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

第62章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第62章

小说: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敬也是疑惑,这堂伯母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老太太有什么吩咐,请直说吧!”没了外人,贾敬也不想跟她绕弯子。
贾母眼神一闪,这贾敬确实对她活着或是他们府里有所不满啊!
贾母叹了口气,慈爱得看着贾璐,道
“我原想着早点说的,但想着你们忙着韩氏的事情,往日来也不得空,正巧今日得闲,便过来瞧瞧你们。”
“多谢老太太关心。”贾敬回。
听着贾敬硬邦邦的话,贾母也知道不能转弯了,便道
“敬哥儿,韩氏去了,也不知你对璐姐儿有什么想法?”
贾璐一激灵,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
贾敬也是心中一定,贾母这是想通过璐姐儿拉拢自己,或者说是展现给外面的人看,荣宁二府一家亲。
她这是临时起意,还是为了支持谁来扩展声势?太子、义德亲王还是四皇子?
“韩氏故去,璐姐儿自然是需要守孝的三年的。”贾敬谨慎回答,他还是不想就此卷入不知名的危机中去。
贾母叹息道,“璐姐儿也不小了,九岁的年纪,若是守上三年孝,那就十二岁了,你是她亲爹,如今她娘去了,若是连你都不为她考量,可怜见的,璐姐儿还有什么前途了。”
说着说着便要抹起泪来。
贾敬自然不敢认这个,只能道,
“老太太多虑了,璐姐儿是我的女儿,早先韩氏早早就为她请了老师了,只是她一向贪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们夫妇又惯会宠溺的,如今她守孝在家,年纪又大了,我打算再孝期里,让她好好读书。再说章氏还在这呢,韩氏既然去了,章氏长嫂如母,自然少不了她的份。”
章氏点头应和,“老太太,我虽然是个当嫂子的,但您也知道蓉哥儿都这个年纪了,说句不吉利的话,想来我这一辈子也就蓉哥儿一个孩子了,璐姐儿说是小姑子,但在我看在却是和我女儿差不多,自然是不会亏待她的。”
贾璐也瞧了出来了,贾母想要将自己养在荣国府里,但是贾敬并不同意。
这不禁让她想到了韩氏,当日韩氏也是不允许她过去的,说是荣国府里太乱了,但禁不起她的撒娇,还是让她去了,当时自己只顾着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们一起,全然想不到,不到一年的功夫,这个宠爱她的女人便要离开了。
想着想着,贾璐也是红了眼。
贾母知道不管是章氏或者贾璐都是听贾敬的,除非说服了她,不然自己今天是达不成目的了的。
“珍儿媳妇的品性我是知道的,怎么不会放心,但是珍儿媳妇是文官人家出身,对于咱们勋贵的事情到底不甚熟练,要不然也不会让凤哥儿去帮忙了。”
贾母瞧了一眼章氏,章氏红了脸,嫁进贾家也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却连这个都没搞定过,确实是她的不是。
贾母又看向贾敬,
“再一个,这世人都是眼高挑剔的,第一个瞧的便是女儿家的嫡庶,若是庶的,再也不瞧的,咱们璐姐儿出身好,虽然年纪小,却是宁国府的嫡长女,还是独女,这身份自然是一等一的,往京都里瞧,也是数一数二的。”
贾母顿了顿,
“看了嫡庶和家室,便是要看教养,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她们要瞧的便是母亲的教养,韩氏作为贾家宗妇多年来,上孝顺长辈,中亲近族人,下怜老惜弱,作为一个长辈,我是可以说她是个好的。奈何早早去了呢!”
贾母按了按眼角,
“璐姐儿和我那可怜的玉儿一般成了五不娶中的丧妇长女了,章氏出身大学士府,教养自然是好的,可到底年轻,还是个嫂子,总有人不信的。”
贾敬渐渐沉思起来,贾母所言也有理,璐姐儿千好万好就是没了母亲,贾敬他自己又是这般岁数了,不愿去祸害人年轻姑娘了,风评到底比一般人差一些。
噔噔蹬蹬,终于写出来了,贾璐要入住荣国府了,这也是我写死韩氏最重要的原因,红楼之所以吸引人,不就是那群各有特色的女儿吗?贾璐一直游离在荣国府之外,这怎么行呢,总不能很多事情都是巧遇吧!


第九十一章 八百里加急
贾母见他听了进去,又道,
“我虽然不是什么五福俱全的老人,但多少诰命高了些,世俗之人也看重这些,璐姐儿在我身边长大,面上好看些。”
贾母见他面上还有疑虑,又道,
“况且我也不是不让璐姐儿守孝,这守孝乃人伦大礼,我又如何能阻拦呢?她守上一年半载的也是她的孝顺,只是你多少得考虑一下她的年纪了吧!”
贾敬听着心头一动,他最担心的便是此时牵扯进夺嫡之事中去,既然贾母这么说了,那么只需拖上一年,便可尘埃落定,对璐姐儿又有好处,这又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呢?
贾敬便道,“老太太说的也有道理,但还是要听听璐姐儿的想法。”
随机转头问贾璐,“璐姐儿,刚刚老太太的话你也听到了,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想法?”
事实上,在贾母劝人的时候,贾璐也将事情都想了遍,她不想过去,荣国府家有众姐妹,但就像是她娘说的,那里太乱了些,不是她能应对的,而且,荣国府里有着万事随心的宝玉,女儿家的名节未必能保住。
况且她并不相信贾母,她是贾母的孙女儿,但迎春也是贾母的孙女儿,迎春还有着她的血脉,如今迎春生着病,也不见贾母有多上心,再一个她说什么守孝要紧之类的,黛玉上京的时候也是守着孝,若是没有陈氏在,也没见她尊重了去,更别说是她这个隔房的孙女儿的。
但她也想去,韩氏去了,贾敬搬到了外院,这内院里只有喜美色的贾珍还有恭恭敬敬的章氏,蓉蔷两兄弟也多在外院,内里只有自己一个,太为孤单了些;再者她知道很多剧情,哪怕她不再抱有拯救众女儿的念头,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知道却不提供帮助,她的良心受不住。
再一个就是贾母所言还是有道理的,她不打算如同原著中的那般出家当尼姑,她想要嫁人的,就要考虑世俗的看法,她的母亲去了,就得要有一个有教养的人来教她,贾母是多年的超品级诰命了,纵然她宠爱幼子让她的名声有瑕,但在京都哪户人家敢不给她面子?
待到贾敬和贾母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她自己,她还是踌躇不定,道,
“一切都由老太太和爹爹做主。”
贾敬没有犹豫,便道,“璐姐儿是小女儿,在家守孝一年,满了一年再过去,之后也不能停止学习,丫鬟婆子、先生们都跟过去。”
说完,起身对贾母作揖长拜,道,“到时候,还望老太太多多照料一二。”
贾母这次没有让开,郑重道,“这是自然,璐姐儿也是我的孙女儿,还是最小的孙女,我自然是珍爱她的。”
贾璐见两人就这么达成协议了,便知道他们原本就没有让她做决定的打算,一阵无语。
既然商量定了,贾母也就不多留了,章氏亲自送了贾母回去,方罢了。
贾母离开后,宁国府从此闭门谢客,不仅是贾敬、贾珍、贾蓉、贾蔷四人全部都以守孝的名义宅在家里,吩咐章氏除了日常买菜之人,并不允许其他人进入或离开。
不仅是宁国府,京中好些跟脚深厚又机灵多变的,也渐渐感受到京城中越发波诡云谲的气氛,逐渐约束了家中肆意的纨绔子弟,一时间京兆尹少了很多打架斗殴的案子。
渐渐到了炎热的七月。
这日,守城墙的老赖百无聊赖得叼着一颗稻草,唱着闲曲,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老赖唱得不错啊!”旁边一个瘦小的小伙儿赞道。
老赖洋洋得意,“那可不!你也不瞧瞧咱的本事!这三家店,不是我老赖吹啊,那可是。。。。。。”
老赖正在吹嘘着,被小伙一把拉了过去,老赖正不满,就见小伙儿指着官道远处飞奔过来一匹马,上头风尘仆仆一人。
老赖眼神好,一眼瞧出这鸳鸯挂衫的是个大头兵,俗话说得好,先敬罗衫后敬人,守门的更是把这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要是个华服锦衣的公子哥儿,老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让他过去了,但就这一大头兵,万一一路莽撞冲撞了某个贵人,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老赖伫在大道中央,挥手大喊,“城墙重地!下马牵行!城墙重地!下马牵行!”
那骑马的大头兵仿佛没听见似的,一路直冲,快到了城门口的时候也不见减速,老赖撑不住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往旁边一扑躲开了。
只听着大头兵在越过他的时候大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老懒啃了一嘴的泥,好不容易从地上爬了起来,冲着飞奔进去的大头兵吐了口涂抹。
“我呸!什么玩意儿啊!敢撞你爷爷!”
一旁原先和他说话的小伙儿,赶忙拦住了,道,
“小心着些,八百里加急可不是简单的!”
老赖也赶紧捂住了嘴,拍了自己一嘴巴子,“我也是摔糊涂了,罪过罪过!”
“我守门也有二十来年呢,还从没见过八百里加急呢!也不晓得出了什么事情?”
那大头兵一路闯进了平静的京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路跌跌撞撞来到皇宫口,一下马就是一个踉跄,举着一份书信大喊,
“八百里加急!河北干旱!恶民作乱!一片糜烂!”
大头兵说完这话就昏了过去。
守城卫士听闻也是吓得不轻,不敢耽搁,忙大开宫门,一人取过书信,一人背着大头兵往宫里去了。
大头兵在京都之中一路横冲直撞,伤了不少百姓,嘴里还喊着八百里加急,这么大的事情,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京都有些势力的人都知晓了。
因着皇宫不得擅自靠近,众人并不知道是何事,见大头兵被救进了皇宫,只能忐忑不安等着。
唯有贾敬听闻了此事,道,“终于来了!”
“嘭!”
“咚!”
“咕!”
“蠢货!蠢货!咳咳咳!”
在乾清宫中,一阵摔打谩骂之声传出,门口众宫女宦官低头一动也不动,恨不得连呼吸都屏住,做成石头状。
别人可以装死,李全李公公作为康盛帝的大太监可装不了死,见康盛气得脸红脖子粗,两只手直发抖,更是咳嗽个不停。
赶紧上前将康盛扶着坐下,一只手轻拍他的背部,宽慰道,
“哎哟我的皇爷呀,不管什么事儿都没有您的身子重要不是,且歇歇缓缓气。”
对着一旁装死的宫女道,“还不快去请太医来!”
一旁站着的人心中感念李全,如释重负退下了,行动间虽然斯文有礼,但颇有一些狼狈仓促之感。
李全取过一盏泡好的温温的碧螺茶,伺候皇上喝下之后,方好些。
皇上一把推开李全,道,“你把那封信取过来,朕再详细瞧瞧。”


第九十二章 大旱
李全小心翼翼取过那封书信,手抖个不停,不仅是他,皇上拿着这封信也是抖个不停,盖因着是一封血书。
“臣山西省提刑按察使司佥事陈光耀冒死进谏。。。
山西全省大旱,自去年冬日起,无一滴甘露降下,百姓困苦,无以为继。。。。。。
春末曾闻圣人恩德,有湖广存粮辅饥赈灾,阖省叩谢圣恩。。。。。。
然夏日炎热,臣恐灾民有所不济,微服探查,方知山西一省已然十室九空,民自相食,臣叩问知府刘辉等人。。。。。。
不想被拘禁府衙之内。。。。。
自此民乱,臣始得出。。。。。。
臣自知未察刘辉等人恶行,又未能及时上报朝廷,造成民乱动荡,罪该万死。。。。。。”
最后的情况陈光耀未写出,皇上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皇上震怒,喊道,
“让内阁那些尸位素餐的人给我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