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

第35章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35章

小说: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帕本主巴在丹萨替收徒传教,其中许多门徒在康藏各地建立自己的寺院,又相继形成八个分立派别。故在帕主噶举一系中又出现八个支系。
拔绒瓦,即达玛旺久(约公元十二世纪中叶人),他创立拔绒噶举而得名拔绒瓦。拔绒瓦在后藏昂仁地方修建拔绒寺,广收门徒,传授密宗大手印法门和显宗大手印境界,并自成一系,称为拔绒噶举。拔绒瓦去世后,该寺主持由其家族世代相承。因此,拔绒噶举随着该家族内部的不断纷争而很快衰绝了。
向蔡巴·尊珠札(1123—1194年),本名达玛札,二十六岁时出家受比丘戒,改法名为尊珠札,他是蔡巴噶举的创立人。向蔡巴在三十岁时拜达波拉杰的侄子次成宁布为师,学习达布噶举的一切教法,后来得到拉萨附近的蔡公堂地方的封建主噶尔·嘉威琼乃的支持,于公元1175年在蔡奚卡建立蔡巴寺,蔡巴噶举由此传出。公元1187年又在蔡巴寺附近建立公堂寺。从此蔡巴寺和公堂寺成为蔡巴噶举发展、扩大其势力的主要基地。1268年,当时任蔡巴寺主的桑杰欧珠被元朝受封为蔡巴万户长,蔡巴遂成为前藏比较重要的一个地方势力。后来被帕木主巴击败,公堂寺也被毁。从此蔡巴噶举走向衰落,最后格鲁派兴起,蔡巴寺和公堂寺改为格鲁派寺院,蔡巴噶举选告断绝。
以上所述噶玛噶举、帕主噶举、拔绒噶举和蔡巴噶举,是从达波中分出来的四大支派。其中帕主噶举中又分出八支小派,现列表如下,具体看有关书籍,在此不赘。
B、“大手印”法
“大手印”法是噶举派的主要秘密教法,也是一种无上密法。值得注意的是,“大手印”并非密教身、语、意三密中的身密,即以手结印契的“手印”。实际上,“大手印”是一种大象征、大相应,象征禅定中个体意识同宇宙本体相应而融合为一,得见圆明自性的一种光明纯洁的境界。
“大手印”,梵文为嘛哈母渣(Mahamudra),汉文可译作“大象征”“大印”等,印者,是表记和象征之意;大者,为无所不包、至高无上之意。“大印”实指心灵妙明之境,指玄奥的精神照耀。藏文译名中,在“大印”两字中间又加入“手”字,“手”字指佛的手,表示佛之如所有尽所有,二无分别,及空、乐、智慧,为尊重佛典之意。
进一步讲,大手印为修持密法取得最高成就、证悟和智慧的象征。从修持入定的角度来看,大手印就是在甚深入定的境界中呈现出的光明性体,如自性、实相、菩提、法身、真如、真空体性、宇宙本体等都是表达这种意思的不同名称。换句话说,大手印是个体意识(小我)与宇宙意识(大我)融合为一的象征,或者一弹指间得到证悟的象征。
大手印内容丰富、种类很多,诸如恒河大手印、大手印瑜伽法、大手印技法、大手印禅修法、大手印心法、开顶大手印等。其中最为著名者有两种:即恒河大手印和大手印瑜伽法。但是恒河大手印属于顿法,是极其高深的一种法门,即上师具有无上的加持力,观弟子机缘成熟,实行心的刺激感应,一弹指间,让弟子刹那悟道。所谓心的刺激感应,并无一定方法,有成就的上师对于自己弟子的定力基础以及心理状态,十分了解,因此唯有上师能给予自己的弟子以心的刺激。这样,修习恒河大手印就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上上根器的弟子才能学;其二是有大成就的上师才能教。所以,修持恒河大手印的人很少。而大手印瑜伽法属于渐法,因其循序渐进的修持法,深受广大藏密爱好者的喜欢且成为普及面很广的一种功法,而且是噶举派的基础性密法。
《土观宗派源流》记载:“噶举派先德关于大手印道立为四种瑜伽之说:一、专注内心,名为专注;二、由悟内心离诸戏论,名为离戏论;三、由悟心境一味,名为一味;四、由离有相而修,名为无修。这四瑜伽,桑昌法主郭仓巴承认:初是胜解行地,二是见道,三是由二地至七地,四是后三清净地体性。”可见,大手印瑜伽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理想法门,此法还分为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种层次,可谓大手印四瑜伽。此即:一、专一瑜伽,收摄音念专注于一,或专注呼吸修宝瓶气功(瓶气),或专注某一小物体,或专注佛像,旨在令心专一而渐达寂定;二、离戏瑜伽,修专一瑜伽达心寂念定后,反观内心,从而得入空寂定境,即“明心见性”;三、一味瑜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前所得定心不乱,观所见一切如梦如幻,渐达动静不二、心境不二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动静不二地步,则不须观想、摄心,不起任何摄心之念即为禅修,谓之“无修之修”。由此得知,大手印四瑜伽法,层次分明,修行者可循序以进,拾阶而上,实为普通人可修的一种绝妙功法。下面对大手印四瑜伽法的修炼方法作分别介绍:
1、水乳交融,无二无别水乳交融,无二无别,即专一瑜伽法,为大手印四瑜伽之一。专一瑜伽法分为专注于物体和不专注于物体两种修炼法。
专注于物体瑜伽又分为专注于无气息物体瑜伽和专注于有气息物体瑜伽两种修法。
专注于无气息物体瑜伽,这一修炼法又有专注小球或小木块法和观想佛像、字像、明点法两项。
专注小球或小木块法:
修炼者面前放置一小球或小木块,专注视之。不准忘却此物,也不可认明此物,但须集中视线专注视之。
在定睛注视此物的同时,观想金刚上师坐于自己的头顶上与佛无异,并至诚恭敬地念诵:
愿得上师加持,至高无上的“大手印”获得成就。
然后观想金刚上师缩身由自己顶门而入,自己的心融入上师的真如之心,如水乳交融,成为一体,无二无别,尽量持久。
这种修炼方法,能使修炼者心神凝聚,增长知觉的敏锐。在修炼中遇到各种困难,如昏沉,应集中精神凝视或在旷野的幽静中习定;如生性呆滞,也可用这种方法,集中心力训练;如心不安静或散乱者,应隐居深密静处,减低专注,放松身心。
观想佛像、字像、明点法:
修炼者前面放置一绘画或塑铸之佛像,专注于此。或观佛身之殊胜庄严,色如磨亮之黄金,光轮环在头顶上,三重法衣披在身上,历历如在目前。此为观想佛像法。
修炼者观一月轮在自己前方,大如指甲,白色光明,上有藏文“吽”字,笔划细如毛发。“吽”字通常象征心之本性。此为观想字像法。
接着观想明点法。一般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在火化的灰烬中,往往发现有舍利子,圆如珠,这就是种子。藏密认为,这是圣力成菩提心自肉体显现的明证,或者是法身在报身、应身上的反映。这里以明点代表佛心,专一心念,观想明点形状如卵,大小如豆,光芒照耀,看来奇异,而智力集中于此。以这种物质观想,就像有明净的佛光加披。
专注于有气息物体瑜伽,这一修炼法又有金刚数息法和宝瓶气法二法。
金刚数息法又称金刚诵,是藏密气功的基础功法,也是修气脉初学之方法。此法行气调息,在后期密宗里又叫“风瑜伽”。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记载:“诸息调和者,就三脉门一日夜有二万一千六百次息”。《西藏的瑜伽与秘密教义》也认为:“西藏的上师和印度的上师,同样认为每昼夜二十四小时共呼吸二万一干六百次(一呼一吸为一次),即每小时九百次,每分钟十五次”。这和生理学上每分钟平均呼吸16至18次的说法相近。
修习金刚数息法,以跏趺坐,当身心安静后,集中心神进行呼吸,排除其他一切杂念。用细微可自闻之念诵声,数其出入息,自1、2、3至开始数至21,600数,此数正好是一昼夜呼吸的数目。”
数息就是专心数呼吸次数,一呼二吸为一息,每一呼一吸为一次。初学者每天以四座为限,第一座仅数呼吸21次;第二座可增至60至40次;第三座数较前略增;第四座随力多数,以后渐次增加,并非第一次就修21,60O之数。西藏地处高原,一昼夜人的呼吸次数,当接近此数。像内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一昼夜人的呼吸次数为21,600。在这一修炼中,如感疲倦,可暂停休息。但数息须—一明晰,即数毕全数不乱,如有错误,须从头再数。这就是所谓的金刚数息法。
以上数息观完成之后,紧接下一步随息观等修习法。
随息观是观想空气中的灵息,就是说观想呼吸之气出于何处,又入于何处。吸气时,观想气自鼻端前0.4至2米处、自鼻口入,经喉、心、脐而至密(即下丹田),并普及四肢及身体各部。如感觉吸入的气仅到身体中的一部分,并未遍及全身,须当即纠正。呼气时,观想呼出的气由脐至鼻,距鼻前0.4至2米处。如此心随呼吸,出入自然,即可明了呼吸的远近长短之性相,并知道吸时纳入之气,净洁晶明,呼时吐出之气则混浊不净。这就是所谓的随息观。
止息即观想呼吸之气在身内住于何处。入则由鼻至脐而住,出则由脐至鼻而出。观住者是否气由脐遍及全身,如果仅住于脐,仍为粗观;必须观气遍住于全身,而且在住气时间内完成,这样才称得上细观。由此熟习,即能心与气合而住。这就是所谓的止息观。
观息即观气自顶及通,遍及全身,有益无损,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而冷暖适中。
人体由五大组成,骨肉是地大,液体是水大,体温是火大,气体是风大,灵息是空大。气息也有地、水、火、风、空五种,功夫到家,可见五气之色及其远近。地气黄色,水气白色,火气红色,风气绿色,空气蓝色。地气距鼻端最近,约22.5厘米,水气较远,火气再远之,风气又再远之,空气最远,但也不过30厘米左右。如果一呼一吸中具足五大五色,并各不混乱,即知呼吸出入量之增减。以普通人年龄推之,二三十岁者出少入多,五六十岁者出多入少。这就是所谓的观息观。
还息即观想呼吸之气渐次变为藏文唵、阿、吽真言三字,于是变业气为智气。 
三字观法是,呼气外出变为“唵”字,白色,代表佛身;吸气内进变为“吽”字,蓝色,代表佛意;气住则变为“阿”字,红色,代表佛语。观三字,必观藏文,直立空中,大小不拘,笔划细而明亮。这样转出、入、住气变成三字,可以通解遍身脉结之气,使其渐次尽入中脉。这就是所谓的还息观。
净息即内外呼吸渐次至于停灭。由于以上修持,支脉解而中脉开,业气尽而智气现,自性清净将从此显。这就是所谓的修净之方便法门。
宝瓶气,又称瓶风、风瑜伽等。其修习先吐气三口,清除体内浊气,徐徐自鼻吸入新鲜空气,气封于密(即下丹田)处,住气越久越好,然后喷出。 宝瓶气修法之目的,在于修心使离息而独立,使心息不依,纵有想念起落,也不为息所影响。本修法换气息停灭,则心缘境为气所引起之妄念,也随之而尽绝。心之造像,纯因心激荡而起,气停则心之激荡亦平,想念自止。
不专注于物体瑜伽又分为切断想念法、放任想念法和心不动想念法三种。
切断想念法又称切念法。此修法是,一念方生,刹那间齐根切断,如空中闪电。人在禅定中,因心受激动感应,想念继续生长,即使一念抑制,继起之念,纷至沓来;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