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4章

大清风云-第4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做引子。为了保障宫女们身体干净,嘉靖皇帝不但要求她们是处女,还不准她们吃饭(一吃饭就得排泄,不干不净的),必须像蚕一样吃桑叶、喝露水。
这种要求确实非常变态,没几个宫女能受得了。不听话的话,嘉靖就凌辱,造成一批批宫女含恨而死。这些宫女实在受不了这么变态的皇帝,决定铤而走险,赌一场,反正也是死。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个宫女偷偷熘进嘉靖的寝宫里,预谋杀掉皇帝。这批宫女虽然没有谋杀成功,但是开创了一项纪录,在中外历史上这是唯一一起宫女谋反的案例。开创了纪录是好事情,但是这个代价付出得有点儿大,最后造反的十六名宫女不仅自己全部身首异处,而且家人受牵连,满门抄斩。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皇帝在睡觉,杀了他还不容易?怎么这些宫女连这么容易的事情都办不好?女人终究是女人,十六个女人谋杀一个睡着的男人,真是人越多越忙。她们先用一根绳子套在嘉靖的脖子上,接着又找一块布蒙在嘉靖的脸上,其余人则按着嘉靖的身子。可能想让嘉靖窒息而死吧!结果,慌乱之中把绳套打了死结,收不紧。收不紧就无法让嘉靖呼吸困难、翻白眼,麻烦来了。嘉靖大呼:“来人啊,一群贱人想刺杀朕,赶快给朕拿下!”
太监们、侍卫们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把这些宫女全部拿下,一律处死。王宁嫔和曹端妃因为涉嫌这起谋杀案,虽找不出确凿的证据,也被秘密处死。
朝鲜有一本史书,叫《李朝中宗实录》,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嘉靖虽然比较宠宫女,但是只要发现宫女有细小的错误,就不肯宽恕,一定要折磨个够;被折磨而死的宫女有两百多人,正是在这种积怨之下,宫女们才恶向胆边生,横了心改写历史。结果历史没有改写,反而搭上了许多如花似玉的性命,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剧。
明朝与道教颇有渊源,从朱棣寻访张三丰到嘉靖废朝求长生,其间不乏沉溺道术的皇帝。嘉靖的父亲朱祐杭就是一个道教的铁杆粉丝,从小对道家耳濡目染的嘉靖对道教的兴趣非常浓。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他碍于内阁首辅杨廷和的面子,不敢肆意妄为。虽然迷恋道教,但是有节有度,不至于过火。
二十五岁的时候,嘉靖还没有孩子,于是他极其虔诚地陷入道教崇拜中,希望太上老君能给自己一个儿子。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他极力宠信道士邵元节,邵元节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地为他“求”得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就死去了。孩子虽然死了,但嘉靖相信道教是灵验的,可能自己的投入不够多。于是,他加大投资力度。不久,邵元节又为他“求”得一个儿子,嘉靖为了表示感谢,在北京为邵元节建造了一座真人府。
邵元节在荣华富贵中死去,另一个道士陶仲文接替了他的位置。用处女月经修炼长生不老药的建议就是陶仲文提出来的,嘉靖对陶仲文的恩宠比起邵元节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封陶仲文为“神宵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相当于全国道教协会主席。后又给陶仲文加少保、礼部尚书等头衔,陶仲文的妻子获封一品诰命夫人。陶仲文的父母也得到封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为了找到“药引子”,嘉靖皇帝屡次进行海选,海选的条件是:女性,八岁至十四岁之间,处女。
如果说宠信道士还只是一种个人爱好的话,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二十多年不上朝,将朝政全部交给奸臣严嵩那可是对老祖宗朱元璋极不负责了。一个费尽心力期望子孙江山能长治久安,一个不遗余力败坏江山社稷的根基,这个对比太鲜明了。朱元璋在天上看着这群后代,估计会气得直接从天庭自由落体——当然,如果有天堂的话,朱元璋肯定是拿不到入场券的,那他肯定得从地府里钻出来。
严嵩父子掌权之后,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这父子俩贪污腐化到了什么程度呢?看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的话就明白了,严世蕃曾经夸口:“朝廷不如我富。”
朱元璋、朱棣等人苦心经营的明朝大厦到嘉靖头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加上北方蒙古兵屡屡进犯,山东一带倭寇猖獗,明帝国事实上已经飘飘欲倒,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性。
当时的明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各种绝症到了晚期,我们来看看那时的明帝国到底患了哪些绝症。
皇帝无道——皇帝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果昏庸无道的话就会让百姓失去信心,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无道往往是亡国的征兆。
吏治腐败——官吏作为皇帝的管理者,与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息息相关,明朝后期吏治腐化如同一堆烂肉,吏治的腐败将会直接导致农民造反和国家衰亡。
国库空虚——嘉靖皇帝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而官员们贪腐成风,没人管老百姓的死活。国库一天比一天空虚,国家没钱了,就意味着承受不起大的风险,随时面临着崩盘的危险。
农民起义——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自然会造反,造反为了一口饭,要想老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得让他们吃饱饭,但当时的明朝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军队哗变——统治阶层腐败无能,自然会导致军心不稳,军人出来混,也是图个好前途,如果没前途的话,军人们的想法会特别多。
边境告急——蒙古族、女真族这些好战的部落看到明朝这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慢慢地瘦死,当然准备找准机会割几刀,本来这些马上民族就是做惯了强盗的。
自然灾害——越到乱世,灾害越多,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各种旱灾、蝗灾、洪灾、地震轮番登场,大有不搞垮明朝老天不罢休的意思。
这些痼疾除了自然灾害之外,其他的都是人为,但是当时的明朝政府没有能力解决好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所以,它的灭亡是注定的。只是这肥美的果实究竟花落谁家才是最大的悬念——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就不是悬念了。
但在当时很少有人能预测到结局。李自成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吴三桂也没有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中原最终落入了顺治的手中。

第三章第一桶金

1583年,努尔哈赤二十四岁,本命年。这一年他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这事搁谁身上谁都会觉得是场灾难,然而努尔哈赤却从中看到了机会,英雄就是英雄,从死亡的地方能看到发达的机会。
一场灾难
要说这努尔哈赤活得也挺不容易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爱,后来又被继母逼走,脱离家庭关系,赤手空拳打天下。
人生之路往往不是我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而是被推着上路的,走哪条道,命运说了算。1583年,这一年努尔哈赤二十四岁,本命年。这一年他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这事搁谁身上谁都会觉得是场灾难,然而努尔哈赤却从中看到了机会,英雄就是英雄,从死亡的地方能看到发达的机会。
我们先说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是如何成为明军的刀下冤魂的吧!
大家知道建州女真的部落是相当多的,这些部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加上和明朝的关系那就更是理不清了。但是对明朝来说,只有两种关系,即服从我的和反对我的。当时建州女真最大的一个部落是王杲部,王杲这人是有勇无谋之辈,仗着手下有两千人就开始嚣张了。他打谁的主意不好,偏偏要打明朝这头庞然大物的主意。
王杲一挥手,兄弟们大张旗鼓地来到明朝边境,该抢的抢,该拿的拿。搞得边境鸡犬不宁,人人自危,家里有个漂亮媳妇的那更是整日提心吊胆。这种不法的行为当然让明朝政府无法忍受,继续忍受下去只会让天下的纳税人失望。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这个王杲还是姻亲关系,觉昌安长子的女儿嫁给了王杲的儿子阿台,觉昌安的第四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娶了阿台的女儿。这种关系理论上是够铁的,觉昌安的智商如果跟王杲一样,肯定是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儿女亲家一边。
不过,觉昌安是个聪明人。之前跟王杲结为亲家也只是想在这片白山黑水混下去,看到王杲居然在老虎身上拔毛,他知道王杲这厮迟早会有灭顶之灾。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和王杲划清界限,要让明朝相信,必须得有所实际行动啊!
觉昌安决定为明军带路,来个大义灭亲。负责剿匪的还是辽东总兵李成梁,这厮虽然一把年纪了,但只要上面召唤,立马扔掉酒杯、抛下美女为领导效力,所以才活了九十多岁,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毕竟,为领导服务的精神非常到位。
1574年,在觉昌安的引路下,李成梁率领几万人的大军攻打王杲。这两人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还没过几手,王杲就落荒而逃。当然,王杲土匪出身,和正规军打仗不行,但是逃跑绝对有两下子的。李成梁追了他大半年,一直把他赶到海西女真哈达部酋长王台那里。王杲这人智商不高,也估摸着别人智商不高,这王台可不是傻子,你往我这儿跑,不是想害死我吗?危机危机,危与机的转化往往在一念之间,王台脑子好使,心想,你王杲想让我引火烧身,我就干脆借你这朵送上门的花献给明朝这个佛。
这么一想,啥问题都解决了,还捡了个大便宜。王台把王杲五花大绑,直接寄到北京去了。王杲的下场是很惨的,磔刑,先把肉从骨头中隔离出来,再把四肢砍断,最后再割破喉咙。
王杲虽然死有余辜,但是王台也太不厚道了。不光把人家送上断头台,还将别人的妻子儿女据为己有,只有王杲的儿子阿台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阿台身负奇耻大辱,视王台和明朝为生平最大的敌人。阿台纠集了一批人马,在古勒寨经营老爹的营生,干着强盗勾当,时不时袭击李成梁的部队。李成梁被惹毛了,决定将阿台一网打尽。听到这个消息,觉昌安担心了,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阿台。觉昌安决定带着塔克世去营救女儿,同时希望能说服阿台识时务,早点儿归顺大明。
就在觉昌安和塔克世还在做阿台的思想工作时,李成梁的大军已经打了进来。李成梁早就对阿台一头火了,现在打进来,还不杀个痛快。明军杀红了眼,觉昌安和塔克世以及女儿一同被杀。死得确实冤,这下努尔哈赤很不痛快了,是的,一下子死了爷爷、父亲和姑姑,不赔偿一笔损失搁谁谁也不干。
努尔哈赤找到明朝官员:“你们赔还是不赔?”
明朝官员说:“赔什么赔,我们又不是故意杀的。”那意思是如果是故意杀的好像就会赔一样。
努尔哈赤急了:“天理何在啊!我家祖先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头来还被你们误杀,误杀之后连个安抚费都没有,苍天啊……”
明朝官员:“好了,别像个娘们一样,我这里有三十匹马、十三副铠甲,就当是给你的亲人损失费了。别忘了,把他们的尸体抬走,我们不负责安葬工作的……”
努尔哈赤问:“就这么一点点……”
明朝官员:“好小子,已经给足你面子了,还敢要求,知不知道这是老朱家的天下。再说了,你家人被误杀,全是尼堪外兰的错,不是他出这馊主意,我们怎么会随便伤及无辜了……”
尼堪外兰也是觉昌安一类的人物,都是女真族的,都竭力想讨好大明。这两人好比是大明的小蜜,小蜜跟小蜜之间那当然是暗地里掐得死去活来。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