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明升职记 >

第772章

大明升职记-第772章

小说: 大明升职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要多少有多少,到时候八家均分便是,何况只要攻破了北京城……”
“不但有抢不完的财货与人口,而且对于我大金国来说是莫大的利好,从辽河到整个北直隶都会是咱们大金国的地盘,你们看中
哪一块地盘就夺下来,以后就是整个固山与家族千秋万代的家业了,这可是几千里的地盘啊……”
这是允许攻破北京城之后大事进行分封,那边手握着七十个牛录的阿敏一下子兴奋起来,但是皇太极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此,
他很快就继续说道:“而且北京城一破,明国就是天崩地裂,群雄竞起,我们大金国正好浑水摸鱼,到时候有说不尽的好处!”
这才是皇太极的真正目的,一个统一的明国与活着的崇祯皇帝连大金国都应付不了,何况是比大金兵还要强大可怕的海北军,
到时候海北镇肯定是一步步吞并明国的领土与人口。
对于海北镇这些新吞并的领土与人口无异是十全大补丸,到时候如虎添翼,让大金国没有任何办法。
因此皇太极一定要强行打断这个进程,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抹掉崇祯皇帝的存在,到时候明国会出现几十个皇帝与监国的现象,
整个明国都陷入内战之中,更不要说还有不计其数的民变武装。
正所谓“明失其鹿,群雄竞逐之”,这种局面才是皇太极最乐意见到的,前面说的种种都是套话,这才是皇太极的真正目的,只
是现在诸位贝勒、台吉还在沉醉于攻破北京之后可能的收获之中,只有他的亲生儿子豪格肯站出来支持皇太极。
“阿玛说得太好了,只要打下了北京城,这北京城里的所有纸醉金迷就是我们大金国所有了,要什么有什么,这日子真美啊!”
只是皇太极却知道豪格的想法没有表面这么简单,谁叫豪格有那么一个母亲,现在他一方面叫着“阿玛”十分亲热,另一方面叫“
明国阿玛”也是同样亲切,他之所以敢跟随皇太极用兵北京就是因为这次冒险即使失败也无损于豪格的地位。
反正豪格已经在柳鹏那边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承诺,哪怕大金国覆灭,他也不过是去投奔柳鹏而已,可是皇太极的这次豪赌如果
能成功的话,豪格却是最大的获益者,因此既然是有赚无赔的局面,豪格为什么不跟着皇太极赌一把。
而那边的阿济格也在赞成着豪格的建议:“豪格贝勒说得太好了,确实就是这样,这北京城的纸醉金迷应当由我们女真人来享受
一番!”
他的心意也跟豪格差不多,只是他的背后却是统领着平壤斡耳朵的完颜阿巴亥,虽然他没有叫出“明国阿玛”这么肉麻的称呼,
但是有个风吹草动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带着手上的甲兵和两个弟弟往朝鲜那边一跑,谁也拿他没办法。
而有了豪格与阿济格两位贝勒支持之后,这些女真贝、台吉也被皇太极许出的巨大利益打动了,他们纷纷在小声议论着这件事
的利害得失,最后由阿敏出面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攻打北京城的事情未必能成,也未必不成,所以到时候要好好试一试,不能象在辽南那样蛮干!如果拿下北京城的话,战利品
与土地得由诸位掌旗贝勒来进行分配!”
虽然战利品的分配与大金国的国政理论上是由贝勒议政会议来决定,但是这两年皇太极借着大金崛起的势头,不断进行收权。
现在很多事情已经是皇太极与他身边的亲信私下商定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皇太极一个人说了算,即使有其它贝勒反对,皇太
极也能强力压制其它贝勒强行推行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诸位贝勒觉得如果攻破了北京城,就要充分发挥女真的民主体制,战利品与土地的分配不能再由皇太极一个人
说了算,而皇太极已经答应了下来:“阿敏贝勒与诸位贝勒说得极好,就按诸位贝勒的章程去办,但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
皇太极笑了笑,告诉诸位贝勒:“尽快攻破北京城!”
虽然皇太极的后金大军仍然在杀向北京城的路上,但是现在南京城却是传递着来源不明却似乎是千真万确的消息:“北京已经被
建奴攻破了!”
没错,现在的南京城可以说是是一日三惊,源源不断的可靠消息不断冒出来,而现在海北军已经彻底解决了江北的无数桥头堡
与沙洲,稍稍休整并放缓了对南京的攻势。
虽然这样的休整只持续了两三天,但是在海北军的宣传攻势之下,整个南京城可以说是一日三惊,最让南京军民震惊的消息就
是现在传闻北京城已经落入了建奴之手,而崇祯皇帝与北京内阁、六部、司礼监全都是下落不明。
这个消息只是流言而已,但是对于南京的冲击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第1079章 勤王军

北京失守了,那么南京现在怎么办!
特别是江北的海北军现在是敌人还是友军?
南京城里的大人物完全吃不准这个问题,虽然他们也觉得这些消息未必是真实消息,但是在海北军彻底封锁长江之前,他们也
确确实实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消息。
皇太极确实亲自率领大兵从喜峰口破口而入,在接下去的几天之中几乎是所向无敌生灵涂炭,大明的边军至少损失了数万可战
之兵,看这架势杀到北京城下已经是时间问题。
即使不是辽沈之战那样的悲剧,看起来也是一场翻版的广宁之战,只是一说到辽沈之战,许多南京城中自许懂得兵法策略的人
才就立即想起了沈阳之战,当初沈阳之战就是因为出了内奸,所以堂堂沈阳城只守了一日而已,十几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
一想到沈阳之战的悲剧,南京城内的这些以“知兵”自许的人物就觉得前景十分悲观,认为北京城即使能够坚守,也不能坚守太
久。
一想到这一点,这些自许“知兵”的大人物与一些自许是自己应当是个“大人物”的官面人物一下子就心思活络起来,这可是千载
难逢的机会。
虽然南京官比起“中都留守司”的官员更有权势,但是不管是南京司礼监还是南京六部的官员,或是其它南京体系中的官员都是
喝汤的,连口干饭都吃不上。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省巡抚如果升任南京的六部尚书或是侍郎,往往是被认为明升暗降,而巡抚直升北京六部尚书,那就是
莫大的荣幸,很多南京官场的位置都认为是养老之用,或者直接是从北京贬职到南京来。
可是现在北京既然失守了,南京方面就要承担起责任来,因此明明海北军还在江北,但是现在南京城内的许多有力人物已经在
考虑拥立哪位亲王的问题!
没错,这就是从龙之功,南京要在这个关健时刻发挥起备份的作用,而伴随着这种私下串联的行动越来越大,整个南京城内也
变得一片混乱,有些时候混乱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南京留守能够掌控的程度。
既然要拥立监国或是直接即位,那也总得有个具体人选而已,但是明朝为了保证财政运转,并没有在南北直隶分封亲王,现在
想在南京城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那真是千难万难,因此有些人很快就想到了南京城外似乎有一个完美的人选。
虽然有这种想法就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但是现在形势如此恶劣,海北军已经未必是大明的敌人,而从龙之功的回报又是如此丰
厚,所以南京城内很多大人物的想法就起了巨大的变化。
事实上,不但是他们的想法起了变化,就是城内的升斗小民与普通官吏、军吏现在都被江北的这一场残酷厮杀吓着了。
毕竟南京自从嘉靖之后就没经历过多少战事,大家享受的即使不是秦淮风月也是太平岁月,什么时候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动
不动就是死伤成百上千,甚至一仗下来,大明要损失上万军士。
虽然南京城外有源源不断的勤王军,但是这些勤王军的军纪跟普通明军并没有区别,地方上已经是怨声栽道,更糟的是这些勤
王军的到来让南京人有了不好的联想,万一继续抵抗下去,最后的结果却是海北军打进南京城会怎么办!
城外都是如此血腥,整个长江血流成河,几乎都被尸体填满了,而且松江府、扬州府的情况也是丢掉了大半,到时候南京城难
道也要打成尸山血海死伤几十万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必须找出一条合适的出路才行。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即使不主张“拥立”,也认为应当“议和”才行,至少要“休战”,至少不能把南京城打得尸山血海生灵涂炭
,特别是秦淮风月的传统更是不能断。
而萧夜的侦缉处以及海北军的其它强力机构也在城内进行着推波助澜,事实上南京本来就是海北军情报机构的重要经营目标,
而最近几个月的形势发展更是让他们几乎敢于半公开地活动着。
虽然在徐州之战以后,这些强力部门曾经面临种种面临,但是现在海北军就在江外,随时可能打进南京城来,不管是南京的锦
衣卫还是其它部门,现在都要考虑着海北军进入南京之后自己会不会被清算的问题。
所以除了少数人忠守职守之外,他们就是对于海北军探子的活动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一些有力人物直接就跟海北
军开始合流。
而现在这些与海北军有着密切联络的人物就变得十分活跃,他们甚至从江北运来了海量的印刷品,都是丁子杭亲自定稿的文书
,每一篇都对南京军民造成致命打击却充满种种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何况海北军还在到处免费散发,让大家对于抵抗的前
景越发悲观。
但是最打击南京军民官吏的还是这些书籍带来的一系列政治流言,现在“议和”、“拥立”和其它可行的策略已经在城内公开议论
,而且很多人是上了贼船就已经下不来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未必下落不明,北京城或许还在苦战坚守之中,但是他们既然已经提出了“议和”、“拥立”的主张就没
办法停下来,只能继续全力推进这件事。
毕竟一旦大明守住了南京与北京,在这场辉煌的胜利之后,他们这些不坚定份子肯定是真正的乱臣贼子,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而他们如果把柳鹏与海北军迎进南京城,那么不管北京城有没有守住,崇祯皇帝是死是活,他们都是海北镇的开国功臣。
毕竟谁都明白,大明不能没有江南的财源与钱粮,但是海北镇却不需要北京这个负担。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现在南京城内的主和活动越来越公开化,特别是那些南京城的世代勋贵更是留恋着自己的地位来之不易,
好不容易从国初袭爵到现在,不能在自己手里断袭。
而且这些公侯根本就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如果不趁眼下这个功夫建功立业,不但从国初传袭到现在的袭
爵就要彻底中断了,自己也会活活饿死。
刘孔昭也被一群主张议和的南京勋贵包围,如果说别人不清楚刘孔昭的底细,这些南京城的勋贵武臣却很清楚刘孔昭一面主持
南京防务一面却跟海北镇暗通款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觉得刘孔昭应当做得更地道一些,带着他们一起升官发财,而不是一
个人闷声发大财。
而且包围刘孔昭的不仅仅是这些南京城的勋贵们,那些南京六部的进士官也同样觉得应当“从长计议”,至于原因同样是他们的
进士来之不易,可以说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中了一个进士,现在与国同休的话固然是一段美话,但自己几十年的
努力就尽化乌有了。
这些进士官可以说是“议和”、“拥立”最积极的一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