的代表找到部署在与阿富汗接壤的塔吉克斯坦边境的俄罗斯边防部队。“他们称,奥马尔授权他们建议俄罗斯和塔利班联手同美国人作战。”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莫斯科时,普京提到了这件事。普京用英语说,“我们的答复只有一个”,同时打了一个粗鲁的俄罗斯手势,攥起拳头,把拇指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拉姆斯菲尔德大笑,说:“我们打的手势略有不同,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18'
10月7日,美国人发动了打击。这一天是普京的生日,普京和受邀参加生日晚宴的客人一道观看电视播放的首次空中打击的画面。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转向普京,举起一杯伏特加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诺维奇,这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乔治—弗拉基米尔秀
普京似乎回答了卢布尔雅那那位记者提出的“美国人能否信赖此人”的问题。普京欣喜地看到,他被看做与西方步调一致,而不是与它为敌。接下来他继续发动魅力攻势,首先访问了德国,在德国议会从头到尾用德语发表演讲,给东道主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京强调了他的国家与西方在反恐上的合作,并将之与轰炸塞尔维亚时俄罗斯挨的一记耳光作了比较。轰炸塞尔维亚一事虽然过去两年了,但造成的创伤仍未愈合(普京仍难以释怀)。“他们往往在我们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事后才敦促我们支持作出的决定。然后他们重弹忠于北约的调子,甚至说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这些决定无法执行。让我们扪心自问:这种情况正常吗?这难道是真正的伙伴关系吗?”
普京说:“没有一种信任的气氛,就不可能有一个团结的大欧洲。”他随后阐述了一个最终结束冷战的宏伟前景:“今天,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我们摈弃了昔日的成见和野心。从今以后,我们将共同确保欧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安全。”
德国总理施罗德完全支持普京提出的俄罗斯参与“共同”确保欧洲安全的想法。早在普京来访前,德国人已经开始思考不可想象的事:俄罗斯或许会成为北约的一个成员。日后施罗德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他们讨论了他称为“颇具远见的”外交政策思路。“我与普京讨论了俄罗斯加入北约是否可能的问题,而我觉得完全可能。这一前景对俄罗斯,也对北约不无裨益。”'19'
一周后,普京前往布鲁塞尔会见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打算继续试试运气。会谈伊始,普京的开场白令罗伯逊吃了一惊:“你什么时候邀请俄罗斯参加北约?”'20'
普京的顾问谢尔盖·普里霍季科坚持说,普京不过是“打个比喻”,可罗伯逊却当真了。'21'他耐心地解释说,加入北约的程序不是这样的。罗伯逊回忆道:“我说,‘总统先生,我们不主动邀请他国参加北约。一国需要首先提出申请,然后经过一套证明它能够被纳入北约体系的程序,北约才会邀请它加入。’普京耸了耸肩,说了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俄罗斯不会和一些无足轻重的国家挤在一起排队。’我说,‘既然如此,我们能否不再就加入北约问题继续外交舞剑,而是认真研究一下建立一种实际可行的关系,看看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22'
普京毫不气馁,继续作出和解的姿态向西方求爱。从布鲁塞尔返回莫斯科后,普京批准关闭在海外的两个苏联时期的军事设施:位于越南金兰湾的一个海军基地和位于古巴卢尔德的一个侦听站。俄罗斯官员私下里承认,这两处设施耗资巨大,他们乐见甩掉它们。不过他们仍然希望对方能把关闭这两个基地视为善意的信号,并对此投桃报李。莫斯科在一系列始终关注的问题上,期待对方作出妥协。苏联时期,美国于1974年颁布了一项法案,后称之为《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限制与苏联的贸易,直到它取消了对犹太人移居海外的限制。这个问题早就不复存在,然而《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仍未废除,尽管俄罗斯一再请求废除该法(美国人也多次许诺过)。俄罗斯还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然而美国不给俄罗斯的申请放行,还对进口的俄罗斯钢材增加了关税。最重要的是,普京依然心存希望,他的良好表现或许会给《反弹道导弹条约》带来一线生机,甚至会使美国人回心转意,放弃导弹防御体系。
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布什竞选总统时作出的许诺之一即在美国建立一个全国导弹防御体系,而《反弹道导弹条约》成了他的绊脚石。
2001年11月普京访问美国时,这一问题被置于议程之首。美国人试图说服俄罗斯人,他们完全无须害怕导弹防御体系,因为它是为了保护美国今后不受诸如伊朗、伊拉克和朝鲜(不久前他称这几个国家是“邪恶轴心”)这样的“流氓国家”可能研制出的导弹的袭击。因此防御体系不会打破美俄战略平衡。鲍威尔回忆说:“总统想向普京总统表明,他,布什,知道冷战已经结束了,而我们必须避免用冷战的眼光审视俄罗斯联邦。”'23'
据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哈德利称,布什说:“我个人倾向于我们双方一致同意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宣布就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展开合作。弗拉基米尔,如果你觉得由我单方面宣布退出,从而你可以与此撇清关系对你更有利的话,我没问题。你甚至可以批评我几句。”'24'
现在轮到美国人竭力想用柔曼的音乐诱惑普京了。布什邀请普京前往他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农场,普京备感荣幸。他解释说,他从未去过另一位世界领袖的家。气氛十分和谐。室外雷鸣电闪,室内炉火熊熊。苏联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范·克莱本为客人弹奏了乐曲。早在1958年,他即夺得了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的冠军。赖斯展示了她的舞姿,普京的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用西班牙语同布什总统交谈。他回忆道:“我说西班牙语,因为我曾在西班牙工作过。布什知道后,总爱用西班牙语与我聊天。他称呼我‘伊吉’(伊戈尔昵称)。他喜欢说,‘伊吉,oestas(西班牙语里‘近来好吗’的意思)?’”'25'
然而在《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上,双方立场丝毫没变。普京无意和美国人一起退出该条约,从而给美国人提供一块遮羞布。双方同意的唯一一点是,布什不会在普京仍在美国期间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免令普京难堪。
12月,国务卿鲍威尔飞抵莫斯科去埋葬该条约。鲍威尔通知普京,3天之内布什总统将公开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鲍威尔讲述了普京作出的耐人寻味的反应:“普京用冷冰冰的目光注视着我,开始抱怨起来,‘这太糟糕了。你们正在踢掉战略稳定的凳子腿,我们会在此事上批评你们的。’我说,‘总统先生,对此我完全理解。’随后普京脸上绽开笑容,倾身向前对我说,‘很好!我们终于甩掉这一问题了。现在你和伊戈尔(伊万诺夫)赶紧商讨一个新战略框架。’我回答说‘是,长官’。”'26'
不到5个月,一个新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拼凑而成。同此前冷战时期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和老布什签署的两份《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相比,新条约不那么起眼,只有薄薄的两页A4纸。虽然它削减了双方的核武库,但没有任何核查条款,甚至也没有规定永久销毁核武库的任何义务。但布什和普京都需要这么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条约。两国领导人打得火热,因而需要一个条约证明这一点。
新条约签署后,普京及夫人陪同布什及夫人劳拉参观了克里姆林宫,随后把他们领到自己的别墅,一起在池塘边垂钓—普京是在回报布什邀请他去克劳福德农场。次日,他们飞到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市,参观了该市宏大的战争纪念馆、冬宫博物馆和一所大学。之后普京偷闲参加了一场柔道比赛。当天晚上,两国总统偕夫人,外加双方的各位部长和助手,在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观看了《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赖斯和谢尔盖·伊万诺夫成了一对好朋友。虽然两人都酷爱芭蕾舞剧,但谁也不想坐3个小时观看《胡桃夹子》。灯光渐渐暗下来后,伊万诺夫欠身问赖斯:“康迪,你真想看《胡桃夹子》吗?”
“你有什么打算?”
“我建议你去另一个地方。你听说过艾夫曼的芭蕾舞吗?”
赖斯有所耳闻。鲍利斯·艾夫曼是一位更合她口味的先锋派编舞家。她回答道:“走,看他的芭蕾舞去。”
伊万诺夫和赖斯溜出马林斯基剧院,直奔艾夫曼的排练房。两人并排坐在排练房里,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整个排练房里,只有他们两位观众(除了被派来陪同他们的一脸不乐意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弗拉基米尔·卢沙洛)。
伊万诺夫后来回忆道:“我看得出,她很喜欢这出芭蕾舞剧。这种事情,装是装不出来的。”'27'
两人赶在《胡桃夹子》演出结束前赶回马林斯基剧院,恰好赶上和官方代表团一起于午夜时分乘游船沿运河游览圣彼得堡市。
赖斯在一次采访中吐露说:“个人关系的确起作用。我开始相信,谢尔盖·伊万诺夫是一个能说到做到的人。我认为,他对我也有同样的信心。”'28'
一个新时代似乎真的降临了。有谁会想到,时隔不久,这一切即将成为过眼烟云?
'1' 1。 Interview with Gee Robertson; 9 March 2011。 
'2' 2。 Interview with Jonathan Powell; 9 March 2011。 
'3' 3。 Guardian; 18 April 2000。 
'4' 4。 Interview with Mikhail Margelov; 29 April 2010。 
'5' 5。 Interview with Condoleezza Rice; 14 April 2011。 
'6' 6。 Interview with Stephen Hadley; 24 January 2011。 
'7' 7。 Interview with Colin Powell; 3 March 2011。 
'8' 8。 Interview with Igor Ivanov; 11 Dec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