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

第173章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第173章

小说: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乡试每三年一回,上次还是贾蓉会试的前一年,也就是贞乾二年,明年贞乾五年,正好是一季了,若是耽搁了,那就得要到八年了。”林睿回道。
“便是到了八年,你也不过十六岁,年纪还小,也不急着这个!”黛玉以为他是急着想要参加科举,是为了光耀林家门楣,便宽慰了两句。
林睿却道了一句话,让黛玉感动极了。
“我是不急的,但姐姐到了八年就是十八岁了,当时候不管是说给宝哥哥,还是其他人,姐姐也好有些底气。”
当年林如海未曾安排好黛玉的婚事便去了,黛玉的未来前程都是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虽然时常说是两个玉儿什么的,但总是模糊不清的。
清虚观中的老道士介绍好人家的姑娘,不见得老太太拒绝,史湘云又被她给留了下来,又询问了薛宝琴的婚事,还时常夸赞宝钗,这样子任谁都放心不下。
老太太把黛玉当作了备胎,林睿胳膊拗不过大腿的,他只希望能够在黛玉相看的时候能够有重新选择的余地罢了。
在脉脉温情的时候,时光总是过得格外的快,翻了年就到了贞乾五年,大观园中的众人都长了一岁了,宝玉如今十六岁,黛玉也到了及笄前的最后一年,姐妹中最大的宝钗也到了十八岁的年纪了。
随着宝钗年龄的变大,薛姨妈似乎有些坐不住了,自开了年就跑了好几回王夫人那里,也不知道和王夫人商量了些什么,已经过了热议的金玉良缘再一次传了出来。
只是这一回,老太太仿佛完全都被蒙上了耳朵一般,不闻不问,也不知道是她老了,被王夫人蒙蔽了,完全不曾听闻这流言,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任由流言喧哗。
一时间荣国府内,暗流涌动,甚至波及到了大观园里头,好些个精明的人都去蘅芜苑捧宝钗了。
大观园内最热闹的一处怡红院和暖香坞内,只是这暖香坞内,先是去了四姑娘,后来又出了这事,仿佛一下子冷落了下来,姐妹们心善柔软,对着黛玉小心翼翼许多,唯有黛玉半点都不在意,别人来亲近奉承也好,冷落疏离也好,都是一贯的生活,倒是让宝琴等外来的姐妹们对她心生佩服,也亲近了许多。
纵然流言传得再多,但是没有老太太的开口,谁敢拿着宝玉的婚事当台上来说,也不过是传一传罢了。
大观园只是京都一处公府内宅,在整个京都之中,虽有所盛名,但也算不得什么,他们家的流言就更没人在意了,大家伙都在传的是水军要归来了!
从去年年尾就有人传说,不管是茜香国还是南安王余孽都被王师镇压了下来,原本就该回京了,只是到了冬天京杭大运河都被冻住了,不好出门,便多留了在了南边过冬,直到今年开了春,大军才班师回朝。
是日,到了四月,天气开始暖和了,章氏也要备着给家里人准备夏装了,沈氏跟着学习着,又因着府上的主子每季都会在富贵绣庄里头定制衣裳,所以,贾璐也跟在旁边听着。
“与往年不同,咱们家既是在家孝又是在国孝之中,更要谨慎一些,像是往年夏装常用的艳丽颜色,这会是半点都不能沾了的。
大丫鬟们大管事们可以用些浅色清淡点的颜色,他们横竖不用做粗活,也不大弄脏衣裳,但是粗实丫头婆子小厮的衣裳则从结实耐脏的颜色,知道了吗?”
章氏指点着沈氏,见沈氏记下了,方罢沈氏又问,
“太太,咱们家家下人做的衣裳都是家里头绣房做的?”
“正是,若是衣裳都要去外面买,咱们家养的这个百十来个绣娘岂不是吃干饭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喜事
说到这个,章氏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向贾璐,问道,“璐姐儿,你的那个新的绣庄准备得如何了,货物可充分?”
章氏说的正是贾璐原先打算开的面向平民百姓,同时半含着救助性质的绣庄,章氏不大看好,不过这对于引导府上风气有些益处,也就没大在意。
说到这个贾璐倒是有些许的尴尬,起初闹得轰轰烈烈的,但就像是章氏和府上老人所想的那样,不大顺利。
她为了收集绣品,已经支出了三百两银子了,这也不算是小数目了,就是富贵绣庄也是两个月的利润了,但质量参差不齐,还要自己的绣娘出来精心挑选分类才好。
贾璐支吾了,道,“东西大多是都备全了,除了绣工好的还在接受,其他的都停了下来了,等着这个月月中的时候就可以开张了。”
章氏不置可否,这本是婆母留给她的嫁妆,她一个当嫂子的也不可能插手,亏了损了都是她自己的事情,她不过是象征性的过问两句就是了。
“这便罢了,你也大了,除了手头上的几个铺子和庄子之外,陆陆续续我还会将其他的你的产业交给你,若是有什么困难的直接跟嫂子说就是了,咱们总得要在你出门子之前交接完了,不然等你去了别人家里,碰上什么问题,我可不能跟过去了!”
贾璐点了点头,说来她这个嫂子或许有些私心,但这个上头却是非常拎得清。
有的时候便是亲生母亲都只会在出嫁前夕,才会将嫁妆交托出去,顶多平日里让姑娘在一边瞧着怎么管的,就是因为铺子每在手上一天就会多产出一天的利息来,章氏却是不在意这个。
“太太,奶奶,姑娘,二公主来了!”几人正说着话,外头小丫头来报。
章氏起了身,整了整衣裳,便道,“走吧,咱们去迎接二公主!”
“好端端的,她怎么过来了?”贾璐问了沈氏。
这贾蔷不在,二公主也不住在贾家,平日里都是在自己公主府上过的,但是少见她过来的。
沈氏也不清楚,便道,“怕是有什么事情吧!”
章氏见她们两个半天也不动弹,催促了声,“别耽搁了,快出来吧!”
才这么一会子的时间,二公主就跑了进来。
没错,是“跑”!
二公主显得十分高兴,步伐轻快,完全没有了公主的端庄稳重,章氏上前行礼,被她匆匆拦住了,便道,
“说了多少回了,在家里就行家礼就是了,侄儿媳妇见过伯母!”
章氏笑着扶起了她,坚持行了礼,方道,“国礼本就在家礼之前,公主都行了家礼了,怎么就不允许我们行国礼了。”
说罢,沈氏和贾璐也上来请安,贾璐瞧着她面如桃花、喜上眉梢的样子,便问道,
“公主可是有什么喜事?”
“正要说这个呢,我才从宫里头得了消息了,南边水军不日就要回来了!”
众人皆喜笑颜开,章氏更是双手合十,忙道,“阿弥陀佛!真的是天大的喜事啊!来人啊!快去通知老爷去,还有隔壁老太太去!”
“是!”有人应下了,匆忙而去!
宁府的墙上、屋檐上头有的地方的白布还挂着,却不复原来的凄凉冷清,和这个时节一样,带着晚春的和煦温暖,热闹了起来了。
贾璐瞧着喜不自禁的二公主,便开起玩笑来,道,“当日,蔷哥儿才成了亲就去了南边,现下可算是回来了,二公主可是高兴坏了吧!”
说得二公主羞红了脸,啐道,“我高兴,难不成你就不高兴了?”
“我有什么高兴的,我可没个。。。。。。”说到这里贾璐突然卡壳了,她这个时候才想到她所谓的未婚夫也是和贾蔷一块回来的。
这回好了,轮到二公主嘲笑她了,道,“听说蒋大人英俊非凡,这一回又是立了大功了,外头的闺秀们都嫉妒坏了呢!”
一报还一报,贾璐也跟着红了脸。
章氏瞧着可乐,对着沈氏道,“瞧瞧她们两个,人还没回来呢,倒是先红上脸了!”
沈氏也凑趣道,“就是说呢,面上说的都是你的,实际上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
一个是年轻媳妇,也个是未出阁的女儿家,章氏也怕说多了两人羞恼了,打趣一两句就罢了,复又问着二公主,
“二公主,不知道大军进京的时间可曾定下了?”
“定下了,就在十一日。”二公主回了道。
“这么快,今天可就是五日了,那岂不就是在六天之后了,怎么之前半点声响都不闻的?”沈氏问。
二公主摇了摇头,回道,“这我也不知道,今儿早上母太妃才告知的我的,外头想来一会就会传遍了。”
才说完,二公主脸色有些迟疑,咬着唇,直视了章氏,问道,“大军回来,朝廷定会在御街上接见军将,百姓夹道欢迎,咱们家可要出去迎接一下?”
二公主自己一人也是可以去的,但是她一人去了,未免显得太,太不矜持了些,所以便想拉着章氏等人一起出去。
只是这时候宁府正是闭门守孝的时候,去参加这样的盛会也有些不合时宜的。
众人都看向了章氏,章氏沉吟片刻,便道,
“这事我也做不得主,先去问问老爷才是!”
贾敬去后,贾珍就上了折子在家守孝,他又不是什么得用的人,皇上也懒得夺情,便应下了他的三年孝期,夸他孝顺,故而这大半年来一直在家里头,不曾出门,这回找他也便宜,不一会就来个小子回道,
“老爷说了,咱们府上虽是守孝,但也不是软禁,哪有连门都出不了的,更何况,咱们家一个小爷,一个姑爷的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这既是他们的荣耀,也是咱们的荣耀,去瞧瞧也无妨。”
既定下了,也不耽搁,趁着这会子消息还没传出来的时候,章氏赶紧使了小厮去御街一酒楼上头定了间靠窗的厢房,视线也好,他们家人少,一间也尽够了的。
事后也不由庆幸,大军凯旋而归的日子传了出去之后,御街上,但凡是好一点的厢房的价格都是疯长的,这价格高也就罢了,还抢不到。
随后,二公主也不回公主府了,等着日子就和宁府的人一起去就是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迎接凯旋
到了十一日那日,天公作美,万里无云,衙役们前两日就派人在御街上洒水清扫,驱赶无关人士,在九日的时候就封街了,直到十一日凌晨才放开了街道,让百姓进来,但就是这样,不过一个时辰,御街能通车的地方都开始堵塞了起来。
贾璐等人在马车上头等了半日了,二公主更是反反复复伸出窗外瞧了好几回,每回瞧见的都是一波波的后脑勺,急道,
“这是怎么了,就是状元郎走马御街也不曾这样啊!他们好端端的怎么就堵车了这样了!”
贾璐也来回探了好几回脑袋,章氏瞧了时间,也担心赶不及,便使了人出去打听,不一会那个丫头挤得满头大汗回来了,回道,
“是前头不知道谁家的马车撞上了,京兆尹已经使了人过去疏通了,不一会就能走了!”
正说着,外头的车把式便喊了道,“车动了!”
众人这才放心了下来,章氏见那个丫头可怜见的,额头都是汗,嘴唇却干裂了,便让她坐下了,吩咐自己的大丫头茗眉给她到了杯子水,问道,
“你可打探了外头这些人可是为何这般兴奋的?”
小丫头来回跑了好几趟,去了解马车堵塞的原因,哪有这工夫和别人闲谈你们为啥都在这守着啊。
不过她是个机灵的,难得有一回在主子面前露脸的机会,编也要编出一个来,便道,
“百姓这是仰慕王师呢,咱们大康朝承平百年,这一百多年都没和外国打过仗了,起初听说南安郡王还是吃的败仗,这会子打了两年多,去的又是咱们直隶的子弟兵,这好不容易凯旋了,便也都过来瞧瞧了!”
小丫头说得有头有尾,众人都信了,章氏还赏了她一个银踝子,正好这个时候,到了酒楼,听着外头的喧哗声越来越大,想是这军队也近了,不敢耽搁,忙上去了。
紧赶慢赶,送算赶上了,进了厢房,大开窗户,就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