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

第40章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40章

小说: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的大致经过。
到域摩·弥觉多吉的第五传弟子贡邦·特杰尊珠(124—1313年)时,这位高僧在后藏拉孜东北的觉摩囊建立一座寺院,被称为觉囊寺,觉囊派就是因该寺而得名。贡邦·特杰尊珠的门徒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即凯尊·云丹坚赞(1266一1327年),他继承觉囊法嗣并精心培养了一名后继者,这就是著名的多朴巴·喜饶坚赞(1290—1361年)。在这位大师期间,觉囊派有所兴隆,正如“觉囊派在笃朴巴时比较兴盛,但是在他以后的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僧人出现。”(注:《西藏佛教史略》第179页)。引言中的笃朴巴正是多朴巴·喜饶坚赞。
但是觉囊派一直流传下来,正如《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法嗣多至不可计量,其中以罗朱白译师及萨桑·玛底班钦为其心传二弟子,此外能继承他的事业的如乔勒南杰等的哲嗣亦复不少。”乔勒南杰(1306—1386年)曾继承多朴巴的事业,担任觉囊寺和昂仁寺住持,为觉囊派的发展做过努力。但是“从此以后《时轮》灌顶和讲解的传承虽大为发展,然他空之见,则为诸智者共同之所破斥,因此,逐渐趋于消沉。”(注:《土观宗派源流》第116页)。后来觉囊派中出现一些著名人物,觉囊派又开始兴盛起来,诸如觉囊·贡噶卓乔(1507—1569年),觉囊瓦·多罗那他(1575—1634年)等。特别是觉囊瓦·多罗那他对觉囊派的复兴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传多罗那他是贡噶卓乔的转世,原名叫贡噶宁布,出身于前后藏交界处的喀热琼增,幼年在觉囊寺学经,后游历藏区各地,广拜名师研习显密教法,三十岁受比丘戒,成为觉囊派的一名高僧,并得到拉堆绛地方首领(万户长)的支持。十六世纪后半叶,拉堆绛地方势力衰落后,又受到第司·藏巴汗的扶持。因此,多罗那他于1614年在觉囊寺附近创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新寺,即著名的达丹彭措林寺。觉囊派在这一时期又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如“后来觉囊·贡噶卓乔,尤其是卓乔的转生多罗那他又将此见重行恢复,大肆宣讲,广为著述,建达丹彭措林寺,造像起塔,精美绝伦。并广刊觉囊派的各种著述,聚集了不少的僧伽,与仁蚌巴·嘉玛丹琼旺布结供施之缘,在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显赫一时。”(注:《土观宗派源流》第116页)。所以,多罗那他建达丹彭措林寺不久,受到外蒙古汗王的邀请,在漠北库伦(今乌兰巴托)一带传教约二十年,得到喀尔喀部的信奉和支持,并在当地建立了许多寺庙,最后被尊称为“哲布尊丹巴”。从此,多罗那他在漠北库伦一带享有崇高的地位,于1634年多罗那他在库伦去世,次年,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王适得一子,被认定为多罗那他的转世,成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
1649年,第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年)进藏全面修习佛法,当学业完成即将返回外蒙古时,五世达赖已握有宗教大权,便勒令哲布尊丹巴必信格鲁教,从而使外蒙古地区普遍信仰格鲁派;而且五世达赖将西藏地区的包括著名的达丹彭措林寺在内的觉囊派寺院全部改为格鲁派寺院,除了保留多罗那他的名著《印度佛教史》以及零星著述外,还将其它宣扬觉囊派教义的所有经籍都烧毁或封存起来。所以,至十七世纪末,觉囊派在西藏已经不复存在了。值得指出的是,觉囊派在西藏地区的消失不等于它在整个藏族地区就已经灭亡。目前,觉囊派不仅在四川阿坝和青海果洛等藏族地区存在,而且在这些地区仍具有一定势力。例如,四川阿坝州境内的阿坝县、马尔康县和壤塘县以及青海果洛境内的甘德县、久治县和班玛县等境内仍有三十多座觉囊派寺院。其中壤塘县境内的壤塘寺,则是以上两大地区觉囊派寺院的母寺或祖寺,享有崇高地区。 
B、“他空见”
由于觉囊派“他空见”的观点,对佛家“性空”义的解释不同于其他教派,因而遭到其他教派的反对,被认为是“外道邪说”,在藏传佛教的诸多教派中十分孤立,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支特殊宗派。
该教派教义以“他空见”为核心,即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真实体性,这个本体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任何事物都包含在这个本体之内,所以本体自身不能说是性空。但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加在本体之上的东西是空,因此说性空是“他空”而不是“自空”。“他空见”说事物有它的实性,但要认识它必须采取瑜伽静坐的办法,细心体会,最后才能把一切事物的烟雾外衣看透,真实性也就显露出来了。“他空见”就是将一切事物都看成“断”“灭”、绝对不存在的,只有事物的真实性才是绝对存在,这个存在即至高无上的佛。但因为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断”“灭”,就犯有把“涅槃”“因果报应”“善果”等也看成是绝对不存在的嫌疑,所以受到其他教派的反对是可以理解的。对此,已故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先生也曾作过重要论述,他在《西藏的宗教》一书中指出:在这一问题上,觉囊派和格鲁派之间的教理对立非常明显地显示了出来。这后一种教派的代表人物一般都心甘情愿地承认心由于静修就可以变成佛,但他们否认这种变化必然会产生。所以格鲁派由此而与觉囊派分道扬镳,觉囊派的教理认为,可知物是不存在的,而唯一的存在物却是被称为“真如的本质”(如来教义,本性)者、存在或“胜谛”(真谛)。
空就是心的存在本身,光是语言,这二者的统一就是“觉”(心)。这种划分法与三身的划分相同;心的真实存在就是具有无限精神潜力的身(法身)、光明是受用身,其表现形式是化身。一旦当升华的智慧(智神)出现时,幻觉现象就停止了;如果相反而表现出了幻觉现象,那么神智就会中断。事物的世界是无实的,事物仅仅是一些现象,而现象又仅仅是由心造成的。任何从事冥想的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大家可以冥想的某种东西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冥想者和被冥想物都仅仅是思想的一种发光的特征。因为实际上甚至不存在需要修习的全神贯注的活动本身,所以此人所追求的目标,也被取消了。
我们所看到的、联想到的和想象到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一些名字和称呼,而不是指具有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和一种可以对心施加影响的存在。这种心是空,但在这一方面也是光明,它可以照亮具体的物品,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视作在生死轮回内外表现出的一切基础。这是把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二者又属于同一类别)同时置一于此的一种错误。这仅仅是由于它们似乎是产生了义谛和胜谛两种真谛的两种情况。因为它们二者事实上是一个整体,所以它们形成了其统一性的先决条件,即一种简单想象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实质基础的存在。
心之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空,因为绝对的空本身并不反对应被否认的某些东西,它是“他空见”,这就足够了。虽然在纯粹经验中的可知物仅仅是一些名词和术语,大家还是错误地承认它由于诞生和指导经验界的义谛而具有一种真实的存在。
C、如何修六支瑜伽法
《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关于他空见的论点在《了义海论》中说:‘一切诸法实相胜义谛是常恒坚固不变的。阿赖耶有识智二分,此属智分,复是胜义法性的三宝周遍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性无差别的天众,此与如来藏本住种性,四续部中所说百部诸尊者,皆同一意趣。承认它是因位果位无别的相续中居住之相,承认它在法身三分位中存在之相,承认它虽然常住因位,然说决不能在识上显现。住因位之相既然如是,所以应依六瑜伽次第修习才能现证此果位法身。’”可见,六支瑜伽法是觉囊派获取最高成就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六瑜伽或六支瑜伽法作—一介绍:
l、收摄
收摄是指感官的回摄,这是将感官置于心灵的控制之下。感官是指眼、耳、鼻、舌、皮肤,运动器官是指手、脚、声带、肛门、生殖器官。感官和运动器官倾向于向外的行为,并与外在的事物相接触,心灵容易受其役使。因此,修炼者必须使自己很彻底地放松着,经由鼻孔深长缓慢的呼吸,尝试使自己忘却外在的世界,甚至不再感觉自己的呼吸,不再觉察坐着的身体,然后再去试着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去注意可能会生起的各种念头,把心灵完全从外在的世界里收摄回来,把持在单一的理念上。在开始一段时间,这种做法可能会觉得受到挫败,但是,经过不停的努力,将会驯服散乱的心灵,获得成功。
2、排定
禅定帮助修炼者将心灵提升到永恒喜悦及和平的最高境地。瑜伽的神秘阶梯将粗钝和精细连结起来,并带引修习者超越一切粗钝和精细而达到至上的境界。禅定是单一正念之流不断的持续。练习静坐最好的时辰是早上三时至六时和下午五时至八时。道行高深的修炼者可以在午夜周围环境宁静祥和时练习静坐。
静坐有许多方法,总括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为法;第二类是无为法。它们分别被称之为有形和抽象的静坐。在有形具象的静坐法里,修炼者冥观想超越身体、感官、心灵智慧和自我的“唵”,或是清净圆明的自性。在静坐时,不应让杂念干扰到静坐的目标。观想冥思永恒的声音“唵”及其意义和觉悟感受是控制心灵最好的方法之一。此称为无为禅定。在瑜伽经典中所记载的圣音就是“唵”。对瑜伽而言,“唵”是非常重要的声音,是给予修炼者安乐和平静的圣音,可以帮助修炼者进入禅定。除了反复不断的“唵”声外,没有任何其他杂念的介入。练习一段时间后,修炼者逐渐发展出把心灵从感官及其目标上可以转移的习惯。当心灵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内在妄想所扰,并了悟无上喜悦的宁静状态时,修炼者就体验到了静坐所得到的无比的喜悦和强烈的深沉。
观想清净圆明的自性,当然比观想任何其他目标来得正确。自性位于心穴之内。瑜伽之心并非外科医生手术刀所能触及的肉团心。它不是一团肌肉,而是一个控制整个生命和光明系统的焦点,它是灵性之心。心轮就是焦点的核心。心轮与底下的海底轮、生殖轮和脐轮,与上端的喉轮、眉心轮和顶轮相关连。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事实上,瑜伽认为,人有三个身体:粗钝的、精细的和最精细的。瑜伽修炼者所冥想的灵性之心,是位于肉团心的腔穴内,但是依凭人的感官却完全无法见到它。
越多的参禅静坐,就能得到越多的洞察力和内观内省的力量。在内观内省阶段,心灵和感官无法再玩弄它们习气的鬼把戏,感觉的目标也失去了它们的吸引力,此时心灵充满一片光明,无知的遮幕落了下来,一切世俗之见都消失了。在静坐观禅的最后阶段——三摩地,一切差异和分别都消失了,个体与至上本体结合在一起。三摩地是绝对的一体,是胜王瑜伽的最高境界。
3、受命
当心灵有了良好的外在及内在的控制后,就要开始修习瑜伽受命法。修炼者应该将他的躯干、头部和颈部保持在一直线上,身体也应坚稳不动。四肢不可随意晃动,身心保持宁静安祥。此时只有呼吸和心跳继续不断,有时候呼吸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