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现代战争 >

第17章

现代战争-第17章

小说: 现代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认为要获取日耳曼人的生存权,就要获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广大的东欧才是德国未来生存发展的方向。

    1939年3月1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1939年3月15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希特勒的要求遭到了波兰的拒绝

    1939年3月31日,英法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因此,波兰对希特勒的态度更加坚决。

    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德约定当波兰发生了领土和政治变更时,德国和苏联之间以波罗的海芬兰到中部波兰为边界线。另外,比萨拉比亚划归苏联。

    希特勒不用面对苏联的进攻,但是要想应对英法在西线的进攻,他必须迅速占领波兰。希特勒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国统帅部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然后回师增援可能遭到英法进攻的西线。

    面对德军即将发起的攻势,波军意图死守波德边界。因此,波军统帅部把波军主力沿德国和原斯洛伐克的国境线展开。波军统帅部错误的将德军的进攻判断为仍是一战中传统的正面突破,而且进攻方向仅为攻占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但泽走廊,完全没有预料到来势汹汹的德军竟然会以占领波兰全境为战略目的。这是波军统帅部犯下的第一个致命错误。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不惜冒与英法发生大战的风险,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凌晨发起攻击。希特勒要求德国军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不给波兰以任何喘息机会。希特勒说:“如果部队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责任的。”

    突出于波兰西部的波军身后有一大片防守薄弱的开阔地带,为德军南北夹击并歼灭聚集在德波边境的波军集团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古德里安的装甲闪击战理论的指导下,精锐的装甲师承担起支撑德军快速攻势的最主要任务。为此,德军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6000门火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

    南路集团军群共八个步兵军和四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迂回华沙。

    北路集团军群共五个步兵军和一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切断波兰走廊,彻底围歼聚集在这里波军集团,而后从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并从东北方向迂回华沙。

    尽管波军人数和德军相当,也不缺乏勇气,然而他们的装备相对落后,他们仅有的极少数现代化武器,大部分已经过时了,这为波军的失败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50分,德国撕毁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纳粹空军向机场发起进攻,尽可能多地消灭地面上的波兰飞机,波兰空军损失惨重。纳粹空军还袭击了交通枢纽、桥梁和部队集结区域。德军装甲部队迅速突破波兰防线,包围了大量波兰军队。随后跟进的步兵歼灭了这些部队,同时装甲部队继续前进。成千上万的波兰军队稀里糊涂地被包围,沦为俘虏。

    当天,希特勒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希特勒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绝不脱下这身军装,要不就以身殉国。

    1939年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就向德国宣战。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半晌无语,而格林则对希特勒说,如果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宽恕我们。

    1939年9月3日正午,法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期限是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波军统帅部没有想到战争会以闪击战的方式进行。但波军统帅部认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波军统帅部不顾一切的命令他们的“军队之花”——骑兵向德军坦克发起自杀式的冲锋,结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波军统帅部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1939年9月6日,波军总司令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皇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败局基本已定。波兰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曾经承诺过保护波兰的英法联军身上。

    在西线,法军也组织过一些小规模的对德作战。但正如希特勒所预料的,过短的作战准备时间让他们只能退回到马其诺防线。

    1939年9月15日,德军抵达维斯瓦河和波兰首府华沙近郊。

    1939年9月17日,德军打通了波兰走廊。北路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向南进攻,南路集团军群从德国向东进攻,德军已经完全切断了华沙同周围地区的联系。同时,从捷克斯洛伐克攻击的德军占领了波兰的南部。当天,苏联军队突然在广大的东面战线上进入波兰,波兰得救的最后希望破灭了。

    1939年9月19日,德军在布勒斯特、力托夫斯特遇到了前进的苏军。德军和苏军开始联手消灭残余的波兰抵抗力量。但波兰仍然坚持战斗。华沙仍然被包围着,纳粹空军把华沙所有的公共设施都摧毁了。

    1939年9月27日,华沙守军投降,德军占领了华沙。但部分波兰士兵成功逃脱在法国组建了一支新的军队。希克尔斯基将军也在巴黎组建了流亡政府。

    1939年12月5日,波兰境内最后的抵抗停止。波兰20年的独立结束了。德国占领了西部,苏联占领了东部。

    在整个波兰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以极小的伤亡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整个波兰走廊战役中,古德里安指挥的四个师,只阵亡150人,伤700人。

    丘吉尔不得不承认:通过波兰战役,我们已经看见了现代闪击战的一个完整的标本,看见了陆军和空军在战场上的密切配合。看见了对于一切交通线以及任何可以成为目标的城镇所进行的猛烈轰炸。看见了摩托化部队的灵活使用,最重要的是,看见了大批装甲部队势不可当的冲锋。然而波兰人民却不是忍受这种苦难的最后一个民族。

    全球闪击战

    德国的闪击战思想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军事理念。现在,美国提出了全球闪击战理论。全球闪击战理论的核心是“1小时内精确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美军基地和常规洲际导弹部队是全球闪击战理论的两个支撑点。在有美军基地的地区,美军基地的战机和战舰将承担起1小时精确打击的任务。在没有美军基地或只有少数驻军的地区,常规洲际导弹部队将承担起1小时精确打击的任务。因为,在没有美军基地或只有少数驻军的地区如果发生冲突,派遣战机及战舰实施打击往往需要几天时间,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或海外基地实施攻击,也需要几个小时时间。这样费时、费力且极易耽误战机。美军将继续在全球扩建美军基地,美军正在把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改装成普通弹头的导弹,组建常规洲际导弹部队。以坦克和飞机为核心的闪击战变成了以军事基地和常规洲际导弹部队为支点的全球闪击战。

    波兰和法国是闪击战的牺牲品,谁将成为全球闪击战的牺牲品呢?像波兰和法国那样迷恋堑壕战一样,迷恋飞机和军舰的国家将成为全球闪击战的牺牲品。以导弹为核心的导弹闪击战可以粉碎以军事基地和常规洲际导弹部队为支点的全球闪击战。

    军事基地被纳入全球闪击战是迷恋“海空优势”的一个情节。常规洲际导弹部队加入全球闪击战是对导弹战认识还比较肤浅的一个表现。因此,百分之百以导弹为核心的导弹闪击战可以粉碎以军事基地和常规洲际导弹部队为支点的全球闪击战。对空导弹、对地导弹、对舰导弹、反卫星导弹、拦截导弹和洲际导弹是导弹闪击战的五个支点。这些导弹从何处(飞机、军舰或陆地)发射并不重要,关键是能摧毁目标。对空导弹终结空中优势,对地导弹摧毁军事基地,对舰导弹终结海上优势,反卫星导弹打断天基力量,拦截导弹挡住来袭导弹,洲际导弹彻底解除威胁。导弹闪击战的核心是“用导弹征服敌人”,而不是用飞机和军舰打败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静坐战:被动防御的圣经

    1939年9月3日,英法相继向德国宣战。但在整个波兰战役中,英国和法国几乎没有帮助波兰。波兰一战败,法国就把军队从萨尔区撤回到马奇诺防线。法国人专注于马奇诺防线的防守,丧失了所有的进攻精神。英国像1914年那样,派遣了四个师到法国,但张伯伦更希望保持谨慎。英国和法国都相信马奇诺防线可以阻挡德军在法国边境的进攻。

    为应对德国可能通过低地国家发动的进攻。英国和法国开始从卢森堡向北延长马奇诺防线。这就是英法所有能做的准备。因为比利时的中立地位,英法不能检查迪勒防线,更不能在上面建防御攻势。因此,这段时间,英法只能等待德军的进攻。宣而不战的这段时间被称为“静坐战”或假战争。

    至少在表面上,英法不弱于德国。不主动出击,反而等待挨打。这种被动防守已经被动到不能再被动的地步的。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

    希特勒原以为对波兰实施闪电般占领之后,英法会接受既成事实,就像当时承认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一样。但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此,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尽快组织西方攻势。希特勒认为打败法军后,英国就会求和。后来的事实表明,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一个人的正确率是超不过75%的,特别是在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判断上。

    希特勒进攻英法的决定使德国最高统帅部深感沮丧。德国最高统帅部既没有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也不相信德军有能力打赢英国和法国。只是由于希特勒在波兰的胜利让高级将领们减少了对这个前陆军下士的反感,转而将信将疑。

    1940年3月21日,保尔·雷诺当选为法国总理。在军事上,保尔·雷诺是反对德国的强硬派。英国首相张伯伦,仍然坚持他的绥靖政策。

    判断失误

    每个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希特勒也不例外。希特勒对英法态度的误判导致了德国不得不进攻法国。希特勒对英国态度的误判导致了的德军两线作战。希特勒对美国态度的误判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与其说是误判,不如说是一厢情愿。人总是希望事物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人在判断事物时常常寻找能够表明事物将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证据来判断事物。更多的时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