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刚经讲录 >

第37章

金刚经讲录-第37章

小说: 金刚经讲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悟所说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法身。’他住在山上,夜里幽静得很,他打坐修行,听到山边小溪的流水,哗啦哗啦的在那里流著,忽然开悟。悟到那就是如来在说法,溪水的声音无非是如来的‘广长舌相’在那里说法。早晨起来,看见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了这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这就是他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看见溪水,溪水是佛法,看见山水,山水也是佛法,看见山林青翠的景色,就悟到这就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这就是悟入‘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你如果明白一切法‘无实’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虚’则‘一切法皆是佛法’。从这个地方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如来所得的‘菩提法’,他‘实实在在无所得’,因为‘有所得’就‘有实实在在’的‘菩提法’,而‘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他是‘无实’的,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他没有一个‘所得’,虽无所得,但他不落于‘虚无’,不落于‘断灭’。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悟到‘一切法无所得’的究竟真相了。这样就能把‘法执’空掉,‘法执’空了,反过来,就可以看见‘一切法都是佛法’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所悟的‘法空’不是‘断灭空’,他是‘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这样子,这‘一切法’都变成‘妙有’了,这个样子的‘一切法’就不是凡夫执著的‘一切法’了,也不是二乘落在‘法执’上的‘一切法’了,这个‘一切法’是透过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转过身来所悟入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这里的‘一切法’,就如同华严经所讲的‘一真法界’的境界一样。‘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实相’,‘真如’他遍一切处,遍一切处他都是‘一真法界’。这时‘一切法’与‘一真法界’已完全融为一体,这就是‘真空妙有’的境界。你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就可以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切处,一切时,都是你的清净法身了。这就是你悟到了‘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境界。这下面讲的就是再总结归于中道,在科文叫‘结示中道’。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这段经文,在金刚经上来讲,叫三连句。佛说的一切法包括什么法都有,凡夫法也有,圣人法也有。因为他还在凡夫法里面,所以才要去转凡成圣;因为有圣人法,他才去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呢!说到这个地方,一切法都有,是有个‘菩提法’可得,又怎么说‘无所得’呢?又说:‘即非一切法。’呢?因为一切法‘无实’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虚’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从因缘生,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无自性则当体‘即空即有即中道’。‘是故名一切法。’是名佛所说一切法真实相。所以佛说‘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这个‘即空即有’的道理,就是中道第一义谛。讲到这里,把‘得记离相’这一科讲完了。我们修行用功,一定要离相才能降伏妄心,所以这一科讲‘得记’也要‘离相’。这下面第二科是讲:感得的果报要离相。

己二、感报离相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长大’是假藉他来作譬喻而说的。须菩提已深深的悟解了‘法身无相’的‘义趣’,故马上说,如来说‘人身长大’,只是一个假相,‘即为非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佛只说到这里,须菩提没有等佛说完,就接著说:‘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讲到这里就是说明:感得的果报也要离相。感得的果报,就是‘大身’相的果报,‘大身’相就是报身佛,佛三祇修因,百劫种相好,有如是因,感得如是的果报,得了一个世间最高的‘大身’的果报。这个报身佛的相好,你不能执著这个相。因为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立场上来看,那里会有个报身佛的相可得呢?下面说明,为什么须菩提没有等佛说完,就接著说明原因。因为在第十分中的经文,世尊也说了这么一段:‘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所以在这里须菩提一听佛又说这个话,不等世尊说完,他就接著解释了,‘须菩提言’,须菩提说:‘世尊!你说的那个‘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你说‘人身长大’,那个相当体就是空的。为什么呢?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里有个‘大身’之相可得呢?既然‘大身’之相不可得,那么又怎么会有个报身佛的相呢?这个报身佛的相,他是为地上菩萨而示现的,但是到了成佛了,就没有二个身相。所以佛与佛,没有彼此身相,来互相见面。因此佛说报身的‘大身’之相,当体也是空的。‘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这个‘即为非大身’就是指著上一句‘大身’之相,他当体即空。下一句的‘非大身’就是法身。‘法身’是没有数目字可以形容的,这样的‘大身’才叫做‘非大身’,这个‘大身’不是对‘小’说‘大’的那个‘大身’。而是指著法身,‘法身’才是名‘大身’,才叫做‘真大身’,须菩提已经悟到这个地方。这就跟前面解释‘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的道理是一样,只是名词不同,义理的解释方法是一样的。‘佛说一切法’与‘佛说报身佛的大身’。以及‘即非一切法’与报身佛的身相当体即空‘即非大身’。还有‘是名大身’与‘是名一切法’,都是一样的道理。按中道第一义谛的道理说,他‘即空即有’。因为你执著报身佛的相,他有个数目字可以形容;可是如果有个‘大’有个‘小’,那就不叫‘大身’,必须要‘非大身’,才是名‘大身’。这叫感果离相,你成了佛,不但化身佛的相不可执著,连报身佛的相你也不能执著。这样你才能证得法身,这叫做‘感果离相’这下面要讲‘修因离相’。

现在讲第三科己三、‘修因离相’再分二科,庚一、承前总以例明,就是承著前面的经文,总加以比喻来说明。庚二、约事别为遣相。

己三、修因离相(分二)
庚一、承前总以例明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

这一段经文的道理,前面的经文,也已经解释过了。假如你有‘我等四相’,你就不叫做菩萨。这个地方再提出来说,就是承著前文的道理而来的。‘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你度众生要把他会归中道,那你才叫做菩萨。‘菩萨亦如是,’就是菩萨所行的一切,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应该怎样呢?要如经上所讲的:‘佛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佛说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你应说懂得这个三连句的道理,要把他会归中道,这样你才叫做菩萨。从这样的经文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佛也是要一切菩萨会归中道。

庚二、约事别为遣相(分二)
辛一、约度生遣相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若作是言。’假若你这个菩萨,口里这样讲,或在心里动这个念头,都叫‘若作是言’。‘作’什么‘是言’呢?‘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我应当普度一切无量的众生,并把他们全部灭度。‘即不名菩萨。’这样一来,你就不叫做菩萨了。

这个佛法他高就高在这里,我一再的说这个道理,目的就是要启发诸位向上学习。在我们这个社会,有那么多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算算看,到底有多少人,能有这个福德因缘碰到佛法呢?碰到佛法又能深入,再而如法受持,可真是不容易,而且又是受持大乘法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那更是难得了。至于又能发心出家,兴隆三宝,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人,那更是少之又少。出了家发大心,深入经藏,弘扬佛法,行菩萨事业,放下自己,成就他人,那更是难得中的难得。因为行菩萨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有‘我执’在你行菩萨道,一定行得不会圆满,不能全心全力无条件的去平等利益众生。所以佛才说你有‘我等四相’的执著,你就不叫做菩萨了。佛法高就高在这里,你‘作是言’:‘我应当灭度这个无量的众生,我要普度一切的众生,众生虽是无量,我也要通通把他们灭度。’那你就错了,这样一来,你就不叫做菩萨,你只能叫做凡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凡夫是著相的。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奇怪什么呢?那个人好不容易发了菩提大心,要度无量众生,怎么他不叫做菩萨呢?下面就是解释这个道理。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这一句经文彻底的给你解开这个疑问。为什么呢?因为你执著你是个菩萨,你就错了。站在真谛上讲,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有所得就空不了执著,所以‘菩萨法’那有不空的道理呢?你执著我要当菩萨,那你不是大错了吗?行菩萨道的菩萨,不但要空‘我执’,还要空‘法执’。‘空’则‘无执’,你还执著「菩萨法’不把它空掉,不空就落入‘我等四相’中,所以实实在在没有个法,名叫做‘菩萨’,何以故?因为这是根据一切法不可得的道理。‘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个‘一切法’,就是指前面那个‘三重四相’,取著「法相’的那个法。你学菩萨,就要破‘法执’,在一切法上都不可以有‘我等四相’。你要度的‘无量众生’,都是你所灭度的对象。如果你一执著你是能灭度者,这个能灭度者,就是个‘我相’,你所灭度的,就是‘人相’,‘能’‘所’的差别,就是个‘众生相’,你念念执著,就是‘寿者相’,因为菩萨他‘我执’要空,‘法执’也要空,这样他才能成佛。所以他不能执著这个‘我等四相’。是故佛才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以你要当一个真实菩萨,一定不能执著,能度所度的法相,在修因上也要离相。

前面所讲的就是修因离相。菩萨修六度万行,必须修因。要修因就要去度众生,就要庄严佛土。前面辛一、约度生遣相,讲明了你要去度众生,就要‘遣’这个度众生的相。‘遣’就是‘离’的意思。菩萨要去度众生是应该的,是对的,但是你要远离度众生的相,所度的相要离开,能度的相也要离开,离开了你就不会生执著,这样你就能把‘我等四相’空掉,也能把能度所度的‘法相’空掉。现在这下面是讲:约严土遣相,就是菩萨修因,集无量功德,修六度万行,他要来庄严自己清净的佛土。菩萨去庄严佛土是应该的,但是你不能著相,一著相就错了,下面就是讲到菩萨在庄严佛土上,也要远离著庄严佛土这个相。

辛二、约严土遣相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若菩萨作是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