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308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08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叻⑵鸸セ鳎辉斐啥郧宄孀诹昵拗胤钐斓木薮笱沽Γ诨さ2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清廷则采纳李鸿章之议,实行〃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七十八)的平分兵力方针。在实际兵力部署方面,由于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同时,为保卫北京,又令各省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县)等地。致使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又多系临时填防部队,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驻守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82营约3万人,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防线分中、东、西三段;以九连城一带为主防御阵地。兵力成一线部署,各部之间缺乏协同,纵深内又无强大预备队。日军第1集团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继于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并攻占虎山。其他各部清军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在日军第1集团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上将指挥日军第2集团军2。5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余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7日,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唾手而得大连湾。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1。4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只有总兵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击。22日,日军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

    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隶平原决战方案,代之以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为此,以陆军第2集团军为基础组建〃山东作战军〃,大山岩上将任司令长官,共2。5万余人。又令联合舰队协同山东作战军作战,并以陆军第1集团军在辽东战场进行佯攻,继续吸引清军主力。

    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第1、第2集团军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锦州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则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今旧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参见威海之战)。

    辽东之战持续时间较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连占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赋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澂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数次大规模反攻海城;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出击,3月4日占牛庄(今海城西北);7日取营口,9日陷田庄台(今大洼南)。10天之内,清军百余营6万余人便从辽东全线溃退。

    战争结局和影响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及《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停战展期专条》两款。处于战败地位的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此后,台湾爱国军民进行了反抗日本占领的艰苦武装斗争。

    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中日马关条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台湾军民在刘永福等领导下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军割占台湾,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点评: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清军落后的军事思想、笨拙的组织指挥、不良的武器装备等,均是造成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这场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受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愈益深重,面临被列强进一步瓜分的严重危机。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842年,英国为维护其鸦片走私利益而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

    18世纪末,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为开辟新市场和掠夺原料,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对海外进行疯狂殖民扩张。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它们垂涎的一大目标。在采用外交方式和武装挑衅以求冲破中国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同时,英国殖民主义者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输入,获取暴利,仅1838年就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约4万箱(每箱约60公斤)。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严重危机,从而引起中国朝野的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1838年底,清政府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全权办理禁烟事宜,并节制广东水师。次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英、美等国鸦片商人被迫缴出的2万余箱(共计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鸦片侵略的坚强决心。与此同时,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进行战守准备。中国严禁鸦片,激怒了英国殖民主义者。1839年10月,英国内阁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由近50艘舰船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侵入中国广东海域,封锁珠江口,正式挑起战争。6月底,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领由40余艘舰船编成的舰队从广东海面出发,进行第一次北犯。7月初,驶抵福建海域,炮击厦门港。4日,英舰队闯入浙江舟山群岛定海水域,6日攻占定海城。月底,懿律率部分舰船继续北上,于8月9日进逼天津大沽口,直接向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并提交照会,要求中国政府赔礼道歉、偿付烟款和割让岛屿等。月底,中英官员在大沽口开始会谈。鉴于中国方面的态度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懿律同意将谈判地点改在广东,并于9月15日离大沽南返。随后,清政府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议和。广州谈判期间,英军1500余人于1841年1月7日突然攻占虎门沙角和大角两处炮台。道光帝于27日闻知后,当即决定对英国宣战,并派其侄奕山为靖逆将军,前往广东主持战事。2月26日,英军攻占虎门要塞,广州门户洞开。5月21日,奕山组织清军1700余人,分三路夜袭广州郊外之英军,失败。英军随即于24日进攻广州城。26日,奕山派人乞和,次日接受屈辱的《广州和约》。30日,进犯广州北郊三元里的英军遭到当地民众的英勇抗击,狼狈败退(参见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战)。8月,英国新任全权代表璞鼎查抵达广东,按照英内阁会议的决定,扩大侵华战争。21日,英陆军2500余名分乘30多艘舰船,开始第二次北犯,于26日攻占厦门。10月,英军再度攻占定海,随后攻占镇海、宁波,并分兵进犯台湾。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驰赴浙江指挥战事。1842年3月,奕经在浙江东部组织清军发起反攻,企图一举收复镇海、宁波、定海,结果失败。英军决定乘胜侵入长江,于5月中旬攻占浙江海防重镇乍浦后,6月中旬攻陷吴淞口要塞和上海城。7月6日,英军万余人分乘70余艘舰船溯江西上,付出重大代价,于21日攻占镇江城。8月上旬,英舰队驶抵江宁(今南京)江面。清政府在侵略军炮口威逼下,被迫于29日接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向侵略者割地、赔款、让权。

    点评: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中国沿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清军爱国官兵对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抗击,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廷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战守乏策等原因,以致战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此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因此,1840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战争 北伐战争

    1926年(民国十五年)7月至1928年12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统一战争。

    1924年,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中国范围内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推翻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统治,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孙中山自建立广州军政府(1923年改称大元帅府)以后,曾经三次进行北伐,均因条件不具备而未果。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广州国民政府为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先后举行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与南征,肃清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和反革命武装,并将广东境内倾向革命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至第6军。不久又将广西部队改编为第7军。为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2日,驻守湖南的湘军第4师宣布接受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