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20章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0章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杨耿光也不拖泥带水,“现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文白,给大家传达蒋委员长的训令”。

    望着儒雅而英气的张中将,刘郧在心中暗道,这就是张文白,果然名不虚传,“在红军时代,唯一位没有与红军打过仗的GUO民党军人”,毕其一生为华夏的和平事业奔波,被人敬称为“和平将军”。

    “鄙人,张文白”,张将军略略一顿,似乎在想措辞,随后继续讲话,“与耿光将军,一同接到蒋委员长的命令,对各位海归,进行军事训练与爱国教育,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强化战斗的意志”。

    “蒋公在百忙之中,为什么电令军训呢”,张文白略略扫了一眼,让每个海归为之一振,“无他,蒋公早年留学日本,也曾受到洋人的欺凌,对于各位在异国他乡的颠沛流离,感同身受”。

    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在海外求学的个中艰辛与苦酸,海归们顿时哭成一片,刘郧也想起自己在美国的种种不公,顿时怒从胆边生,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

    渐渐的由几个人的呼声,演变成海归们的集体呐喊,“打倒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如同山崩海裂一般,声音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整齐,竟引来其他在校的学员和教官过来围观。

    “好好,看到各位都是血性男儿,我中华民族崛起有望”,张文白似乎很高兴,对于海归们呼声,给予高度赞扬。

    一个激灵,刘郧就冷静下来了,你妹,不知不觉,就帮GUO民党作了政治动员,这个张文白,好生厉害啊。

    “但是,光喊口号是不行的,还要实际的行动”,张文白不愧是教育长,很快就歪楼成功,“军训就是行动的第一步”。
………………………………

第二十三章 枪械训练

百余海归正是热血冲脑的时刻,哪怕要他们堵机枪,炸坦克,趟地雷都不在话下,何况是做好军训而已,顿时一诺千金。

    “各位的军训,只要一个月”,张文白乘热打铁,许下了重诺,“一个月后,蒋公就会从前线回来看望大家,待最后的检阅一完,将由蒋公会亲自授予诸位,陆军大学军训生毕业证”。

    “那时,硕士者将加预备役上尉衔,博士者加少校衔,表现最好的五位,将再加授一级,得到蒋公亲自接见,努力啊,同学们”。

    “轰”的一声,将海归们的军训典礼冲向顶点。

    从此以后,四十多岁的博士,三十多岁的硕士,都焕发了第二春,干劲十足,根本不用教官督促,个个力争上游。

    那天在张文白发言后,由杨校长讲解校训,随后就宣布解散,中午由招待所加餐,穿军服的所长亲自解释,是张杨二位长官,私人掏的腰包,因长官们工作繁忙,没能亲自为各位接风,请他代为致歉,有些没出息的东西,立马被感动得哭了起来。

    在21世纪待过,刘郧还是能理解张扬俩位长官,他们就算是在演戏,也是演得很成功的那种,主要还是海归们自己触景生情,不论他们是否有雄厚的背景,又或已有明确的工作去向。

    真正让他们感动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居然知道他们的存在,还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体谅他们的艰辛与苦楚,俩位长官能把他们当人看,真的很感激、很知足,当然在短时间内是这样。

    至于校训,就是黄埔军校的校训,源自孙中山先生的训词,诸如“为民前锋,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以及“亲爱精诚”之类,是很麻烦,杨校长自己都解释不清楚,难怪让学员们自习。

    按军校守则要求,晚上宿营应轮流放哨值班,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凌晨七点,一队一轮,一轮三班,七人一班,每班四个小时,明暗哨岗各两人,流动哨三人,尽管磕磕碰碰,总算似模似样了。

    第二天,在基本的队列训练之后,就由正则班第十期的陆冼锋,教大家唱校歌,居然又是黄埔军校的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真让刘郧怀疑,莫非这个陆军大学就是黄埔军校,仗着老相识的情谊,厚颜求教了陆师兄,才知道还真是以黄埔军校为底子,收揽了北洋军阀的陆军大学师生,与冯玉祥等一起,合办了今天的陆大。

    陆军大学,是华夏目前最高等的军事院校,专门培养高级军事人才,进校资格非常严厉,海归们能进来确实是侥幸,但是对于陆某人的话,刘郧只认可一半,海归们不是有背景,就是有本事。

    让这些海归进陆大军训,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老蒋如此宽容,何尝没有故意收揽人心之嫌,所以最多只能算是互利互惠,同时也令刘郧暗暗惊惕前人的智慧。

    时间很快过去,海归们对军训生活似乎有了感觉,虽然很艰苦,仍旧很勤奋,对于纪律与服从,也比普通士兵感悟更深刻,秦国洞为首的教官们,似乎对海归们的训练还比较满意。

    观摩了特别班与正则班的训练,再对比军训班,刘郧哪里还不知道,这是教官们故意放水,而且,为了避免海归被其他学员嘲笑,还严令禁止其他班的学员靠近,好在正则的第十期学员,正在积极准备毕业演习,第十一、十二俩期,大多还在外面实习。

    特别第二期也才刚进校,正是天天被教官们修理的时候,就算真对军训班训练有想法,也不敢炸刺,早明白了“让教官不痛快,就是让自己不痛快”的真理,因此海归们的军训生活,还算平稳。

    不过军训生大多都是文化人,还都是一副小身板,要不是老蒋发神经,根本没人敢让他们军训,万一操练过量,就会死得很难看,倘若有个好歹,海归的家人可都不好惹,教官们哪个不是老油条。

    何况善良的华夏老百姓对于读书人,总有一种无理性的理解、宽容,甚至是崇拜,按秦国洞的说法,他们自己是粗坯子,海归们是精贵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哪里能与贱胚子的新兵一样。

    所以这三天来,海归们除了基本的队列训练、勤务训练,以及简单的体能训练外,就是一些政治学习,毕竟都是文化人,悟性必然比一般新兵强,教官们要求又不高,自然皆大欢喜。

    随后就是枪械训练,教官是温毕卿,从美国回来的华侨,打扮得很奇葩,一身笔挺的美军上校服装,腰间挎着两把长管左轮手枪,若非他自己介绍毕业于西点军校,刘郧还以为这厮是西部牛仔。

    刘郧对于这个教官还是很佩服的,记得温。Sir对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手枪就是用来自杀的,冲锋枪不用学习,步枪需要加瞄准器,至于各位学员,只要学会如何自杀就行了”。

    温教官用事实说话,先用黑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叫人在周围随机扔了几个玻璃瓶,只见闪电般的抽枪、开枪和收枪,枪响瓶碎,一气呵成,简直神乎其技,海归们全惊呆了,刘郧的口水流了一地。

    刘郧在心中略略估算了一下,自己扔蚂蚁过去的话,恐怕还没到有效的0。5米之内,就会被温教官的长管左轮打成筛子,不由庆幸那晚遇见的,幸好不是温教官,否则那天死的就是自己了。

    温教官才取下黑布,开始正式上课,手枪的一般有效射程是50米左右,但是真正需要用手枪的时候,往往都在20米之内,因此这个距离,0。1秒,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动手枪就意味着死亡,但是最后一颗子弹,一定要留给自己,不要期待敌人的仁慈与宽恕。

    随后温教官讲了一个美国往事,几十年前西部牛仔很盛行,政府为了土地,悬赏猎杀印第安人,然而牛仔们为了炫耀,喜欢割下人的头皮,做成皮鞋或枪套,甚至不管印第安人是否还活着。

    还没说完,海归们就呕声一片,连隔夜的东西都吐了出来。

    温教官继续上课,说手枪是最好练的,但是最好不要用三点一线的方式瞄准,而是根据手感和习惯,首先要习惯手枪的重量,以及射击时的后坐力,最好凭手感,就能估量出子弹的数量。

    换而言之,手枪是手臂的延续,它的喜怒、它的情绪、它的杀伤,都要了如指掌,这样在大家使用时才会随心所欲,百发百中。

    温教官认为,像海归这样的初学者,最佳的瞄准方式是,心、两眼间、鼻子和目标,成为一条天然的瞄准线。

    射击时尽量让身体、下肢和手臂自然放松,使手臂与身体的夹角,成为测量目标远近大小的尺度,手臂与枪支要与瞄准线相协调,要坚信自己的直觉,在呼吸转换的瞬间,就是射击的最佳时机。

    为了培养手感,温教官专门讲解了各类手枪的差异,诸如勃朗宁M1900,柯尔特M103,勃朗宁M1910和德国袖珍手枪,以及西班牙“的三块铁”、日本的南部手枪,与民间修枪匠的自制手枪,不但在枪械室内,一一陈列,让学员自己动手拆卸、清洗、维护与组装。

    这时刘郧精神力量,就展现了强大的威力,不但学习得很快,而且几轮靶场射击后,隐隐有几分温教官的气势,20米内发发命中,50米内不脱靶,连教官们都有些惊诧,问他以前是不是练过。

    三天的枪械训练,手枪训练占了二天半,每个人都打了200多发,经教官暗示他们毕业时,陆大会每人赠送一支手枪,型号自选。

    海归们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都暗暗提前选择好了枪型,刘郧选择的是柯尔特M1911A1手枪,长216mm,口径11。43mm,重量1。13kg,子弹7发,原因无他,这厮刚好记起,美军用此枪长达70年。

    最后半天才讲冲锋枪与步枪,冲锋枪确实不用学,与手枪的用法差不多,顶多后坐力大一些,射程远一些,大约150米,二战知名的突击步枪还没出来,现阶段以芝加哥打字机为主要代表,又不要求精确杀伤,只要打上两次基本都会了。

    至于步枪,从后坐力最小的三八式步枪开始试手,无论是国产的汉阳造,英国的恩菲尔德,苏联的莫辛纳甘,还是德国的98K和华夏自产的中正式,都很难掌握,好不容易掌握了,又罕有不脱靶的。

    至于掉砖头训练法与三点一线法,都有些不着调,海归们都有些叫苦连天,还是温教官好,给大家带来了单管瞄准镜,只要瞄准镜一卡,大家在50…200米内,不敢说百发百中,至少不脱靶了。

    温教官解释,不是海归们的错,而是像步枪这类玩意,本来就需要时间,一个新兵要想在300米内弹无虚发,至少要训练2…3年,几天就能掌握的,除非是传说中的天才,至少他没见过。

    在美国他曾经认识几个神枪手,都是几岁就开始训练,几十年如一日,才有神乎其神的技能,反正大家也不缺那几个钱,一人买一个单管瞄准镜,卡在毛瑟步枪上,改行当狙击手吧。

    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枪械训练,开始为期三天的50米拓展训练,匍匐前进,翻越障碍,50米冲刺,躲避机枪,躲避炮袭,近身格斗,投掷手榴弹和隐蔽射击等等。

    教官正是秦国洞本人,又凶又狠,旁边还有一群帮凶,拿着木棒,只要稍稍不如人意,就是一棒子敲来,不断的爆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