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50章

大清风云-第50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清朝官方史书的记载,多尔衮死后第三天,阿济格派人问正白旗的大臣吴拜、苏拜等人:“劳亲郡王什么时候可到?”劳亲郡王是谁,阿济格的第五子。吴拜等人政治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听阿济格派人这么问,意识到阿济格这是在跟咱们打招呼,要咱们支持劳亲。吴拜等人认为,一旦支持劳亲,下一步可能就是夺取政权了。为了防范阿济格图谋不轨,吴拜等人跟上面通了声气,加强防守。
说实话,当时的阿济格也是非常焦躁的,多尔衮跟他谈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多尔衮肯定是不想权力旁落的。阿济格和多铎的儿子多尼当时被隔离了,阿济格曾经质问正蓝旗的护军统领阿尔津和僧格:“你们为什么不让多尼来我的府上?你们这些混蛋做得太过分了,你们居然还挑拨我跟劳亲的父子关系……”
总之,阿济格脾气很不好,搞政治的如果脾气不好那是要吃亏的。大家认为,阿济格过早地暴露了内心的想法,什么想法呢?企图占有正蓝旗和两白旗,抢班夺权。
阿济格显然不是搞政变的料,要是这块料的话,也不至于轮到今天才发威,早把弟弟多尔衮推上皇位了。
阿济格想收买的两个人,吴拜和阿尔津都倒向了皇上;皇上年纪还小,他们主要是跟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满达海几个亲王接触。阿济格图谋政变的计划几乎等于是公开了,阿济格打仗还行,搞这种事真让人摇头。
济尔哈朗就说了:“如果阿济格拿到两白旗,国家肯定要乱。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好好对付这个害群之马。”
但阿济格接下来的表现就像个傻蛋,他非但没有意识到情况对自己不利,反而公开地对济尔哈朗说:“我老弟多尔衮很后悔当初收养多铎的儿子多尔博,所以后来他收养了我的儿子劳亲入正白旗。”这意思无非是说,多尔衮很看好我的儿子,你们应该捧他的场。
阿济格还向亲王博洛说:“你和济尔哈朗、满达海这三人是没法理政的,当务之急是赶快议立摄政王。”这些话实在是太明显了,阿济格的政治水平比他弟弟多尔衮差得太远。
阿济格犯的错误远远不止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莽夫企图染指政治的悲剧。阿济格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假如你是莽夫,千万不要选择政治,尤其不要选择中国的政治。
在护送多尔衮灵车返京后,阿济格身上佩着大刀。济尔哈朗注意到这点,当即对手下说:“英王护送灵车都带佩刀,像这样来迎丧,简直太无礼。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英王举动莫测,不能不防。”
此外,英王的儿子劳亲带着四百多人守护灵车,仿佛有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要发生一样。
结果,这些事情整得大臣们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揭发阿济格图谋不轨。大家召开会议,讨论阿济格问题,结果一致认定阿济格确实有问题,犯了大罪,应当被徒刑起来。第二年新年后,再次召集常委会议,还是讨论阿济格问题。会议结束后,阿济格的十三个牛录被皇帝没收了,另外七个牛录当成小费赏给检举有功的多尼。阿济格府中的一些汉人奴仆允许离开主人,做自由民,并将阿济格的财产充公。
阿济格的儿子劳亲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的前锋统领席特库,明知多尔衮逝世,没有在第一时间向诸王报告,反而佩戴着刀、带领兵马,准备跟着主子一起谋反,被斩首处决。同时被处死的人还有毛墨尔根、穆哈达、马席等人,被处罚和牵连的人也很多。
经过这一案,阿济格一派从此一蹶不振。作为多尔衮一派最大的刺头,多尔衮死后,小皇帝一派是容不下阿济格的。即使阿济格行止端正,被打压也是必然的。从阿济格的表现看,他并不是真的要谋朝篡位,只是想发动诸王大臣,支持自己当摄政王。
顺治八年(1651年)九月三十日,徒刑中的阿济格发飙,对看守者说:“听说我两个儿子给人家做奴隶,家里的女人也发配给别人做奴仆……你们这么干的话,我要拆掉牢房,起来造反……”
中午时分,果然有人在拆牢房,狱卒立即向上面报告,诸位大臣开会之后,作出决定,处死阿济格。顺治皇帝赐死阿济格及劳亲,阿济格案至此结束。

第八章顺治亲政

说实话,听到多尔衮的死讯,孝庄是根本没有时间为多尔衮哀悼的,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这种剧变,如何让帝国稳固。帝国的未来是非常不清晰的,朝中大臣多是多尔衮的亲信,王公大臣们很多是变色龙,你不知道他们会倒向哪边。此时,孝庄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这个人必须对大清忠心耿耿,而且是个谋略高手。应该找谁帮忙呢?
清算多尔衮

阿济格的案子揭开了清算多尔衮的序幕。

接下来就是大清洗了,我们很难想象这样成熟的政治手笔是出自十三岁的福临手中。对于孝庄这个女人,我们实在应该刮目相看。
说实话,听到多尔衮的死讯,孝庄是根本没有时间为多尔衮哀悼的,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这种剧变,如何让帝国稳固。帝国的未来是非常不清晰的,朝中大臣多是多尔衮的亲信,王公大臣们很多是变色龙,你不知道他们会倒向哪边。
此时,孝庄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这个人必须对大清忠心耿耿,而且是个谋略高手。应该找谁帮忙呢?孝庄想到了德高望重的范文程。皇太极在世的时候,经常召范文程进宫议事,所以孝庄也经常看到范文程,对于这个大清国的栋梁之臣,孝庄以师礼相待。
多尔衮逝世后,政局不明朗,孝庄不方便用太后的身份召见朝廷重臣。每到这时候,总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见到范文程后,警惕的范文程就低声说:“小心隔墙有耳。”两人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范文程才感慨地说:“太后的处境老朽了然于胸,你不必赘言,时间紧迫。我只想知道,太后是否一切以大清江山为重,没有其他的想法?”
苏麻喇姑忙不迭地点头。
范文程终于郑重地说道:“摄政王虽然对我们大清有很大的功勋,但是位极人臣,形式上跟皇帝没什么区别,这是对朝廷的蔑视啊!即使摄政王自己没有想法,但是一帮宵小在他耳边蛊惑,导致悖逆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摄政王不忠之举越来越多。也是上苍保佑我大清,居然让摄政王猝死关外。不过,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两白旗和正蓝旗的王公大臣仗着武力,气焰嚣张;现在武英郡王准备浑水摸鱼,形势那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出现一个有手段有魄力的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危险势力斩草除根。除此之外,我觉得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苏麻喇姑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范文程的话她牢记在心,一字不漏地复述给孝庄太后听。
孝庄听完后,一言不发,良久才说道:“霹雳手段我可以做得到,也必须去做;菩萨心肠,纵然我心怀此念,也未必能做得圆满。”
顺治八年(1651)二月十五日,有人控告多尔衮谋反,尽管这时多尔衮已经死了。控告者是谁呢?苏克萨哈,正白旗的议政大臣,以前是多尔衮的亲信。他控告多尔衮什么呢?
苏克萨哈说多尔衮死在行猎之地,侍女吴尔库尼要殉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时候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是人之将死其言也恶,这侍女本来活得好好的,现在要跟多尔衮陪葬,是人都不爽。你让我陪葬,我就告你谋反,我们现在没法知道吴尔库尼的心思。
吴尔库尼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如果没有她告多尔衮谋反的事,估计这女人就不会在史书中出现。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吴尔库尼所以揭发多尔衮是因为多尔衮拆散了她和自己心爱的人。真实情况怎样,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非常喜欢这个侍女,虽然这个侍女身份低微,但多尔衮指定让她殉葬,那意思是死后都让你陪。
吴尔库尼为什么揭发多尔衮,一直是个谜。她这个揭发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揭发完了之后还是该怎样怎样,自杀殉葬了。当然,也有人认为她是被灭口的,不是自杀。具体怎样,我们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
多尔衮死后,吴尔库尼找来罗什、博尔辉、苏拜、詹岱、穆济伦五个人,告诉他们:“在摄政王王府里有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王爷没有让其他人知道,你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偷偷放进王爷的棺木中。”
如果说吴尔库尼是为了求生的话,她这个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她也自杀殉葬了。将黄袍这些东西作为陪葬品,简直就是谋反的证据。当然了,这事情很有可能是栽赃,压根就不关吴尔库尼什么事。
这事发生后,告发多尔衮的人越来越多,俨然变成一股潮流。墙倒众人推一定是没错的,墙没倒去推是有风险的。
不久,有人告发多尔衮在永平府一带圈房,准备把两白旗的人马搬到那儿。顺治帝接到举报后,自然是让大臣们认真调查。接着,又有人举报说何洛会曾经依附多尔衮,辱骂豪格的儿子,顺治说好好调查。
调查的过程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率的,结果是告发的事情都是真实,多尔衮私制黄袍、率两旗驻扎永平、阴谋叛逆,这些罪行都是确凿的。判决很快就下来了,多尔衮的家产和人口被没收,养子多尔博和养女东莪送给亲王多尼。何洛会被抄家,凌迟处死。苏拜没有举报多尔衮棺材内的违禁品,本来也应该处死,但顺治帝格外开恩,免死。
如果认为对多尔衮的清算到此结束,那我们就太小看了孝庄。
二月二十一日,济尔哈朗、满达海、博洛和尼堪四位亲王联合大臣们联名上奏,要追论睿亲王多尔衮的罪状。所谓追论就是以前讨论的还不全面,现在必须综合更多材料,更加详细地讨论这个人的罪状。多尔衮的罪状那是相当地多,我们不妨列举一些主要的。
一、以皇上之继位尽为己功;
二、擅权独断,作威作福,任意罢免选拔人才,一切公文自己裁断,僭称圣旨;三、不让济尔哈朗摄政,擅自让自己的弟弟多铎当上辅政王;四、整死肃亲王豪格,逼纳其妃;
五、以朝廷自居,令诸王、贝勒、贝子公侯等每天都到自己的府上上班;六、排场跟皇帝一样,浪费国家资源;
七、亲到皇宫内院;
八、诳称太宗皇太极之即位“原系夺立”;
九、逼取皇上侍臣归到自己的旗下;
十、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宝;
十一、欲带两旗移至永平。
……
顺治拿到罪状一看,心想,这些大臣真是好样的,看到这张罪状,大家都觉得多尔衮人神共愤。如果宽恕的话,实在是天理难容。但多尔衮已经死了,家产也被没收了,还能怎么处罚他呢?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首先是剥夺多尔衮的爵位和名誉,顺治帝下诏:“谨告天地、太庙、社稷,将伊(多尔衮)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从多尔衮死后被追尊为成宗皇帝,到剥夺庙享剥夺一切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政治这东西说变就变,从中可以看见人性之丑陋。可以这样说,政治放大了人性的丑陋。
当然,这还没有结束,西洋传教士卫匡国记载,顺治帝对多尔衮跟自己母亲的暧昧事非常痛恨,加上一直看不惯多尔衮,顺治帝下令鞭尸。将多尔衮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枭首示众。鞭尸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刻骨的恨是做不出来的,但究竟是顺治想鞭尸,还是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