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57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57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军山(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东支)北麓保聚驻牧,唐太宗派李勣和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去安抚。 

    李勣至郁督军山,伊特勿失佯装乞降归附。暗中却图谋再起。李勣遂纵兵讨击,斩杀5000余人,俘男女3万余口,将咄摩支带回长安。李道宗率兵渡过沙漠,薛延陀达官阿波率数万人抵抗。李道宗将其击败,杀干余人,乘胜追击200里。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11部酋长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求置唐官,同为编户,并设州郡。唐灭薛延陀,使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中国战争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

    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战争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集中,赋税逐年繁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农民大量逃亡,被迫奋起反抗,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参见裘甫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随后,攻克剡县(今浙江嵊县),大败唐军于三溪(今嵊县西南),义军扩展至3万余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声震中原。十四年三月,这支义军分兵攻州夺县,先后夺取唐兴、上虞等6城,立足宁海(今浙江宁海)与朝廷抗衡。裘甫义军被前安南都护王式(后调任为浙东观察使)剿杀。但这场不足半年的反唐起义,虽被官军扼杀,但他却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咸通九年(868年)七月,驻守桂州(今广西桂林)防御南诏的徐、泗(今江苏徐州、盱眙西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更换、而相聚兵变,杀都将,拥粮草判官庞勋为主,北还故里(参见庞勋起义)。庞勋自称兵马留后,率众攻占彭城(今徐州市),分兵进取外围州县,远近农民纷至归附。两战都梁城(今盱眙北淮河南岸),歼灭唐军数万人,义军发展至20万人。咸通十年,唐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康承训率沙陀等军7万进攻,起义军屡战不利,各要地相继失守。是年九月,宿州义军守将张玄稔反叛,勾引官兵袭陷徐州。庞勋转战至蕲县(今安徽宿县南)西,失败牺牲。部将吴迥坚守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至十月,后在突围中战死。庞勋起义把农民反抗唐廷的斗争推向一个新高潮。

    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数千,再次打起反唐旗帜(参见王仙芝起义),传檄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二年六月,攻克濮、曹(治今山东曹县西北)二州,众至数万。冤句(曹州西)人黄巢率数千名农夫响应,义军势力迅速扩展至淮南各州县。唐廷急派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率禁兵、甲骑,并节度淮南、忠武等诸镇兵马前往镇压。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攻蕲州城时,王仙芝与黄巢意见不一,此后,分兵作战。黄巢移兵北上,与起义军将领尚让会师,击败宋威所领三道兵,义军主力转战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节节败退,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惨败被迫杀,所率义军损失达5万余人。

    此后,王仙芝余部和尚让率领的义军先后赶到亳州(今属安徽)归黄巢,众推黄巢为主(参见黄巢农民起义),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黄巢率众袭占沂、濮二州,从此后,便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流动作战:先攻中原诸城,几度威胁洛阳(参见黄巢转战中原之战);随后西入湖南,东出宣润,进入两浙,乘虚折向淮南;继而又攻占福州(参见黄巢南下福州之战),进围并攻克广州(参见广州之战)。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都统名义发布北伐文告,挥师北伐。于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夺取东都洛阳(参见黄巢攻东都之战)。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起义军历时六年的流动作战,占领唐京都长安(参见黄巢攻唐长安之战),迎来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时期。黄巢领数十万大齐义军进驻长安,沿途要地如洛阳等均未派兵驻守,亦未追歼唐室残余,更没能歼灭关中溃散的禁军,而忙于分官封爵。军事上的停顿,使唐军得以喘息,进而组织反扑,使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唐僖宗逃亡途中,诏诸道兵收复京师。凤翔节度使郑畋、河中镇守王重荣,及泾原唐弘夫、易定王处存、岯延拓跋思恭等五镇官兵进逼长安,与黄巢义军争战,直至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都没有摆脱战场被动局面,仅局限于与官军在长安城周围拉锯攻守战斗(参见黄巢攻唐长安之战、唐夺长安之战)。四月,唐宰相、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统率大小十多路官军,四面包围长安。由于久困、封锁,起义军缺粮,形势日趋不利。是年九月,署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义军,举州向王重荣投降,接着,华州守卒也逐走黄邺,降于王重荣。这样,长安城的东、北重镇直接暴露于唐军,起义军实力大为削弱。唐军久攻长安不下,遂求救于沙陀李克用,封其为雁门节度使。十二月,李克用率4万沙陀铁骑进屯同州,成为镇压起义军的突击力量(参见唐灭大齐之战)。三年二月,尚让等率众15万与李克用等在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决战,大败,损兵数万。长安城粮尽,黄巢遂派3万兵扼守蓝田(今陕西蓝田)通往武关(今陕西丹风东南)要道,以备退路。李克用乘胜进抵渭桥(今咸阳东北),起义军力战不胜,四月初八退出长安,往蓝田向武关方向东走。起义军前锋将孟楷破蔡州(今河南汝南),却被袭杀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为报义军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胶着于坚城之下,近300天不克,实力受到极大消耗。四年二月,李克用应邀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解陈州之围北撤。在中牟(今属河南)北又遭沙陀军袭击,大败,尚让、葛从周等降唐。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河南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为叛将尚让追及,再败,于山东莱芜西南的狼虎谷不屈自刎。唐末农民起义自此彻底失败。

    点评:唐末农民起义战争,先后持续25年之久。特别是黄巢起义,历时十年,建立于大齐,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战争。黄巢义军利用人民支持,地形熟悉的优势,运用避实击虚,即打即离的战术,实行流动作战,疲惫、消耗官军;攻战与攻心兼施,争取藩镇武装、孤立唐军主力;南征北战,给唐政权以致命打击,是有许多成功经验可总结。但在夺取长安之后,除恶不尽,军事停滞,孤城失援,内部分裂,在撤退中又胶着于坚城拚消耗,招致全军覆灭,教训亦是深刻的。

中国战争 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

    唐天宝十四载至宝应二年(755——763年),唐王朝平定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战争。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他开始踌躇满志,不愿过问政事,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纵情享乐,政治日趋腐化。当时为抗击突厥、吐蕃、契丹等的进犯,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屯戍重兵。后节度使和边地驻军不断增加,至天宝元年(742年),边地节度使已增至10个,兵员增至49万,而中央和内地兵力只有8万多,仅及边地兵力的六分之一。由于府兵制的废止和募兵制的实行,当兵成为一种职业,而且在边地久不更调,长期驻守,边兵逐渐变成节度使的私人势力。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一般都管辖几个州,不仅握有兵权,还拥有地方的民政、财政大权。中央统治集团的腐化,又大大削弱了控制地方的能力,也加剧了各种矛盾的尖锐化。这就为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创造了条件。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少数民族,会六种民族语言,做过互市牙郎(贸易居间人)。二人从军后,皆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所赏识。安禄山以其狡猾钻营,很快升为平卢节度使。此后,以虚报战功、献媚贿赂皇帝近臣等手段,取得唐玄宗的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年),升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18。39万,占当时全国兵力57万的32%强,成为权倾一时的边帅。安禄山早有野心,多次入朝,深知内地兵力空虚,武备松弛,朝政日趋腐败,就与亲信高尚、严庄、史思明等阴谋策划叛乱,夺取唐朝天下。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今西安)进攻(参见范阳起兵)。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唐玄宗惊恐,急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又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全面防御: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步骑5万,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令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十二月,安禄山率众从灵昌(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今河南开封)、荥阳(今荥阳东北)(参见荥阳之战),大败封常清部于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葵园,进占洛阳(参见安军攻占东都之战)。其部将高秀岩部在北面配合,进攻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被郭子仪所率朔方军击败(参见郭子仪击叛军之战)。封常清在洛阳战败之后,退至陕郡,说服高仙芝放弃无险可守的陕城,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以阻止安军入关。安禄山命部将崔乾祜率部入据陕郡,进逼潼关。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以战败、弃地罪杀封常清、高仙芝,又急忙起用病废在家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副元帅,领兵8万,连同各路援兵及高仙芝旧部,号称20万,进驻潼关。

    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百姓无比愤怒。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等率军民奋起抗击叛军,河北17郡相继响应。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闻河北有变,即遣史思明、蔡希德率兵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杀颜杲卿。河北郡县又多被安军攻陷。但不久,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先后率军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入河北,在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河北曲阳东)等地,接连大败史思明部,一度切断洛阳与范阳的交通(参见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安禄山因军心动摇,打算放弃洛阳返回范阳。唐玄宗过高估计战局的好转,于六月强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被迫领兵出潼关,在今灵宝西被安军崔乾祐部大败,几乎全军覆灭,自己也做了俘虏(参见灵宝之战)。潼关失守,唐室仓皇出逃,自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