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明升职记 >

第329章

大明升职记-第329章

小说: 大明升职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之隔的招远居住下来。
只是当时招远杨氏寄籍于军籍强梁之徒,二世、三世因为军籍身份,整天忙于屯田与卫戎,限制他们在科举上的发展,所以四世以后又重新脱离军籍,家业因而渐渐有了起色。
但是四世的时候家业虽然有所起色,但是时运不济,正好赶上正德年间刘六、刘七起事攻入招远,四世杨允散尽家财重修城池,又身先士卒与流寇大败,虽然保全了招远,却是家财散尽,所以五世、六世只能慢慢恢复家业,渐渐在乡里名声雀起。
而嘉靖未年,招远杨家迎来了家族发展中的关健人物第七世杨梅,这位杨梅在考场上并不算是一位好手,只能“恩受贡士,入京师太学”,但是从国子监出来以后在地方有非凡的政绩,硬生生在万历元年就任盱眙知县,后来升任到了真定府同知。
杨梅以恩贡出身,最终官职居然冲到了同知的位置,可以说是真正的人杰,要知道很多时候三甲进士最终只能停留在知县、推官的位置上,很多举人甚至连知县都没升上去,杨梅恩贡出身却硬生生做到真知府同知,实在是难能可贵。
更重要的是杨梅奠定了整个招远杨氏发展的基础,招远杨氏一下就成了真正的望族,万历三十一年,杨梅的儿子第八世杨焌乡试中举,代表着招远杀入了真正的科举之途。
而四年之后,万历三十五年,他的侄子杨觐光登进士科,成了招远杨氏第一位进士,加上招远杨氏那些还在科举路上苦苦博杀却肯定能有发展的读书种子,让杨家成为真正的招远第一望族。
只是招远杨家对于柳鹏却是冷淡得很,即使柳鹏在招远做了这么多事情,但是他们始终只是跟柳鹏保持着一种礼节性的来往,因此柳鹏就回复庄谦:“我接任招远县丞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勘合也要一并下来了……”
“难怪他们杨家一下子变得这么热心!”庄谦已经明白过来了:“柳少了不起!”
说起来,还是柳鹏的能量太大,硬生生把本府人任本府官这种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都办成了,庄谦给柳鹏提了很好的建议:“要不要让他们等一等?”
“先见一见!”柳鹏回复道:“现在事情还有些变故!”
庄谦当即把马杜恭的事情说了说,而庄谦当即答道:“马杜恭,我知道啊,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这人不好办!”
“为什么不好办?”柳鹏当即问道:“莫不成这人是雷霆性子?”
庄谦回复道:“不不不,就因为这人办事太老成,所以才不好办,从来是滴水不漏,看起来毛病很多,但是真正要找他的毛病却很难下手!”
柳鹏已经大致明白过来:“庄谦兄跟马道台有交情没有?”
“没什么交情!”庄谦倒是赶紧帮柳鹏出主意:“柳少,您赶紧把王老知府请来,如果王巡抚能来那是更好不过!”
马杜恭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现在更是分巡海右道,不管是从权势还是从品级来说,都是彻底压过了柳鹏,所以马杜恭肯定也要找援军来帮忙。
所以庄谦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道一王老知府,王道一不但做过知府,他致仕回乡之前还得了一个按察副使的头衔,虽然纯粹是致仕之前的安慰奖,但好歹也是按察副使,按品级比马杜恭的按察佥事高了一个级别。
而且王道一与柳鹏一直合作得很好,双方可以说是坚定的盟友,既然现在衡王府把马道台请出来,那么龙口这边肯定也要请个有份量的人物出来跟马杜恭打对台戏,虽然王道一只是个致仕的前任知府、按察副使,但是王道一说话怎么也有点份量,马杜恭肯定要听一听。
至于王继光老巡抚肯不肯出山,庄谦就没有多少把握了,但如果能把当年的王巡抚请出来,柳鹏觉得自己能多上三分胜算:“庄谦兄,这事恐怕就要麻烦您了!本来应当是我亲自上门去请王老巡抚出山,但是您现在也知道事关重大,我不敢擅离!”
庄谦点点头道:“现在柳少的一举一动身系青州百万生民,这些庶务就交给庄某便是!对了,调之,把杨家兄弟请过来!”
今日杨家来了是一对兄弟,只是这对兄弟的年龄差距有点大,兄长看起来已经是三十六七岁,眼见就要接见不惑之年,而他的弟弟年龄看起来却几乎只有兄长的一半,也就是十**岁的样子。
过去杨家对柳鹏与龙口可以说是不冷不淡,今天这对兄弟倒还算热情,他们齐齐拱手向柳鹏行了一个大说道“小人见过柳少,恭喜柳少接任招远县丞,不但以后这黄县的事情都由柳少作主,而且柳少必能一飞冲天直上云霄!”
柳鹏也笑了起来:“多谢夸奖,多谢夸奖,多谢令昆仲,您就是杨觇光杨大哥吧?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柳鹏对杨觇光倒不算是久仰大名,这位杨觇光现在虽然是招远杨家的当家人,但却是一个考场上的苦手,始终没考出一个功名来,但是他虽然考场受挫,却有两个好弟弟。
他的二弟杨觐光就是招远杨家历史的第一位进士,而且杨觐光中进士的时候才二十三岁,这也代表如果不出意外,在致仕之前杨觐光至少可以在官场上搏杀三四十年,前程似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机会就能一飞冲天。
只是杨觇光却是谦虚得很,他客套道:“柳少太客气,这是家弟观光,观光,快见过柳少!”
虽然杨观光已经给柳鹏行过一次礼,但是他现在又拱手给柳鹏又行了一次礼:“杨观光见过柳少!”
柳鹏却是笑了起来:“杨大哥的消息真是灵通得很,只是今天的事情是观光拿的主意吧?”
杨觇光作梦没想到对面这个比自己弟弟还要年轻一两岁的小县丞居然一口揭穿了今天拜见柳鹏是小弟拿的主意,只是他并不觉得难堪:“没错,正是我家小弟拿的主意,柳少从何得之!”
柳鹏倒是没回答杨觇光,只是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柳鹏之所以知道今天是杨观光拿的主意,纯粹是猜出来的,纯粹是猜出来,因为这位杨观光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第497章杨观光

杨观光在历史是招远杨家第二个进士,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本来就是一段美谈,何况天启、崇祯年间杨家还一口气还出了三个举人,可以说是招远杨家在第八世、第九世达到整个家族历史的最高巅峰。
只是整个大明朝的进士实在是海载斗量,杨观光虽然在崇祯年间有些出名的政绩,做了很多漂亮的事情,还是个理学名家,但不足以让他成为明清易代史不大不小的一个名人。
他真正出名是在崇祯十七年的北京城,在崇祯在煤山自缢的同时,杨观光第一时间“从贼”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审时度势及时投向了农民军”。
但不管怎么样,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杨有光成了大顺朝的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成了新朝的当红炸红鸡,甚至还被李自成亲自接见过不止一次。
当然北京城破之后,殉节的官员少之又少,投降大顺的官员才是真正的主流,他们当中有些人又成了大清朝的开国功臣,有些人则是南朝的忠贞义士。
幸好杨观光及时死在了一六四四年,不然他不知道如何该在一群南明与大清的忠臣烈士面前如何替自己辩解,因为他作了一件漂亮的大事。
烈皇小识就特意点了杨观光的名字,说“代贼焚毁太庙神主者,杨观光也”,大顺朝的当红炸子鸡、崇祯元年的进士一把火把明朝的太庙神主烧个干干净净,幸好他死在了一六四四年任由后人评说。
偏偏杨观光又是一位天下知名的理学大师,跟李自成谈的还是天人感应的那一套,这么一个人物不但在甲申年“从贼”,而且第一个跑出来效力大顺朝,甚至李自成退出山海关前两天,他还跟着一群大明忠臣一齐劝李自成登基,为了在大顺朝升官那真是跑断了腿。
可最终他最终还是没成为大顺朝的忠臣义士,反而成为了大明朝与大顺朝的双料乱臣贼子。
对于这么一位道学先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结局,不过正所谓三岁看老,柳鹏自然能猜得今天杨氏兄弟前来拜访必是杨观光的手笔。
杨氏兄弟当然搞不清楚柳鹏到底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今天是杨观光拿的主意,不过他们觉得柳鹏在招远神通广大,到处都是龙口的眼线,多半是杨家内部有人向柳鹏泄露了秘密。
一想到这,杨观光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招远杨家之前之所以龙口保持十分冷淡的态度,也同样是他拿的主意,只是跟甲甲年一样,杨观光一听到柳鹏接任了招远县丞,就知道龙口进入招远已经是势不可挡,所以他才第一时间跟大哥杨觇光一起及时赶过来,哪料想柳鹏的神通似乎超过了杨家兄弟的想象。
一想到这一点,杨观光就着急了:“柳少,今天确实是杨某拿的主意,柳少既然做了招远县丞,那大家就是自己人了,今天我们不但是来恭喜柳少,而且还给柳少准备了一份大礼!”
“什么大礼?”柳鹏微笑地说道:“我在那里先多谢贵昆仲!”
杨观光这才变得气定神闲起来:“我听说巡防队在莱州府与衡王府大斗,衡王府甚至把德王府仪卫司都请了出来,顾队长虽然锐不可挡,但仍然不能一战而胜……”
柳鹏不由点了点头,他之所以赶回东良海口就是准备接任招远县丞第一时间出兵莱州府,打跨衡王府与德王府的联军,而杨观光继续说道:“实际顾山河顾队长之所以不能一战而胜,关健就是衡王府不但把德王府仪卫司请出来,而请来了一队鞑军鞑官!”
柳鹏听到这不由锁紧了尽头,莱州战局比杨观光说的还要麻烦一些,关健就在于邢达突然放弃进攻昌邑县的打算,而是全线撤退直接退过了潍河,主力甚至撤回了青州境内。
原本是敌攻我守,巡防队拥有内线作战的便利,所以才能跟衡王府几乎打成了平手,可是邢达把大兵撤过了潍河之后,顾山河却根本不敢出击,甚至不敢派兵越过潍河。
虽然龙口取得了昌邑保卫战的胜利,但是现在的形势对龙口反而更为不利,邢达占据主场优势堵住登莱米豆进入青州府的一切可能,柳鹏必须向莱州场投入全部主力才有获胜的可能。
他不由说道:“不知道贵昆仲有何妙策?”
虽然对杨观光在甲申年的节操有点敬谢不敏,但是柳鹏觉得对面如果来个大明朝的忠臣烈士恐怕要麻烦一百倍,龙口在招远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盟友。
而杨观光看到柳鹏主动开口询问自己,不由得意起来,他顾不得平时说的都是道德文章,直接就说道:“柳少可知道白梅安梁?”
白梅安梁,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古怪,却是一个只有东三府人士才明白的名词,柳鹏的神情不由严肃起来:“鳌山卫的鞑官?”
“对对对!”杨观光连连点头:“就是他们,就是他们,既然衡王府能把鞑官请出来,我们为什么不用鞑军鞑官对付他们,在东三府地面上,又有哪一家比白梅安梁还要兵强马壮,那可是四家人!”
白梅安梁表面是四个家族,但实际却是一个大家族,以至这四个家族修族谱的时候都是合在一起修的,称为“白梅安梁四氏合谱”。
白梅安梁原来是蒙古瓦刺的四个亲兄弟,世居漠北,明英宗兵败土木堡被迫北狩漠北,不过正统皇帝虽然不擅长兵事,笼络人心却很有些本领,哄得蒙古人差点把他当神仙。
后来经过一番运作,蒙古人不但把明正统皇帝放回中原,还派了七十个军官和五百军士护卫英宗回京,这四个蒙古人就因此成了英宗的随身护卫,一直对英宗忠心耿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