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刚经讲录 >

第46章

金刚经讲录-第46章

小说: 金刚经讲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尘’里面找一个佛,在‘声尘’里面求一个佛,这不等于在行邪道吗?在权教大乘里,始教的法相宗,也讲转八识成四智而成佛的呀!法身如来是以‘智慧’为‘体’,是个智慧境界。你要把八个识,通通转染成净,才成就四个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分别意识成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是权教大乘的法相宗所修的。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你怎么能在‘六尘’里面找到佛呢?这不等于在‘行邪道’吗?如果你想在色相来见佛,以音声来求见佛,那么,你一天到晚,走的都是凡夫道,因为凡夫是依著六根生六识念念攀缘六尘的,前面不是讲过了吗?你‘不应当住著六尘来行布施’,你‘不应当住著六尘来生心’,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怎么都没有记住这个道理呢?到现在你求佛见佛,还是离不开‘六尘境界’,这不是走上了‘邪道’又是什么呢?金刚经讲到第二十六分,把这个偈颂‘是人行邪道’的道理解释清楚了。

再总结一下这个义理,这部金刚经说‘空’,说到第二十六分为止。‘空’些什么呢?‘空’‘我等四相’,把外面的‘六尘’‘空掉’不去住著;也把心内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空掉’,不生住著;一直空到这一分这里为止。前面第五分佛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答:‘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到了十三分佛又问,‘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又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样一说再说,到了二十六分,再次的解释,你不可以色相见佛,不可以音声求佛。前面第七分佛问:‘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答:‘如来无有定法可说’。在二十一分如来又说,要是你著相,说如来有所说法,你不是赞叹佛而是在毁谤佛。现在二十六分,佛又说你不能以色相见佛,你不能以音声求佛。何以故?因为那是‘色尘境界’,那是‘声尘境界’,在‘六尘境界’上,你又怎么能见到佛,求到佛呢?这偈颂就是总结这些道理。

我们再研究,须菩提的答词。前面如来所问,须菩提都答得很对,‘不可以色身见如来’,也‘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说法没有定法可说,如来说法无法可说,他都答得很对。怎么到了二十六分须菩提回答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呢?这个道理,就是顺著如来过去的开示,应当以三十二相来观想如来,就像他前面答覆世尊所问:‘有人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答曰:‘甚多。世尊!’这是顺著如来的语气答的,他自己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等到了如来一说不对,指出你‘要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这时他才发现答错了所以马上改过口气说:‘以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所以这段经文,看起来须菩提答覆如来所问的,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出尔反尔,好像不能表现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的机智、灵巧反映。实际上不是的,前面是须菩提顺著如来的语气回答的,答错了,一经如来指出不对,他马上就改过语气,并不是他不知道这个道理,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呢?他是权巧方便,请佛说法的,所以他才答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以便请如来纠正这个错误。好教我们这些初发心的人听,叫我们不要执著「三十二相’是佛的真相,你要是执著三十二相就是如来,那转轮圣王不是也有三十二相吗?那转轮圣王不也就是如来了吗?可是转轮圣王,还是个凡夫呀!须菩提不这么假装糊涂,如来就不会这么样的喝斥,所以须菩提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装著不明白,等到如来呵斥说不对,他马上改过语气说:‘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是须菩提为了让众生不去执著「三十二相’就是如来的真相,而方便推演酬唱的,这是第二种解释。这并不是须菩提所答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解释。心印疏上说,金刚经讲到第二十六分为止,在二十六分之前通通是讲‘妙有’,‘妙有不有’,故于‘真空’而‘现有’,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后,一直到完都是讲‘真空’。‘真空不空’,故于‘妙有’而‘现空’。这是更深进一层的解释。浅显一点的解释是,前面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讲的,完全是‘真空’的道理,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后,才讲‘妙有’的道理,再把他融合起来,‘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在‘真空’境上则‘无所住著’,‘离一切相’。在‘妙有’境上,则不舍离,庄严成佛因地,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因此讲到第二十六分又恐怕你们执著了一个‘豁达空’,我(道源长老自称)一再的注意这个事情,所以处处告诉你们、提醒你们。金刚经并没有说过‘豁达空’,也没有说过‘恶取空’,也没有说过‘断灭空’。他讲‘空’有用意,是要你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著,这才是‘真空离相’的真义。‘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故无所取著,即是真空’,要我们依著这样的道理,而生起信心,解悟其理,用功修行。而且处处较量‘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解说’金刚经的福德,目的还是在提醒我们,不可落入‘豁达空’、‘恶取空’、‘断灭空’里面。下面第二十七分以后,就要讲‘妙有’的道理,你们要好好的深入研究,才不会落入‘偏空’、‘偏有’的任何一边,这样才不会修错了方向。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戊二、离相亦离(分二)
己一、遮念离相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戊二、离相亦离,这科的含义深奥难解,你动了‘离相’的‘念头’,连这个‘念头’也要‘舍离’,不要去执著这个‘离相’的‘念头’。为什么要遮止你执著「离相’的‘念头’呢?下面是解释这个道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你如果这么想:如来他不以具足圆满的色相,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表示你心里动了这个念头。如来喝斥他,须菩提!你千万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心里动这个念头说,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经文是叫你不要‘作是念’——生心动念。下文是说出,为什么不要‘作是念’的道理。

己二、明遮所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在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讲的,完全是讲‘空’理;空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尘境界’都完全把他空掉,而不生住著;‘我等四相’也空掉,‘我等四见’也空掉,度众生的相,说法的相,成佛的相,通通都把他空掉,空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也许你会认为你已了解了‘空’理。因此在你的观念中会这么认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如来有问过:‘可以具足诸相见如来不?’答案都是:‘不可以。’。前面讲不但应化身佛之丈六金身的三十二相应该空掉;连报身佛所具足的色身,所具足的诸相好,也要空掉,这样才能证得法身。法身是无相的‘般若智身’,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凡所有相都‘要离要空’。但是你要是一执著了这个‘空’,便又落入‘空见’中,执著了一个‘空’的‘知见’,那么你的错误,可就太大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须菩提!你心里要是这样想:以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色身,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心中有这个念头就错了。于是如来在这里喝斥他,遮止他动这个念头,‘须菩提!莫作是念!’你心里千万不可动这个念呀!说‘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叫你不要动这个念头呢?‘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发菩提心是很难发的,发了菩提心,又不能走偏一边。怎样偏呢?偏到‘空’的那一边去了。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说,要是你有这个念头,这么想:‘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是以这样的念头来发菩提心,你将会落入‘诸法断灭’之‘见’,走到偏‘空’的那一边去了。外道的邪见,一共有六十二见,有二个根本的大邪见,一个是‘常见’,另一个是‘断见’。‘常见’者认为一切都是,永远不变;‘断见’者认为什么都没有,连因果他也不信,叫‘断灭’之‘见’。有一种人,他认为人死了,下一辈子还是投胎做人,永远永远都是做人,这叫做‘常见’。还有一种人,他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叫做‘断见’。由这二种根本邪见,才生出六十二种邪见,根本上还是不离开一个‘常见’,一个‘断见’。金刚经这个地方叫你不要著相,就是要你断这个‘常见’。但是你把‘常见’断了,不要又生起‘断见’,认为‘如来不以具足诸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如果这样说,那成佛的因地就不必去修了;这样子你又落到‘断灭’之‘见’上了,你害了自己,也害了众生。‘莫作是念!’——如来又说了这么一句,这句是很重要的,经文上重说了二遍,‘莫作是念’。提醒你,叫你不要起这个‘断灭’之‘见’。‘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要修行菩萨道,不应该在佛法上生起‘断灭’之‘见’。你说‘一切皆空’,就会偏到‘空’的那一边,因为你把‘妙有’落掉了,你没有把‘妙有’提出来。你一偏‘空’了,就会落入‘诸法断灭’之‘见’,这样的落入了‘豁达空’,就会认为因缘生法,当体即空,那有一法可得,还修个什么呢!但是你忘记,你现在只是一个凡夫而已,你只是在高谈空论而已,事实上你的‘我执’还未空,‘法执’还未空,你现在只是知道理论而已。你若是落入‘恶取空’,你就‘拨无因果’,成‘断灭见’,这样的‘断灭见’,不但害了你自己,你也瞎了众生的慧眼,害了众生。释迦如来,说三藏十二部经,分两大门,一是‘空门’,一是‘有门’。在‘有门’中,你无论学多学少,都会有个利益。但是这个‘空门’,你学得不好,学偏了,反过来就成罪过。所以古来大德常说:‘宁教执有如须尔,不教著空如芥子。’你执著有个‘我’,要来行善法,只是不能远离‘我等四相’而修行无漏善法而已,虽执著得很厉害,像须弥山一样的坚固,他只是不能了生死,成佛道,不能成为‘无漏’之‘因’而已,但是他决定能保持人天的福报,这叫作‘宁教执有如须弥山’,下一句是‘不教执空如芥子许。’你执著「空见’像芥子那么小的一点点,这可不得了,你著「空见’,说‘诸法断灭’之论,说不要发心了,不要修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