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504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04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绕过阿拉伯军队的侧翼,向阿布德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那里堆放着抢劫来的无数财宝。阿拉伯军人听到营地被劫的消息,立即退出战斗返回营地。但营地早已被阿奎丹的军队占领了,他们的首领阿布德这时也成了刀下鬼。他们看到营地已丢,统帅已死,败局已定,遂溃散而逃。这时,天已经黑暗,查理·马特收兵回营,会战暂停。翌日,查理·马特又排列好他的部队,准备抗击阿拉伯这的新进攻。可是他的侦察部队很快回来向他汇报说,阿拉伯人昨晚就逃之夭夭了。按道理,查理·马特听到敌人南逃的消息,应当立即命令部队追击逃敌。但他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有三个:其一,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又加之是溃逃,其行进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他们已逃跑一整夜了,行动相对迟缓的重装骑兵去追击,是跟本追不上的。其二,阿拉伯人南逃时,把劫掠物都丢弃了,这对查理·马特的军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他们为了发战争财,也就不愿意去追击逃敌了。其三,查理·马特为了牵制欧多,在欧多的南边保留着阿拉伯人的威胁,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查理·马特搜集完战利品之后,就回师北上了。都尔会战,法兰克人只损失了1500多人,而阿拉伯人则死亡几万人。查理·马特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公元735年,欧多去世,查理·马特进军阿奎丹,强迫欧多的两个儿子臣服于他。在以后的4年中,查理·马特多次与阿拉伯人交战,这可谓都尔会战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伊斯兰教徒征服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帝国内湖的阴谋终于化为泡影。

    点评:此战的胜利,对西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它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从而使西方文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壳下保存和发展。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正是这次会战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使他开创的采邑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他儿子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开拓了道路,也为他孙子查理大帝于800年建立加洛林帝国奠定了基础。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R'日朝壬辰战争

    1592年—1598年,朝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卫国战争。

    日本久已蓄谋侵占朝鲜,进军中国,建立太平洋沿岸大日本帝国。第一阶段,日本封建主打算在朝鲜建立自己的统治,利用其资源进军中国。1592年初,日本最高执政官丰臣秀吉为入侵朝鲜,组建了一支22万人的陆军和配备数百艘舰船及9000名水兵的舰队。1592年春,日本征服者分数批向朝鲜沿海进发。1592年5月25日,第一批部队(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在釜山登陆。为数不多的釜山守军和居民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因兵力悬殊,城市终为日军攻占。日军没有再遇到有组织的抵抗,沿乌岭山口方向迅速北进。第二批部队(2。2万人)在南部沿海登陆,经庆州,熊川和新宁北进。几乎与其同时,第三批部队(1。1万人)在洛东江口登陆,攻占昌元,并向春川山口推进。三批部队登陆后,日军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朝鲜封建统治集团,忙于党朋之争,无力组织对侵略军的抵抗。为数不多的政府军连连失败。日军挫败了朝鲜部队(8OOO人)的抵抗,夺取了乌岭山口,忠州一战再次获胜,击溃了另一支朝鲜部队,迅速前进逼近汉城。朝鲜政府惊慌失措,于1592年6月10日弃城出逃。7月初,日军兵不血刃进占汉城。南部3道的5万大军试图将日军驱逐出京城,未能奏效。攻占汉城后,日军继续向西北和东北进攻,但在临津江地区遇到朝鲜军队的坚强防御,前进受阻。日军用计,佯装后撤,诱朝军走出工事,并以反突击予以击败。日军连克开城和平壤2地,但因朝鲜人民奋起抵抗,进攻暂告停止。人民义勇军——“义兵”(“正义之师”)在敌未占地区普遍组织起来,开展游击运动战:突袭敌军要塞和兵营,夜间潜入敌营进行骚扰,进行防御战斗,烧毁粮秣仓库和破坏敌军交通。义勇军在围攻要塞和城市时,组织特别突击队,使用“飞爆雷”,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义勇军为援救被围困在要塞里的守卫部队,经常对敌后方进行突然袭击,以减轻日军对要塞的压力。这次战争中,日军第一次用火枪装备步兵,数量上亦居优势,但都无济于事。

    李舜臣率朝鲜水军胜利作战,曾多次重创敌舰队,打破了日本陆海联合作战计划。日军入侵前,朝鲜水军共有4支区舰队,其中2支在战争初期就已失去。只有李舜臣统辖的85艘战舰,在陆军支援下抗击日本舰队。6月初,这支舰队从丽水基地出海,在巨济岛东岸发现约50艘日舰,发起攻击,击沉26艘。朝鲜区舰队进入合浦港时,又击沉日本大型战舰5艘。赤珍浦港一战消灭敌舰11艘。日军有生力量也遭到重大损失。在上述几次海战中,李舜臣舰队一无损失。1592年7月9日,李舜臣与李亿棋第4区舰队并肩作战,在南海岛以北泗川湾,击毁日本大型战舰12艘。在这次海战中,朝鲜水军首次使用装有铁甲的战舰“龟船”,此种战船防护能力强,不易为敌人炮火击伤,火力猛,机动性强。此后不久,李舜臣统率联合舰队对日本舰队进行连续突击。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海域再获全胜。他在釜山发现日军主力(470余艘舰船)后,遂下令联合舰队出击,将龟船配置在第一线。当朝鲜舰队驶近时,日海军将领决定全体水兵上岸,依托6个岸防阵地发扬火力,击退朝鲜战舰的攻击。但龟船不易击毁。朝鲜水军一日之内焚毁日军空船百余艘。战斗移到陆地之后,朝鲜人发觉了日军的骑兵优势,遂下令后撤上船,返回基地。游击队、政府军和联合舰队全力协同,将敌人逐出汉城,向南方逃窜,于1593年4月末解放整个北部朝鲜。日军被迫进行和谈,借以赢得时间准备新的入侵。1597年初,日军重开战端,但战果甚微,这时,中国政府深知日本入侵的危险,遂派军队(14万人)赴朝作战,支援朝鲜军队和人民义勇军(参见明抗倭援朝战争)。朝鲜水军也得到了加强(已有5000余人)。日军撤向釜山,并被封锁在朝鲜南部各港口。1598年10月18日,中朝水军在露梁津湾截获500余艘企图从朝鲜撤退日军残部的军舰,击毁近200艘(参见露梁海战)。在这次海战中,日军损失一万余人。历时7年的朝鲜人民卫国战争以彻底驱逐日本侵略军而告终。

    点评:这次战争对朝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朝鲜陆海军的军事学术在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S海'萨拉米斯海战

    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中,希腊舰队(350—380艘战船,由攸利巴都斯率领)和波斯舰队(1000多艘战船,由薛西斯王率领)于9月27日在爱琴海萨拉米斯岛附近进行的一次海战。

    希腊舰队按照雅典战略家地米斯托克利的部署编成两线。薛西斯则把战船编成三线,但线与线间的间隔很小,因此战船在战斗中很难机动。希腊舰队首先发起攻击。他们的战船比较轻巧灵活。波斯舰队抵挡不住希腊的坚决攻击,开始撤退,但因队形密集,舰队不能自由行动,在敌方战船的撞击和自相碰撞下遭受巨大损失。

    点评:萨拉米斯海战是希腊在战争过程中第一次在海上战胜波斯。海战的结果是波斯舰队被击溃,他们损失达200艘战船,希腊只损失40艘。希腊舰队战胜波斯舰队显示了希腊海上作战艺术的优越。这次海战扭转了希波战争的进程,使希腊处于有利地位。

世界战争 '古代…S'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和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两个庞大的强国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全欧性战争。

    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深远过程的反映,是和一些欧洲国家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年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相连的。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已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和衰亡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它竭力谋求欧洲霸权,但遭到了德意志新教诸侯国的反抗。这些诸侯国形式上加入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是独立的。1576年鲁道夫二世即位,德意志开始迫害新教徒。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冲突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军事联盟:以普法尔茨侯爵腓特烈五世为首的新教联盟(1608)和以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公爵为首的天主教联盟(1609)。德意志的国内矛盾给欧洲列强以可乘之机。法国支持新教联盟,以便对周围各国建立霸权,并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边界诸侯国地位的加强。丹麦在攫取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州后,又力图占领德意志北部各诸侯国。瑞典则想把波罗的海变成本国的“内湖”。荷兰极力削弱西班牙和奥地利,并使本国商船队在古老的汉萨同盟商路(见汉萨同盟)上获得控制权。英国既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西北部和北海地区加强势力,同时也不希望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各国强大;它在欧洲和近东的利益,其中包括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与法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奥斯曼帝国虽然未参加三十年战争,但却指望利用这次战争来巩固自己在巴尔干的地位。被看作是“基督教先锋”的奥地利如若战败,可使奥斯曼帝国摆脱其在欧洲的主要敌人。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王国进行战争,是为收复在波兰瑞典对俄国的武装干涉(十七世纪)期间被波兰立陶宛王国侵占的领土。

    三十年战争爆发前夕,敌对双方均拥有常备雇佣军,总兵力各达2。5—5万人。这些军队在建制上分为旅和团。它们虽然经严格训练,但军纪和战斗素质都较差。瑞军经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改组,战斗力较强,自由农民和市民是这支军队的强大的来自本民族的骨干力量。它装备有轻型火炮和火枪(纸制弹壳),这些武器的特点是射速高。

    瑞军步兵团火枪手占2/3,长矛手占1/3,其他国家的军队则相反。为了充分发挥步骑枪火力的威力,古斯塔夫·阿道夫把步兵和骑兵原来的纵深配置队形改成3—6列横队。瑞典和其他国家军队的野战炮兵由轻、重炮兵连编成。瑞军平均每千人配备火炮5—12门,而其他国家的军队每千人仅配备火炮4—5门。

    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618—1624)或称捷克或捷克—普法尔茨阶段1617—1618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开始剥夺在哈布斯堡王朝君主国成员中保留着某些独立性的捷克的政治和宗教权利。因此捷克爆发了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16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