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

第14章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第14章

小说: (红楼同人)穿越红楼之贾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哥哥,你有字吗?”贾璐直接插话道,这可是不少同人文诟病的地方,就是贾璐对此也看不上,女子的字一般都是有长辈在及笄礼上所起,这宝玉算什么,竟给黛玉起字。
宝玉楞了一下,摇摇头“我也没有。”
探春还在生气,迎春接着笑道,“宝哥哥自己都没有字,就想给林妹妹起字了。”
宝玉焉了焉,随即又放在脑后了。贾璐、黛玉看此,对宝玉平添了几分好感,一个在锦绣堆里被娇宠的长大的人,被如此反驳也不生气,好好脾气的小正太总是会让人欢喜的。
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她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她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黛玉看到众人都围到了宝玉身边,看贾母不曾问自己就编了话骗宝玉,可见宝玉地位,自己将他惹哭了,担忧害怕席卷而来。
靠在黛玉身边的贾璐明显感觉到黛玉在颤抖,贾璐将自己的胖手塞到黛玉手中,嘟囔着,“宝哥哥也太闹腾了些吧,这屋里谁每个金啊玉啊什么的,我都有一大箱子的玉了。”
黛玉听到贾璐这么少年老成的抱怨,开怀了许多,握住她胖胖软软的手,也不再紧张到发抖了。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
贾母便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面,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
贾母想了一想,说:“宝玉莫闹,你四妹妹也要在这儿住着,她可是为了黛玉丫头才来的,你不是总说你璐妹妹不常来吗?“
宝玉听此欢喜极了,他向来喜欢和姐姐妹妹在一起,如今来了个天仙一样的妹妹,一直不常到的四妹妹也来了,早忘了自己不能住在碧纱厨的不愉快。
贾母安排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
在荣国府,每个暂居的姑娘都有一个本府的丫鬟陪着,或是二等,或是一等,都是从贾母身边出来的。像史湘云身边的原先是珍珠后来换成的翠缕,黛玉的紫鹃,贾璐身边也有一个贾母给的叫玻璃的,不过贾璐不常来,通常时候玻璃还是在贾母身边伺候着。
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贾璐之乳母王嬷嬷,并大丫鬟名唤焦茜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贾璐在里头与黛玉说话,鹦哥上前请安。
黛玉转头看这个叫鹦哥的丫头,因着是外祖母所赐,也不敢托大,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长得很符合贾母一贯眼光,是个娇嫩水灵的,她是贾母所赐的丫鬟,是要敬着的,忙让雪雁将人扶起来,问:“鹦哥可是你的本名?”
“不是,当初进了老太太的院子,接了上一届丫鬟的名。如今女婢被赐予姑娘,自然是由姑娘起名。”鹦哥低首回应道。
黛玉疑惑看向旁人,贾璐解疑道,“是这样的,宝哥哥身边的袭人就是原来老太太身边的珍珠,史姐姐身边的翠缕也是改名的,我这有个叫玻璃的,说起来我也没改名呢!快,让玻璃过来,我给起个好名。”
黛玉看贾璐说到什么是什么,风风火火的,无奈地笑着点点她的额头。姐儿疑惑看向她,黛玉含笑摇摇头。
回过神来,想到还有人等着她呢,看着鹦哥身边的雪雁,对鹦哥说,“我这丫头叫雪雁,你跟着她叫紫鹃可好?”
鹦哥,不,是紫鹃道谢道,“谢姑娘赐名。”
这边玻璃也过来了,贾璐想着红楼中众丫鬟的名字都美得很,自己也要起个美美的名字,但凭她半吊子的墨水,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又不肯向黛玉求助,只得自己搅着脑子想着。想起袭人名字来历,突然脑光一闪。
问:“你的本名是什么?”
玻璃回,“奴婢本姓周,至于名字,不过是丫头丫头得混叫着的。”
“周?周?周能起个什么名?***,周星驰,周伯通,我去!这起啥呀!”
黛玉看贾璐为难的样子,问,要不要帮忙。
姐儿摇头说,“有了,就叫墨染,对,就叫墨染。”
黛玉看此名似有来历,问,“这名出自何处?”
姐儿故作高深摇摇头,“不可说,不可说。”其实那有什么来历,不过是贾璐学千字文刚学到“墨悲丝染,诗赞羔羊”,从中凑出来的名。
墨染得了这么有诗意的名,也心满意足得道了谢,退下了。
姐儿和黛玉又说了一会子的话,王妈妈来请人,说该睡了方罢,贾璐还想着和黛玉一块睡,但被王妈妈劝住了,说林姑娘坐船必是累了,姑娘去了,她还要起身迎接,莫要打扰。贾璐想到她的这个妈妈当初也是从南方坐船而来,定是了解的。也就不去了,让王妈妈去看看。
将睡时听到外头有响动,想来是袭人来安慰了吧,可惜我住碧纱厨外间,要想过去就得闹醒我,她可没那胆量。果然听着声响没了。笑嘻嘻地为自己点个赞。
黛玉刚来,虽被宝玉惊着了,但有贾璐陪着,倒也还好。而后又有紫鹃仔细叮嘱贾府事宜,王妈妈这个同时南边的人小心安慰着,心情放松了些。
一夜无话。


第五章 贾雨村求官
却说当日同黛玉一起入京都的是一名叫做贾雨村的官人,当初受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的所托将黛玉送到了荣国府。
同时林如海还送上一份书信与二老爷贾政,贾政最是个读书的正经人物,同时也最佩服那些个仕宦之人,奈何他老子一纸遗书将他送上了工部员外郎之职,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就无法同那些通过的一般方便晋升,家族姻亲之中多为武人,也不与他交好。他最欢喜的便是贾敏的夫婿,自己的妹夫林如海了,可惜早年便被外派至江南等地,见是他亲笔推荐,也不败那公府的派头,忙将人请了进来。
贾雨村进得贾政书房,见书房之内端坐一清瘦老爷,见到他过来,忙起身来迎。
贾雨村不敢失礼,他早就听闻冷子兴将这煊名赫赫的荣国公府,这贾政老爷做得一半的主。
“请政老爷安。”
贾政忙扶起,见此人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端是个好相貌,顿时好感倍增。
“雨村兄,请坐,请坐。”
待两人皆就了坐,奴婢们上了茶,贾政问道,
“雨村兄自我如海那儿来,不知我那妹夫现今如何呢?”
贾雨村叹了一口气,
“林大人为官谨慎,德义有闻,清慎明着,更兼公平可称,在江南上下都是人皆所知的,奈何与贾家姑娘情圣意重,自贵府姑奶奶去后,一病不起,等我护送林姑娘入府的时候才将将好些罢了。”
贾政似也想起自己早逝的妹子,道,
“我那妹妹从小就备受先父与老太太的喜爱,聪明伶俐更是在吾与愚兄百倍之上,又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初被家父订婚与如海兄的时候,我也是万分高兴,更好的是两人情投意合,奈何情深不寿啊!”
说完掩面似难忍痛意。
贾雨村忙上前安抚,好一阵方罢。
“倒是让雨村兄见笑了。”
“政老爷深情流露,自是深怜林夫人的。”
“听我那妹夫说,雨村欲谋一官职,不知雨村兄作何打算。”
贾雨村正是忧心此事呢,见贾政提及才放下心来,又转念一想,自己早年罢官贪酷的名头不好听,与其让他来提及,还不如自己说了。
“早年年轻不止世情,有所失足,又为那些记恨之人所参,到底已是罪臣了,如何还敢挑三拣四,自然是政老爷说什么是什么了。”
贾政听了正是感怀,自身在这员外郎的位子上一坐便是多年,可不就是同样为小人所害吗?一时间感同生受,便想着要好好给谋划一二。
思虑片刻后道,
“我本无用,官小言微,也不敢做雨村兄的主,只是我那妻兄是个有本事的,名王子腾的,他现今任着京营节度使,我亲笔写封信去,定让他好生为你举荐。”
贾雨村听后更是欣喜,他原来就担心贾政官职低微,又是清水衙门,别将他也一起举荐去,虽说自己有信心爬上去,但也是个麻烦,听闻要将他举荐给王子腾,他更是位高权重,想来自己未来高官厚禄定是可期了。
忙放下茶杯,向贾政磕头谢恩,
“多谢政老爷知遇举荐之恩。”
贾政见他如此知恩,也是老怀宽慰,亲自将他扶起,又写了封书信送给了他,知他求官心切,便也不多留了。
随后贾雨村拿着林如海和贾政两份书信前往王府去见那王子腾。王子腾本不欲见,但见他拿出两份推荐信,贾政是亲,不管他能耐如何总得给妹子一个面子,林如海却是个能吏,或许真有几分水平,于是召见了贾雨村。
王子腾不比贾政轻疏,上下很是考量一番,见他与人情世故、心机手段、官宅规矩、诉讼调停之上皆有不俗的能耐,更难得的是正宗科举出身,要知道四王八公都是勋贵,勋贵清流界限分明,想找个科举出身的人都是艰难,又想着应天府伊正缺个正紧的自己人,于是将他举荐去了应天府。
要说应天府现任府伊正是烦忧这呢,原来也是这四大家族之中的薛家之子,名叫薛蟠的,为了挣个女人打死了人了,人证物证俱全,按理直接判刑即可。
可是这金陵之地是四大家族原始根基地,至今还有土地主老亲甄家在,自己又不是做官做够了的,怎好判了他去。
无奈只得压着,正巧听闻继任之人真是四大家族之中王家家主举荐而来,想着这薛家和王家乃通家之好,想来他必能妥善处理吧!
贾雨村且不知他还未上任,便有一麻烦事等着他了,受了官,他变风尘扑扑赶去了应天府,完成了交接工作。
要说这犯事的薛家,就得提一提这四大家族,正是金陵贾家、史家、薛家、王家,薛家自前朝之时,就是数一数二的富商,当时,王家是长江航运码头上的大帮派之一,史家当家家主是驻金陵参将,贾家两兄弟,老大偏文,是金陵知府,老二偏武,与三教九流交好。
前朝苛政杂税繁重,上至皇家,下至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