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正说司马家 >

第6章

正说司马家-第6章

小说: 正说司马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ぢ≈腥嗣┞氤錾降摹
刘备能请出超强谋士来,韩嵩也深感钦佩,其实这个诸葛亮本来还算是刘表刘荆州的亲戚呢,他年纪虽不满三十,却实乃天下奇才,谋略超凡,人称‘卧龙先生’,堪称我荆州第一异士啊!”韩嵩急道,“刘备得到此人辅佐,已是如虎添翼,便是刘荆州也不得不将他召到襄阳附近的新野县,以便于监控!”
看韩嵩这么一说,席间的所有人都有点暗暗心惊,其中也有不少人相当不服。当听到“诸葛亮”这三个字时,堂上席座之间只有两个人的表情微微有变:一个是荀彧,他立刻双眉微蹙,眉宇之间隐有忧色;另一个是那黑袍青年,他那时正欲举匙舀汤,闻得“诸葛亮”这个名字,手臂竟是微微一颤,那只银匙险些失手掉落在了汤钵之中。
当时的诸葛亮尚未闻达于诸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还不算是知名人物,“什么诸葛亮?本相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哎!不过是一介庸儒村夫罢了!何足为患?”曹操甚是不屑地一摇头,抱拳向荀彧那边拱了一拱,“韩君,论起这天下的智谋之士,有谁能比得过荀令君吗?荀令君才是真正的神机妙算、所向无敌!不是本相夸口,便是那伊尹、姜尚重生,与他相比亦要逊色三分!呵呵,你们荆州的诸葛亮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本相也不必详问那诸葛亮的本事,只凭刘备如今虽有诸葛亮为辅却仍是龟缩荆州一隅来看,他们亦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荀彧在当时早已是闻名天下,人人皆知的大谋士了,荀彧最擅长干的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哦……荀令君乃千古一圣、海内儒宗,天下名士无不衷心景仰。那诸葛亮与您相比自然是望尘莫及的了……”韩嵩听得曹操这么说,急忙也转过来向坐在他上首席位的荀彧深深伏身施礼,“就是韩某,远在荆州僻壤,亦对荀令君的高行伟绩始终心向神往、敬慕无比啊……”
面对曹操与韩嵩的当面奉承,荀彧心里固然高兴,但表面上总得客气几句:“曹丞相和韩大人实是过奖了。荀某何德何能岂敢当此谬赞?”荀彧慌忙避席站了起来,恭然还礼道,“其实诸葛亮这位青年俊士,荀某曾经听到南边来的一些名士大夫们谈起过。据闻他志向高远,自称‘经国之能如管仲,用兵神武似乐毅’,迥异常人。曹丞相,以刘玄德之一世枭雄,尚且对他‘三顾茅庐’而屈尊敦请——此人焉可等闲视之?韩大人刚才之警告,不可不深虑而预备之。”
13 杨修与司马懿的对决——聪明与睿智的典范曹操指着席中的一位锦衫青年对众人说:“这位是杨彪杨太尉的公子杨修,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两个月前就被本相辟为丞相府副主簿了,副主簿相当于副秘书长吧,专管丞相府里的杂事。”
杨修在当时可比诸葛亮有名多了,估计是因为他父亲是太尉杨彪,而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只是青州泰山郡丞,最多也就是个市委办公室主任级别,怎么比得上人家军委副主席?众人一听,甚是讶异:原来这锦衫青年便是杨彪太尉那个名闻遐迩的公子杨修!传闻他心思之捷、耳目之敏、文才之妙、学问之深,于当世青年才俊之中鲜有其匹,连孔融大夫也称他是“贾谊再世”。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
看到曹操将自己向众人引见,杨修态度雍容,不卑不亢,起立微微而笑,揖礼向众人谦谢了一番,举止之间显得落落大方。他礼毕之后,便坐回席位低下了头,翻开那本《治道集》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介绍完杨修,曹操转过身来,又伸手一指坐在杨修下侧的那一位黑袍青年,继续介绍道:“那位公子乃是前京兆尹、骑都尉司马防大人的次子,嗯,也就是本相府中司马朗主簿的二弟——司马懿!司马二公子乃是儒学世家出身,又曾担任过河内郡上计掾,不仅精于庶务,而且深通典章义理之学,堪称文武全才。现在,他正任本相府中的文学掾之职。”
司马懿的名气也够响亮,因为他父亲和祖父都了不起,大哥司马朗也早就声名在外,听得曹操这一介绍,郗虑、华歆、钟繇等人更是一惊:久闻司马朗有个二弟司马懿志大才广、刚明雄毅,当年任河内郡上计掾时便能以肃贪除奸为己任,一举铲除杜传、袁雄等豪强奸党,实在是非凡之器、栋梁之材!数年之前,曹操就曾三番五次派人前去征辟过他——只因他身犯风痹之疾未能应辟。不料到了今年,曹操居然还是将他征辟入府,这也足见曹操不达目标誓不罢手的收揽人才之道了。
司马懿在出山前,对自己早已暗中做了很多广告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不推广都没人知道。右侧长席之上,荀彧、杨俊面现笑容,亲切地向那黑衫青年打过了招呼。杨俊还转过头来对韩嵩推介道:“韩大人,这位司马二公子乃是杨某平生所遇见的诸多青年才俊当中,最为卓异的一个……”这时,却见司马懿带着一脸腼腆的笑容,谦恭得近乎拘谨地站起身来,向在座诸位大人环揖了一礼,然后垂眉敛目地坐了下去。
在座的人当中只有韩嵩对司马懿还不太熟悉,他毕竟久在荆州,对北方的人物不了解也是情有可原,他一边不以为意地听着杨俊对司马懿的夸赞,一边用挑剔的眼光上下打量了几番司马懿,心底暗暗道:这小子看起来很有些木讷,哪里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就像还没有怎么开窍的“书呆子”嘛。
14 一笼二鸟的竞争——曹操帐下的能人异士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把两个差不多优秀的人才放在一起对比,司马懿和杨修就是这种情况,司马懿刚坐下没多久,杨修却站了起来,将《治道集》还给了席侧的侍婢,让她奉还给了曹操。他双眉一挺,正视着韩嵩,傲然说道:“杨某先前以为韩大人带来的这本《治道集》有何妙语卓见,原来不过是满篇平平之词而已!”
在座的所有人一下子都没搞明白杨修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怎么突然针对韩嵩发起难来?“杨公子何出此言?我荆州诸名士纵是‘卑之无甚高论’,亦容不得你这般轻贬!”韩嵩一听,面孔顿时涨得通红。“不瞒韩大人,你这《治道集》中的章句,我中原人士自孩童时便已耳熟能详,实乃教人识字启蒙的流俗之书。”杨修迎着他咄咄逼人的质问,毫不退却,微微笑道,“杨某虽已年近而立,幼时也曾熟读此书——丞相大人在上,您从这书中随意抽出几章来考一考杨某,杨某自信还能背诵得出来。”
听杨修如此说,大家都是大吃一惊,很多人心想,韩嵩不可能拿一本在中原连小孩子都会背诵的书籍来蒙骗丞相啊,“你……你说什么?”韩嵩已是气得连胡须都快翘起来了,用手隔空指着杨修,竟自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曹操也是一脸诧异:倘若这本《治道集》真是书塾中间教人识字启蒙的读物,那他身在中原怎么会从没读过呢?杨修只怕是有些胡说了。
曹操心想,杨修肯定是瞎掰,这本书连我都没见过,他竟然说中原小孩子人人会背诵,我倒要考考他,曹操略一思忖,便翻开那书册,抽了其中的第3章,让杨修当场背诵。
杨修毫不含糊,张口当场就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杨修将头一仰,侃侃诵道,“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惟患己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也;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也;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也……”“停!”曹操听到这里,右手一扬,又道,“你且背诵此书第5章来给大家听一听。”“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识莫不有深浅,事莫不有穷竭。善用人者,必尽其贤愚;善用才者,必尽驭其奇拙;负远识者,必预得其浅深;善治事者,先已能判其穷竭。故而,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方为用人行政之诀。正所谓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纯白之裘者,皆取众白而合一体也……”杨修略一回忆,毫无迟滞,便又顺口背诵出来。
看到杨修随口背诵,曹操频频点头,在座各位均想,估计杨修没有背错,郗虑、华歆、王朗等博学鸿儒们听了,个个面现惊容:这些段章句句精妙隽永、文采斐然,岂是普通的教人识字启蒙之书可比?但是,又瞧见杨修如此倒背如流,亦实非熟读此书者不能也。
曹操其实心里雪亮,就知道杨修是凭个人过目不忘的奇才来故意为难韩嵩,他连考了杨修五六章,杨修都背诵得一字不差。他只得放下《治道集》,向韩嵩摊开双手笑了一笑,道:“韩大人,看来杨公子说的是真的。”
韩嵩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天底下竟然会有如此过目不忘的奇人,所以他一时也糊涂了,结巴着说:“怎么……怎么会这样?真的怪了……这些文章都是我们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写成的啊……”韩嵩顿时怅然若失,一下跌坐在席位之上,喃喃自语着,怎么也不肯相信眼前所见。
15 外露与内敛的才华——看破而不说破的隐藏曹操看杨修露了这一手,已经震撼当场,于是他又想考较一下司马懿,转身对司马懿说:“司马公子,你讲一讲看。”曹操忽然点了司马懿的名,“你和杨公子年纪相仿,他在童蒙之时读到的这本书——你也应该读过的,你应该会有些印象罢?”
司马懿心里暗想,韩嵩这个蠢蛋,杨修说什么此书在中原连小孩子都会背诵,他完全可以随便让在座的任何一位大人背背看,保证除了杨修无人能背,但此话又不能直说,“这……”司马懿极为恭敬地垂手站起,慢慢答道,“说起来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在下家教甚严,家父一向只让在下攻读《易经》《论语》《孟子》《荀子》等大本大源之典籍,从来不许在下乱看其他杂书的。”
这些话其实就是暗中说杨修杂而不纯,司马懿虽然不愿将杨修看作自己的对手,但说话仍然不客气。说到这儿,他语音一顿,忽地抬起眼来平视着对面而坐的韩嵩,徐徐又道,“不过,刚才在下听到杨兄背诵那本书第5章‘人莫不有贤愚……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这一部分内容时,感到其中似乎有些不够细致精到之处,冒昧地欲以一孔之愚见而恭请列位大人指教。”
曹操心想,司马懿也是好大的名气,究竟水平怎样,今天正好试一试,“司马公子认为这本《治道集》中的章句尚有不足之处?”曹操饶有兴味地看了看他,“你且指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在下遵命。窃以为,‘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这段论述着实精辟。然而,执柄用人者最需要的乃是具体可行的方法。有了具体可行的切实方法,加入理论之中才能真正算得上细致精到。”
既然曹操给了自己在众人面前露一手的机会,司马懿也就不客气了,他话音不高不低,娓娓道来,“在下曾经总结出识人选才有这样八条观察之法:习则观其所言,闲则观其所好,富则观其所养,贵则观其所交,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临机则观其所决断,逢难则观其所执持。这便是在下的管窥之见,让丞相和诸位大人见笑了!”
果然不含糊!曹操心想,司马懿不愧当代才俊,对此文评论得头头是道,句句入理,曹操不禁一掀须髯,十分高兴地说道,“河内司马氏果然是家学渊源淳厚,名不虚传啊!司马懿,你这‘八观’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