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75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75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战争 597。9高地之战

    1952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一部在朝鲜金化地区对美军的坚守防御战斗。

    597。9高地位于上甘岭西南1公里,筑有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由第12军第91团第8连守备。2日7时许,美军对597。9高地实施破坏性炮击达两个多小时,随后美军第7师第31团及空降第187团各一部向该高地发起攻击。第8连依托坑道、防炮洞,采取小分队出击、逐次投入兵力的战法,打退美军4次冲击。12时以后,第8连又采取快出,快打、快撤和先打近、后打远、先打多、后打少等战术,打退美军两个营兵力的10多次攻击。15时以后,美军出动12架次飞机轮番轰炸,在10余辆坦克配合下,向第8连阵地又发起多路攻击。第8连顽强坚守、适时出击,在炮火支援下,将美军进攻部队再次击退,战斗结束。此战,第8连共击退美军20余次攻击,毙伤近千人。

中国战争 536。9高地防御战

    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一部在朝鲜砥平里对美军进行的防御战斗。

    为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第42军第375团第9连于2月7日,占领砥平里以东约6公里536。9高地。8日上午,美军第2师第9团两个营在强大炮兵火力掩护下,以坦克为先导,分两路向第9连阵地攻击。该连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当美军炮火轰击阵地时,各排仅留2—3人观察敌情,其余人员全部进入防炮洞隐蔽;当美军停止炮击和打烟幕弹时,即进入阵地作迎击准备;当美军进至阵地前50米左右时,即以轻武器突然开火。激战终日,连续打退美军3次进攻。2月9日拂晓,美军向536。9高地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阵地右翼一度被美军攻占。第9连利用美军立足未稳之机进行反击,恢复阵地。战至黄昏,第9连先后击溃美军6次攻击,达成阻击目的后,主动撤离阵地。此战,志愿军伤亡25人,毙伤美军280余人。

中国战争 武陵里战斗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一部在朝鲜德川以南,以神速的动作,插入敌人纵深,于武陵里向南朝鲜军发动的突袭战斗。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当时,第38军的任务是:在球场地区以一部兵力阻击敌人,军的主力向敌后实施穿插迂回,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位于德川附近的南朝鲜军第7师。为保证完成这一任务,军首长决定该军的侦察连和第113师师部侦察连,加强工兵分队,携带电台、报话机,并配以英语和朝鲜语的翻译人员以及其他保障人员,组成一支近600人的先遣支队,于11月24日夜插人敌纵深,于26日晨8时炸毁武陵桥,切断敌人退路,阻敌南逃北援,配合正面志愿军主力歼敌。军首长指定张魁印任支队长兼政委,第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任副支队长。此外,朝鲜平安南道内务署署长吴明珠率各郡内务署的负责人共13人配合支队行动。支队组建后,开赴前沿的松山里北侧集结,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经过研究敌情,勘察地形,确定了沿大路由松山里、浦洞、新坪洞方向穿插的方案。

    先遣支队于24日22时出发。第113师侦察连为前卫,连长率5名战士担任尖兵。进入敌前沿后,发现路两侧的山上有人活动,并有铁锹挖土的声音,断定敌人正在构筑工事。这时,突然发现路旁有两名敌哨兵,我尖兵乘其不备,将其捕捉,经教育令其担任向导。进入浦洞居民点看到房屋内灯火通明,室内的敌人有的已经熟睡,有的忙着做饭,我们未予理睬,继续隐蔽前进。向前行约20里,见公路上有5辆敌人的汽车正高速向西行驶,路边一所小屋内灯火通明,我们也不予理睬。到达大同江渡口附近的新坪里,前卫连派人进居民点找向导,刚一进屋,即与敌人遭遇,前卫连见室内敌人骚动,便先敌开火,毙伤敌人数十名,俘敌6名。据俘虏供称,该处为敌一个大队,共约300人,莫滩哩水电站有“联合国军”一个联队驻守。这时,支队尖兵班已越过大同江,控制了江岸附近的制高点,掩护全支队沿着水深1米的徒涉场顺利地渡过大同江。

    支队过大同江后,稍事休息,即按原计划改由军侦察连担任前卫。行进到一个有几户人家的居民点,发现敌哨兵正在路上放哨,两眼盯住我们,我们怕他看出破绽,派人用肩把他扛下路沟,等这个哨兵爬上来继续游动时,我先头分队已顺利通过。军侦察连一班长郭运兴进屋找向导,又与敌人遭遇,郭运兴立即向室内投了5枚手榴弹,并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敌人纷纷窜出屋外向我射击,我们的机枪也向敌人开火。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少数逃散。郭运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当到达莫滩里水电站的大堤东侧时,堤头堡内的守军向我猛烈射击,我看到从水电站的大堤上强行通过不利,便立即派侦察连第2排就近占领阵地,掩护主力急速登上杨柳峰。这时已是11月25日拂晓,部队一面做了应付敌人进攻的准备,一面向军指挥所报告了情况。11月25口上午,支队在杨柳峰召开了党员干部会,着重研究和部署破袭武陵桥的行动方案。由于涉水过大同江,干部战士的下半身衣服都冻了一层冰,加上一夜的行军作战,大家既累又饿,而山上又不能生火煮食,只好含着雪吃点干粮。但因穿插行动的成功,途中三次战斗的胜利,和军首长的表扬鼓励,人人情绪高涨,对战胜困难,完成炸桥任务充满了信心。

    25日15时,支队向武陵里出发。在既无道路又无向导的情况下,副支队长周文礼走在队伍的先头,以他用地图判定方位的经验,依靠一份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掌握部队行动方向和行进路线,时而走山腰,时而走山梁,行进数十里,没有走错方向。支队进到后仙游峰,请了一位朝鲜老乡作向导,他顺利地领我们到达武陵里。至此,部队已兼程行军120里。这时正是11月26日凌晨4时30分,距上级规定的炸桥时间还有三个半小时。张魁印和周文礼对部队进行了战前紧急动员,部队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炸桥准备工作。炸桥任务由军侦察连担任。该连指导员率第3排担任警戒,连长率领第1排和第2排(欠第6班)负责歼灭守桥的敌人,第6班由张魁印率领执行炸桥任务。第113师侦察连由周文礼指挥,掩护军侦察连炸桥和抗击南逃北援之敌。

    当时武陵桥两头有敌人的哨兵。桥北路东的校舍内驻有守桥南朝鲜伪军百余人,刚刚起床,正在洗漱。军侦察连主力乘敌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屋内敌人大部被歼,少数逃人山中。第3班在班长刘振带领下迅速过河,占领了桥南高地。第6班副班长姜兴玉率爆破组飞奔大桥,安放好炸药和接好导火索。6时50分发现桥南公路拐弯处由南向北开来5辆满载弹药的敌军卡车,我们待其行至距离大桥约50米时,将桥炸毁,同时向敌军卡车开火,有2辆被我击毁,3辆掉在桥下。这时由德川方向南逃之敌已蜂拥而至,共有坦克和汽车百余辆。其先头部队刚到桥头,就被军侦察连第2排以猛烈的火力打得四散奔逃,侦察支队乘机占领552。3高地。这时,有一股敌人抢占了桥北的高地,在六七十架敌机的配合下,企图掩护南逃之敌。我们先遣支队在武陵里与敌人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击退敌人四次较大规模的进攻,终于守住了阵地。26日傍晚,我军主力占领德川,歼灭了南朝鲜伪军第7师的大部,达成切断、阻援目的。

    点评:此战,对保障军的主力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起了重要的作用,曾被志愿军总部誉为“我军敌后破袭战的范例之一”。后来人们看到的军事教育片《奇袭武陵桥》和故事影片《奇袭》,就是以这个战例为背景拍制成的。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正确选择穿插路线。在敌人大兵团作战的战役布势中,空隙是客观存在的,错觉和不意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认真地研究分析敌情和地形,总能找到正确的穿插路线。这次志愿军选择走山谷大道,在松山里、浦洞、新坪里方向从敌人两个师接合部的间隙插入其纵深,就是利用了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如果走山间小道越过敌人前沿,虽然隐蔽,但很有可能被阵地上的敌人发觉,而且容易走错路。第二,先遣支队的编成应根据任务而定。担任战役性穿插的先遣支队,一般应以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加强团为宜。这样,既便于机动,又便于独立完成作战任务。这次武陵里战斗,因当时的条件有限,没能得到更多的加强。如果当时能够适当加强一些轻便而威力大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器以及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对完成任务会更加有利。第三,先遣支队应由派出单位首长直接掌握,以利围绕总的意图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次武陵里战斗,从支队的组成、指挥员的选定,准备工作的进行、插入口的选择、行动路线的确定、正面部队的配合等等,都是由军首长直接确定的。支队在敌纵深内活动时,不断地用无线电向军首长报告情况,军首长适时给予行动指示,因而各种战斗活动都完全符合上级企图。第四,在敌纵深内处置各种情况果断。打,打得突然、猛烈、凶狠,把敌人置于被动,战而胜之。守,守得顽强,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节约兵力,用最大的努力捕捉和创造战机,使用小分队出奇制胜,争取时间。走,走得利索,不拖泥带水,不留“尾巴”。情况不利时,能果断地撤出战斗,迅速摆脱敌人,恢复主动。在行动中,随时注意隐蔽,灵活采取化装、伪装、封锁消息、制造假象等方法,在总的意图下,千方百计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第五,先遣支队作战和生活所需物资,主要靠自身携带,但也不放弃可能条件下取之子敌,取之子民。这次武陵里战斗,志愿军取之于敌有两次,取之于民的也有两次。伤病员一般由自己救护,遇有机会交兄弟部队后送。也有一次是交当地群众隐蔽救护的。第六,先遣支队在敌后活动,特别是在异国作战,必须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争取更多的群众同情和支持。志愿军这次在敌纵深内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就是充分地依靠了当地群众。如在选择突破口时,浦洞的群众向我们提供了敌人接合部的情况;先遣支队行进到后仙游峰时,有一位朝鲜老人给我们带路,使我按时准确地到达武陵里。在武陵里战斗中的重伤员,都安置在当地群众的家中治疗,直到伤愈后才归队。

中国战争 仙岩里战斗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一部在朝鲜涟川方向临津江南岸向南朝鲜军进行的穿插战斗。

    第39军第350团为向“三八线”以南南朝鲜军阵地纵深仙岩里地区穿插,于12月3l扫17时许,冒着炮火,由土井南侧涉过临津江。该团为保障快速穿插,以战斗力较强的两个连队为前卫分队。在穿插途、中不恋战,不贪图缴获,不轻易展开主力,利用夜暗,以荫蔽迅速、灵活机动的战斗动作,先后在雪马里、235高地、295。4高地、雪马岭山口、神岩里等地打破南朝鲜军的5次阻击。对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