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294章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94章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整体化就更缺德了,制造商将好几种关键的零件,融合成一个整块,一拆开就会破坏整体性能,根本不可能复原或正常运转,因此想先逐一分解,再逐一逆向仿制,简直难如登天。

    至于简单化,更是缺德加冒烟。

    以现代的电脑发展为例,最早的电脑是美国在1942年研发的,冯诺依曼计算机,其构成虽说极其复杂,光电子管元件,就高达五千多个,总的占地面积,约几百平米,但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而言,无论日本专家、苏俄专家,还是纳粹专家,想要逆向研究的话,却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然而,电子计算机,发展到21世纪时就变非常简单了,不但性能非常的高效,而且构造也非常的简单,但是想仿造的话,却根本想都别想了。

    这也是为什么日军收集了,很多的飞豹战机的残骸,却还想要华夏送他们一架原型机的缘故,因为他们尝试了很多遍,就是仿制不了,不但仿制不了,就是想深入研究都不可能,往往一拆就废了。

    “蚂蚁(机器人)出品,必是精品”。

    川西出产的飞机零件看似简单,但是日军所仿制出来的货,就是不对版,就是毛病多多。

    刘少将也是同情日军的缘故,才建议他们研究德军BF110战机,再怎么说,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重型战机。

    如今由于飞熊战机的出现,几乎全球都在疯狂的研究重型战机,日本可千万不能落后啊,不然还怎么有勇气偷袭珍珠港,进军东南亚,占领香港与新加坡等殖民地。

    最要命的是,川西的飞豹、飞熊系列的战机,都是源于美国的霍克Ⅲ战机,以及美国的星型发动机,而德国的BF110战机,采用的却是“直列式”发动机,与风冷式的星型发动机,完全是两个世界。

    就目前而言,也只有英国、美国、德国之类的航空大国,才玩得起多元化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至少在民国时代的华夏,是没这个本事了,嗯,唯有大日本帝国可以例外。

    至少刘少将还是比较看好他们的。

    何况吉野次雄也没说错,华夏是人口大国,可惜却没多少合格的飞行员,若能借着低烈度的空战,趁着与日军陆航交手的机会,培养出大量的飞行员,对华夏空军而言,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即使今后抗日的总体形势,开始逐渐逆转的时候,华夏军队想收复沿海城市,以及东北三省的话,光靠一点点坦克与重炮可不行,还得有大量的战斗机,这可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是需要早作准备的。

    当刘亦诚将他的暗手,一一说明的时候,蒋委座也如同吃了定心丸。

    如果按照这厮的设想,而且没有日本海军的参与的话,华夏军队还真有全面反击的一天,老蒋这才逐渐放下了心,即刻安排人手散播各种舆论,准备将南京与上海的市民们,分批的撤退到大后方去。

    刘亦诚少将可是穿越人士,而且还有金手指在手,若是还让南京大屠杀出现,也太丢穿越人士的脸了,老蒋能想到他的前面,从1937年9月中旬开始,就一一的疏散南京与上海的市民,真是感激不已。

    随着日本海军的低调,以及华夏军队的配合,淞沪的二十万日军,嗯,不对,经过近一个月的厮杀,目前只剩下了十五万人左右。

    不过日本陆军终于扬眉吐气了。

    他们不但在吴淞口、宝山和浦东一带,站稳了脚跟,居然还建立了陆军野战基地,让渴望已久的日军第三飞行团,终于得以入驻淞沪战场,而海军航空兵正好找借口返回了本土。

    日本陆航混得确实很惨。

    新锐的九六式陆攻,已经被华夏空军打残,航空部又被海军的官僚们所掌控,还时不时的搞一些破坏,再想恢复如初,没有三五个月时间,怕是没什么希望了,幸好华夏空军也很惨。

    正如海军所说的那样,“华夏之新锐战机已丧失殆尽,淞沪上空只剩下了霍克Ⅲ战机”。

    事实也是如此,当日军陆航登陆上海后,在南京空军中,根本看不到飞豹与飞熊的影子,倒是云豹战机与霍克战机,又成了华夏空军的主战机种,与九七式陆战打得旗鼓相当,让他们暗松了口大气。

    随着海军与空军的作战烈度下降,中日双方的陆军之间的战斗,日益激烈了起来。

    华夏军队在淞沪一带,已经集结起了三十多万精锐,与十多万日军打成了胶着状态,每天都有近万人伤亡,而华夏方面却占了六成,综合实力确实不如日军。
………………………………

第三百三十三章 石原之智

    困守在淞沪战壕的侵华日军,几乎每天都有二三千人的伤亡。

    如何填上这个大窟窿,日军的陆军部也黔驴技穷了,什么增兵减灶,什么瞒天过海,什么以次充好,什么谎报军情等等,但凡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一个遍,可惜没什么卵用,总人数依然在持续的减少。

    幸好,华夏方面的“三十万精锐”,也有点浪得虚名。

    他们大多是一些新兵,又或是从其他杂牌部队之中,临时抽来的二三流军队,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素养,连起码的作战技术,也很是粗糙僵硬,若非日本海军军舰不再支援,以及日本陆航空兵的无能,迟迟不能取得制空权,这区区几十万华夏“精锐”,早被日本鬼子打垮了。

    这又是刘亦诚少将干的好事。

    这厮向蒋委座进谗言,建议采取“淞沪轮战法”。

    他是借鉴了中越战争中,通过轮战来锻炼部队的经验,既然日本海军希望双方的陆军打得再惨烈些,华夏就干脆派出二三线部队,也加入淞沪战场试试,正好利用十多万的精锐日军,当当免费老师,让所有军队都轮战一番。

    这下整个淞沪战场就真的火了。

    不但华夏军队每天有五六千人伤亡,而且场面非常的血腥残忍,令西方的间谍和记者们都大开眼界,经常让华夏淞沪的各类抗战事例,成为了欧美报刊新闻的头版头条。

    到9月30日为止,桂系、滇系、黔系、川系和陕系等,地方实力派的军队,都纷纷派出了师旅级的精锐部队,一一与淞沪日军进行较量。

    战绩最好的,还是贾琏上校的川军团。

    这厮率领川西的抗日先遣团,在淞沪的宝山一带,与日军的主力部队交战,曾一度正面击溃了日军第13师团主力,即日军步兵第26旅团,差点活捉了沼田德重旅团长,被日军惊叹为“川西之第一猛虎”。

    事后他还得到了老蒋的接见。

    当老蒋得知这厮是老黄埔后,当即将他提升为少将,并将他的抗日先遣团,改名为“第一虎贲团”,授予黑底白虎旗,并建议他留在中央军,今后就以该团为底子,扩编为一个整编旅。

    贾琏少将可不是土包子。

    早年的颠沛流离,以及在川西所尝到甜头后,也明白了一个人生真理,什么整编旅长也好,还是整编师长也罢,那都是假的,只有跟着刘亦诚长官才是正道,何况他在川西可是一个实权人物,手掌川西教导旅,地位仅在刘少将之下,连川中宿将郭祺勋,见到他都得陪笑。

    因此即使贾少将再不智,也不会为了区区一整编旅,就放弃如此大好前程,导致蒋委座的劝说,是注定了徒劳无功,不过也让老蒋对刘郧高看了一眼,如果川西的池水太浅的话,又岂能留得住如此悍将。

    到了1937年9月底,被困在淞沪口一带的日军,依然进展不大。

    近二十天的奋战,令华夏损失了近十万人马,算是淞沪日军的唯一收获,不过已登陆的日军总数,也下降到十三四万,若非每天都有特殊军舰,持续补充兵员与物资的话,总兵力早就不足十万了。

    如果再长此以往的话,十多万受困于淞沪的日军,顶多还能再撑一个月。

    因为人数下降到一定数额时,华夏军队绝对会发起大规模反攻,到了那个时候,这些日军全被赶下海去,也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了。

    近卫首相、米内海相,及杉山陆相等内阁,已经商讨了好几次,始终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再这样打下去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建议干脆与天皇等人敞开,中日之间就此终战如何?

    但是在一干内阁成员中,却没一个人敢真的开口,都希望由别人来开口,因为陆军部的那群疯子可不好惹,再来个“二二六事变”,该咋办呢。

    就在此时,在石原莞尔的茅庐之中,也迎来了几个日军将领。

    带头的,赫然正是土肥原贤二与东条英机。

    严格说来,日本陆军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实际掌控者,都已经到齐了,可惜刘亦诚少将不知道,否则派出一架飞熊Ⅲ轰炸机,来此一炸,可以省去很多事情。

    世人皆知,石原莞尔与东条英机彼此不对付。

    石原这厮曾经常嘲笑东条,说他是“东条上等兵”,说东条根本就是个莽夫,不要说指挥士兵作战,即使指挥机关枪都有问题,数量一旦上了三挺以上,就不知道怎么用了,完全是一介矿工加农夫。

    不过,东条英机也不示弱,在很多场合诋毁石原莞尔,说这厮是“有才无德,完全是个墙头草,仗着自己有几分薄才,简直目中无人,连天皇陛下的旨意,都敢对着干,作为天皇御亲兵,羞与此人为伍”。

    诋毁归诋毁,嘲笑归嘲笑,那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这两货在私底下却是一对好死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表面上是东条英机所发起的,然而实际上的真正策划者,却是石原莞尔本人,这俩人可说是真正的蛇鼠一窝,而分工明确,一个拿扇子,一个拿刀枪。

    “石原之智,东条之胆”,是日本军界的的名言。

    甚至在二战结束后,某些日本历史学家在私下认为,如果没有这俩个人的话,日本或许不会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后来的太平洋战争。

    此次来石原茅庐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参与秘密会议的,只有石原莞尔、东条英机与土肥原贤二,了了三人而已。

    东条是日本关东军的实际掌控者,石原则是日军军部的老股东了,而土肥原则是日军情报部门的总头子,也是吹鼓“华北自治”的幕后老板,以及策划“华北攻略”的真正指挥者。

    这三人聚集一堂,正好能划定日军的未来前途,以及日本陆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此次讨论的核心是,如何体面结束与华夏之战事。

    目前的淞沪战场,已经打成一个烂泥潭,“三个月结束战争”的豪言壮志,倒成了一个国际大笑话。

    不过,看似粗俗无脑的东条上等兵,却平淡自如,没有丝毫的烦躁与火气,而石原更是修养到家,与简陋的茅庐隐隐形成了一整体,直让土肥原心中一凛,暗暗嘀咕不已。

    淞沪战场,原本不用这三人操心。

    日本军界山头众多,历来是各唱各的调。

    日军第一师团,是天皇的御亲兵,是镇守满洲的代表,通常不会参战或厮杀的,第二师团常驻日本本土,基本也不用考虑出兵华夏的问题,因此从第三师团开始就比较微妙了。

    第三与第四师团,长期是日本贵族的自留地。

    略有不同的是,第四师团是由经济贵族所把控的,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