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 >

第169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第169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步步为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菲儿一直关注着,今日细瞧宝钗,倒是觉得其比上次来拜会时清瘦了些,她如今也是甚小,可是这样小的年纪,却是愁绪凝眉。坦白来讲,史菲儿原先曾看过书说人的心情会影响容貌。自己对此还不大相信,今日见了薛宝钗倒是真信了。若是此时令黛玉与宝钗站在一起,如今年纪均尚幼身量未长,若不告知名姓,单看其神色,指不定会有人将二人认错了去。
想来也是,书中黛玉进贾府时,其母亲病丧,她本就敏感,遇此大悲事,少不了愁绪于胸。而宝钗进京一来是薛家投靠,再有则是为了她待选的前程,自然心怀憧憬。二人心境差别巨大,再加上天性、环境等因素,书中便有一句是“多人谓黛玉所不能及”,如今却是与书中大不相同,来了个大逆转。这宝钗因家父病重而愁眉不展,难有笑颜;而黛玉父母兄弟俱全,此时备受家人宠爱,无一丝烦忧。如此瞧着黛玉这气质上倒略胜一筹了。但若是单论二人样貌,史菲儿却也难断出个高低上下,自己既喜欢黛玉的风流雅致、也欣赏宝钗的端庄娴静,二人各有千秋。
待王夫人领着宝玉和探春与众人行了礼,史菲儿让孙辈自去一处玩耍,众人也都落了坐。史菲儿开口问道:“今日怎么不见你家公子?”
听贾母如此问,薛姨妈倒是叹了口气道:“蟠儿这些日子因担心其父病情,也是染了风寒。今日他倒是念叨着要来给老太太问安,我怕他将病气带了来,屋里哥儿姐妹众多,倒是不好,便让其在家里养着了。”
史菲儿听了点点头,叮嘱了几句,也不以为意。只是薛姨妈和薛宝钗倒是清楚,这薛蟠来了京城后,正是半大的小子闹腾的时日,而其父因病着对其也疏忽管教,而薛姨妈就这一子,这都是日后的指望,自然是极其宠爱,甚少训斥。恰是因为如此,这薛蟠便更是无法无天。整日里带着小厮家丁在街面上游荡,也不进学,每日吃吃喝喝玩玩闹闹。
前几日在街上游荡,因言语不合竟掀了一小贩的摊子。若是平日掀了就掀了,莫说一家便是十家,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都知道这位小霸王是京营节度使王家的外甥,不敢得罪,就算报了官又能有何用,只能咬牙忍了。未曾想那日却遇到北静王世子,见薛蟠如此行径,警告几句,哪知那薛蟠并不以为然,平日里自己称王称霸惯了,而且觉得自己身后又有王家和贾府能撑腰,哪里将这警告放在眼里,不仅不肯认错,反而出言不逊。这北静王世子水溶本是个好脾气,可如此被挑衅,自然不能饶恕,随身侍卫出手好好教训了其一顿。薛蟠虽有小厮家丁护着也是打了个鼻青脸肿,王爷世子的侍卫都是好身手,让薛蟠等人多受皮肉之苦,可未伤筋动骨。待薛蟠回家脸已经肿得如猪头一般,薛姨妈又急又气,忙给其请了大夫上了药,本想告官,后来一打听竟是北静王世子所为,自知得罪不起,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忍了此事。薛公知其行径气得不轻,病又更重,将薛蟠责罚一通,令其三月不得出院。故而今日这薛蟠仍在屋里养伤受罚。这等本就是丑事,不好启口,但若是有人问起,薛姨妈便称其病了在家养病搪塞一番。
且说孙辈凑在了一起,众人中最喜的便是宝玉。左边瞧瞧宝姐姐,见其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容貌秀美,自是喜欢。右边又看看黛玉淡雅若仙,妩媚风流,又是一番滋味,自然令其想去亲近。宝玉开心,想着今日倒是颇好,林妹妹与宝姐姐聚在一处本是难得,如今见二人也是亲近,自然更是欢喜,巴不得宝姐姐也在府上住上几日,众姐妹一起亲近才好。
此时宝玉也是个心思简单的,只是希望能与众姐妹多多相处相处罢了。可此时宝钗、黛玉、探春三人正说的得趣。毕竟宝钗略长两三岁,见识多些,说话又得体,黛玉与探春便拉着她听些路遇见闻趣事,众人也是开心。只有宝玉如黛玉初入府一样,想插话插不进来,急得不行。
“听说宝姐姐来,我是来晚了。”迎春笑着道,今日张夫人有事来得晚了些,又听闻宝钗到了,更是急急催着张夫人去请安,进了屋给长辈问过安便急急奔过来了。
“方才我瞧着宝兄弟抓耳挠腮地插不进话。”迎春笑道:“宝姐姐,今日宝兄弟有没有问你,来京中可是习惯?你不知之前林妹妹到府上,宝兄弟每次见了林妹妹,憋了半响就是这么一句。”听迎春如此一说,几人都是哈哈一乐。宝玉略窘,言道:“我也是出自真心。”
“那是那是,这是自然。”探春一旁笑道。黛玉一旁见宝玉尴尬化解道:“宝哥哥不过是关切不知如何询问罢了。”宝玉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忽然问道:“不知姨丈如今病情如何?可否好些?”
这话让宝钗愁容又现,黛玉见了宽慰道:“这病都有个解方,只是需要机缘,说不定明日见了个妙医圣手,便会药到病除了。”迎春、探春也是一旁符合。宝玉自知失言,更是窘迫。宝钗见状道:“如今也是盼能如此。宝兄弟你也是关心则切,我回去会禀告家父你的关切之情。”
宝玉知其是给自己缓解,心内也是感谢。想着说些能让宝姐姐欢喜的话,转眼便瞅见宝钗胸前戴着的金锁了,宝玉不免有些奇怪,这金锁怎么瞧着这么眼熟呢?
作者有话要说:贾宝玉:怎么我最近说什么错什么?
史菲儿:嗯,其实不是最近。
贾宝玉:老太太您的意思是,我之前也是如此?
史菲儿:是吧,难道你忘记了春荚的事了吗?
贾宝玉:老太太你怎么什么事都记得那么清楚?
史菲儿:……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贾宝玉:老太太我不是在恭维您啊。


第二百一十四回 
214
因薛姨妈带着宝钗来访,这宝玉、黛玉、宝钗齐聚一堂实在难得。众人中最为欢喜的便是宝玉了; 只是见了众姐妹自己喜不自禁; 又怕话语唐突了; 而众姐妹凑在一处说得得趣,自己又不好插话进来; 心内焦急。好容易问询一下宝钗父亲病况,却又惹得宝钗愁容再现,众人忙劝解一番才罢了; 宝玉本想是体现自己的关心; 结果却适得其反; 故而不敢再多言。可是目光又不肯挪开,呆呆瞧着众姐妹说话。冷不丁扫到薛宝钗胸前带着坠着的金锁上了。宝玉瞧着奇怪; 这么这锁越看越眼熟呢?怎么好似在哪里见过呢?
这宝玉也是颇有些痴性的; 他本就是心思简单性情中人; 若是想一事时便只顾想着那事; 想的茶也不喝,饭也不想; 众人说话也听不进了; 就呆呆木木地只想那一件事。今日宝玉瞧见宝钗带着的金锁; 又犯了这痴性。总觉得似乎在哪里瞧见过; 于是也只顾着呆呆愣着出神。
众姐妹一处说笑; 黛玉因收了方才薛姨妈送的宫花,便打了匣子与众姐妹拿来分享。如今迎春、探春与黛玉相熟又好,自然也不用太客气; 几个小姑娘,笑嘻嘻地各选了一支,相互帮着插到头上。探春忽然瞧了一眼一旁只顾出神的宝玉道:“今日宝哥哥不知又怎么了?若是往日里见我们如此,定要立刻上前议上几句的。怎么今日就只顾着出神了?莫不是惊地连话都说不出了?”说罢从匣子中取了支宫花在宝玉眼前一晃。怎知那宝玉仍未回神,仍愣愣地盯着宝钗的追在胸前的那枚金锁出神。
众人见了也是奇,昔日里宝玉也不是没有这痴性,但却不似今日这样。众人随着他视线所向,见其是盯着宝钗的金锁出神便都笑了。宝钗自然也是羞红了脸。探春忙轻推了宝玉一下道:“宝哥哥,快快回了神儿吧,再这样宝姐姐该恼了。”探春这一推,宝玉才如梦方醒。见众人盯着自己,宝姐姐面上有些不喜,更觉得窘迫。迎春道:“宝兄弟,快与宝姐姐陪个不是。方才也不知在想什么,又痴住了。宝姐姐难来府上一次,莫不要让宝姐姐不悦。”
宝玉听言便知自己方才定是只顾想那金锁之事出神,才会引宝姐姐不悦。忙做了个长揖道:“宝姐姐莫气,方才是我唐突了。我与你赔礼。”说罢又是一躬到底,宝玉原本也不大,如此做倒惹得众人一笑。宝钗也不好再怒,笑道:“不知宝兄弟方才想起何事,任凭我们唤你吵闹也没能回神。”宝玉被如此一问面上也是有些羞愧道:“说来还望姐姐莫怪,我也是冷眼瞧见姐姐带着的这个金锁怎么眼熟的很,只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方才出了神。”
宝钗听他如此说点了点头道:“若是如此你倒是个有禅心的。我本是不喜欢穿金戴银的,总觉得麻烦累赘,唯独这锁倒有些机缘,便遂了父母意一直带着了。”
黛玉一旁听着,不免有些好奇道:“听姐姐如此说来这金锁应是与佛家有缘,莫不是请高僧祈过福念过经的?”宝钗笑笑道:“妹妹果然聪慧,我只提了一句禅心,你便猜对了五分。”黛玉歪头问道:“那剩下的五分呢,宝姐姐一气说了吧。哑谜可是不好猜呢!”
“好好好,我且将余下的五分说了。我们举家进京为父瞧病,母亲心里起了愿,若这一路遇上寺庙定要去跪拜跪拜、布施一二,就当是为父亲再积些福报。”众人听了也都点点头,暗自感慨薛姨妈此行不易。那宝钗又道:“那一日,行至路上下人说前方有一处破败的小庙,瞧着已有些荒废。来问母亲这庙还去不去?母亲说即已立下宏愿,又哪能因庙小破败而不去的?若真是如此这心也就不诚。人欺心尚可,欺佛不行。言罢便要去拜拜。因天寒又才下了雪,我便虽母亲同去。”迎春听了这话道:“如此倒是,不违本心。”宝钗点点头又道:“我虽母亲进了庙,果然那庙残破不堪,没有僧人,佛像也有了破损。母亲命人取了蒲团香烛,将香案打扫一番,又摆了些果子点心充作贡品,敬拜一番,我们便出了庙。哪知刚出了庙门,不知哪里蹿出来个癞头和尚,倒是唬得我们一跳。那和尚也是有趣,不要布施也就算了,还从怀里掏出了个小布包硬塞到我母亲手中,说是此物可保我一世平安,定要好生戴着不可摘了。若是依他所言,日后定有大造化。”
宝玉拍掌道:“如此听着便有些奇了,想来应是见姨妈与姐姐诚心拜佛,故而才会有此造化。”
宝钗摇摇头道:“这我便不可知了。我母亲将那小包打开一瞧,见竟是把小金锁,忙要给那和尚好好布施一番。怎知那和尚竟不受,嘴里不知哼着个什么好啊了啊的歌,转身就走。母亲忙命人去追,哪想到那和尚脚力颇好,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我与母亲回了车上与父亲论及此事。父亲道那和尚竟会不收布施反而转手相赠的,必是世外高人,如此便让我将这金锁带上。因不想违了父母之意,故而才一直戴着。”
众人听了点头,又赞其孝心。一旁的迎春道:“宝姐姐的孝心实在可赞,原本我还以为因是亲眷,老太太对孙辈宠爱,故而也赏了姐姐一个呢?如此看着模样倒颇为相似呢!”这话倒点醒了宝玉,怨不得自己觉得熟悉呢,自家姐姐妹妹都有老太太赏的金锁,说是请高僧念过经,保平安的。那金锁还是有些分量,多半不挂在脖子上,装在荷包里带着,太太瞧见了说起才又戴上。因是姐姐妹妹贴身长戴之物,宝玉自然不好讨来细看。如今这么瞧着,倒觉得虽不完全一样,样子倒看似差不太多,这些日子众姐妹又都不带着,故而自己只是觉得眼熟,一时反倒想不起了。
探春也翻了翻自己的荷包将金锁取了出来,“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