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西方确指 >

第2章

西方确指-第2章

小说: 西方确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臣宰,或为女人,或为屠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群品。又以仙道多未悟真常,耽长寿乐,不思进修。我现仙身,救其迷坠,如唐僖宗朝一事也。今则又为汝等发明邪正,阐扬净土。汝等当一意一心,坚修此门,必不相误。若心志一坚,又不待隔世而生,现前亦得见佛,如我昔年无异。有偈四句: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或问:“学人云何得离尘欲,得无障碍?”
菩萨曰:“我将由小而推之大,由外而推之内,汝等当善解其义。有人于此,无故而夺汝一钱,动瞋恨否?”
答以:“一钱虽微,见夺则瞋。”
“又无故而与汝一钱,生喜悦否?”
曰:“一钱虽微,见与则喜。”
有答以“一钱甚微,与何足喜,夺无可瞋”者。
菩萨曰:“汝能如是,心之清净久矣,何至今日尚沉浊垢耶?汝等当知,学人洗心不密,见有见无,处处是著,念念皆贪,所以业识纷驰,无暂停止。即念一句阿弥陀佛,心想依然外游,未能顷刻归一。良由汝等于无量劫来,未尝发一时一日远离尘欲之心。故此尘欲,亦从无始劫来,未尝一时一日肯离汝心。身缠心缚,深入尘网,哪得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知欲断贪著,先从一钱之与夺作弃舍观,作非我有观。夺不起瞋,与不起悦。如是乃至百千万钱,乃至亿亿万钱,乃至国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过、现、未来心意意识,乃至生死业报、菩提涅槃,一切皆如此一钱之与夺无异。自然习漏消亡,障缘永灭,渐履清净,成就道品。汝等当依此修行,勿更自虞窒碍。”


孟冬二日,为菩萨诞生之辰,众设供称寿。
菩萨曰:“汝等以何物寿我?”
皆曰:“心以为供。”
菩萨曰:“心是何物,可以持供?”
答曰:“唯一至诚,本是无物。”
菩萨曰:“既言无物,谁知至诚?能知诚者,定有处所,可得举示,云何无物?”
答曰:“实无所得。”
菩萨曰:“汝言无得,为是暂无,为决定无?”
众疑议未对。
菩萨曰:“无则决定无,有则决定有。一涉纤疑,毫厘千里。当知汝等言诚言妄,说有道无,皆是起灭计较、推详卜度之心。以是祝我,均无所益。听我妙偈:
“至真无二心,至真无量心。
心非一切心,一切性非心。
除妄心不实,依真心强名。
真妄两不立,南无释迦尊。
了心无处所,方便福群生。”
时诸弟子咸再拜,愿更闻法要。
菩萨曰:“善哉善哉!汝等愿更闻法要,当诚解我语,善答我问。诸弟子,譬如有人谓一人言:‘燕京帝王所都,富贵无比。’是人闻言,有志往否?”
咸曰:“愿往。”
菩萨曰:“汝不识路径,当云何?”
咸曰:“有人指示,从之而行。”
菩萨曰:“不可。倘是人指以向南、向东,若不明辨,竟从其言,则燕都远之又远矣。”
众曰:“然则如何?”
菩萨曰:“毕竟得一走过燕都之人,教是人曰:‘汝须向北而往,便可直达帝所。’诸弟子,此人所指,有错谬否?”
咸稽首曰:“无谬。”
菩萨曰:“又譬如有人,欲登万仞之巅、九层之顶,当如何教之?”
咸曰:“从卑至高。”
菩萨曰:“然。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须是从第一级,至第二级,乃至最上一级,方为正说。若云一步便跨到最高处,为浪语矣。又譬如有人,天子将命以官,诏是人曰:‘汝愿为宰相耶?小吏耶?’是人云何上答?”

咸曰:“必愿为宰相。”
菩萨曰:“然。又譬如有人,在于歧路,不知所从。有悯之者,指曰:‘是边极艰险,极曲折,不得便出头。是边极正大,极平坦,走去便得出头。’其人受指,于此两边,当走何路?”
咸曰:“走正大,走平坦。”
菩萨曰:“善哉善哉!尔等酬我所问,俱合正理。然尔等能明解我所喻否?”
咸再拜曰:“唯垂开示。”
菩萨曰:“善听。尔等向来虽有求道之心,而不识修行之要,趋向无据,如人欲往燕都而不知路径者是。若遇邪师,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东、向南者是。则其人虽终日行,而茫无归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今我所示弥陀净土,帝都也。信愿行三,勤加精进,终至往生,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期登上品,是愿为宰相,不愿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我即走过燕都之人也,若尔等不能深信,是舍帝都而趋边地也,弃宰相之尊而就小吏之贱也,背正大而求艰僻也。万仞之山巅,九层之塔顶,非尔所及矣。可胜悲痛哉!”


众欲积田为修行计。
菩萨曰:“汝等欲矢志同学,久聚不散,谢绝世故。于衣食所从,不复为求人计,故发此议。以我观之,念头虽好,然毕竟是贪恋尘劳,非清净法。何以故?街头一饭,冢间一宿,先佛道范。若必藉田而修,倘一不就,则汝诸人终无修行之日矣。又若言自无其赀,将出自募化,更为不可。佛一代教,无此二字。盖自末世不识礼义、不惧因果、不知廉耻之徒所为。真修道人,生死念切,断断不作是想。然更有一言,汝诸人但执持正念,各各努力,是即不聚而聚。若身心散逸,事无常恒,是虽聚而实散。苟明此意,止应随分随时,莫去闲思预计。”

菩萨又告众曰:“汝等虑身缠世网,念头不得干净耶?我有一法:汝但发个远离求度之愿,将牢牢归向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之心,换却奔走利名之心,便能即尘劳而觉路矣。”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
时达本于座下,忽戄然念数声。
菩萨曰:“如是如是。”
诸弟子欲造像供养,请示法相。
菩萨曰:“诸弟子欲造相供养,积诚已久,合当显示。但汝尘劳中,我妙明内,即今显现,汝等不能见也。又我随机感化,身相不一。今但从本起修,可画作大比丘相,面如满月,形体丰伟,着袈裟坐莲花上。左手置膝,右手作说法相。眉间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弥陀佛结跏趺坐。要须庄严相好,不得潦草。”

诸人闻已,皆拱立思维如是法相。
菩萨乃言:“诸弟子,人人有个觉明妙行,不即不离,在汝诸人摸索不着处,时时出现。即今明白,更不须设像供养,愿见于他日也。”
查定宏因丧子,欲弃家为僧。
菩萨曰:“汝且莫妄想是事,是事汝做不得。汝但正心以治心,正身以治身,断无益之事,绝无益之友,皈心大觉,愿出迷途。挹彼洪波,滋我燥土,精求加被,驱诸障缘。汝向畏祈寿保身,当注力于此,勿多言也。”

定宏乃问:“奉教持《金刚经》,但诸字句有不同者,当从何本,得无差谬?”
菩萨曰:“‘金刚般若波罗密’七字,并无差谬。”
沈天宇有疾,设供求示。
菩萨曰:“汝今有疾,尚未即死。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从此拔出矣。汝今设供求示,不过望我有甚好方与汝,口诀传汝,可愈汝疾。岂知菩萨无是等虚伪之法,但此实实数言教汝而已。汝若信而行之,真一服上品还丹妙药也。付汝一偈:
“病从己作,还由己除。
摄心清净,得常安乐。
坚久不变,同无量寿。”
菩萨示达本曰:“汝欲究明心地,极为有志。但你一肚皮砂铅水火、本来面目、真空真净等话,实实塞却,如何做得?你若要做,必须将此一络索,抛向东洋大海始得。不然,枉却□心,误却工夫矣。不如的的确确念一句阿弥陀佛,明心在是,生极乐在是,一举而两得,极是便宜也。”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
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上?”
曰:“能敬养,能为善,以无忘先德。”
菩萨曰:“此虽孝而有限。唯能发大愿,修出世法,若道成果满,岂但福及九祖,即历劫冤亲,俱蒙解脱。汝能专修净土,是为大孝。”
定茂问:“持咒云何明心?云何究竟?”
菩萨曰:“心不离咒,咒不离心,是持之义。汝当于一切时,观此咒体,与我心体,是一是二?若云二者,云何心能持咒,咒能显心?若云一者,云何忘则咒无,忆则咒有?则知此咒与心,离诸名相,毕竟空寂,是名究竟。若但持而不究竟,即无妙解。平等大慧云何显发?平等大慧不现,何由照生死之昏迷,达三界之实际乎?”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汝终日向人说话,便没一毫火起耶?当知此火,乃汝无量劫来无明烦恼之所积聚,由汝今日信之不真,故念随火起,火逐妄生,以烧汝法身慧命耳。昔牟尼世尊,为大法故,于无量劫,舍身求道,所以得成无上宝王。今汝年力已衰,日夕勤行,犹嫌迟暮。尚乃恋着尘劳,希图丹药,以求延年益寿。汝不闻非非想天,尚有报尽。劫火洞烧,坏至三禅。况区区水火铅汞,假缘和合之法,而求其永无变灭耶?汝今闻我所言,当如梦初觉,如醉初醒,精修净土,正念往生。彼世界之寿命无穷无尽,成就法身,到一切智。非浅浅长生久视之术可同日而论也。”


查定宏问:“持咒时,多生恐怖,求示方便。”
菩萨曰:“谁来怖汝?谁是受怖者?由汝夙生习气不净,故从微想中,忽现此相耳。汝但精诚诵持,自当除灭,得如意意顺,善能护伏烦恼,而造入玄微。何恐怖之有?”
陈定育为母疾致祷,问作何功德,可获全愈?
菩萨示偈曰:
“孝首万德,孝贯三才,
大哉孝行,人伦之师。
汝以好心,求愈母疾。
汝当安适,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念母减食。
汝衣轻软,念母脓血,
污其衣襟,露其胸胁。
如是思维,夙夜靡处。
归命大圣,精诚不二,
力行众善,仰答四恩。
愿母福益,愿母寿增,
愿母病愈,愿母体康。
觉明菩萨,为汝依怙,
苟如其言,无愿不果。”
定茂欲舍持咒而念佛,请问。
菩萨曰:“汝欲舍持咒而念佛,一志专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为持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驰千里,必择良马。故念佛人先须具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也。汝应善解此义。”


有年少僧四人进谒。
菩萨曰:“诸年少!众生无始时来,因于恩爱,故成眷属。而眷属中,父母于子,又为恩之至重,爱之至切,难割难舍。今尔等出家离俗,得为比丘。当知父母于尔,又有恩上之恩,非言所喻。故应趁此壮年盛力,勤办道业,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一片苦心,方不愧出家两字。若复放逸懈怠,以致终身废坠,是不孝中之不孝,为天地间极重罪人矣!当因吾语,猛生痛念。”


菩萨又示众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