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妻主 >

第134章

妻主-第134章

小说: 妻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黎,你还记得你的身世么?”妤卉见阿黎低头沉思,以为他是想起了什么,试探道。“三年前我见过二皇子殿下。你的容貌与他真的很像呢。连鸾鸣也是这样认为的。你因程家重罪沦为官奴,二皇子是程才人所出,你们怎么也算是亲戚的。”

阿黎故意装作迷茫的样子。迟疑道:“过去的许多事情下奴都记不清了,家中获罪的时候,下奴尚年幼,对家人没有太多印象。”

妤卉耐心说道:“那么你想不想弄清自己地身世呢?我这里倒是有些线索的。”

阿黎却摇头道:“下奴的亲人就算健在也都是奴籍,下奴知道了是徒增烦恼。请主人恕罪,下奴不想听,只想做本分的事情留在主人身边,请主人成全。”

妤卉叹了一口气,不打算强行灌输阿黎地身世,或许像现在这样,他不知道反而可以心安,不作他想,不自寻烦恼,也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吧?

“那么你是不是也不想随我去皇宫呢?”

“下奴想去见识一下。”阿黎小心翼翼说道,“主人若是不嫌弃,请带着下奴吧。下奴其实想随时都跟在主人身边的。”

阿黎敢于当面表达他的意愿,妤卉自然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随后几日,妤卉出入军营,向军中将领们请教问题,参观士兵操练时都会带着阿黎。她让阿黎扮作影卫戴了面纱,跟在她身边形影不离,旁人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妤卉是世家小姐,堂堂皇子妻,明里暗里跟着一票人保护安全很正常。而且在权贵的眼中,影卫只是主人地私属物品,根本不算人,因为都是从小驯养也不必担忧忠诚问题,所以与妤卉谈论军务地时候,影卫无需退避。

这样每日妤卉见识到地东西,阿黎也同样能见识到,回到家中妤卉还会私下与阿黎讨论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两人在军务方面的认知已经从纸上谈兵,上升到了更现实的更高地层次。

是日,边关发来八百里加急密报,直接送递皇帝御览。

皇帝拆开信函,眉头就皱了起来。

密报上写到:

齐王巡边犒赏三军,遭遇宣国小股部队骚扰挑衅。齐王按耐不住下令率军出击,敌人详装退却,齐王贪功追进,却误入敌人圈套。原来是宣国大将军黎卫早已埋伏精兵,就等着齐王上钩。齐王武勇过人,虽入圈套,敌人又是人多势众,但是临危不乱努力突围,最终脱险,退守临江关。

临江关建筑坚固,粮草储备充裕,守将朱芸英老成持重作战经验丰富。齐王若能固守城池,宣国军队定然无机可乘。不过黎卫早已针对齐王的性情花了一番大心思做了设计。

宣国军队作战主力是骑兵,若想攻临江关,必先南下渡江。齐王退败时已经把江上桥梁渡口烧毁,华国船只一律收回藏好,宣国人只能自己修筑浮桥或者征用宣国民间渡船,将骑兵运到江南,才能开展进攻作战。

黎卫命人大张旗鼓地筹备浮桥渡船,齐王不可能无动于衷,坐等宣国人渡江围城。黎卫却放出一支敢死队,乘坐民间渡船趁夜强行渡江,正撞到齐王派出的阻击队伍,大部分人当场战死,少数贪生的弃械投降。齐王还缴获了宣国的几艘大型渡船。

齐王审讯俘虏的时候,得知黎卫在江北的真实军力不过五万,当初设埋伏都是临时借调周边城关守军,现在那些军队已经四散撤退回防,江北黎卫大营内实际是很空虚的,且粮草不济。齐王认为机不可失,不听朱芸英劝告,决心率军主动出击。

齐王这次计划十万大军同时过江,以绝对人数优势杀黎卫措手不及。然而临江关附近华国境内能在短期内借调的渡船不能满足十万大军同时渡江。齐王就将刚刚缴获的宣国渡船一并算在内,才能勉强凑够八万大军一起使用。

齐王寻了月黑风高之日,身先士卒亲帅八万将士,渡江北上,直袭黎卫大营。谁料黎卫早已埋伏了小股士兵在江边,只等齐王的军队弃船登岸,就纵火烧船。宣国之前的那几艘渡船中都藏了易燃易爆物品,火借风势迅速扩张,齐王的军队还没到黎卫大营,渡船已经悉数烧毁。紧接着黎卫用铁腕手段封锁了江北,齐王渡江后包括她带去的八万大军就与临江关断了消息,有谣传齐王已经被黎卫生擒。朱芸英心悬齐王安危,率军日夜抢修桥梁,去更远的地方筹借渡船,却屡遭黎卫军队破坏。

皇帝算了算日子,自密报发出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天,还没有二皇女的消息,恐怕是凶多吉少。

当下时局,华国拒绝了宣国皇长女求婚,宣国以此为借口挑衅,华国则可以指责宣国掳劫齐王,派大军北上营救二皇女天经地义,师出有名。

明面上边关发出告急文书,暗地里华国宣国早已陈兵列阵剑拔弩张。

两国都蓄谋已久的大战终于爆发了。

……………………作者的话…………………

今天认识到了粉红票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居然已经有了4票,眼看50票就要加更了,我努力填坑中。最近计划在春节期间加更一些番外,关于写哪个人的调查问卷已经放在本书书页了,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投票。

第七卷 铁衣冷 02战略会议(50票加更)

这么快粉红票就有50张了,好高兴啊,加更一次。这是今晚的第二次更新。

下次加更在粉红票100之后。

……………………以下是正文……………

妤卉再次奉旨入宫,以将军的身份,被皇帝召入白虎暖阁商议军情。她随行带了阿黎和影柳,这两人都是男子,以影卫身份出入禁宫并不受到阻挠。只是白虎暖阁为皇帝平时与重臣商议处理军机大事的地方,除了少数心腹大臣可以入内,外边带来的侍卫随从都不得靠近。

妤卉依照规矩,将阿黎和影柳留在了白虎暖阁外专供侍卫随从休息的房间,解了身上的利器,进入阁内。

此时阁内已经聚了六位大臣,妤卉拿眼一扫,发现除了三人穿着武将服饰,另三人都是文臣打扮。妤卉从未上朝,只认得其中两名将军,其余人都很陌生。皇帝居中而坐,盯着面前摆放的沙盘皱眉不语。屋内仅有一名面目普通的中年侍人站在角落,想必是为皇帝和大臣们端茶送水的心腹服侍之人。

妤卉进来后,那侍人小声提醒道:“陛下,妤将军来了。”

皇帝这才抬头,舒展眉毛对大家介绍道:“妤将军就是在周将军临终前听记了《论战》全文,随后默写献书之人。三年前她奉旨秘密潜入宣国,带回了非常重要的情报。”

皇帝此言一出。众人对妤卉地态度立刻变成了惊讶和崇敬。

原来皇帝得到妤卉默写的《论战》之后,就召集了这六名心腹大臣日夜研习,开始了针对宣国作战方略的具体设计。

这六人中出身军旅的三人:梁爽、李可、杜泽都曾经与周昌敏并肩作战,也与宣国军队打过硬仗,拥有扎实的领兵实战对敌经验。如果周将军还在世,北伐一定是周将军主持,这三位将军辅助。

另外三位文臣:彭略、薛莉、迟芬都是皇帝为皇太女时就参议政事的肱骨才俊。现在彭略任太师、薛莉任太傅、迟芬任太保,皇帝的施政方针和对内对外的用兵计划都会与这三人商议。在妤卉看来。这三位当朝一品大臣应该算是皇帝地顶级顾问。

皇帝之前并没有对这六人透露《论战》的来历,众人都以为是周昌敏死前留书,到现在才知晓世上居然有此奇才,能过耳不忘默写全书。妤卉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三年前刚刚元服,就有胆量潜入宣国刺探情报,并顺利归来,当真是智勇双全。再加上妤卉出身四大世家,此等年少有为的人才。的确有资格进入白虎暖阁参议军机要事。

皇帝指着沙盘开门见山问道:“妤将军,你认为大军北上该走哪条路线呢?”

妤卉上次进宫,在御书房与皇帝聊天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选择路线,其实再往深层想。关系到如何发挥华国军队优势,制定根本作战方略的问题。

妤卉这几日也仔细思考过,并且请教了军中基层将领,还与阿黎讨论了各种假设的利弊。一路看中文网此时她胸有成竹,从容不迫道:“臣以为我国军力以步兵为主。辅以车、舟。骑兵最次。优势是多兵种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擅长攻守和稳扎稳打地推进;缺点是粮草消耗大。行军速度较慢,灵活机变不足。而宣国军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快,擅长突袭,对防守和利用机关武器并不在行。因此我军北上应避开平原开阔地带,平稳推进,占领水道和沿途要塞。山水崎岖地地形不宜骑兵挺进,更容易发挥我军优势,同时保障我方粮草运输。”

妤卉的回答简明扼要,与皇帝的大思路基本一致,皇帝喜道:“妤爱卿,你去过宣国,能否具体提出路线方略以供参考?”

妤卉刚才忽悠的是大理念,皇帝接着考地是落地方案。幸好她早有准备,她从宣国一路返回华国,对于两国地形城关特点相对熟悉,也因为现实生活见识广博,对于沙盘模拟并不陌生。所以她拿起五彩旗,在沙盘上按照她提出的理论一一标记讲解,将行军北上的路线该如何选择,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论战》中有专门的章节指出,根据敌我双方军队特色设计适用战略的重要性和方法,妤卉活学活用,又引入了一些现代理念如动态分析、运筹、统筹等等,与众人研究了许久地方略颇为吻合。短短几句话,就让众人意识到她地才能远超过她外表地年龄,不禁收起了轻蔑之心对她刮目相看。

皇帝被妤卉的讲解激起了兴致,指挥着那名侍人在沙盘上布局,在妤卉提出的几条线路地基础上,与众臣研究探讨最佳进军路线和兵力安排。

妤卉突然发现这名侍人对沙盘和军务很熟悉,皇帝往往不必细说,这侍人就能领会圣意,取出相应的标志,准确地找到沙盘上的位置布局。有的时候皇帝犹豫在某处布置的兵力多寡,与众臣商议决断,这侍人却仿佛拥有预知能力一般,不多不少提前就准备出正合圣意的标志数目。妤卉敢肯定,这名身份卑微的男子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丝毫不比在场的女人差,并且应该是经常在此处服侍,皇帝和心腹众臣对于这名侍人的存在都默认许可并无不良排斥。

别的大臣们是否注意到这点,妤卉不能十分确认,但是以皇帝的聪敏,一定是知道这名侍人的特别之处,才故意安排他能有机会参议军务吧?除去这名侍人,还有逝水,能以男子之身受到皇帝信任重用,这是否都可以说明皇帝具备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心胸,能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有真才华的男子施展呢?

妤卉想到这些问题,心中不禁升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许将来,当皇帝发现了阿黎的优秀之处,是不是能抛开性别歧视,也给阿黎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呢?

众臣商榷了北伐路线,又将问题转回当下边关告急,齐王消息断绝的事情上。

皇帝表明态度道:“朕虽然也担心齐王的安危,不过临江关一带地处平原,江南我军尚能据城死守,若想北上进攻宣国要塞难度很大。朕以为,这也是宣国大将军黎卫选择以临江关为突破口的主要原因。但是咱们用兵的重点要集中放在打通北上的水道和要塞,营救珂儿意味着会与黎卫大军硬碰,需谨慎缓行。”

李可、杜泽是姚家一系,自然关心二皇女的安危。其中李可最为爽直,并不避讳,急切道:“陛下,按照咱们刚才的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