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254章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254章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些情况都能看出,当时战略打击部队在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情况有多么的糟糕了。雷少卿找上门来的时候,那名准将司令官没有隐瞒情况,而是直接把他的苦衷道了出来。雷少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他也知道,这次轰炸行动将非常的重要。无奈之下,雷少卿只能要求战略打击部队尽快做好战斗准备,一些重要问题,雷少卿主动负责帮他们解决。结果,在二十三日凌晨,雷少卿就飞到了古铁雷斯,然后去了图图特佩克,找到了正在前线指挥进攻的古迅雷。

雷少卿与古迅雷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两人也很早就认识了,而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两人之间有过很好的合作。在雷少卿把他来的目的告诉给古迅雷之后,古迅雷二话没说,当即就保证,远征军将尽一切的可能协助这次行动,当然,也希望海军在击败了大西洋舰队,夺取了制海权,成功登上了大安德烈斯群岛之后,能够为远征军提供一点支援,比如派遣某支舰队到墨西哥湾来,用轰炸机与舰炮支援远征军进攻。当然,雷少卿也答应了下来,只是他并不是真正的舰队司令官,到时候舰队怎么行动,他可管不着呢。

得到了古迅雷的保证后,雷少卿又马不停蹄的返回了巴拿马城,当时已经是二十三日的下午了。韩绍锋刚好从登陆舰队回来。在雷少卿说明了情况后,韩绍锋也保证将全力支持这次行动,毕竟击败大西洋舰队,对他也有巨大的好处。

得到了两位战区司令官的支持后,雷少卿再次找到了战略打击部队的司令官,两人开始商讨作战行动的事情。当时,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

一是轰炸机的状态,战略打击部队的司令官已经统计出,当时能够出动的轰炸机不会超过340架,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超过了定期检修的时间,其状态无法保证。这个问题,只能由战略打击部队自行解决。当时,韩绍锋从陆战队的航空兵抽调了一部分的勤务人员去帮助战略打击部队。幸亏“狼鸠”用的发动机与岸基航空兵以前使用的战术飞机的发动机基本上是通用的,所以岸基航空兵的勤务人员能够帮上忙。

二是弹药,储备在那几座机场里的弹药并不多。这个只能依靠陆战队解决。当天韩绍锋就调动了上千部卡车,将囤积在机场附近几个小港口里的弹药运送到机场去。可这也需要时间,而且正是这一点,最终拖延了轰炸机群的行动。

三是协调指挥,部署了重型轰炸机的六个机场相对分散,而且都没有配套的指挥设施。不得已之下,只能够给每个机场安排几名参谋军官,并且严格的制订机群出发的时间,以及会合地点,让各机场的轰炸机起飞之后先行会合,然后再一起飞往圣地亚哥。而轰炸行动中,六个机群分别投弹,没有统一指挥。这些,都会影响到轰炸机群的打击效率,可是在当时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

等到雷少卿他们搞定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三日晚上十点多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的进行之中。当时,最严重的就是对付战舰所需要的航空穿甲弹的储备严重不足,而且就连很多港口里都没有足够的储备,之前可没有任何人想过要用重型轰炸机去对付战舰,毕竟重型轰炸机使用的最多的是燃烧弹与高爆弹。也正是如此,准备工作直到十一点半之后才陆续到位,飞行员在此之前已经领到了作战计划,很多轰炸机是在挂上炸弹之后就立即起飞的。这也导致整个轰炸行动混乱不堪!

如果考虑到当时各种不利因素的话,这次轰炸行动的组织应该是相当成功的,毕竟换了谁,也不可能做得更好。雷少卿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他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轰炸行动,通过这次行动雷少卿初步掌握了这类行动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锻炼了他的能力,这为他后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于这次轰炸行动,也确实算不上精彩。

第七十三章 混乱战场

因为准备不充分,这次轰炸行动的效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从六个机场上分头起飞的轰炸机群根本就没有能够在预定空域会合,甚至连那些从一个机场上起飞的轰炸机都没有能够一起行动。另外,这六个机场中,距离圣地亚哥最近的有1200公里,最远的达到了1400公里,考虑到航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携带了3到5吨炸弹的轰炸机也不能在中途浪费太多的燃料。结果,首先到达会合地点的轰炸机没有等到后面到达的,而后到达的又在这边耽搁了一点时间。导致的结果是,这330架轰炸机最终竟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十个批次,在前后近两个小时之内陆续到达了圣地亚哥上空。

首先到达圣地亚哥的机群有32架轰炸机,这算是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机群了,这些轰炸机都是从距离最近的机场起飞的,其中有12架轰炸机携带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因为没有足够的大型航空穿甲弹,另外20架轰炸机各携带20枚250公斤级航空穿甲弹。机群到达圣地亚哥的时间是凌晨四点过十分,此时斯普鲁恩斯率领的两支特混舰队已经离开圣地亚哥港一个多小时,而且天色还没有亮,港口内又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空中一片漆黑,飞行员几乎无法看到港口里的战舰,甚至很难分辨出海面与陆地的差别。

如果在以往的情况下,肯定需要由前导轰炸机先投下燃烧弹为后面的轰炸机照明,当时也确实安排了两架轰炸机携带燃烧弹首先进入,可这两架轰炸机没有跟上第一批轰炸机,反而落在了后方,也就是说,第一批轰炸机只能够摸黑投弹了。如果没有当时已经大规模配备给重型轰炸机的雷达瞄准仪的话,恐怕这32架轰炸机根本就无法将炸弹投到港口里去。

雷达瞄准仪的出现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早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时候,就暴露出了轰炸机在夜间难以瞄准目标的问题,当时能够找到的解决办法并不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用雷达来探测地面目标,然后引导轰炸机投弹。可问题是,当时对雷达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而且地面杂拨的干扰相当严重,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研制雷达瞄准仪的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出现的几套带有严重实验性质的雷达瞄准仪在战场上的表现也都不怎么样。可正是通过对日战略轰炸后期使用雷达瞄准仪总结出来的经验,帝国的电子工程师找到了一些提高性能的窍门。

地面杂拨干扰是个让所有雷达设计人员都头痛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一部雷达都要遇到这样的麻烦。比如,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夜间海战中,正是因为杂拨的干扰,导致舰载雷达无法及时的发现敌人的战舰,从而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损失。随着研究深入,科研人员很快发现,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发射的杂拨的信号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所受到的干扰强度也是不一样的,结合这两点,能不能制造出可以减少地面(海面)杂拨干扰,或者是利用干扰来探测目标的雷达呢?

研制工作在25年初的时候就取得了进展,随即南京电子设备厂就制造出了几台样机,先由验证机进行测试,另外还在战舰上进行了测试。正是通过这几台样机,最终,帝国的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能够从空中探测到地面目标,为飞行员指示目标的雷达瞄准仪。

雷达瞄准仪的出现对战略轰炸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不但解决了夜间轰炸的难题,而且可以让轰炸机飞得更高,从而避开地面的小口径高射炮,甚至可以避开敌人的拦截战斗机,从超高空投弹,减少轰炸机的损失。另外,将雷达瞄准仪与自动驾驶仪结合起来,还可以提高轰炸精度,使轰炸的威力更为明显。到此时,帝国陆海两军已经装备了五种不同型号的雷达瞄准仪,几乎每一架重型轰炸机上都装上了一套。当然,飞行员一般还是喜欢目视轰炸,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前导轰炸机投下燃烧弹为后继轰炸机照明目标这种比较老套的战术并没有被淘汰。

正是因为有了雷达瞄准仪,第一批到达的32架轰炸机才能够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进行轰炸。可有一点,是当时设计雷达瞄准仪的工程师没有考虑到的,那就是,此时圣地亚哥港上空漂浮着成百上千的阻拦气球,而这些气球回干扰雷达,也就将影响到轰炸的结果!

第一轮进入的时候,正因为受到了气球的干扰,领队长机的投弹手没有能够辨认出港口的位置,在第二轮进入的时候,投弹手才发现空中漂浮着不少的气球,猛的明白了过来,美军不会把气球部署在荒地上空吧,那么阻塞气球下面肯定有高价值的目标,也就是战舰。结果,领队长机直接就在这些气球上方投下了炸弹,另外31架轰炸机也迅速的投下了炸弹。至于这些炸弹有没有命中目标,恐怕也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飞回去确认战果。

可以说,这完全是盲目的轰炸。阻塞气球不但能够干扰雷达,挡住飞行员的视线,可同样的,也挡住了地面与战舰上人员的视线,挡住了高射炮的射界。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批进入的32架轰炸机几乎没有受到威胁,全都顺利投下了炸弹,然后扬长而去。这轮轰炸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时还在港口内的第21特混舰队的战舰被迫起锚,不敢继续停着不动了。

五分钟后,第二批18架轰炸机到达。这批轰炸机是从另外一个机场起飞的,全都携带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这批轰炸机的飞行员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其中有一半的轰炸机已经找不到港口内的战舰,把炸弹投到了岸边的高射炮阵地上,另外9架轰炸机的飞行员壮着胆子超低空进入,准备从气球下方投弹,可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仍然没有发现目标,还有一架轰炸机被炮弹击伤,被迫提前投弹返航。另外8架轰炸机在第二轮进入的时候,发现了一艘正在起锚,桅杆上的导航灯已经亮了起来,结果这8架轰炸机全都把炸弹投向了这艘倒霉的巡洋舰。在撤出的时候,最后面的一架轰炸机在规避高射炮的时候拉起太早,一头撞上了阻塞气球,导致右侧的两台发动机全部停车,最终勉强飞到了外海迫降。

首先挨炸弹的是一艘“迈阿密”级重巡洋舰,64枚炸弹只炸中了2枚,可对于一艘重巡洋舰来说,2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弹的威力已经足够巨大了。就在舰长准备冲到浅滩区,同时让战舰上的官兵准备逃生的时候,四点二十五分,第三批的22架轰炸机到来了。

这22架轰炸机是从最远的机场上起飞的,因为没有等待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弹,全都挂的是250公斤的穿甲弹,所以反而来得比较快。巡洋舰上燃起的大火成为了投弹手的最佳瞄准点,结果这22架轰炸机全都在这艘巡洋舰附近投下了炸弹,而且都是高空投弹。没有一枚炸弹命中战舰,反而有不少的炸弹落到了附近的码头上,以及堆积在海滩上的物资中间。这也是第三轮轰炸的最大收获。

第四批轰炸机群一共有64架轰炸机,这是当天晚上到达的规模最大的一支轰炸机群。这些轰炸机分别从三个机场起飞,在会合点会合之后一起杀了过来,其中有21架携带的是500公斤炸弹,其他的都是250公斤的炸弹。当时,海滩上的物资,以及码头已经燃烧了起来,而且爆炸与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吹开了附近的阻塞气球,燃烧的火光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