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 >

第47章

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第47章

小说: 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是继续革命论的时代,其结果,作为阶级斗争的政治被优先,现实的经济建设实际上被推迟了。

    然而,进入邓小平时代后,国内经济的现代化成为高于一切的课题,继续革命基本上宣告结束。

    第二,毛泽东时代在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点上,虽有程度差别,但却是一贯的。进入邓小平时代以后,便转到改革社会主义体制本身的方向上。结果,意识形态本身所具有的最重要意义几乎不复存在。换句话说,这是由“教条主义”变成了“现实主义”。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普遍的真理,是不可改变的。然而,到了邓小平时代,出现了一种动向,即积极地承认马克思主义本身有不符合现实的侧面和由于教条式地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以致造成了社会主义的停滞。

    当然,这不是直接否定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和毛泽东时代在这一点上却有天壤之别。

    第三,如果把毛泽东说成是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人的话,那么可以把邓小平评价为有组织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是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领袖,在某种意义上,他身居党的最高地位,但却常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监督之外。不论是在农业合作化和大跃进时期,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其说他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不断发出指示,还不如说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超凡魅力,置身于群众中发动和领导运动。然而,邓小

                              

    103

    平尚未具有像毛泽东那样的超凡魅力。他主要依靠的是共产党的组织。为此,他注意不断整顿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的素质。

    从50年代起,邓小平就是党中央的总书记,他确实是与“组织上的人”

    这一称呼相适应的领导人之一。

    从这种意义上讲,邓是比毛更有组织基础的处在权力顶峰上的人物。似乎可以说,他反复强调“党的领导”的意义就在于此。

    第四,虽然毛泽东时代确实有过部分地承认地方分权的时期,但基本的政治经济体系是中央集权式的。进入邓小平时代后,由于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和企业管理自主权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体系分权化了。毛泽东时代的集权式结构不利于搞活经济和社会,有鉴于这一反思,进入邓小平时代后,便将轨道修正为承认地方和各企业的自主性的方向。

    如果毛泽东在世的话,针对80年代以后的体制改革再发动一次“文化大革命”也并非完全不可思议。

    从80年代以后的政治经济现实来看,在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生前一直警惕“资本主义复辟”

    ,这未必不中肯。……

    在今天的中国,各地区和各企业自作主张以及各地区间差别扩大,这些已成为普遍现象。

    第五,正像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所集中体现的那样,毛泽东时代反复开展群众动员;而进入邓小平时代后,“动员”的情况几乎没有再出现。不能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完全没有来自群众方面自发参与的因素,但从总体来看,那显然是由于毛泽东从上面动员的结果。

    进入邓小平时代后,不仅这种动员式的政治运动没有了,就连对权力提出异议那种

                              

    203

    自发参与也不见了……

    第六,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在同外国的关系上,一直维持着极为封闭式的体系,可是在邓小平时代,开始改变为开放的体系。毛泽东时代对信息控制很严,且政治教育也很普遍,一般群众几乎没有将中国与外国进行横向比较的观点。

    可是进入邓小平时代以后,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国外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来。

    信息的扩大导致意识的多样化。

    80年代的中国社会,由于信息的扩大和耐用消费品的普及,被称为大众社会那样的状况确实在以城市为中心开始出现。

    两个时代的共同点

    下面,我想着重联系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阐述邓小平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连续性。

    邓小平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第一个共同点是不断扩大并且承认个人的权力。两人都是第一代的革命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具有超凡魅力的权威,邓小平则具有组织性的权威。虽有这点不同,但在决定重要政策时,他们都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从职务上看,邓小平虽然并没有达到顶点,但没有人怀疑他始终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

    第二,两个时代均以党的代行主义维持政治统治,在这一点上基本相同。当然,进入邓小平时代以后,产生了社会上的多元主义,以至于在党内外也出现了多种意见。

    然而,正

                              

    303

    像80年代的现实政治状况所显示的那样,好像与社会的多元化毫无关系似的,对一党专政的权力机构并没有做任何修改。

    第三,无论在毛泽东时代,还是在邓小平时代,都缺少党内民主,政治透明度差。

    在毛泽东时代也有多种意见存在,但结局都成了权力斗争与路线斗争,成了一方打倒另一方这一弱肉强食的历史反复。

    进入邓小平时代后,这种构图基本没有改变。的确,党内存在多种主张,如果不实行公开化,就不可能发展党内民主,使民主制度化。

    第四,依靠“人治”胜过依靠“法治”的政治结构在整个时代一直存在。……在中国,被称为“关系学”的人的关系网,常常超越制度和法律。……人控制制度和组织的倾向在中国很严重。

    第五,关于政治权力依赖于军队和公安等专政机关的政治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从政治发展的理论上说,军队的作用和与平民百姓的关系状况成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本身原来就是军队,所以军队的作用比较突出,军队与平民百姓的区别极为暧昧。在老一辈革命家占大部分的毛泽东时代,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到了邓小平时代,革命的一代人相对减少了,而且由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军队的作用降低了,军队的职业化、专业化加快了,这也是事实。

                              

    403

    〔美〕鲍大可:

    邓小平后的中国

    鲍大可是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发表过多种著作。本文摘译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外交政策研究所系列论著《新世界——新方向》,是鲍大可有影响的论文之一。

    鲍大可十分关注中国的改革进程,并对此作了详尽的研究。他认为,1949年至1976年为“毛泽东时代”

    ,1978年后为“邓小平时代”。

    他赞扬自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这10年中走上了令人瞩目的改革道路。”他认为,正是因为改革,才使中国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鲍大可有感于1989年后苏联东欧国家发生的巨变,运用他多年来观察、研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回答普遍存在于西方人心理上的两个问题。中国是否也将重蹈苏联覆辙?邓小平之后的中国会不会改变改革的进程?鲍大可的答案是十分明确的,中国不可能走苏联同样的路,因为不论从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方式,还是国内民族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的构架都不会随同苏联东欧国家那场“雪崩”而陷于坍塌;邓小平之后的中国,政策连续性大于变动性,即使有某些变动,中国也不可逆转地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503

    分析家们关注邓小平引退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

    历史学家们称1949年至1976年为“毛泽东时代”

    ,他们也一定会把从1978年开始的历史时期看作是“邓小平时代”。

    1978年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这10年中走上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改革道路。

    然而,随着10年的快速增长,它也面临着不断累积起来的一些问题。

    由于87岁高龄的邓小平自70年代末以来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他在将来最终退出政治舞台的那个时候就会成为中国的重要转折点,许多分析家在他们估价继承问题的过程和可能结果时,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邓小平自己的引退上面。尽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专注会使中国当前形势和继承问题的性质的复杂性模糊起来。

    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代与代之间的接替”

    ,在很短的时期内,那些“老革命家”中的大多数将因病弱或去世而退出政治舞台。

    这些老革命家的年纪都已在80岁以上。

    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这一“滚动式的接班”将需要多长时间,但它最多不会超过几年。

    当所有老一代领导人引退之后,中共最高领导层内部的动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各自支持者的离去,继任者们将不得不明确自己的立场,建立他们自己的权力基础,寻找自己正统性的依据,建立起他们彼此之间的新关系。与此同时,在“滚动式的接班”的过程中,当某一位党内老一代

                              

    603

    领导人引退之后,领导层内部的平衡就将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偏转——虽然并不一定都很明显——或倾向于更保守的方向,或倾向于更积极进行改革的一边,这取决于老一代领导人中谁先离去,谁后离去。

    很可能在整个继承过程中,或在进入邓小平之后时期的最新阶段,中共最高领导层仍将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它包含着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并受到矛盾冲突的冲击。毫无疑问,政治平衡将会出现倾斜,从而带来政策的改变,但在领导层出现重大变更之前,这些政策的变动只能是部分的和有限度的调整,而不可能是采用任何意义上的全面的新战略。

    要采用全新的战略,只有到更强有力的一致性出现时才有可能。

    邓小平倡导的改革会出现逆转吗?

    10年前开始的中国改革进程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会出现长期的根本性逆转吗?没有人能断言这不可能。但是,从我们对中国当今和未来领导人的了解而言,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任何将中共最高领导人的观点加以归类的作法,都难免要流于简单化。当然,如果人们希望对中共领导人在未来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作一估价的话,那么对他们加以划分的想法又是合乎情理的。

    事实上,中国所有的最高领导人对于国家奉行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口号都是赞同的,虽然笼统地来说,各人在赞同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因而,所有中国领导人都可以看作是某种经济改革家。不过,如果作非

                              

    703

    常粗略的划分,他们可以分成经济改革大范畴中的三种力量:谨慎的改革派、稳健的改革派和大胆的改革派。要确定高级领导人中谁属于经济改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